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只有產品才能成為搶灘用戶陣地的排頭兵

1 評論 3556 瀏覽 1 收藏 10 分鐘

記住,互聯市場中的“用戶陣地”就是一群清晰的面孔,而只有產品才能成為真正搶灘用戶陣地的排頭兵。不看用戶,或者單純“圈粉”,都是“自我為主”心態下的覆滅之路。

曾經和一位房地產大佬聊天時,他無意中說起這樣一句話——“中國只有兩個主流行業,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互聯網。前一個圈地盤,后一個圈人”。

互聯網是玩“用戶陣地”的“房地產”

先不論他對主流行業的定位是否準確,我倒認為他對這兩個行業的對比很是到位。借助房地產這個人人都熟悉的行業一下子把互聯網的競爭特色給說明白了。

傳統業務的優勢都建立在整條產業鏈上,這樣就能在現實世界中以更低地成本將產品或服務推進市場,這就已經很不錯了。而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則是首先建立在某一群畫像鮮明的用戶群上面的,剛開始時幾乎沒什么產業鏈,圍繞這群用戶使勁用更精準的服務打造競爭圍墻,提高留存并促進內部活躍。

所以你會發現,與傳統大佬聊天聊的往往是行業關系,而與互聯企業家聊天聊的往往是用戶群。

用上面這個圖能夠更清晰表達出兩者的不同?;ヂ撈髽I經常能夠從一個被看不上的小點突破出一個大市場,然后迅速形成平臺能力,用更多產品和服務圍攏用戶。傳統企業則是要把優勢資源通吃掉,然后前端還要不斷做多元化市場。不過在中國,大多數傳統企業到最后都成了房地產企業。只是很多老板沒有我這位房地產朋友看得清,繼續踐行著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樓盤的做法。這個也容易理解,畢竟好不容易搞到了地,為啥現成的錢不賺要學互聯企業跑到天上去?

其實在互聯網人眼里,這個“天”并不高——它只是土地之上,住在樓里的人而已。聰明點的房地產大佬其實都有一顆互聯的心。萬達的娛樂業態就是典型代表。在此之上,包括APP在內的各種互聯技術其實與萬達廣場的設施一樣,讓人們能夠與家人一起能夠以更舒適更簡單的方式共度周末。萬達也有很多產業,但圍繞核心用戶場景構建起的服務壁壘,不是哪個互聯企業說撬動就能撬動的。連貓眼這樣的優勢渠道也是可以說屏蔽就屏蔽的。萬達的用戶陣地目前還比較牢固,影院幫助它成功搶灘用戶。但它的用戶還需要更多能偶一起愉快玩耍的地方,這就是萬達之路。

還有一個相反的例子,比如一家做鋼鐵交易企業即使它上了網,做了平臺,但由于骨子里還是傳統資源路線,所以并沒有進行用戶的深度抽象從解決渠道問題轉變為解決背后的金融問題,而是更快地向鋁等其它相關行業擴展。能做鋼鐵生意的人還愿意在一起做什么?這個問題不去想,也就難免最終走下坡路。所以你看,光有技術做個平臺,沒有守住自己“用戶陣地”也是白搭。

搶灘“用戶陣地”絕不是單純圈粉

這就是為啥同樣都是做手機起家,小米卻從一開始就要從圈粉入手,然后開始圍繞這幫先鋒小青年使勁擴展品類,甚至通過小米生態鏈將吃喝服務都推送到這幫年輕人面前。蘋果也是這樣,喬幫主建立的生活態度與對科技的價值觀硬生生地從傳統設備的消費群體中拉出一支新的大軍,而且熱情高漲,忠心耿耿。喬幫主最牛的,就是在打造Mac、iPod、iPhone、iPad這些神器的同時打造了果粉力量。他當初可沒想要從諾基亞、摩托羅拉挖多大的墻腳,而是直接將各位“大神”的基礎邏輯掀翻,通過定義什么才是真正聰明的設備來告訴全人們,你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

不過圈粉確實是個超高難度技術活兒,不是誰都能夠用好。比如這幾天又久居頭條的樂視。樂視生態的問題很明顯在于大餅之中并無清晰的核心用戶群?!百Z布斯”的重心太多地放在資本而非產品身上,在弄清自己是誰之前就開始毫無節制地擴展?!皹访浴边@兩個字的價值已經被規模稀釋得毫無味道。所以,要想知道樂視能不能要起死回生,關鍵不再資本支撐之下的新品擴張,而在于何時能夠借產品把“我是誰,我不是誰”給說明白了。樂視手機沒有做到,樂視電視曾有機會,但也沒有清晰的價值觀堅持。樂視的迷茫,是賈布斯的迷茫,更是樂迷的迷茫。樂視的用戶陣地已經失守。

這個用戶陣地指得是什么呢?有很多傳統轉過來做互聯的朋友會說是“心智陣地”或者是“精神家園”。有些道理,但不完全是。比如騰訊從一開始就沒有搞什么鵝粉,到現在其實都沒有什么明顯的粉絲崇拜文化。相反,在發展過程中還常常伴隨著各種被黑的經歷。但事實證明,只要你能夠清晰地看到用戶,踏踏實實地為用戶所想,提供他所要的服務,用戶最終會用行為來投票。用你的產品做你服務的代言人,而非喊口號式的宗教崇拜,能夠獲得一個更加穩固和健康的市場。

近些年“圈粉”這個詞被很多互聯營銷公司拿來吸金,傳統客戶聽起來也覺得很爽,也愿意付錢,因為這與以傳統“自我為中心”的心智模型是一致的。但你會發現,在單純“圈粉”的口號下,往往企業會脫離產品放大營銷,為了建群而建群,為了拉人而拉人,到最后連錢都不好意思和用戶談,連自己的商業模式都弄糊涂了。

這樣的傳統企業很多,我身邊有兩位朋友正經歷這樣的困境。其中一位擁有一個20多萬的用戶社群,看似很高的活躍度下面都是些人人說好話,意見領袖一發言人人排隊跟帖的樣子。當陷于這種“社群面子”大于“使用價值”的境地時,就再也很難聽到那些刺耳的真實的用戶反饋,再也難以形成商業發展的空間。陷入收不上費用的同時還形成不了用戶間的高速擴展的尷尬境地。

只有通過產品才能傳遞“客觀的善意”

另外一位朋友是做金融行業的,情況也是如此。其實根本原因是因為沒有在自己與用戶之間形成一種“客觀的善意”。太多主觀投入的情況下被自己給自己發的“好人牌”給牢牢綁死了。這也是我從來不看好任何沒有核心產品或服務的社群的原因。因為“客觀性”這三個字對于當今不確定時代下企業生存的法寶。只有足夠的客觀,你才能接觸到真實的市場,并源源不斷地獲取真相。在這些真相里面,刺耳的聲音遠比那些趨利而來的吹捧和悅耳之聲要關鍵得多得多。這也正是傳統行業觸網后紛紛感到不適的地方。

如果說我在這幾年給傳統企業做服務中有什么重要體會的話,那么我會告訴你,扔掉面子的負擔,習慣與刺耳的聲音相伴,永遠是轉型的第一步。而只有通過產品,才能向你的用戶和市場表達出一種“客觀”的善意。

記住,互聯市場中的“用戶陣地”就是一群清晰的面孔,而只有產品才能成為真正搶灘用戶陣地的排頭兵。不看用戶,或者單純“圈粉”,都是“自我為主”心態下的覆滅之路。

 

作者:王玨,微信公眾號:覺味互聯

本文由 @王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第一句話我就不認同,還有一個行業叫金融,圈錢。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