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做手機,需要給生產商糖吃
上午讀到文章《周鴻祎做手機之心不死,但小伙伴難找》很有感觸。周總還真是個執著的人。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360也有過前車之鑒。但如果非做不可的話,個人認為,雖然路不是很寬,倒也有靈活的玩法。
先要想明白一個問題。手機的品牌是誰的,是廠商的、聯合的,還是360的,三種投入資源各不相同、風險大小不一。
一、如果品牌是廠商的,360的目的僅是擴大應用覆蓋范圍,預裝的方式最直接。
在手機產業鏈上,可以預裝應用的環節有三個:廠商、渠道商、零售或售后服務商。合作的模式可以是付費預裝,如每預裝1部手機幾毛錢到1-2元錢,合作單位收到固定的錢,風險在360,看自己流量的變現能力;也可以是收益分成模式,確定一定的分成比例,共擔風險。
這是最容易的方式。三個環節中,廠商的談判難度比較大,其余兩個環節,要批量預裝,選擇國代商(天音、愛施德,及運營商的終端公司);要掃店式合作,選擇零售及售后服務商。
二、聯合品牌即深度定制,要找知名度相當的品牌,并亮出他想要的東西。
廠商想要的東西是什么?降低成本、提高銷量,兩者有其一就可以。如果只是簡單的說,360有廣大的用戶群,網上銷售前途看好,未免太沒有說服力。大品牌廠商自己也在做網上銷售,水平差不多,為什么和你合作。
在找到有說服力的要素之前,先看兩個例子。
1、阿里通過降低廠商成本的方式,深度定制
阿里推出手機生態圈戰略,以阿里巴巴OS為依托,搭建了一個生態系統,匯聚一批廠商和開發者,提供技術支持及銷售渠道。以此為籌碼,做到深度定制。
阿里面向的都是小品牌廠商,對降低成本有迫切的需求。對于銷量,也提供一定的保證。阿里將定制手機賣給淘寶賣家,500萬部對于小廠商來說確實不少,夠活上半年。當然,更多的銷量需要小廠商自己去獲取,畢竟他們的市場在T5、T6城市及農村,這些阿里是幫不上的。
2、運營商、京東等通過提升產品銷量的方式,深度定制
運營商定制手機不詳說,上百億的銷售補貼足以讓各類型廠商趨之若鶩。
京東推出JDPhone計劃,中興、華為、諾基亞等大廠商陪著玩。一方面,京東本身的銷售實力比較強,可以保證一定的銷量。另一方面,大品牌廠商紛紛觸電,壓縮渠道利潤空間,提供給消費者更高性價比的產品;而觸電初期,自身運營網絡商城能力有限,京東抓住了這個時間窗口。這是京東的策略,也拋出了品牌廠商想要的東西。
這兩點360自身都做不到,但是可以借助別人的力量做到后者。
360與廠商及渠道商進行三方合作,廠商提供機器,渠道商提供銷量,360提供增值服務。
這種模式可以說服廠商,怎么說服渠道商呢?問題從廠商想要什么轉變為渠道商想要什么?隨著運營商和電商在手機銷售領域話語權增強,傳統國代商、零售商的利潤不斷被壓縮,所以像天音、愛施德、迪信通、樂語等渠道商都申請了移動轉售資質,積極尋找增值服務空間。相對于降低成本、提升銷量,提供增值服務空間對于360來說更為容易。可以以此為突破點進行談判。
三、如果品牌是360的,周總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想合作的小伙伴很多
前面兩種只能說是定制,深淺不同而已。這種才是真正的做手機,具體有OEM和ODM兩種方式。一是與OEM廠商合作,提出一些功能需求,讓代工廠去具體設計并生產,之后自己貼牌,中國移動自主品牌是這個做法。二是與ODM廠商合作,自主設計,代工廠只負責生產,蘋果、小米是這個做法。
無論OEM還是ODM,這種代工的小伙伴大把的有。只是周總,你想好了嗎?自己的增值服務能力到底能不能支撐硬件免費?!
文章來源:鈦媒體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