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平民時代到來,產品設計如何定位?

0 評論 6195 瀏覽 8 收藏 12 分鐘

隨著科技的發展,軟件逐漸從工具化轉向智能化,智能軟件在為用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降低了使用成本,逐漸趨于平民化。

隨著軟件從單機環境升級到云端平臺,軟件開始從工具化轉向智能化開發,智能化軟件為用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讓越來越多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制作出具備專業知識的產品,這意味著在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開始步向平民化,降維打擊那些只能依靠技術實現競爭的人。

設計軟件的智能化發展

自從Creative Cloud發布之后(2015年正式發布),經過兩年的更新,我們已經能夠看作為最有影響力的設計軟件開發商,Adobe公司對未來設計軟件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除了將設計軟件的運行環境從單機移到了云端,從過去面對個人的使用開放到通過網絡連接的團隊,使得設計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變得更加直接,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設計軟件都不在局限于僅僅提供工具的使用,而是升級成為直接解決問題的結果。

我舉一個例子: Color Themes

作為PS的擴展功能,Color Themes和傳統的色板最大的不同在于為用戶提供了配色的直接解決方案。

傳統的色板功能,為用戶提供的是不同色彩模式的選取、儲存、以及已有色板的調用。作為工具它們已經非常方便了,但是這樣的工具依然對用戶有著技術要求,因為即便是調用色板,在設計中,依然不能套用,因為調用色板是一種通行案例,并非是為特定的設計作品而存在的配色,所以設計師必須要懂得顏色搭配,才能設計出好的顏色。

而Color Themes則完全不同,除了擁有傳統色板的基本功能外,它還擁有智能化的配色系統,用戶無論單獨選取哪種顏色,系統都會根據用戶選擇,自動生成在設計上最科學的色彩搭配模式,組成及時可用的色板,這樣的功能極大的提升了設計效率,但最大的意義在于,Color Themes不需要用戶具備色彩學知識,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色彩大師,過去由設計師才能做的事,被智能運算取代了,這就是軟件由工具化進入到智能化的體現。

很快,Creative Cloud的模式在產品設計領域得到了發展,產品設計工具開始進入到云端,單機軟件會越來越少,云端軟件越來越智能。曾經的POP功能(一款模擬界面交互的軟件),現在可以直接在產品設計的預覽中體現,繁瑣的設計標注,也由標注式成為了一鍵生成式(比如:標你妹工具),還有數不盡的智能界面模板,icon設計模板,字體模板,圖案模板,都可以從云端平臺直接鏈接到軟件中調用。好比Stock,盡管它的售價不便宜,但確實高端設計的必備,也是拉大產品檔次定位的必須。

智能軟件不僅僅在蠶食設計師的地盤,就連程序員的蛋糕它們也不會放過。Muse作為新一代網站設計軟件,它完全不同于傳統的Dreamweaver。在開發思路上,Muse的功能是完全站在設計師的角度,通過軟件的智能化運作,將一款產品的程序工作完全交給軟件本身,就好比用戶把色彩學知識交給 Color Themes一樣。從設計到開發再到發布,全部智能化生成,盡管Muse目前還只能完成表層UI、界面跳轉、輪播圖、按鈕設置、主菜單欄功能、文字編輯等簡單的程序邏輯,但從它的開發初衷就能明白,這款軟件最終會成為什么樣子。

軟件由工具化轉向智能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技術平民時代的到來

如果在過去,哪怕只倒退10年,一個技術從業者,都可以通過技術壁壘獲得足夠的人才競爭,但從這兩年智能軟件的更新趨勢來看,作為普及商業的技術運用,門檻只會越來越低,(注意:我的意思不是說技術不再值錢,只是說普及商業的技術運用范疇,高精尖技術還是具有黃金的價值,但對普及商業而言,則沒有必要,它們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如今的產品設計師基本上與美工已經沒有太大差別,但在三年前,在界面、交互、icon、標注還沒有形成智能化軟件模式以前,產品設計師還是一個有著相當門檻的職業,產品經理需要設計師完成交互流程模擬,完成界面原型,完成icon圖標,完成頁面標注,這一切都需要設計師的頭腦,而不是智能軟件的生成。

而今天產品設計師已經無法將自己從一款產品中剝離出來,成為產品開發流程的重要部分(事實上,它變得越來越沒有技術含金量),因此我可以大膽推出,產品開發在今后最重要的部分是產品經理和暫時還不能完全替代的程序員。至于設計師,除非是特定的軟件和不可復制的系統開發,對于一般的商業應用而言,智能軟件足以解決一切問題。

技術平民時代的到來,看看訊飛最新推出的即時翻譯機就能了解。當年80后在學校里考四、六級和80后的小孩在學??嗑氂⒄Z技能的時候,智能軟件的識別和運算已經能夠做到日用級別的語言翻譯,方便、快捷、準確無誤……

產品設計依靠技術壁壘將不再是競爭力的體現

如果更加深入的思考,就會發現,不僅僅是產品設計,任何寄托于技術堡壘產生的職業競爭,都會因著本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技術革新而被降維打擊,那么作為設計師我們的前景將會如何?我認為設計師必須要樹立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不能再把設計當作是技術的實現,因為這部分工作智能軟件已經做了,并且它們會做的越來越好,最終會超越人學習新技術的時間速度和成本,所以最終能夠產生競爭差距的只能是創意。

創意與技術實現之間,只有創意會成為真正的競爭力,或者說今后的產品開發是沒有做不到的差距,只有想不到的差距。

比如,電波這款社交運用:

從技術層面講,無論是設計還是開發,它沒有任何技術難點是別的競爭對手無法突破的,但它的創意,以星座為基礎,以星盤為數據進行的社交,比其他網站更全面更方便的運勢查詢,都是最大競爭力的表現。

這說明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一款產品,功能無法解決問題,美觀也無法解決問題,只有核心創意才能解決問題。也意味著,今后的競爭只有頭腦的競爭,而不會有技術上的競爭,因為技術是平民化的。

積極尋求新的非智能資源所能替代的設計形式

設計師如果想要有長遠的發展,必須要看到目前的形式,智能軟件的技術革命會讓很多靠技術吃飯的設計師越來越艱難,特別是在產品設計領域,沒有哪個領域會像產品設計這么快,僅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就將整個設計的流程全盤智能化。

超低的門檻、極速的效率、外加產品的迭代,會讓產品設計成為一種快銷品,設計師所能獲得的利潤也會越來越低。因此設計師需要有產品經理的思維,將設計從技術呈現提升到創意內容的高度,也只有具備了產品經理思維的設計師才能繼續在這個行業里競爭下去,否則只會成為智能軟件的附庸。

Muse推出之后(這款軟件的口號是讓設計師不再受到程序的限制),我思考了一個問題,隨著智能軟件的出現,將不同職位的人所能提供的技術實現整合在一起,讓設計師不再需要程序員,或者讓程序員因為有模板而不需要設計師。

那么,同樣作為技術實現的設計師和程序員誰會成為這場智能軟件最終的征服目標呢?目前來看,設計師的風險更高,程序員暫時還有著無法逾越的壁壘,但技術的發展往往會脫離人的管控,就好像最近facebook的兩個智能機器人開始發明語言聊天了。人類最終要面對的是人工智能這樣的終極技術呈現,智能軟件不過是一碟開胃小菜,在這樣強大的技術面前,設計師只能尋找非智能化的設計方式,將內容與創意作為產品的終極競爭力,頭腦將會成為人與人之間唯一的差距。

#專欄作家#

王沛(微信號:106799482,公眾號:翕和設計),獨立設計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善于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在人機交互,圖形識別設計領域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