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和微信時代,對Web與手機瀏覽器的再思考(下)

0 評論 3998 瀏覽 3 收藏 22 分鐘

在上篇中,筆者描述了Web App主要產品形態(基于傳統手機瀏覽器,Hybrid形態,輕應用形態以及微信App形態)的特點,本篇將重點談談對手機瀏覽器的一些思考。

關于手機瀏覽器

1. 傳統手機瀏覽器形態開始逐步接近天花板

功能機時代,UC通過其C/S架構及由此帶來的跨時代的產品體驗,實現了巨大的成功:手機瀏覽器成為功能機用戶最常用的應用,也一度被認為代表未來,或幾乎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第一入口。

智能手機時代已經到來,UC、QQ憑借其出色的產品運營能力和不斷完善的產品體驗,依然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但是…

1) 移動互聯網用戶紅利在減退

傳統功能手機快速走向消亡,而智能手機總量增長率在減緩。

三方手機瀏覽器在功能機時代積累了約3~4億用戶群體,這個群體是其中堅用戶,他們對三方手機瀏覽器有較深的使用經驗和習慣;而直接在智能手機體驗手機瀏覽器的用戶,他們一開始就會面臨海量優質應用的選擇,對手機瀏覽器則更難形成唯一必備入口的印象。

Android手機總量增長減緩,且Android手機增長中還有近半數來自老Android用戶換機(數據:《百度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報告2013Q3》)

?2) 用戶對手機瀏覽器的認知逐步向工具轉移

全球范圍內,三方手機瀏覽器的分布與智能手機的分布呈現出較明顯的關系:

在智能手機滲透率最高的歐美、東亞發達地區,手機瀏覽器基本是Android, iOS自帶瀏覽器的天下;而在一些人口基數較大,智能機滲透率快速增長的地區如俄羅斯,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巴西等,Android自帶瀏覽器份額均在過去2 ~ 3年內發生2 ~ 4倍增長。(數據來自:http://gs.statcounter.com/)

在國內,大多數統計報告都顯示,Android平臺上UC的整體應用量與微信、QQ同屬Top3,遠超其他垂直App;但在iOS平臺,手機瀏覽器的應用排名則明顯低于其在Android的表現。

隨著用戶對智能手機使用水平的逐步提升,用戶對手機瀏覽器的認知可能逐步從“綜合服務型產品”向“工具型產品”轉移。

2. 用戶為什么要使用手機瀏覽器?

手機瀏覽器依然是訪問訊息最為便捷,可切入領域最為廣泛的App;作為基礎性的工具,手機瀏覽器也是最不易被刪除的App之一;基于傳統的使用習慣,手機瀏覽器幾乎是必備App。至少在如下領域,手機瀏覽器始終是用戶認知的最重要入口(或之一):

a. 移動搜索

Smart Phone時代的移動搜索正在被各種垂直App的內置搜索分流。但是,對用戶而言,傳統基于搜索框的操作方式,仍然是最為習慣,也是最為簡便快捷的通用搜索模式。

在手機上,用戶心目中的通用搜索的入口在哪里?至少到目前,這個答案仍然是唯一的:手機瀏覽器。

移動搜索的需求是智能機時代手機瀏覽器存在的核心根基之一,也是手機瀏覽器成為用戶最不愿意刪除的App的重要原因。

b. 導航

與移動搜索類似,手機瀏覽器提供的導航仍是移動互聯網普通用戶按需求到達目的業務的最簡捷方式,且無需用戶面對新的App操作方法。導骯在未來數年內無法被取代(至少在中國是如此),用戶心目中的導航,仍然幾乎只與手機瀏覽器唯一關聯。

c. 資訊瀏覽,包括新聞,圖片,小說,視頻,也包括電商

這些領域,基于PC互聯網以及功能機時代養成的習慣,用戶在智能手機上,也會更多地傾向于基于手機瀏覽器訪問。

在手機瀏覽器上訪問這些業務,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對比選擇,手機瀏覽器也可以基于此運營自己的內容導航。

另外,這些業務領域的應用,對性能和特殊Native API的需求較小,很多垂直Native App本身就采用了Hybrid App的技術方案,訪問同樣業務的Native App和Web App,其操作界面和交互方式可能非常接近(典型如新浪微博,優酷,一號店…)

同時,在這些領域,UC、QQ等老牌手機瀏覽器的運營經驗并不遜色于垂直App;手機瀏覽器也往往會針對這些領域提供特別的功能特性,達成更好的產品體驗。

所以,在這些特定的垂直領域,手機瀏覽器仍可占有很強的優勢。

3. 關于HTML5頁游

過去幾年里,各家手機瀏覽器還曾在HTML5測評分等領域展開過數次糾斗,行業也曾寄希望手機瀏覽器復制PC頁游的輝煌;時至今日,這些期待仍未達成,原因包括:

1) 技術

如上篇分析Web App的文章所講,手機瀏覽器以及系統內核對傳統意義上HTML5的支持仍未達到與Native App效果比肩的程度。HTML5測評分僅代表該內核是否支持某種屬性,而其支持的程度和性能表現并不能被體現。

2) 娛樂屬性

在頁游領域,手機瀏覽器已經很難復制PC頁游之路,原因并不主要在技術,更重要的是:與用戶對PC瀏覽器的認知比較,用戶認知的手機瀏覽器本身娛樂屬性較低。相較于微信、QQ以及已經切入游戲并迅速形成千萬級流水手游的陌陌這類應用而言,大部分手機瀏覽器還缺乏社交屬性。

當然,對游戲開發商而言,頁游的技術仍然富有意義,只是其分發渠道不能僅限于頁游。行業中有影響力的HTML5手游,其主流分發形態都是Hybrid App下載,只有UC、QQ尚可借助其龐大用戶流量和資源的傾斜產生少量有一定用戶基數的手機頁游。

3) 微信對Web App的影響

觸控陳昊芝在2013年曾說“微信是HTML5的最好平臺,沒有之一”。

微信是幾乎所有應用最重要的社會化傳播渠道,在微信中傳播的Web App必須要適配微信自帶瀏覽器。而微信自帶瀏覽器內核(在Android上就是WebView)在Android 4.*版本下的HTML5測評分僅為355,遠低于國內大部分三方手機瀏覽器(包括其自家兄弟QQ手機瀏覽器)。

甚至部分HTML5手游,本身就寄希望把微信作為主要渠道,這些游戲在技術層面首要考慮的就是適配微信的“低端內核”。舉個有趣的例子,到目前為止,影響力最大的HTML5頁游是微信的打飛機,該游戲卻并不需要多好的HTML5支持,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新浪微博微游戲客戶端。(當然,這是非常特殊的例子,不具備廣泛參考價值)

4. 哪些產品在分流手機瀏覽器?

1) 操作系統內置瀏覽器:分流指數 ★☆☆☆☆

Firefox中國的宮力近期在媒體訪談中提到“Android版的Firefox瀏覽器在Google Play上所有瀏覽器中排名第一,比Chrome都好,但只有大概5000萬左右的用戶。為什么大家不用?因為大家懶,不愿意下載了,要么用APP,要么就用內置的瀏覽器。”(信息源:《Firefox,操作系統比瀏覽器更有競爭》)。就全球范圍看,內置瀏覽器的確會對三方瀏覽器產生抑制。

不過,正如Google Play在歐美和中國市場表現的巨大差異,三方瀏覽器在中國的表現并不等同于在歐美國家。UC、QQ等手機瀏覽器在如下幾方面存在巨大優勢:用戶認知度,運營能力,推廣特別是預裝能力。事實上,對大部分中國智能手機用戶而言,所謂“內置瀏覽器”就是以UC為代表的三方手機瀏覽器。

智能手機內置瀏覽器會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但很難對三方手機瀏覽器的份額產生沖擊。

當然,在iOS這個封閉系統內,三方瀏覽器的推廣受到抑制, 內置Safari的確對三方瀏覽器產生了替代的效果;另外,假如Android產業鏈將chrome mobile作為系統缺省瀏覽器,則對目前的三方手機瀏覽器也將產生顯性的沖擊。

2) 垂直領域App:分流指數 ★☆☆☆☆

手機瀏覽器可以切入絕大部分應用領域,同時大部分領域的Native App也都會對手機瀏覽器產生分流。

但是,這種分流對手機瀏覽器產生的威脅很有限:手機瀏覽器作為一個“超級應用”,其平臺性質、導航、快速到達業務的能力是垂直App無法替代的。

只有那些自身可以成為平臺級產品或“超級應用”的App有可能成為用戶的常備App,并對手機瀏覽器產生威脅;而大部分垂直App的長尾入口,仍然會被手機瀏覽器吸納。

3) 應用商店:分流指數 ★☆☆☆☆

功能機時代,三方手機瀏覽器本身也成為了最佳的應用推廣平臺。

但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專業的應用商店已經成為了用戶獲取應用的第一入口,國內的應用分發市場,屬于百度、360、豌豆莢以及正在奮起直追的騰訊。在手游分發領域,借助早期投入的九游平臺,UC在手游分發平臺一直位居第一陣營,并藉此極大提升了盈利能力;但其他手機瀏覽器要獲得同樣的機會已經非常困難。

當前的應用商店有一些先天缺陷:

a. 必須要下載安裝,難以滿足用戶長尾的即時應用需求;

b. 對應用開發商而言,應用商店能提供的推廣資源非常稀缺,馬太效應明顯;

c. 有搜索有導航,能夠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但難以滿足用戶的自然需求;

同時,應用商店已經被用戶認知為日常重要入口。從自身的戰略擴張角度,應用商店也期望能夠進一步成為真正的“超級App”。所以,我們會看到如下的產品特性:

a. 豌豆莢明確提出“應用內搜索”“向內容入口轉型”的戰略;

b. 360手機助手率先引入“輕應用”;

c. 豌豆莢和360手機助手均將搜索擴展到應用、游戲、視頻、電子書、壁紙等多個娛樂內容類;

….

結果是:應用商店戶會讓用戶越來越直接地到達內容本身。

而如果應用商店不斷擴展其內容領域,并充分利用輕應用的優勢,則會逐步侵蝕到手機瀏覽器的產品根基。(當然,應用商店要做到這一點,面臨的問題非常多,此處不贅述)

“應用內搜索”是應用商店必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這是充分釋放長尾應用能量的核心手段,也是對用戶需求的真正滿足。

4) 微信:分流指數 ★★☆☆☆

基于公眾號、用戶關系和社會化傳播,微信早已超越傳統IM的范疇,成為開放的超級App(而公眾號則成為微信App)和社會化傳播的渠道,幾乎可以切入它想要切入的任何領域。

面對海量微信App,相對于應用商店、手機瀏覽器這些平臺而言,微信似乎少了一個基礎性的運營部件——公共導航,且微信對公眾號的搜索也做得非常粗略。

事實上,微信有自己的導航——用戶關系和公眾號訂閱。其他任何平臺都難以形成這樣的導航——因為這個導航是用戶自己建立的。另外,微信固有的IM模式,也使得其內容始終處于高頻度更新狀態,而用戶的自我傳播訴求也能得到極大釋放。

這使得微信擁有了難以匹敵的高粘性——用戶任何時刻進入微信,都可以直接獲得和傳播與用戶個體密切相關的內容。QQ手機瀏覽器有一個廣告詞:“我要的現在就要”,這句話放在微信上,似乎特別貼切。

綜上,如果把用戶對內容的需求消費周期劃分為“發現—>查找—>傳輸—>消費—>管理—>分享”,那么,微信實現了更為完善的閉環,特別是在管理與分享環節。

但是,在發現與消費環節,微信很難對手機瀏覽器產生替代作用。

首先,至少目前看,微信未有在移動搜索領域的明顯動作;即使未來微信推出移動搜索,其形態可能與傳統搜索有較大差別,正如微博搜索有其獨特優勢但無法取代百度搜索一樣,微信搜索可能很難對移動搜索的傳統應用形態產生根本性影響。

另外,微信對Web App的應用限制和不確定性比手機瀏覽器要更多,包括:

a. 從用習慣角度:用戶并不認為微信會提供系統化的內容供瀏覽;用戶與公眾賬號的交互更多是在其IM界面中完成,而對其Web部分的使用,用戶往往只限于瀏覽內容,不會進行復雜的交互;

b. 從閱讀體驗角度:國內三方瀏覽器提供了大量優化的閱讀模式,體驗非常出色,用戶可以系統化閱讀資訊、小說、圖片等;而微信提供的閱讀體驗則非常蒼白;

c. 從公眾號開發方角度:大部分的應用開發商,都只是將微信視為傳播和推廣的渠道,并不在微信中提供完整的應用內容;當然也有例外,特別是自媒體;

d. 從技術角度:微信所包含的手機瀏覽器內核,是操作系統自帶內核,在Android上運行效果非常受限;

e. 從微信的業務發展角度:2014年的微信重點在哪些領域?微信究竟是帶自家產品多,還是更加開放?

5) 移動搜索:分流指數 ★★☆☆☆

在PC端,瀏覽器與(通用)搜索有著天然的緊密關系、360和搜狗的PC瀏覽器都為自家的搜索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移動搜索同樣是一個有想象空間的Big Deal,也是2014巨頭移動大戰的重要戰場。但是,傳統PC端通過瀏覽器為搜索構筑護城河的模式已經很難復制,原因在于:手機瀏覽器大格局基本已經確定,很難發生顛覆性的改變;隨著阿里入股UC,這個巨大的搜索入口對其他巨頭顯得更加不可控;更重要的是,移動搜索的入口形態并不單純表現為手機瀏覽器。

對百度、搜狗、360而言,必須要不斷發展或鞏固其在移動搜索的入口。

百度已經邁出了最為顯著的步驟。2012年底,百度手機瀏覽器聲稱3個月用戶過億,被普遍當作笑談。直到2013年下半年,百度告訴行業,他們已經有14個移動客戶端用戶過億,其中最大是手機百度,月活過億。

手機百度是什么?百度說“用手機,隨時隨地百度一下”。從產品定位和用戶認知角度,這是一個搜索客戶端;但從其產品形態看,手機百度與手機瀏覽器區別有多大?

在iPhone的AppStore中,排名最高的手機瀏覽器是哪幾家?UC還是QQ?

看看免費榜總排名:

2014年2月6日,手機百度,22;UC瀏覽器,24;QQ瀏覽器,87。

2014年3月2日,UC瀏覽器,26;手機百度,31;QQ瀏覽器,110。

移動搜索對手機瀏覽器的挑戰在于:移動搜索入口形態不一定表現為手機瀏覽器,但其結果形態卻一定需要覆蓋手機瀏覽器的內容形態即Web;這樣的入口,加上導航,輕應用,很容易形成事實上的手機瀏覽器;更重要的是,用戶對移動搜索、百度的認知并不弱于手機瀏覽器。

總結和建議

智能手機和微信時代, Web技術依然擁有無可替代的應用價值。

1. 對手機瀏覽器

智能手機和微信時代,Web被各種App分流,手機瀏覽器不再是Web的唯一承載,其入口和平臺地位受到更大挑戰。但同時,這些挑戰本身就蘊藏機會。

三方手機瀏覽器在技術、用戶量,在用戶心目中形成的入口地位…積累了巨大的優勢,這些優勢仍將持續釋放?;谶@些優勢,對功能與定位的進行新的延伸或轉型,這是2014年三方手機瀏覽器必須要思考的問題。例如:

1) 發揮作為移動(通用)搜索入口的優勢:

移動搜索對手機瀏覽器的挑戰同時也是手機瀏覽器的機遇。手機瀏覽器能否借助此入口地位,充分優化和提升移動搜索,讓用戶更方便地到達內容和應用(不管是Web、輕應用還是Native App),充分發揮出超級App的長尾優勢?

2) 利用在Web領域的技術優勢:

UC、QQ、百度、歐朋、海豚都對其內核投入過研發力量。當Web出現在越來越多的App中,三方手機瀏覽器的內核能否隨之以Hybrid App甚至輕應用的形態嵌入到更多的App?關鍵在于,三方瀏覽器可以藉此向海量App提供更為廣泛的服務。一個極端的例子是,Firefox直接把移動端的重點從手機瀏覽器轉向Firefox OS。

……

我們也可以看到,輕應用首先在手機瀏覽器領域提出,UC向PC瀏覽器和電視瀏覽器邁出了步子…這些,都是手機瀏覽器的有益探索。

2. 對應用開發商

而對應用開發商而言,Web和HTML5在智能手機和微信時代則呈現出了更大的機遇。如何充分利用Web與HTML5獲得更多的推廣渠道,如何更便捷地到達用戶,是值得好好實踐的。

3. 對Web應用產業鏈

智能手機時代,Web應用的范疇已經廣泛滲透到多個垂直領域;為HTML5/Web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對整個產業鏈都具備良性價值——但同時,這已經不僅僅是手機瀏覽器的責任。

最后,對”Wired”雜志說一句,”The web is living and sparking, long live the HTML”。

來源:36氪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