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運營:從渠道角度剖析“電商專供款”
電商專供款,是時代變革的一種產物,隨著行業的發展,電商專供款將逐漸的淡出人們的視線。
昨晚跟小伙伴們聊到“電商專供款”,有一個小伙伴說了自己的遭遇:本著貨比三家的原則,小心翼翼在商場挑選電烤箱,并最終在網上一家旗艦店下單,然而收到的電烤箱,與商場里同等型號的電烤箱有參數差異。義憤填膺找客服理論,卻被告知買到的是“電商專供款”,該問題無法受理。
電商專供款,是品牌商特別定位在線上渠道銷售的產品,有時產品廣告中會注明“該產品屬于電商專供款”,但大多情況下消費者并不知情。“電商專供款”也被很多人認為是披著實體店專柜款的外形,質量卻不如專柜款“閹割版”。雖然價格低了,但質量也縮水了。
那么,“電商專供款”真的像江湖傳言的質量差?是“閹割版”?
“網絡專供款”的來源
不可否認一些商家以次充好,將劣質商品包裝成“電商專供款”。但大部分企業不會這樣操作,因為這等同于自毀名譽。多數情況下,“電商專供款”有它出現的原因,但并非劣質商品,具體如下:
1、渠道管理的需要
近10年電商的崛起,影響了企業線下渠道的盈利和渠道拓展,讓線下渠道經營乏力。經常能在新聞中看到——“消費者在店里試衣,卻偷偷記錄下商品信息轉由線上低價購買”。企業為了平衡線上線下,避免自家渠道左右手互搏,刻意造出“電商專供款”,實現線上線下產品的割裂,避免左右手互搏。
2、渠道成本的考慮
我們知道,不同產品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最大化滿足消費者需求,需要企業在消費者能觸達的每個渠道盡可能地豐富產品種類,但種類越豐富意味著渠道成本越高昂??梢韵胂?,讓所有種類的產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從線上到線下無差別、全量供應,企業需要付出的代價之高昂!特別是離生產地較遠的地區,通過“電商專供款”觸達,要比線下渠道節約成本很多。
3、個性化經營
不同渠道主力消費者差異,引起個性化經營的需要。
線上渠道的消費者多為年輕的、有特定文化、特定行為的群體,而中老年消費者集中在線下。那么,適用于中老年消費者的產品當然不應該過多地投放在線上渠道,提供“電商專供款”更多是為了迎合年輕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個性化經營。
4、經營慣性
在線上渠道出現前,為了防止串貨等問題,企業習慣于嚴格的渠道管控——什么產品應該在什么渠道銷售買什么價格,都是有管控的;
線上渠道出現時,企業習慣性地開始管控線上渠道,并把專門用于線上渠道的產品成為“電商專供款”;
線上渠道普及后,伴隨著整個社會的渠道成本降低,線上線下渠道打通,渠道的邊界開始逐漸模糊,全渠道共享產品越發不是問題。
但企業的經營慣性如此之大,以至于慣性地認為:不論怎樣,產品應該分渠道銷售,不同渠道有不同產品!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人為地造出了“網絡專供款”。
“網絡專供款”以后怎么玩
引用阿里CEO逍遙子在“2016天貓全球商家大會”的發言——“幾年前流行的網絡專供款,我一直認為這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變革時代的一種產物?!?/p>
三五年前我們見到的“電商專供款”比今天多,而三五年后的“電商專供款”必定會比今天少。隨著全社會渠道基礎設施的完善,特別是物流的完善,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商品共享,越發不再是問題。
全渠道商品共享在滿足客戶需求,提高經營效率,豐富營銷手段等,都是各種合理的。在未來,產品將與渠道解綁,“電商專供款”將成為歷史,產品不做渠道的奴役。
作者:林教頭,前阿里運營
本文由@林教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棒
林教頭第一篇文章,干貨滿滿,再接再厲,想看更多你的干貨。我沒做過運營,看到你的標題以后自己思考了幾個維度,1、渠道管理。2、消費者劃分(我沒考慮到消費者年齡段的劃分,只考慮了消費者心理的劃分)3、節約成本,網絡款更易于個性化定制,經營策略靈活,更加利于網絡競爭。經營慣性這條我沒有想到,確實是缺乏經驗啊 ??
感謝程彥雯的關注。
消費者劃分——年齡、心理,都只是劃分的一種方式,其他還有很多,推薦了解“亞文化”“用戶畫像”
經營慣性——我覺得所謂經營慣性更多是拿到一個沒玩過的case,在不確定怎么玩的情況下,大家傾向于借鑒原先的玩法,是舊玩法的慣性延續。個人認為阿里對此會有點不同
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