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需要“狼性”嗎?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56.jpg)
要說“狼性”,蘇寧的老對手國美電器老板黃光裕玩得似乎更嫻熟老練,但自從黃入獄后,國美也似乎“狼性”大減。黃雖然仍掌控著國美,但也似乎未再提“狼性”。
互聯網企業需要“狼性”嗎?
回答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狼性”是什么。
狼者,猛獸也,性兇狠、狡詐,殘酷無情,必置對手于死地而后快。
狼雖嗅覺靈敏,善于發現機會,卻太過貪婪,總是在最短的時間獵殺最多,是肉食動物中的一個異類;狼雖堅韌執著,不屈不撓、奮不顧身,卻缺乏舍棄、回頭的智慧;狼群雖講究群體作戰、團隊協作,但等級森嚴、秩序森然。
由此來看,“狼性”所倡導的殘酷競爭、你死我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蔑視規則、無視人性等等,與互聯網所張揚的自由、平等、創新、社交、共享等精神格格不入,對企業長遠發展而言,“狼性”是毒藥而非良方,是邪路而非正道。
“狼性”扼殺創新
創新是互聯網企業的生命,但創新需要在寬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
在很多互聯網企業中,牛仔、T恤、人字拖成了員工的標配,上班期間,員工可以聽音樂、喝咖啡甚至玩游戲,公司內部,老總也好,主管也罷,大家都直呼其英文或網名,上下級之間可以平等交流,隨意玩笑,而非傳統企業那樣涇渭分明、等級森嚴。
也因此,“西裝電商”在真正的電商企業面前是個另類。著裝看似小事,實則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其作用也不容小視,“胡服騎射”改變的只是服裝,釋放的卻是戰斗力。
“狼性”則突出強調紀律、規則、剛性管理、絕對服從,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企業內部等級森嚴,上下級之間涇渭分明,干部與員工之間互相提防、相互猜忌,缺乏基本的信任感,這樣的企業注定缺乏創新的土壤。
在某些鄉鎮,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老板就是國王,老板的話就是圣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些主管也頤指氣使,狐假虎威,不少員工看在薪水的面上忍氣吞聲,敢怒而不敢言。這樣的企業,在市場經濟之初尚有發展空間,一旦市場秩序規范,生存也堪憂,更遑論創新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很多企業不是缺少“狼性”,而是“狼性”過剩,比狼還狠。
即以蘇寧而論,似乎也是“狼性”有余而寬松不足,經過多年沉淀,蘇寧人基本習慣了按標準化流程干活兒,這樣的好處是不會失控,但也必然缺乏應有的活力。而蘇寧的轉型卻是一項力度空前的創新,人人不敢越雷池半步,處處都是制度的雷區,企業的戰略再高明,政策再對路,也不可能得到創造性的執行。
“狼性”異化競爭
狼一向以兇狠殘酷著稱,獵殺不僅為了飽食,而是要將對手趕盡殺絕。為達到獵殺目的,“狼性”不擇手段,不講規則,無所不用其極?!袄切浴碧?,企業之間的競爭必然異化,沒有規則,沒有底線。
中國企業之間的競爭,向來是“有你無我”、“你死我活”,甚至是兵連禍結的纏斗。如王老吉和加多寶的競爭,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爭奪,連摸黑、使絆子、打悶棍、告黑狀、買水軍、栽贓陷害、負面宣傳等下三濫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李光斗先生說過,中國企業家習慣以分出勝負的戰爭思維來應對商業競爭,完全是一種“有你無我”、“一股獨大”的心態。其出發點就是要窮追猛打,趕盡殺絕,必致對手于死地而后快,這是一種可怕的兩敗俱傷的“零和博弈”。
傳統企業如此,互聯網企業同樣如此。
近來,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也陷入了這種“貼身肉搏”,嘀嘀宣布給出租車司機補貼10元,快的強調“永遠比同行多1塊”,把補貼提高到11元。此后,兩大軟件又先后調高了補貼。
騰訊、阿里兩大巨頭之間的競爭,可謂是招招見血,刺刀見紅,其烈度之強,殘酷性之高,恐怕連“狼性”也要甘拜下風。但從長遠來看,兩大打車APP鷸蚌相爭,出租車司機、消費者也未必能漁翁得利。
雖然對企業來說,法無禁即可行,但騰訊、阿里的“燒錢”之戰,也讓國際社會再一次目睹了“中國式競爭”的慘烈,也增添了中國崛起后改變國際秩序的擔憂。
歐美企業之間也有競爭,如麥當勞和肯德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微軟和蘋果,這些企業之間的競爭,有的長達百年以上,可人家之間的競爭,就不是中國式的不計成本的血戰,它們更多的是一種共存式、差異化競爭,而非你死我活的惡性纏斗。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很多企業“狼性”有余,更甚于狼,實在不宜再提倡、發揚。
“狼性”排斥合作
我很欣賞任正非說的“開放合作,堅持被集成戰略”。他說,“我們要敢于、善于搭上世界各種車,我們這個利益就多元化了,利益多元化,誰能消滅你?就像微軟,多少人在微軟windows上開發了二次應用、三次應用,如果微軟沒有了,他所有的應用都要重新搞一遍,他怎么會希望微軟垮掉呢?蘋果短期也不會垮,因為蘋果有很多伙伴?!?/p>
他還表示:“合作伙伴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我們去集成,我們就樹立了一大堆敵人,就要去顛覆這個世界。誰要顛覆這個世界,那最后他自己滅亡了。所以我認為還是要利用盟軍的力量,我只要搭著你的船,能掙點錢就夠了,我為什么要獨霸這個世界呢。我們走向被集成,那我們就要建立多種伙伴群,用伙伴群把產品賣給客戶群。我說我們要成為戰略性伙伴關系,我們永遠不進入它的領域,我們就開始合作了,我們就有了機會。”
這樣大段大段地引用,有點不合寫文章的常規,可是我實在太欣賞、認同他的這些理念,這里面沒有一星半點所謂的“狼性”,卻有著大格局、大視野、大智慧,華為國際化這些年,做得如此成功,看來跟擺脫“狼性”也不無關系。
中國很多企業就像狼一樣,對外沒有合作的意識,什么都想自己搞,不斷地侵入到他人的領域,其結果是處處樹敵,處處爭斗,“千企一面”的后果,必然是不計成本的價格戰。
線下,商業地產賺錢,有點實力的企業全聚焦于此,致使中國的購物中心快趕上美國了,而中國人的購買力比美國差得老遠;線上,電商、支付、O2O賺錢,大家也是一窩風地投資,都想獨占更多的領域,不給對手以機會,而通過合作進入某領域的,絕無僅有。
早年,阿里專注于電商、支付,騰訊聚焦于社交、游戲,百度精耕于搜索、地圖,三巨頭各有所長,交集甚少,相安無事。近幾年,阿里推來往、做游戲斗騰訊,騰訊發力電商,力推微信支付搶占阿里份額,百度覬覦O2O,也想在移動電商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三巨頭長得越來越像,爭斗也越來越激烈。
當然,他們這樣做并無不可,但是,如果以阿里的電商生態,騰訊的社交基因,百度的導流能力,三方大力開展合作,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同時在各自專注領域進一步創新發展,是不是可以減少資源浪費、重復建設呢?是不是可以減少更多的無謂爭斗呢?
據說,兩個狼群相遇,必然是一場殘酷的殺戮,直到一方戰敗逃跑為止。由此看來,“狼性”是企業合作的天敵。
“狼性”不利長遠
狼韌性十足,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但很多時候,堅持并不一定是對的,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企業也需要靈活調整,適時放棄,“舍得”有時候才是大智慧;狼積極進取,勇往直前,敢打敢殺。但企業之間的競爭,未必以置對手于死地為唯一目的,否則,即使獲勝,也是“殺敵1000自損800”的慘勝,搞不好還會兩敗俱傷,甚至同歸于盡;狼紀律嚴明,協作嚴密,但現代企業,特別是互聯網企業,更需要人性的關懷,寬松的環境,太強調規范,太多的束縛,企業就無法創新;狼專注于對手,窮兇極惡,窮追猛打,但企業更應關注的卻是客戶和產品,緊盯著對手,忽視了客戶體驗,再大的贏家也難說成功……
總之,“狼性”對內強調紀律、規則而扼殺創新,對外勇于爭斗而不屑于合作,關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看不到全盤的棋局,這是一種小情懷而非大格局,是一種小戰術而非大戰略,是一劑發展的毒藥而非擴張的良方,它不是現代互聯網企業所需要的文化。
作者:老笑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