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化社交|社交出行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5 評論 11029 瀏覽 22 收藏 12 分鐘

在長達五年的探索和市場驗證之后,社交出行及其所代表的場景化社交蓄勢待發。

經歷了看似轟轟烈烈的出行革命后,網約車市場終于步入收割期,資本撮合下的滴滴沖上了百億美金的市值,傳統的出行體系也徹底被互聯網所改造。

但在硬幣的另一面,網約車結束了出租車時代的租賃關系,迎來了一批互聯網平臺運營的專職車輛和專職司機,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叫車”方式,卻未能改變最傳統的搭乘關系。與此同時,出行市場與燒錢競爭漸行漸遠,或許并不是一個壞消息,至少讓社交出行迎來了新的機遇。

社交出行的五年進化,從嘗鮮到剛需

事實上,在滴滴、快的等高舉“共享出行”而大肆進行燒錢競爭的2013年前后,社交出行市場也進入了探索期,快拼車、愛拼車、嘀嗒拼車、天天用車等拼車服務順勢崛起,隨后資本的大量涌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社交出行領域爆發了數輪洗牌,最終剩下嘀嗒拼車等為數不多的競爭者。

如果說2013年的社交出行還只是處于嘗鮮期,用戶的剛性需求尚未形成,商業模式和社交形態還處在探索階段,那么在將近五年的發展進化之后,社交出行已經開始進入應用成熟期。

一方面,近五年來國內私家車保有量以每年2000萬輛的規模持續增長,由之所引發的城市交通擁堵現象逐漸加劇,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施行搖號、限行等措施緩解交通擁堵,同時對共享出行的認可度也不斷增加。2016年3月份,《關于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的出臺,明確指出鼓勵個人閑置資源有效利用,有序發展網絡預約拼車。同年7月份,交通運輸部公布了《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并規范私人小客車合乘(順風車、拼車)發展成為焦點之一。

另一方面,隨著80后和90后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居民消費觀念開始向注重質量、綠色消費等方向轉型升級。社交出行平臺也意識到了這一趨勢,比如說嘀嗒拼車在2016年3月份上線了“好友”功能,開始基于出行場景為用戶提供社交服務,不斷刺激用戶拼車出行的習慣,并有效提升了用戶的重復搭乘率。而從獵豹等第三方發布的數據來看,2017年第一季度的時候,嘀嗒拼車已經超越易到成為市場前三的出行平臺。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的這句名言用在出行市場并不未過,共享經濟的來臨使得出行市場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但某些平臺借一場場補貼戰,硬生生的將出行市場帶進了互聯網租賃的圈子。所幸,當另一個市場歸于沉寂的時候,社交出行也開始變得成熟。

三大利好因素,凸顯共享出行的社交價值

社交出行成為用戶剛需絕非是偶然的,或許有宏觀利好因素的催化,用戶行為及本質需求的轉變,才是“出行+社交”的價值所在和發展動機。比如下面三個有趣的用戶洞察。

1、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僅次于生理和安全,而情感和歸屬在現代社會的表現無外乎友情和愛情,換而言之就是社交。80后和90后是社交出行用戶年齡構成中占比最大的人群,這類人群的特征之一便是工作占據了生活的主要時間,社交群狹窄,且大多數已經到了適婚的年齡,對社交有著相對迫切的需求。

2、從易觀發布的《2017中國社交出行市場白皮書》來看,社交出行的用戶之間有著相似度極高的標簽,其中愛交友、看電影、旅行、聽音樂是很多車主和乘客的共同標簽。也就是說,共同的興趣愛好為車主與乘客間的社交提供了較多的共同話題,同時也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相比于陌生人社交和所謂的相親節目,出行的社交環境加大了交友成功的可能性。

3、值得一提的是,在嘀嗒拼車等社交出行平臺上,女性乘客的訂單量遠高于男性乘客。而現實中男性單身群體的一大社交訴求就是戀愛交友,但受工作繁忙、性格內向、無暇參與社交活動等因素影響,能夠結識異性朋友的機會有限。對于此類群體來說,拼車出行將是拓寬日常社交行為的重要渠道,不僅使出行更加便利、節省支出,還提供了一個突破原有社交圈、結識不同職業、興趣相投朋友的機會。

不難發現,出行是高頻的用戶行為,而社交需求業已成為當下社會的一大現狀,用戶洞察的三個利好因素也有助于社交出行的進一步普及??梢灶A見,在出行市場更加理性的同時,對用戶社交需求的挖掘與滿足,將成為出行市場的新趨勢。對嘀嗒拼車等現有的社交出行平臺而言,這也將是凸顯自身社交價值,進一步擴大并夯實市場份額的機會。

場景化社交的春天臨近

在用戶獵奇與分享欲望的刺激下,社交一直都是互聯網世界里不可或缺的產品形態,熟人社交模式的QQ和微信,以無秘為代表的匿名社交,陌陌等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以及直播、短視頻等新興的社交平臺,不一而足。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等大趨勢下,互聯網已非純粹的虛擬社區,社交出行演變成為用戶剛需,或許意味著場景化社交平臺的春天已經來臨。

就技術層面來說,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逐漸成為普惠科技,使得用戶需求的匹配更加的精準,用戶畫像和行為研究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樣的還有社交產品形態的轉變,當下社交產品已經陷入嚴重的同質化,熟人社交面臨缺少新創意、新玩法的窘境,而那些尋求獵奇、刺激的陌生人社交,往往因為弱連接關系而受到諸多制約,比如曇花一現的產品周期,在商業模式上的局限等。

對比來看,以出行為代表的場景化社交正在釋放更多的想象空間。

首先是用戶層面。盡管當前互聯網社交出行中社交元素仍然較淺,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良性循環,比如嘀嗒拼車的重復搭乘率高達16.7%,遠高于其他出行平臺。而在未來,不排除嘀嗒拼車充分利用用戶的興趣愛好、個人標簽、行為習慣等,建立主題社群并根據個人特點進行精確話題、社群推送,進一步增強用戶粘性,為變現帶來穩定的流量支撐。

其次在商業層面。廣告費和服務利潤分成幾乎是所有出行平臺的盈利模式,但社交出行正在打破這一瓶頸。

比如說用戶的社交行為本身就在豐富出行場景,在拼車、順風車等之外衍生出接班旅游、同城活動等更多場景。從易觀和嘀嗒拼車聯合發布的數據報告來看,同城活動已經成為社交出行的主要結伴社交場景,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同城活動、一起看世界等有著較高的參與度。

再比如說用戶對平臺的忠誠度和信任,有利于汽車租賃、車主服務等更多嘗試。在易觀和嘀嗒拼車的數據中,社交出行已經打破了短距離出行的場景,尤其在春運期間,上海、北京、天津等一二線城市的跨城服務平均里程在250公里以上。這一用戶行為奠定了社交出行平臺在汽車領域進行更多嘗試的基礎。

場景化社交在本質上屬于“半熟人社交”,典型的特點就是無場景不社交,在熟人社交領域巨頭林立,陌生人社交無法形成有效的用戶沉淀的情況下,場景化社交可能是在社交領域誕生出新巨頭的唯一機會。如今在嘀嗒拼車等產品的努力下,基于出行的場景化社交初見端倪,不僅為用戶帶來了“面對面”的社交機會,也為社交領域的創業者提供了新的參考對象。

結語

在長達五年的探索和市場驗證之后,社交出行及其所代表的場景化社交蓄勢待發。而這又何嘗不是用戶和市場的雙向選擇,用戶想要的是更極致的出行體驗,拓寬現有的社交渠道,同樣也給予了出行市場更大的挖掘潛力。由此來看,社交出行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文字通俗易懂,卻有一顆文藝的心。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1、重復搭乘不能代表社交需求,只能算是出行場景。
    2、“基于出行的場景化社交”這一說法我認為待商榷。場景化社交要依賴一個穩定的社交主題,進而催生出出行的需要。比如旅游達人社區,在討論周末去哪玩的時候才會有拼車出游的需求,而不能認為出行是base,反過來產生場景化社交。

    來自北京 回復
    1. 同意,正解!

      回復
  2. 單車怎么做社交呢

    回復
  3. 社交出行這個太偽需求了

    回復
  4. 我想點個贊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