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打車軟件爭相補貼引發的聯想

0 評論 4064 瀏覽 0 收藏 5 分鐘

近日,大家看到阿里旗下的打車軟件和騰訊旗下的打車軟件爭相的補貼打車的用戶和出租車司機,作為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互聯網產品運營人員,自從看到這兩家的打架,本人就一直有一個疑問縈繞心頭,即這樣的生態如何維持?那么誰來買單呢?因為不止一次聽到的哥的姐說,這些軟件一停止補貼就不再使用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依兩家企業的經營智慧是絕對不會讓這樣的局面持續太久的!結合兩家企業現有的產品布局,大致的想想,其實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1、最為淺層次的是要刺激打車的用戶綁定銀行卡在移動終端進行付費;這是一種最簡單的O2O表現形式;騰訊的微信用戶需要進行這樣的一個操作,而阿里的支付寶基于多年的用戶積累,其實對這個步驟是不太需要的,在這個層面騰訊反而比起支付寶略微顯得有些劣勢了;從另一方面來說,騰訊在這個層面獲益確實比阿里多些;即花同樣的錢得到的卻比阿里的多。

2、養成用戶的支付習慣;改變用戶的支付習慣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從之前人們有錢了存銀行,再到讓人們習慣刷信用卡,都經歷了很長的時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人手中不止一張銀行卡,人們就發現銀行卡越來越不方便了,現實中司機也不可能隨身攜帶一個POS機讓人刷卡,這樣就顯示出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優勢了,兩種支付方式都很方便,并且可以管理多張銀行卡;司機師傅可能會高興的說:我再也不擔心收到假錢啦!乘客會說:我再也不用等著司機師傅給我一大堆油膩膩的零錢了!多好哇,買賣雙方都很滿意,再加上現在雙方都可以得到補貼,更劃算了!

3、占領O2O入口的至高點;朋友同事相約聚會,最快捷方便的出行方式是什么?去機場,趕火車最常用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很多人都會回答是出租車,那么經常乘坐出租車的這一群體又是一些怎樣的人呢?這個是不言自明的——消費能力最強的一群人;出行的話必然會涉及到票務或酒店等的預訂,以及餐飲消費等各種涉及到錢的方面;結合近兩年兩家企業進行的并購我們會發現他們在染指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這樣一個大的生態圈,他們還怕掙不到錢么?!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買單的是消費者?

如果有額外的利益司機師傅還是很愿意使用這些打車軟件的,畢竟出租車行業算是一個有些弱勢的群體,有收益為什么不收呢?

那么誰為這些利益付費呢?預先付費的費用肯定是有商戶墊付的,如:的哥的姐拉我們去吃飯,我們或許已經在網上訂過餐或者進行過團購,那么這次打車是不是可以和這單消費關聯呢?還有一種方式,當幾個哥們兒聚到一起了卻不知道去哪里吃吃什么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輛車邊找邊決定吧!這會兒司機開口了說某某地方既實惠口味又不錯,拿出打我的車的支付記錄或者發票還可以享受額外的優惠呢!于是幾個哥們兒一拍即合就去那里吧!于是乎一個口碑傳播就完成了,那司機師傅帶多去的客戶,餐廳是不是要意思一下呢?住酒店是不是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呢?類似的模式會有很多……

以上是筆者靈光一閃間YY的一些拙見,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作者Kevin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并保留原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