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連接和互通的平臺才是未來
內容和科技原本是兩個平行空間,沒有太多的接觸和碰撞,但現在Digital(數字技術)和Data(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兩者正加速融合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移動互聯網2017春季報告》中的數據,包括在線視頻、網絡直播、短視頻等行業,移動視頻的用戶月度總規模首次突破10億,同比增長36.5%。短視頻的創作和消費毫無疑問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風口。
各個平臺也在不斷發力,短視頻成為扶持重點。2017年3月,騰訊宣布3.5億美金入股快手;同月,阿里宣布“土豆”全面轉向短視頻行業;隨后今日頭條也向火山小視頻注資10億,用于補貼UGC平臺創作者。短視頻創作者的競爭逐漸白熱化。短視頻平臺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什么樣的平臺才有未來?
短視頻很火,但可持續發展是關鍵
目前國內的原創短視頻制作公司至少有3000家,其中包括一條、二更、papi醬、陳翔這樣的大團隊。這種真正生產原創內容的團隊更新頻率一般不會太高,大多保持在周更狀態,像“一條”和“二更”這樣的一天一更已經是不多見的高頻率更新。
拍一段吃飯睡覺惡搞的視頻,只要有人圍觀,只要你“火了”“紅了”,你就能賺錢,這是很多吃瓜群眾對短視頻產業的第一印象,但現實情況遠遠沒有這么簡單。目前,短視頻變現的基本方式仍然原始,基本上是平臺分成和商業廣告。但在機器算法日益成為主流的今天,不管是流量還是分成,絕大部分要么被垃圾內容分走,要么就被極少數的頭部內容分走。
除去原創的視頻內容團隊,剩下還有上萬家糅合各種視頻,剪輯篩選后上線的剪刀手賬號。包括百家號在內的很多平臺,號稱分給視頻內容團隊的數字是200億,但是實際上這些分成大多數被這類營銷號或垃圾號分走了,八卦、娛樂、驚悚、拼湊、剪輯類的賬號流量蓋過原創號,而且因為相當于沒有制作成本,這類賬號更新周期快,跟熱點蹭流量全無壓力,一天能更五條,他們就絕不會只更四條。這也導致了近期百家號大批量封號,據說有超過10萬個剪輯和搬運洗稿帳號被封禁。
對大部分專注原創的UGC來說,出品的視頻質量與投入的人力、成本、精力是息息相關的。長期的持續性發展必須要依靠足夠的收入來支撐。對于絕大部分中小創作者來說,沒流量沒資金。投資者看重是已經略有小成或成型的大IP,平臺也在不斷給這樣的大IP導流量給補貼,這就造成了內容生產領域的馬太效應,強的更強,弱的更弱。新生的原創內容團隊既拼不過垃圾號的流量,拿不到好的分成收入,也拼不過大IP,拿不到好的推薦資源。
還有一部分是有流量沒資金,據業內人士稱,《陳翔六點半》單集視頻的廣告報價不過20萬,實際成交會低到5萬,與它單集數千萬甚至上億的流量并不匹配。這一方面是因為主創團隊都是做內容出身,缺乏必需的商業談判能力,一方面也受到節目創作內容和形式的限制,品牌的廣告主對于投放會有顧慮,哪怕合作了也不會產生好的市場效果。
對內容生產方來說,僅僅依靠個人和小團隊的能力,持續性變現就變得相對困難了。于是平臺的接入就變得很重要,短視頻團隊倚靠更好的平臺和渠道,才可能實現更好的盈利和持續性的發展。
效率是衡量平臺的關鍵指標
隨著短視頻創作門檻不斷降低,UGC的創作熱情和效率也不斷提高,短視頻內容市場在迅速膨脹。但普通用戶的時間是有限的,平臺內容分發的效率變得越來越重要,在下半場,短視頻平臺的競爭,就是流量分發效率的競爭?,F在國內大大小小短視頻平臺超過60個,還在不斷增加。這大大的增加了內容團隊的分發成本。
如何將同一內容分發到不同渠道,從而抵達更多受眾,考驗的是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在這一方面,巨頭的優勢明顯,能迅速通過資本和資源互相協調,完成“從無到有”的轉化。騰訊企鵝號整合了騰訊新聞、騰訊視頻、微信等資源和入口。而今日頭條也整合了包括頭條、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內涵段子等短視頻矩陣,阿里文娛的大魚號整合了包括UC、土豆和優酷在內的多個平臺資源,內容創作者通過阿里文娛平臺就能實現一點接入,多點分發。
除了內容分發,平臺融合的優勢還在于資源和收益的整合。對創作者來說,這不僅簡化了他們的上傳流程,也提高了單支視頻的收益,因為他們只需上傳一次視頻,就可以獲取多個渠道產生的創作收益。平臺整合會也將成為短視頻行業發展的趨勢。對平臺來說,這將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往前推進了一步,有助于整合內容生產者、用戶、廣告主等,從而打造完整有影響力的內容IP的生態鏈。
國內的短視頻平臺也開始做內容服務嘗試,大魚號下設的大魚學院就是內容創業服務平臺,不僅提供內容分發和商業變現服務,還依托阿里文娛的資源賦能短視頻內容創作者。現在很火的一檔旅游冒險短視頻冒險雷探長,在各個平臺都很火。而UC平臺除了日常的流量與分成之外,打造了一系列全平臺定制發展方案:首先是阿里文學購買版權出書,第一本書數據非常不錯。其次是和阿里旅游平臺飛豬合作。和泰國旅游局聯系,定制一條雷探長的專署旅游航線。再次是支持雷探長在泰國拍攝內容,幫助其進行內容進行阿里體系內的內容分發。整個過程下來,形成了一個內容、分發、變現、IP全新的閉環。
連接和互通的平臺才是未來
平臺的生態建設已經成了影響平臺發展的核心要素。艾媒中國App活躍用戶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短視頻APP還沒出現特別頭部品牌。分散的用戶一直是短視頻UGC的一大“痛點”。各個平臺都在嘗試著連接和打通。按照阿里文娛大魚號短視頻運營負責人皮力的標準,渠道和平臺有很大區別,渠道只是一個傳播路徑,在國內應該有上百個渠道。而平臺是綜合了資源、體量、未來發展的可能性,這樣的只有巨頭才能成為平臺。在阿里文娛體系的加持下,大魚號連通UC、土豆和優酷等多個平臺資源,覆蓋了包括圖、文、長視頻、短視頻在內的全內容形態,形成以短視頻為核心的內容生態,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商業變現的完整路徑。
雖然短視頻的發展和熱浪的到來,對于創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于平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一的小平臺生存也將越來越困難。Statista的數據分析顯示,2016年通過Facebook視頻獲取新聞的用戶比2015年增長了360%,每天有超過5000萬用戶在Facebook觀看視頻,視頻對Facebook用戶停留時長的貢獻翻了3番。
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將Facebook作為視頻廣告投放的第一選擇,這對視頻霸主Youtube是個不小的打擊。依托著母公司google,Youtube視頻在搜索結果頁面的排位遠遠優于Facebook視頻,強大的搜索功能一直是Youtube的優勢。
但到了社交媒體時代,基于社交的Facobook視頻開始趕超Youtube,不管是用戶互動量還是用戶停留時間都在大幅增長。Facebook強大的社交生態,在這場巨頭之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在國外,Youtube和Facebook雖然仍在用傳統的廣告分成的方式拉攏視頻團隊,比如它們都已經制定政策將廣告收入的55%直接分紅給視頻團隊。但更重要的是,平臺會充分利用獎勵機制以鼓勵視頻團隊進行更為優質的內容創作。Youtube宣布擬拿出 100 萬美元,支持服務于社會公益,且能制作出較高視頻品質的視頻生產者。而廣告商對于其在Youtube上的投資也并不吝嗇,僅去年經費就增加了50%。這為內容團隊提供了極佳的財力物力支持,也成為了吸引優質創造者的關鍵。
“內容和科技原本是兩個平行空間,沒有太多的接觸和碰撞,但現在Digital(數字技術)和Data(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兩者正加速融合。”要想構建優質的平臺生態,優質內容和優質渠道,兩者缺一不可。
#專欄作家#
南七道,微信公眾號:南七道,人人都是產品專欄作家。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