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30多張PPT,講解產品經理的運營之道
一個不懂推廣的運營,怎么能成為一個好的產品?
從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到人人都要懂運營,產品與運營的邊界越發模糊。
事實上,隨著移動互聯網下半場到來,風口漸停,紅利漸失。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從大而全向小而精發展,產品的同質化也越發嚴重。很多產品經理突然發現自己工作的瓶頸到來:反復打磨一個功能卻看不到數據的成長;做現象級產品似乎比新媒體寫出10W+還困難;跟RD似乎越來越難溝通需求;以往的慣用的“用戶體驗”這個詞很難忽悠到人了。
這種瓶頸體現出來的行為反饋在產品需求上,也成了被同事嘲諷的對象:這個不就是抄的XXX嗎?
的確,產品越來越難做了,曾經高大上的PM崗位,現在反而被戲稱為“原型師“、”門檻太低“。畢竟,產品思維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技能,而在產品從業者大軍中,真正能把產品做的脫穎而出的人也是屈指可數。在大公司,大部分產品經理扮演的都是執行者,在一些規模不大的公司,甚至都取消了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將推廣、產品、運營整合在一起。
一個產品經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用戶從哪里來,做什么事,到哪里去。毫無疑問,他是失職的,他做的所有一切都是脫離用戶的空中樓閣。在這樣一個局面下,產品經理的變革也在悄然到達。產品運營從狹義的一個運營分類中,悄然的轉變為產品經理的一個必備技能。從廣義上來看,甚至覆蓋了產品經理的職能,誕生出一個新的概念”全棧產品“。
一個不懂推廣的運營,怎么能成為一個好的產品?這句話,就代表了一個全棧產品必須經過的歷程。
下面,本文將結合30多張PPT,拋磚引玉,講述一個產品經理的運營之道,歡迎探討。
第一部分:產品運營的定義
產品運營從字面意思上來講就是對產品進行運營。
產品運營本身就具備了完整的運營三要素:內容、用戶、活動。所以早期,我們會把產品運營拆分出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幾項分別進行。
然而,從廣義來看,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本身就是相互職能交錯并且貫穿整個運營體系的。所以產品運營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是介入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一個必須環節。在不同的產品時間點,需要承擔不同的職責。
回到這個定義,在當下,全棧產品這個概念的流行。我們再來重新定義產品運營這個崗位的職責:即是產品,也是運營。這點說明了產品運營要有產品思維,要懂運營套路。先是產品后是運營,表明了產品為0,運營為1。產品運營的職能貫穿在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中。
第二部分:產品運營做什么?
前面說到,產品運營主要承擔內容建設、用戶維護、活動策劃。從運營的角度來說,每一個模塊都可以拆分出一項具體的運營事務。
然而,大部分的產品并不需要這樣。
因為從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來看產品運營的工作,會發現很多小規模的產品,其實在整個產品的生命線中,運營和產品承擔了相同的職能,甚至部分產品的工作,都是偏運營的。
越是小規模的產品,從開發期到成熟期的時間越是短暫,于是不少產品經理早早的就從產品的工作中轉移到運營的工作中,這種轉變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是必經之路。對于熟悉產品功能的產品經理來說,運營更應該信手捻來。
而從個人技能看來,產品運營具備的技能是很繁雜的,而每一個技能的側重點,都會影響到個人的職業規劃路線,這個后面會有講。
第三部分:產品運營怎么做?
很拗口的一句話,但真真切切的代表了當下大部分產品經理的生存狀態。
一個產品的運營,可以大至的分為四個階段:引入、留存、轉化、突破。
可能很多小伙伴會說,引入是市場推廣的事,留存和轉化是運營的事,突破這個是老板的事。
那產品經理干什么?產品運營干什么?
既然在title前掛上了產品這兩個字,那這四個階段都是我們需要去思考并且解決的。
引入是一個產品存活的根本,在產品立項階段,產品面向的用戶群體、產品的市場規模這些都是前置條件。在了解了這些之后,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獲取用戶,從哪獲取用戶。
我把流量做了幾點分類,從流量增長來源可以分成自然流量和推廣流量。自然流量是你坐那不動,用戶就上門的,誰都喜歡。推廣流量需要靠人或者靠技術去驅動。
從付費方式來看,有免費流量和付費流量。
而從流量的渠道來說,有白流量、灰流量、黑流量。
對產品進行一下分類,就比較好理解自然流量和推廣流量的走向了。有些工具型產品,天生就是自帶流量吸盤的,因為是剛需,開發出來,丟在應用市場,就有大量用戶自然下載。而有些產品,如果不推的話,基本是必死無疑。以后如果老板問你為啥XX產品在朋友圈刷屏,為啥你整不出來的時候,你可以用這張圖懟回去。
作為產品運營,應該要對常見的流量來源有所了解,才能有針對性的去根據產品的特性獲取對應的流量。
一個小案例吧。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今日頭條可以說是眾多內容型產品的拯救者。眾所周知,移動互聯網的流量成本遠遠高于PC時代。而得益于今日頭條的智能分發,讓一家做內容的小網站成功的獲取了新的流量。這個就是一個簡單的引入案例。
引入流量的方式不能僅僅局限于上面那些模式,而是需要發掘新的渠道,嘗試新的方法。
聊完了引入,再聊一下留存。用戶來了,怎么留下來,這個可以說是愁煞產品運營了。
影響留存的因素有千千萬萬,這個需要從多個維度去考慮。
但把每一個可能影響用戶流失的維度匯總一下。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減少用戶的流失。
內容上給用戶喜歡的,在此之上給他更加意外的驚喜。例如大家都喜歡的網易云音頻的推薦。
在交互體驗上,先滿足好用與習慣,再給出超預期的體驗?,F在的用戶很懶,不要輕易挑戰他們的習慣,加大他們的學習成本。
回到心理的感觀上,留住用戶,就是要讓用戶爽。那么歸屬感、存在感、滿足感,都是為了讓用戶爽這一點來服務的。
為什么現在大部分內容平臺都采用信息流的模式?這個就是一個典型的從內容與心理的層面提高留存的案例。信息流大多基于行為推薦,這個滿足了內容的精準與意外。而用戶在不斷的下拉刷新中也獲得了滿足感。我們的產品在某一個版本上線了信息流之后,留存率提高了5%,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用戶留下了,下一步就是讓他們產生價值?;ㄥX也好,UGC也好?;钪挠脩舨攀钦嬲挠脩?。但是,我們永遠也想像不到用戶有多奇葩,因此在轉化的過程中會發現處處都是坑。
想提高轉化,就要把用戶的路徑抽絲剝繭。并且分清無效與有效點擊,分清常態行為與異常行為,分清大眾需求與小眾需求。
可以說,提高留存可能還需要一些產品思維。但是提高轉化,就純粹是基于數據的運營套路。每一個行為背后必須包含著大量的數據支撐,而由此行為產生的結果,也可以用數據來說明。
把用戶拆分成數據,清楚的理解每一個數據所代表的含意以及前置條件。結合路徑的分析,不斷的嘗試。
我們曾經對兩個不同平臺的同樣類型的產品進行數據分析,發現蘋果比安卓的充值轉化率高出10%。從市場的數據來看,蘋果本身的支付意向是強過安卓的,但是產品本身是否還有優化空間呢?于是我們把用戶從進入應用到完成充值的整個流程做了拆分,最后鎖定在注冊帳號這個環節。
兩個平臺的差異性,在注冊這個環節上是有所區別的,這種區別在注冊成功率上并沒有體現出來多少的數據差異,可是到了付費環節卻造成了兩個平臺10%的差距。
分析到了這里,我們在一個版本中對安卓的注冊流程進行了修改,最后獲得了5%的充值轉化率的提升。
完成了引入、留存、轉化,最后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突破。一個完整的產品運營的內循環,就是針對用戶不斷的進行這四個流程,以期達到數據的增長。
每一個老板,都希望自家的產品曲線是這樣完美的。
但現實中,大部分的產品是這樣的曲線。每一次爆發之后都會沉寂。每一次推廣后都伴隨著巨大的流失。甚至有些產品,連成長期都沒有,就已經到了衰退期。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產品的瓶頸呢?
在我看來,突破有兩個維度。
橫向的,擴展產品形態。例如今日頭條孵化火山小視頻,孵化微頭條等等,這些都是擴展產品形態的突破。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擴大產品形態。
縱向的,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例如微信的搖一搖、朋友圈。
但是,在進行突破的時候。需要考慮很多的因素。
很多公司在做拓展業務的時候,盲目擴張。結果尾大不掉,對原有的業務無法進行補充。
同樣,進行用戶需求挖掘的時候,也要基于用戶數據、反饋發掘新的需求。否則會造成產品臃腫,反而影響用戶的使用,造成產品數據下滑。
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一個小故事。汽車之所以能誕生,只是因為人們想讓馬車跑的更快一點。所以突破是一個很考驗產品思維的東西。
因為用戶反饋的往往只是基于現狀的一種不滿。大多數的產品運營,只是針對這種不滿做出改變。
而高段位的產品運營會從這種不滿中的跳出產品的框架,給到用戶意外與驚喜。
第四部分:產品運營的未來
產品運營是一件很雜的事情,包括了很多的業務。但是人有所長所短,從產品運營著手,全方位的完成一整套的產品運營流程。從中發掘自己擅長的,并且沉浸到其中,從而獲得學習和提升,在工作中會慢慢的形成自己的套路。
產品運營的將來也是存在著側重點的。雖然我們說是全棧產品,但到了高段位,也必然會區分出各自的職場路徑。
具備強烈的產品思維,敢于創新和突破。也許將來你的方向會是一位掌控產品命運的操盤手。
而當你把精力放在數據與業務、渠道與推廣、用戶心理中。你又能發現一個又一個運營的套路,最終成長為一名資深的運營高手,成為引爆市場的推手。
以上是我在近年工作中,對產品經理將來的發展以及產品運營的一點淺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跟我討論,相互學習。
作者:天堂路3號(新浪微博:天堂路3號),8年移動互聯網產品及運營經驗。曾任久邦數碼高級產品經理,主導3G書城PC及手機站,書蟲小說安卓版等多個產品項目?,F任九庫文學產品主管,擅長內容社區、文化閱讀、垂直社交類產品。
本文由 @天堂路3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老師,求ppt呀
老師,你好,很喜歡你的文章,這篇文章的ppt可以給我分享一份嗎?
不錯
運營和產品不分家
沒做過運營的產品,來學習一下。。。
給產品小白上了很精彩的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