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爺:錘子手機的機會及商業經營方法論

0 評論 8651 瀏覽 3 收藏 14 分鐘

貌似羅永浩同學的錘子手機快要面世了。照例,微博上挺他的和罵他的不計其數,別誤會,我這篇東西,既不挺也不黑,我是借機談談我喜歡的話題——商業經營中的方法論。

我談過好多次,我把商品分成兩個大類別:無限改進型和有限改進型。前者的代表比如汽車、電腦、或者手機,隨著科技進步,只要有想象力,可以無休止的改進下去;后者的代表比如可口可樂、農夫山泉、或者啤酒、洗發水……在這個類別中,產品本身的改進是有限的,努力到一定地步后,改無可改,產品品質上大家都沒什么明顯差異,撕掉Logo,90%以上的普通消費者分不清品牌間的區別。

這時,我們很容易得出第一個簡單結論:無限改進型產品依靠產品功能的突破來驅動,有限改進型產品依靠品牌的提升來壯大。為了表達簡潔,稱之為“功能驅動”和“品牌驅動”也行。

但這兩個大類的分法也是粗線條的,在不少品類里,并非涇渭分明。尤其“科技”這東西,并非平穩發展,時常會陷入“滯脹期”,在相當一段時間里,沒有突破。比如日本人當了CRT顯像管霸主后,早早就知道液晶時代會來臨,可是呢,大家都認為成本使然,一時半會兒不能成熟,就扎堆很多年依舊在模擬顯示器里研究“高清”,這個時間段里,其實大家反而是在依靠“品牌驅動”,索尼、松下、日立、東芝、三菱……那個時代,誰也沒辦法證明誰的產品更高明。我知道有人會拿索尼的特麗瓏,即單槍三束技術說事兒,切,我可是那個時代過來的老人,后期三菱主推的鉆石瓏,依靠三槍三束加“四倍動態匯聚電子槍”技術,并不比索尼的成像差,甚至公認在屏幕四周聚焦更準確清晰呢。

就這么滯脹很多年后,日本顯示器巨頭們貌似都快忘記了,說到底,您的行業本質乃依托科技進步“功能驅動”呀,純靠拼品牌畢竟不是出路。然后,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就是,三星在適當時刻崛起了,掌握了大量核心技術后,果斷下巨大賭注,依托全產業鏈優勢,迅速成為液晶時代霸主??蓱z的夏普還是“液晶之父”呢,現在慘淡到整天賣廠……

說到底,基于無限改進型產品的企業,產品本身的突破,是命根子。如果不是處在顛覆性技術變革的時期,也可以努力經營自身品牌,把品牌經營出色些,能“續命”——最好例子莫過于喬布斯不在蘋果的那幾年,那些年里,事實上蘋果已經在PC領域全面落后了,但由于前期的品牌底子太好了,居然能撐到喬布斯回來……換個品牌,撐不住三年,多大的家業也折騰光——你看諾基亞是多好例子?

再來看看“品牌驅動”的企業,這個類型里的成功企業,基本上依托兩大“殺手級理論”,一個叫“定位理論”,一個叫“貨架有限理論”。不用看別人,看寶潔就夠了,一想到去頭屑洗發水?嗯,海飛絲。想到了營養頭皮與發梢?有潘婷。想到了柔順飄逸?OK,飄柔最棒啦。啥?你是中國人相信草本護發?行,咱給你準備了伊卡璐……什么?你還想到很多次要的賣點?抱歉,超市的貨架擺滿了!懂?沒地方給小品牌那些次要賣點的洗發產品擺放了,貨架空間有限!

所以你看,一個毫無科技含量可言的洗發水,寶潔賣了那么多年沒有對手。兩大理論太猛。

順便說一句,“王老吉”是依靠“定位理論”成就的,而目前“加多寶”在依靠“貨架有限理論”來翻盤——同一個飯館內,通常不可能擺放兩種涼茶,這時,顧客心里想著要“去火”,嘴里點了瓶“王老吉”,服務員隨手拿來罐“加多寶”,這一過程順理成章,毫無違和感。

不過,有限改進型也有痛苦,和那個科技的滯脹期不同,有限改進型今天遇到兩大顛覆——首先是電子商務帶來的渠道顛覆:貨架不是有限,而是無限了。在天貓開個店比吃白菜都快,想賣多少品種的洗發水都有地方……其次,是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人們信息獲取方式的變革。就目前而言,傳統報紙、雜志、電視這三大傳播手段,統統瞎菜,每個月都在流失老顧客,而九零后,一切的注意力都在手機和Pad那小小屏幕上。

上面那些,還是從企業角度出發,從消費者角度呢?主要又分成兩個層面:“功能獲得”,和“情感獲得”。對應著上面的理論——購買“功能驅動”型產品時,消費者更看重“功能獲得”,購買“品牌驅動”型產品時,更看重“情感獲得”。偶爾有企業打穿了,“穿越型打法”成功,我靠就牛逼大了——你看iPhone,本來消費者是購買其功能的,結果額外大量的“情感獲得”,碉堡了?。ㄟ@樣例子還有,不多,目前我最看好特斯拉。)

唉呀,糟糕,都一千好幾百字了,還沒提到錘子呢。好了,我們現在談談錘子。

毫無疑問,錘子手機的品類歸屬,當然在“無限改進型”這一伙的。但僅僅從這個層面來看,錘子極不樂觀,這個我就不細說了,有鋪天蓋地文章看衰老羅,解釋得無比繁復。其實,總結到最后兩句話,就是:一,在功能上,你無法明顯超越同行(如果軟件上有亮點的話,幾乎第二天就會被抄襲)。二,在硬件成本上,你沒有優勢,這是個巨頭們拿著百億人民幣血拼的領域,你老羅融的那些錢,不夠燒到第二款產品。

但我認為,老羅恰恰處在一個巧妙的時期——安卓陣營,目前正處在“科技滯脹期”。頭腦正常的人用屁股想都能笑出聲來,現在的安卓手機的四核八核三十二核有用么?6寸屏肯定比5.5寸屏好用么?每次高聲宣布的“我又薄了0.1毫米”真有人在乎么?

OK,如前面所講,當科技滯脹的時候,“有限改進型”企業那些花招,就有用武之地了——等等,有人問了,雕爺你丫不剛說,“定位理論”和“貨架有限理論”目前也被廢了么?

沒??!從手機這個品類出發,“貨架有限理論”確實沒用,但“定位”理論仍在——但請注意,我下面要說的,還不是里斯、特勞特倆人的《定位》原教旨理論,那個理論是基于頭腦中“品牌即品類”,是“硬的”,而我要談的,是人們腦海中還有一個“情感定位”,屬于“軟的”,是“品牌即情感”。

還記得我嘮叨了好幾年的品牌三部曲么?

1、劈開腦海;

2、補充記憶;

3、品牌升華。

什么是品牌升華?就是說,這個品牌已經用簡單的品類不能解釋了,而代表某種形而上的情感部分。想想可口可樂,這個品牌當然等于“可樂”這個品類,廢話,這個品類干脆就是他們家發明的,可是,你冷靜下來想想,可口可樂的成功也太特么大了吧?!全世界第一飲料品牌了都,這就不是“品牌即品類”這個原教旨“定位理論”所能解釋的了。而對于太多人來說,喝可口可樂是一種情感,這個飲料象征著某些歡快、激情、朝氣蓬勃、積極樂觀的精神。OK,請問一下,還有哪種飲料,能和這些最正能量的詞匯緊緊聯系在一起么?

同理,耐克用原教旨定位理論來解釋,只能解釋到運動鞋的成功,但事實上,很多不太運動的人也都買了耐克,哪怕買完后放家里擱著,因為耐克一句“Just do it!”膾炙人口背后,是對“超越自我,想做就做”精神的渴望與點燃——你能立刻想起阿迪達斯或彪馬所引發的情感關聯么?如果你猶豫了的話,就明白為何耐克如此成功了。

行了,這部分大家自行腦補就OK了,從奔馳寶馬到LV愛馬仕,從拉菲葡萄酒到哈雷摩托車,都無法用品類來解釋其品牌的價值,都是腦海中某種情感的寄托。

事實上,小米,部分也是。

在小米的核心人群那里,小米這個品牌代表著Geek精神,代表著手機發燒、參與一個品牌的建立、一套操作系統的完善,我隨便去小米論壇看了眼,一個我根本不感興趣的技術帖子,都有一兩萬回復、一二十萬點擊,這群人狂熱到整夜爭論一個細節……我親大爺呀,你真以為這些人僅僅因為小米價格實惠才買么?

回到老羅的錘子——我認為其機會在于,找手機功能或價位的“定位”就沒什么可做的了,市面上已有針對各種人群的各種價位手機,可換個思路,針對“情感”部分的切入,沒誰在做,也沒幾個人會做。

好吧,說到這里,聰明人已經知道答案了。羅永浩同學本人,就是最大財富(也是最大障礙),他離奇的成長環境,叛逆的創業歷程,瘋狂的各種嘴仗,恰恰為大量特定“普通人”提供了對他的“情感幻想”,而這些“寄托”,落實到具備“羅永浩氣質”的錘子手機上,能爆發出巨大力量。

哈雷如果把情感寄托剔除,就是輛噪音巨大、費油不環保、速度不夠快、小故障多、且造型老舊過時的摩托車,但是,在死忠哈雷迷心里這是“哈雷精神”的特征,是刻意這般的、是顧客篩選器!羸弱小資們死開!你想談談哈雷摩托的“瑕疵”?最著名的回答是——他傲慢盯著你雙眼,“抱歉,這不是摩托,這是哈雷?!?/p>

最大障礙和最難部分為何也是羅永浩呢?因為截止目前,就我所看到,老羅同學做的“減法”不夠、“聚焦”不足,他的鐵粉還難以描繪出自身代入感的形成——“情懷”這個詞太大,而“工匠”這個詞又太小了。

如果,我是說如果,接下來不多的時間里,老羅能夠聚焦到情感部分的提煉,將消費者的“功能獲得”弱化,“情感獲得”強化,即上面曾說的“穿越型打法”成功,那么可以想見,錘子手機出來時,亮點成為亮點自然不用說,更重要的是瑕疵——你不會認為初次做手機的老羅將錘子打造得沒瑕疵吧?恐怕瑕疵到很奇葩才現實——但重要的是,通過情感定位與文化創新,老羅的死忠能夠驕傲地捍衛這些優點及瑕疵,底氣十足告訴你:

“抱歉,這不是安卓手機,這是錘子。”

本文來自雕爺微信公眾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