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兇猛出動,支付寶錢包還能做自己么?

3 評論 7307 瀏覽 2 收藏 15 分鐘

說支付寶錢包像微信,支付寶的同學們八成是不愛聽的,兩家如今打架打得不可開交,這話聽起來有黑支付寶之嫌……可是,當我打開支付寶錢包,發現它3/4的界面都被公眾號占據以后,又實在不免會聯想起微信。

互聯網的產品,互取所長,司空見慣,也無可厚非,如果能青出于藍,也是致勝之法;但是,我一直困惑,復制公眾號模式,像微信,這對于支付寶而言,真的好么?

公眾號的誘惑

除了余額寶和線下的當面付(包括聲波和二維碼),應該說支付寶在過去這大半年里干得最起勁的就是公眾號了,其他不說,就憑它在首屏里占據的位置,也足以看出支付寶對其的重視程度。

公眾號這東西,確實很有誘惑力:它跳開很多環節,將企業和消費者直接聯系起來,如果做得好,渠道價值不言而喻;而且,由于它能承載許多App的一些輕量級功能,是個很有平臺氣質的東西。所以,在業界,尤其在媒體眼里,公眾號真的是特別牛,想象空間巨大,商戶都應該去開,公眾號貌似有著把傳統廣告,callcenter,甚至線下網點都干掉的超凡能力,它是移動電商的入口,是O2O的中樞,是流量分發平臺,是各種……

我相信,正是這種誘惑力讓支付寶在公眾號上傾注了很大精力。尤其是外界現在普遍認為阿里在移動端的入口能力上落后于騰訊百度,公眾號對支付寶的誘惑力想必就更大了。

公眾號真這么牛么?

問題是,圈內許多人覺得公眾號很牛,圈外呢?普通用戶也這么覺得么?

你有多少小紅點存著沒消滅了?有多少是為了領個優惠券關注了,然后就再沒打開過的?你會用服務號里的菜單么,真在里面抽過獎,買過東西么?

有時候,去小白中間走走,真心困惑啊,如果我周邊的人都是微信的典型用戶,那一多半的公眾號真的都可以歇菜了。當然,也有可能我的體驗和調查不準。但起碼,我覺得公眾號在用戶層面的火爆程度遠不如在輿論層面。(PS:自媒體另算,這和企業公眾號屬性相差太大)

這種差距,我覺得是源于落地操作層面,公眾號無論對用戶還是商戶,門檻都著實不低。

用戶這頭,如今是嚴重信息過載的時代,公眾號里大量的信息推送,用戶其實很難消化,而且,如果要弄點會員功能啥的,公眾號的交互過程也是比較復雜的,小白用著不順手。企業這邊,其實真正容易做好的企業公眾號,往往有個特點,就是用戶對該企業售前售后的服務有強需求,比如銀行、航空公司,比如小米、OPPO這樣的手機廠商,因為作為社交工具,微信確實很適宜做客服。

而如果沒有這種先天優勢,用戶對其客服一環的需求不強,不高頻,企業要做好公眾號的難度就很大了;一個倆月去一次的餐館,除了訂座,我們還需要什么客服么,叫大廚教你做菜???大部分商戶,其實很難找到好的客服點,或者沒那個耐心和能力做好客服,于是只能轉為營銷,而一切入營銷,又很容易招致用戶反感。在騰訊入股點評的發布會上,劉熾平也坦言,很多商家的IT能力不夠,要做公眾號很困難,這也是他們入股點評的原因之一,希望通過點評的產品讓線下商家更容易地進入微信。

所以,公眾號是很誘人,但我感覺,其局限性也不小,是個看上去很火,但商業上還沒有被驗證為成功的東西。支付寶真的對公眾號這么有信心,就決心押寶在上面么?

做公眾號,支付寶會很累

退一步說,就算公眾號真的前途燦爛的,支付寶要搶微信的生意,也會耗盡心力。

微信有一點確實是得天獨厚,那就是它的通訊屬性和手機天然契合,所以打開頻率高,用戶停留時間長。有了這個基礎,用戶去探索這個App里的各種新東西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而用戶用公眾號去和商戶對話互動,和微信這個產品本身的邏輯也比較契合。

但支付寶不同,支付寶是個極簡的支付工具,用戶進來的目的性很明確,干完就撤,想改變用戶習慣,讓他們打開支付寶錢包,然后在公眾號里慢慢逛,慢慢看,太難。

另一方面,微信公眾號起得早,如今又勢頭正旺,大部分商戶必然將主要精力都用于運營微信公眾號,而不是支付寶的,加上圍繞微信公眾號已經崛起了一批第三方營銷公司,生態已成,要把這個生態轉移到支付寶身上,也很難。

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支付寶公眾號的質量,當然,做得比較認真比較好的,也有,比如美宜佳,但是大部分我關注的支付寶的公眾號,像美特斯邦威、布丁酒店、麥咖啡等,給我感覺,都是在湊數,更新頻率不高,體驗也著實不敢恭維。

比如麥咖啡和來伊份的公眾號,竟然就是鏈接到他們的天貓旗艦店,那我不如直接開手機淘寶啊,那里東西還齊全點,交互體驗還好點……用戶為啥要從支付寶進?我也試過用布丁酒店公眾號訂房,真心覺得用攜程、去哪兒、甚至用團購,哪個都比用公眾號的體驗好。

花上比騰訊多幾倍的力氣,去做公眾號,在媒體,在圈內,倒是能給支付寶加點分,因為支付寶向他們證明,微信能實現的,支付寶也能,可是,在用戶這端,這東西真刷出存在感了么,真給支付寶加分了么?

還記得為什么出發么

支付寶如今和微信已經殺紅了眼,不知道還記不記得自己當初為什么而出發。

支付寶給自己的App取名“錢包”,目標是做一個精致的電子錢包。我第一次聽支付寶完整描繪這個構想,大概是去年此時,彼時微信支付連影子都沒有。我個人很喜歡這個構想,因為它不是不切實際的天馬行空,確是用戶所需,也有可能實現。

什么是電子錢包,就是很像實體錢包,又強于實體錢包。它一樣可以存錢,但能管理比實體錢包更龐大的資產;它一樣可以付錢,但能突破實體錢包當面收付找零的局限;它一樣可以收納卡券,但能喚醒很多實體錢包難以激活的隱性資產,比如那些壓箱底的會員卡、優惠券,那些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XX積分。

現在,一年過去了,當用戶們面對一個公眾賬號占據主體的App,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直觀地感覺出來,這是自己的電子錢包?

存錢一項,因為有余額寶,很好,任務超額完成;付錢,線上部分沒有問題,線下部分,由于線下環境的復雜性和用戶習慣的培養需要時間,所以目前正在艱難推動中;卡券,這基本被邊緣化了,由于首屏被公眾號占領,所以這個和錢包屬性很貼近的品類只能被藏到探索頻道里,普通用戶應該很難發現,而且,來看體驗:

會員卡更扯,居然只有兩張。長得丑就算了,關鍵,誰能告訴我,這卡該怎么用??

弱化卡券,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公眾號上,支付寶或許有自己的戰略考量,也或者是在商務層面,卡券的難度比公眾號更大?但無論如何,我擔心這樣做會讓錢包變得復雜,甚至有些偏離電子錢包的跑道。

支付寶可以做自己么?

不夠像錢包,反而有點像微信,這是支付寶錢包現在給我的感覺,而在這背后,我會覺得……支付寶是不是有點自信不足,不敢做自己呢。

但是,支付寶為什么不能更自信點呢?微信連接一切,是很牛,但是支付寶做成個精致的電子錢包,難道不牛么?

馬云最新的那封內部郵件,當然,其實是公開信了——有句話我覺得很對:

“我擔心的不是騰訊紅包對我們的壓力,不是沒有一個或幾個層出不窮的入口,不是能不能開發殺手級的數據產品。而是自以為是的良好感覺或過度關注競爭壓力讓我們迷失自己,忘了做自己擅長的事情?!?/p>

支付寶究竟擅長什么,適合什么樣的道路,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其實支付寶的屬性原本就與微信不同,適合微信的模式未必適合支付寶,反之亦然啊。

支付寶最新上線的一個公眾號,海王星辰,我試用了下,其中有一個會員中心,打開后是會員卡,關注公眾號就自動給了我一張會員卡,我在支付寶留的姓名和手機號也自動顯示,如果你有老卡,可以輸入卡號來綁定進支付寶。來看兩張截圖:

左邊是公眾號界面,右邊是會員卡界面,各位覺得,哪個小白更容易理解,容易上手,哪個更適合錢包這個App,我覺得是后者,反正以我的智商,后面的我拿到就會用,前面的就……所以,我不是反對支付寶做平臺,做入口,只不過,我覺得,支付寶可以建自己的模式,不一定要走微信的路數,比如用卡包代替公眾號列表,用戶會不會更喜歡?支付寶值得思考一下,用戶究竟希望支付寶錢包長什么樣,是像微信還是像錢包?

一年前,支付寶同學描繪的電子錢包藍圖,讓我一直期待自己以后可以不用帶那一摞的會員卡和優惠券在身上了,因為它們都可以儲存在支付寶錢包里,走到哪里我都是VIP;我手機的積分、銀行卡的積分,這些以前被白白浪費掉的隱形資產會在支付寶錢包里被激活;我買的機票、電影票、門票,也都可以收納到錢包里,刷個手機我就可以值機,可以入場??上н@些都還沒有很好的兌現。

一個精致的電子錢包,一個牛逼的個人金融入口,這是我作為普通用戶,對支付寶的期待,而且,我也相信,這個概念放到資本市場,未必輸給微信。

馬云說,阿里是坐擁金山,應該精打細算,聽著像句大話,我倒覺得這是一句實話。對于支付寶,C端累積了十年的用戶信任感和使用習慣,這是多大的財富??;B端,阿里系的資源支付寶都用好了么,淘寶天貓的賣家不會不樂意發卡券吧,新浪微博、丁丁優惠、美團,這些都不是白入股的吧。寫此文前,我用美團買了兩張電影票兌換券,買完美團提醒我說可以放入Passbook,卻沒有說可以放入支付寶錢包,這現成的資源,浪費了不可惜么?

蔡文勝曾預言,50%的App可能會被微信干掉,我很認同這個判斷,微信有這樣的巨大價值,可是,這話反過來解讀,還有50%的App微信干不掉。確實有很多人在微信里完成了好多事兒,但也有很多用戶根本不知道微信可以干這些,也有很多人不習慣、甚至不喜歡在把所有事兒都擠在微信里,尤其是一些相對較重的事兒,比如資產管理。連新聞客戶端,微博都沒被微信干掉,支付寶的情況有那么危急么?

所以,真心覺得,支付寶,做自己吧,何必像微信呢。

【原文來自于虎嗅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