【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5期:你會到“知識超市”里購買內容么?

0 評論 10354 瀏覽 9 收藏 18 分鐘

在信息無限,精力有限的年代, 加上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關注更高層次的個人發展是必然,于是乎如何快速獲取有價值信息成為了新的痛點。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眾內容付費產品的遍地開花,生根發芽。但是有趣的是,這個現象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為什么呢?本期天天問來為你解答。

問題清單:

1、付費內容時代真的來臨了么?

2、內容付費,真的值那個價么?

3、怎樣能養成用戶的付費意識?

4、內容/知識變現最難的地方在哪里?

5、為什么知識付費的熱潮出現在中國,而歐美卻沒出現知識付費熱潮?

————————————————— 我是分割線 —————————————————

問題1:付費內容時代真的來臨了么? @ 點滴李浩

精選回復@周星星

不贊同“內容付費”與人均生活水平及經濟能力有直接關系!

回想一二十年前,學習要參考資料需要去書店,就連查個漢字拼音都需要買一本《新華字典》;初中高中時,很多學生熱衷向報社雜志社投稿,一來獲得報酬,一來可以裝逼。就算我再窮,但如果我有志氣有理想,我也會為了獲得知識,去廢品站找書去朋友親人那借書,因為是需求決定人的行為。

因為中國互聯網的“免費”模式,因為百度等免費搜索引擎,因為互聯網占據用戶的時間增多…..

內容免費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事,所以突然失去很難。鄧爺爺說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因而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所有人能夠接受付費,是很正常的;但鄧爺爺的后面一句是“讓先富的人帶動其他的人共同富裕起來”,是不是就茅塞頓開覺得有點意思了(當然這個“帶動”在目前中國社會背景下可能需要隱藏的被動的去做)。所以,并不是沒有可以參考的解決方案,如目前已定型的音樂類和視頻類互聯網市場。

所以我個人總結的方向有幾點:

  1. 政策法律上,強化內容版權的法律性,如同私有財產一般,不可侵犯不可竊??;增強對內容侵權的違法懲罰力度。
  2. 技術上,解決復制粘貼轉載等行為的免費操作流程,使其能夠得到監控,更好的維護內容提供者的權益。
  3. 運營模式上,在不改變原有免費體系下,增開付費方向,盡可能保留免費用戶的最低需求標準下的內容,將更多需求性的內容轉向付費用戶(如音樂類,免費用戶資源少且只能聽最低音質)
  4. 引導上,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的引導付費內容的價值所在,并為有價值的內容提供者提供更好的回報。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ojq6e.html

問題2:內容付費,真的值那個價么? @ 藝空聯盟

精選回復@土豆哈士奇

內容的價值對應不同的消費群體,衡量標準亦不同。圈內的人往往會以更高的標桿來衡量內容,而圈外往往會低估或者無視內容的價值。

內容付費從社會學角度來說是基于對某個價值觀的認可后升華出來的消費行為,確實有跟風現象,但這也是價值的一種體現,某種程度上來說,群體越大,也意味著輸出內容的價值越大。

目前的內容市場,嚴格來說不能算作是嚴謹的知識市場,與書籍影像等傳統的知識市場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因為并沒有一個標準化的市場定價導向。

因此,不應該說知識值多少價,而是你閱讀的內容(或者認可的這個人)在你心理的定價是多少。

至于內容領域風口能持續多久,個人認為,這個風口會一直持續,會有大平臺為內容創造者不斷地輸送流量,而內容生產者會不斷地創造圈子價值,除非兩者之中一者遭到破壞,否則這個循環會一直下去,因此內容創業會變成一個常態。

精選回復@路中間的釘

內容付費,真的值那個價?

首先我們得聊聊價格,這個見仁見智問題。

  1. 一個2000塊的衣服,貴嗎?還是相當貴的,但是我通過這個衣服,出入了一些晚會之類的,得到了不少關注,我收獲了很多不一樣的內容,我得到的遠比付出收益多,那么這個是非常有投資回報的。比方說脈脈和領英的付費社交,你會不會為了一個別人的聯系方式付費?換取一個求職,融資,合作的機會?關鍵還是看投資的性價比。投入和產出的比值
  2. 一個2000塊的衣服,對于月薪一萬的人來說,也不過是1個星期的薪資,還是可以接受的。價格高低只是相對不同的層級而言,比方說有些人舍得在游戲內一擲萬金。
  3. 價格還跟一個人的敏感度,愿意投入的情況掛鉤,有些人花錢買一臺名貴車,卻未必舍得花錢去做全套的保養。

那么回到這個內容付費,有好的內容,相當合理價格的定位(價格見上解釋),然后才是運營模式的規劃。從產品的角度看,這個屬于市場定位,市場需求的分析和規劃,基于這個情況,產品才會預備著內容付費,又或者說有這個適宜收費的基礎才會收費。

手游和網游,其實也是內容付費的一種體現。為啥?因為他們管控這游戲(內容)的核心內容,你要高品質或者非普通的功能,就必須要付費來實現,或者通過努力來解鎖,而付費是最簡單的捷徑。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i3vcd.html

問題3:怎樣能養成用戶的付費意識? @ 燕紅

精選回復@胡子大叔?

免費入市雖然能很快占有市場,但也會導致你的用戶習慣了只拿不給錢的習慣,后續的付費習慣會很難培養起來;

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就有付費流程,可多可少,但必須要有,為了前期推廣方便,可以考慮下面幾種方法:

  1. 普遍免費,精華內容收費,這種在很多小說網站或者視頻平臺能看到,最好的或者最新的都是收錢的
  2. 發放大量的優惠劵,降低用戶的付費負擔,例如早期的滴滴專車、易到用車等
  3. 系統增加金幣生成體系,用戶可以通過充值或者完成任務獲得金幣,最后再使用金幣去購買商品,例如現在的微信閱讀,可以通過閱讀時長兌換金幣,這個簡直就是活躍付費兩不誤呀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h8ibr.html

問題4:內容/知識變現最難的地方在哪里? @ 秦桑低綠枝

精選回復@星星

最難點:用戶覺得很值!

這句話可以分解為兩點:高價值內容和不可代替性。

抓住三個核心:獨家版權+人/內容+曝光渠道

送兩個栗子:

1. 獨家付費音樂(內容變現)

(獨家版權=不可代替+高價值;偶像歌手=不可代替+高價值;渠道曝光=粉絲認可后付費)

2. 在線教育培訓(知識變現),目前已經很成熟了

(獨家版權=不可代替+高價值;導師/平臺的專業性=不可代替+高價值;渠道曝光=學員認可后付費)

定價方面:教育培訓存在先天優勢,就像投資,預期價值回報很高,定價也可以虛高(為了以后的幾百萬年薪,花幾萬塊值得,恩,點擊付費-購買成功?。?/p>

上述例子來看,從產品運營角度分析,如何產生高價值的獨家內容是個問題。具體點也就是偶像歌手和專業導師的獨家授權,前期平臺資源不足,很難弄到高價值的獨家授權內容。

所以,我們另辟蹊徑,看看能不能先從UGC搞起,可是傳統UGC模式(低價值+可代替性)很容易不值錢,還有版權就沒那么容易掌握到你的手中了,如果還沒玩明白就硬生生來個付費內容,僵化的模式也會扼殺UGC的活力,所以你還要把控蛋疼的節奏…

歸根結底還是內容質量和不可代替性問題,不管用什么方法,UCG也好,PGC也罷,最后通過這兩點能體現很值就可以啦。

精選回復@隨云

誰會為知識付費,什么原因導致想要付費了。

  1. 不需要自己的進行思維的判斷,渴望獲取權威的選擇。如:百度知乎能提供的內容是向所有人,這里需要我們去結合自己的思維進行篩選。知識付費,權威的私有化,也產生了差異化,也就有一部分用戶付費。(中層) 付費用戶心理感受,私有化,差異化,節省時間
  2. 獲取更加專業的內容,如:百度知乎不能滿足,需要獲取專業的內容;肯定會付費達到自己的目的
    (高層及其它)如:行業調研報告
  3. 博弈:費用+知識質量KP免費+時間篩選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0pfvs.html

問題5:為什么知識付費的熱潮出現在中國,而歐美卻沒出現知識付費熱潮?@楊雪

精選回復@彬哲

1、為何中國出現知識付費熱潮

  • 贊同“人傻錢多收智商稅”,怎么可能發生“10天精通C++”這種事呢,10年能精通就不錯了。
  • 贊同“中產階級焦慮了”,怎么可能發生“掌握這10個技能,你就NB了“這種事呢?

總結起來有3點:

  • 整個社會的焦慮:過去十幾年中國互聯網信息增量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與之不匹配的是國民受教育水平及思辨能力提高緩慢,想要在大量的內容中抓住盡可能多的觀眾的眼球,就要利用用戶焦慮的心理,再加上資本的吹捧,搞得整個社會都很浮躁。
  • 從眾心理和集體心理:大家都在追一個東西,你不追就會有落伍的感覺;大家都覺得一個東西好,你并不如此認為,那你就顯得很怪。最后的結果就是很多人都為展示出’我很有level我很NB‘而付費咯。
  • 在內容上從免費到付費的過度:我們最終是要為各種各樣的知識付費的,這樣是對知識的價值的最直接的體現,中國正處在這個過度階段。

2、為何國外沒有這樣的熱潮

  • 國外已經習慣為知識付費,圖書、音樂、電影、電視劇等各個方面都是直接讓用戶付費,而非國內的免費模式。
  • 線上的問答社區體現出的是一種”開源精神”,國內知乎的發展并不能說是知識付費熱潮的體現,知乎的專欄,live等等,只不過是把線下的圖書、報紙、座談會搬到了線上而已。Quora不做這些,可能是因為國外知識的生產和消費已經有了其相當成熟的體系。

精選回復@干事啦

提問是“為什么出現在中國,而不是歐美”。

個人覺得只有回答了中美之間的差異,以及美國沒有出現的原因,中國出現的原因,才是好的回答。

不了解美國的情況,瞎猜的。

如果想仔細探究其中的根本,更應該去翻閱歷史。找到過去二十年里,中國互聯網免費的發展史、以及美國互聯網收費歷史。這樣才能追本溯源,發現這一現狀的根本原因。

1、學習的動力來源有二:對知識、成長的渴求,以及對現狀、對生活的恐懼。

2、從商業本質來看??此泼赓M的互聯網產品,實際上我們也支付了機會成本, 時間成本,我們看了很多的廣告,無形中也支付了費用,以及各種形式的成本。

3、從整個互聯網的大趨勢來看,這是信息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以互聯網窗口期為例,智能手機迅猛發展的那幾年,移動互聯網創業如火如荼,只要敢干,不管產品如何,用戶也沒有太多選擇,產品很容易圈到第一批用戶。這批種子用戶的獲得成本極低,甚至為0。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得流量越來越貴,移動互聯網紅利期過去了,流量越來越貴。這就出現了“有流量就是爹”。產品獲取用戶的難度越來越大,用戶不會再那么輕易的選擇一個產品。如知識付費也是一個道理。前期,互聯網上的知識與信息在逐漸的積累。這一積累過程中, 知識良莠不齊。網民享受了這么一段信息免費卻軟文橫行、真假難辨的時期。信息逐漸在爆炸,網民希望獲得更有針對性,更有含金量的知識的需求逐漸在提升。

4、知識付費可以類比于視頻會員、音樂會員等為互聯網軟性產品付費的基因和模式。這樣更有助于我們理解知識付費在國內的形成。

5、資本和媒體的推波助瀾。分答、在行、得到、知乎live、喜馬拉雅這知識付費領域的5大金剛幾乎是同一時間段上線,媒體大肆渲染。免費了這么多年,突然妖風四起,想必有背后資本在涌動。連萬達公子哥都出來在分答開個號吸引媒體火力,就為了賺這幾百塊錢?至于為何在這個時間段,有時間再細談。

6、如上面的前輩所言,知識付費的模式一直是存在的。君不見咱們的教育行業打的火熱。所以題目應該細分定為,互聯網軟性知識的付費。

問題詳情: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i2lcd.html

總結

知識付費這件事情,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知識本身是不值錢的,那是百度、谷歌甚至知乎可以做的事情,是免費的,但將知識包裝為產品和服務就是值錢的。

相關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4期:“共享+∞”:新瓶裝舊酒,共享真能連接所有嗎?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3期:“登登登登~”關于登錄這件“小事”,產品人的一些疑問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2期:公眾號引流好困難,這個病該怎么治?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1期:燒錢廝殺、明爭暗斗….關于O2O,你又了解多少?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30期:“冷冰冰”的工具類產品,應該要如何運營?

 

精選問題每周有,歡迎食用~配合回復味道更佳(∩_∩)

本欄目由天天問小編@Cecilia 編輯,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