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基因不同、目的不同、玩法不同

0 評論 6732 瀏覽 0 收藏 11 分鐘

現在o2o很 熱,到處都有人在說o2o,但不同的企業處于不同的行業,面對的市場不一樣,消費者不一樣,所以就不會有一致的o2o的路徑,最好的途徑就是要基于自己企 業的特點來構建自己o2o的路徑和方法?;ヂ摼W企業、傳統品牌企業、大百貨商場、區域型企業、針對特定人群服務的企業,到底應該怎么去擁抱移動互聯網,怎么去做O2O?跟著來看一下這篇文章的深度解讀。

o2o不是14年才崛起的一種模式,在三四年前o2o本身已經在業內,很多人已經開始在實踐它,但是那時候是基于模式的一種實踐,為了o2o而o2o,那么從去年年底到今年,百度、阿里、騰訊、或者京東都在玩o2o;那么他們是為了經營而o2o,而不是為了模式。為什么呢? 因為電商用戶的增長率在下降,增速也在下降,所以說線上紅利趨于飽和。也許還有局部的紅海、藍海或者市場;局部的藍海市場,但是不足以成為規模、成為體系。

那人們為什么玩o2o?就像飯店參加團購,是為了增加銷售額,但其實也是為了分攤它的邊際成本。那我們看幾個巨頭來看,還是那句話,線上相對飽和。那么他們怎么辦,只能往線下走,往線下走,對于阿里和 京東來說,最好的模式不是自己在線下開店,或者大規模的投入資金等等,另外時間也不允許。只有利用自己在線上的優勢去去擴張線下,收編線下的、整合線下的 資源,為線下帶來互聯網紅利,同時為自己跑馬圈地。增加自己的收入來源,提高了自己客戶的穩定性并且給了用戶便利。同時化解了線上與線下的沖突。合作共 贏。這是我們講線上的企業為什么要做o2o.

而線下的企業為什么要做o2o,在過去幾年中,如果o2o只是兩個o來看,其實中國大部分的企業已經都是o2o了,但為什么過去幾年中沒有一個成熟的o2o 模式呢?或者沒有一個成熟的o2o企業,或者案例來說服我們呢?為什么?因為他們沒有了解到o2o的精髓,o2o的精髓對于一個企業來講:成本、效率、便 利、協同,也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時為服務消費者提供了便利,然后在企業的經營內部產生了協同,而這些必須是在利用it、利用數據、 利用團隊協作去達到。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企業做成了o2o.其實o2o已經來了,不管企業是迎合它,還是避開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經營過程中需 要什么,需不需要o2o,如果說你活的很好,你的經營很完美,你就不需要o2o,所以迎合它也好,躲避它也好,這個都不存在問題。

前面我們講o2o怎么來的,線下怎么做,線上怎么做,企業應該怎么做,另外呢,o2o我們講一個很中庸的話題,可做可不做,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做法。不需要生硬的給自己套o2o的標簽,不同的企業應由不同的做法。

那我們先看品牌商,如果它是一個全國性的品牌,我們也看到比如說綾致這樣的企業,業內傳出新聞,它66家店與騰訊內測,幾個月時間賣了1000萬,這是一條 正道。沒有問題,但前提是它是一個全國性的企業,它也是一個有實力的企業,它可以形成聯動,不是所有的品牌商都可以這么玩的。這樣全國性的品牌適合公司戰 略級的玩o2o,自上而下的把門店通過微信、APP、互聯網的方式和線上打通,那這種打通其實是給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和更多的選擇。同時激活了它的庫存,然 后線上線下的利益也在這里達到了平衡,線上的訂單業績可以給他店里面去,這就不存在誰搶誰定訂單的問題,這是大品牌的。

那么區域性的品牌,沒有那樣全國性的擴張實力,那么就應該在這個區域內利用自己在區域的成熟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附加值的服務,讓消費折更具有粘性,因為你做的是區域市場。失掉這個區域等同于失掉了整個市場。

最近有消息說,某酒類B2C正式進軍o2o。5年花費數億元才做到現在。而今僅僅用了20天的時間,做個簡單的APP,就號稱進軍o2o。。。企業要根據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的基因,去找適合自己的o2o方式,而不是為了o2o而o2o,更不是為了借o2o之勢去做一錘子買賣。

還有一些呢?我們看京東玩o2o,為的就是一個戰略布局,京東自己開一萬家便利店,不是不可能,而是不夠快,同時無法做到這樣的管理,人員擴張,跟不上。雖然大家玩的是o2o,但是大家玩的還是互聯網速度,互聯網思維,那么京東的o2o其實相當于把它的平臺延伸到了線下,它做訂單分流,它給線下利益,滿足自己的分成利益,傭金利益。

那么阿里巴巴玩o2o也是這樣的,線上能豐富擴張的商家,基本上已經飽和,格局已定,那它要滲透到線下去,怎么辦呢?只能聯合線下的連鎖商場,超市等等,它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未來跟它的線上全部打通以后,那將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市場。說來說去,任何一個o2o公司都有自己的目的。阿里和京東的目的是布局,是在互聯網紅利快結束的時候,快速布局線下,迎來自己的第二春。

還有一些o2o是做的還不錯,至少方向可以。比如麥當勞、肯德基。他們從來沒講過自己是o2o,但是他們真的把o2o作為了一種經營手段,互聯網信息化工具 去使用,他們可以線上下單線下配送,他們可以精準到門店,他們可以用電話、APP、線上~~~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的通道需求和便利需求,所以他們配送是加 配送費的,但是消費者也愿意,為什么?因為他們實實在在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還有中酒網和中酒連鎖,線上加線下,無線加PC,還有400電購。光有這些不 夠,它還有套非常完整的o2o系統,耗時半年開發完成,滿足了“一時達”,滿足了消費者的“及時性需求”。沒有系統支持的O2O將寸步難行。蘇寧也在做 o2o,如果前些年看蘇寧做電商做的不好的話,那是因為他們線上線下雙線作戰,都是垂直的經營方式。那么今時今日再看蘇寧,在o2o時代下,蘇寧應該利用 這些年線上線下的積累,真正的去玩轉o2o,因為店是它自己的,它應該從企業經營效率和協同一體化的角度出發,去玩轉o2o,同時帶動加盟它的商家去玩 o2o。聽聞現在商家也可以進入它的線下體系,它應該會成為一個非常好的O2O案例。

互聯網的歷史上,或者電子商務的歷史上,出現了很多模式,從一開始的門戶,到聊天軟件、到搜索工具、到游戲,再到SNS, 電商火爆后,又從b2c、到團購到社會化sns,到品牌電商、淘品牌,直到現在的o2o?;ヂ摼W的模式永遠在演變,但是為什么部分企業成功了,很多企業沒 有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企業不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不按照市場的節奏走,而是“見利忘義”,應和模式,不停的在追著模式走。

再看凡客,一開始是個b2c,后面是個品牌,再后來擴品類成了百貨,再后面又做開放平臺,它一直再迎合趨勢,一大圈彎路后,到頭來它又回歸到品牌。他是凡客, 它今時今日還有雷軍再給他一把柴,一把火,讓它繼續去尋找自己的品牌出路,它還有緩和的生存的余地。但是大多數的企業沒有這樣的土豪背景,沒有這樣的硬實 力背景,一味的迎合模式,不要說迎合3次,即使迎合一次、兩次,這種迎合,表面上看在跟著趨勢走,但其實是忘了自己的初衷,改變了自己公司的戰略,所以必 敗。

企業可以根據趨勢創業, 根據趨勢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但是不能為了一味迎合趨勢而改變自己的企業戰略和性質,更不是兩面三刀,對資本說一種話,對合作伙伴說一種話,對消費者說一 種話,這樣的企業是非??膳碌?。只能引用雷軍那句話說:“當時它站在風口上”。那么繼續這樣下去的企業,它遲早會掉下來的。

 

原文來自:互聯網分析沙龍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