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以“共享”為名的資本狂歡,是如何掛羊頭賣狗肉的?

2 評論 4912 瀏覽 12 收藏 11 分鐘

這場以“共享”為名的資本狂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作者:Maggie 談婧,投資人、平臺/共享經濟專家、連續創業者。畢業于清華大學金融系,在UBS瑞士銀行投行部深耕7年,師從“首富園丁”從事中國民企海外資本市場布局。后成為Uber中國八號員工、中國戰略運營聯席主管。微信公眾號:談婧論道

繼獨角獸Uber和滴滴大火之后,一大批公司,高舉“共享”大旗沖進創投市場。瞬間,從自行車到充電寶,再到籃球雨傘書店一張床,各種你想得到想不到的商品紛紛趕上了共享經濟的潮流。

然而明眼人,比如關注Maggie公眾號的各位立馬就看出不對,這不就是古老的租賃嗎?明明和小時候背著家長租的金庸古龍本質一樣啊,為啥都頭頂“共享”的高帽,掛羊頭賣狗肉呢?

透過這場以“共享”為名的資本狂歡,我們來認真看看背后的真相。

1.三種經濟,三個概念

首先我們先搞清楚三個概念: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和租賃經濟。

平臺經濟

平臺經濟指的是依托平臺進行交易的商業模式。?所謂平臺,就是連接多方供求或虛擬或真實的交易場所。

平臺經濟早已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舉個栗子,淘寶店主和消費者雙方在淘寶的平臺上交易,淘寶連接了店主與消費者之間的電商平臺模式,是電商平臺的一種;微信和QQ連接了用戶互聯網溝通,是社交平臺的一種。

毋庸置疑,未來將出現更多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的平臺,它們將憑借科技與先驅者的想象力,成為新時代的載體。醫療、出行、金融、電商、社交將成為經濟行為發生的地方,平臺將取代公司,成為主流的組織形式。至于預言是否準確,Maggie陪大家等20年,自見分曉。

平臺經濟的魅力在于凝聚資源,將傳統經濟鏈條式的上中下游組織,重構成圍繞平臺的環形鏈條。平臺將原本冗長的產業鏈彎曲成了環形,B端用戶通過平臺直接觸及C端用戶,節省的各個環節都提高了產業效率。

共享經濟

閑置商品的臨時使用權被所有者轉讓,從而為供給方和需求方同時創造價值,這就是共享經濟。

請注意哦,“閑置”這兩個字很重要,被轉讓的使用權是“冗余”的,這也就區分了共享經濟和租賃經濟。早期的Uber和Airbnb都是共享經濟的代表,那時Uber司機是在空余時間接送乘客,賺點外快。而現在的滴滴快車也早就不是單純的共享經濟了,如今滴滴快車司機很多都是專職司機,滴滴似乎成了另外一家出租車公司,滴滴共享經濟的血統,沒那么純正了。

因而,共享經濟應該是利用了存量市場中被閑置的資源,提高了整個社會的商品使用率。從商業模式上看,共享經濟應該是借助平臺,實現C2C的資源共享。沒錯,我這里用到了“平臺”的描述,共享經濟正是起到了平臺的作用,連接起閑置商品所有者和使用者,創造出商業價值。平臺經濟與共享經濟是同氣連枝,沒有明顯的界限。

當然,如今的共享經濟大多是C端的平臺,例如Airbnb是個人房源的共享平臺、Uber是個人車輛的共享平臺。B端的平臺正在發展中,未來制造業上游也將出現共享生產資源的共享平臺,我們拭目以待。

租賃經濟

租賃經濟,是出租人將某件物品的使用權借貸給承租人,承租人以酬金為交換在不獲得該件物品的所有權的情況下獲得使用權。

很簡單,租賃就是使用權和所有權的分離。租賃經濟的例子大家都信手拈來了,我們今天來看看那些披著共享經濟羊皮的租賃經濟們。首先來講講共享單車,如今遍地的彩色單車,說穿了其實是一群時髦的單車租賃公司。當然,?B2C分時租賃的自營模式,保障了產品與收費的標準化,也能夠系統化運營,減少了運營成本,這是在客單價低的情況下非常合理的選擇。

另一方面,在線上流量遠貴于線下流量的今天,共享單車成為了支付寶和微信等平臺的線下地推小弟。但是,正如Maggie前一篇關于銀基的文章所述,如果企業倚賴背后的大佬,只做一個跟在大哥后面的賣貨小弟,不論是公司的盈利能力還是未來發展的空間都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更得不到任何保障。

而在2017年上半年被炒上了10億估值的共享充電寶,則是徹頭徹尾的租賃公司。這些公司主導了充電寶從產品設計、委托生產、直到地推銷售的整個鏈條,不存在嚴格意義上冗余資源的共享行為。

共享單車之后,火熱起來的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倉,實際上都是租賃。這些公司從制造商大量購入商品,再投入市場,分時租用給消費者,請注意,在租賃經濟里,沒有被閑置的資源,只有該公司所擁有的、自購的出租品。

2.談談估值

上面,我們知道了,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租賃經濟是三種各不相同的經濟,那么,為什么現在眾多的“租賃經濟”硬要把自己說成是“共享經濟”呢?其癥結,就在于“估值”。

在這里,讓我們再來解釋三個概念:共享經濟和租賃經濟,涉及了三種不同的價值——用戶價值、體量價值和產業鏈重構價值。

先看租賃經濟,租賃經濟幫助租用者以較為低廉的價格獲得了商品的使用權,為租用者提供了物美價廉的選擇,這體現的是租賃經濟的用戶價值。

共享經濟,為雙邊的用戶創造了用戶價值,既能為使用者降低使用門檻的價值,又能為所有者創造閑置物品價值。但是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有體量價值,由于它著眼于整個社會的閑置資源,它所能觸及的體量是自營租賃經濟無法比擬的。

比如,在Uber的投資故事里,體量價值是支撐其估值的很重要的一環,2016年上海市出租車共5萬8千輛,私家車130萬輛,而神州租車全國范圍內才3萬輛。Uber的潛在體量顯然要高于自營租賃的體量,所以,Uber的估值自然要比租賃經濟的“租車公司”高幾個數量級。

除此之外,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都具有“重構產業鏈價值“,這種價值使公司有可能成為未來商業的超級平臺,也成為各類服務的“接入口”,具體的,我們之后再細說。

所以,這樣我們就理解為什么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睡眠艙紛紛掛羊頭賣狗肉,急于給自己貼上“共享經濟”的標簽了。

是啊,當你宣傳自己是圖書館,人家拿你和NGO做“可比公司”,當你宣傳自己是“共享書店”,頓時就和滴滴airbnb成“可比公司”,不論是估值還是關注度,差了好幾個數量級。

在這里,讓我們來說說什么叫做“可比公司估值法”。給初創公司估值時,經常會用到“可比公司估值法”(comparable?company valuation)。利用這種估值方法,Banker們可依照市場基準——也就是可比公司,來確定某一個私有公司任意一個時間點的估值或者分析某個上市公司任何一個時間點的價值。通常,以收入、盈利和凈利等標的公司數據為驅動(driver?of company valuation),根據可比公司的估值乘數(valuation?multiples),來確定標的估值。

簡單講,就是拿市場上類似公司的財務狀況,去比較得出標的估值。對于一家初創公司而言,選擇一個乘數偏高的可比公司,對提升估值至關重要。相較于主營租賃的可比公司,利用共享經濟可比公司的估值自然更高。比如我們看《我的前半生》里的陳俊生工作的辰星公司,如果和保險公司做對標就很low,和麥肯錫對標就瞬間很有錢很國際范兒了。

真共享有真共享的價值,租賃有租賃的價值,三種經濟、三種價值,請君擦亮眼睛,切勿被滿天飛的新概念蒙蔽了雙眼。

 

作者:談婧

來源:微信公眾號:談婧論道

本文由 @談婧論道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像最近蠻多文章都在急于去區分“共享”or“租賃”的區別。不過我個人還是那個觀點,無論是“共享”還是“租賃”,于用戶來說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就是好產品;于投資人來說有市場有錢賺就會投資;于他們本身來講又能拿到錢又能拿到用戶還順便“做了公益”,何樂而不為。用戶也不會因為它不是共享單車而是租賃單車就不騎這最后一公里,阿里騰訊也不會因為它不是共享單車而是租賃單車就不追投。如果真正抓住了用戶想讀書又因為各種原因讀不了書的痛點,就算是租賃經濟又怎么了呢?一樣會是一片藍海。鄧爺爺還說,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當真正抓到老鼠的時候,誰還會在乎它是黑貓還是白貓?或者說,誰還會在乎它是不是貓?
    以上純屬討論,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來自浙江 回復
  2. 這幾個區分的很強啊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