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式交互體驗背后的思考:小孩已經成為線下“源”流量

0 評論 7010 瀏覽 18 收藏 9 分鐘

我們做K12教育時總說,決策權是家長所以要滿足家長的需求,但是使用者——孩子的角色經常被我們忽略。這篇文章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解讀,希望能給你來帶不一樣的啟發。

我在喜馬拉雅fm《冬吳同學會》的節目,聽到一個現象是:肯德基、麥當勞這樣的西式快餐連鎖店會設置小型游樂園,包含的游樂設施也沒多少——可能只有爬梯、小的洞口等供小孩子們玩耍。

針對上面這個現象,很多習慣了互聯網、場景理論的同學一出口可能就會說,這是場景化消費,小孩子可以玩不過是為了讓一家人能夠并且有借口在快餐店買單。

我試著站在“孩子”這一因素對一些信息進行片面性解讀。

我有個小外甥,我們帶著他去肯德基的時候,他興奮的不是可以肯德基吃到漢堡、烤翅,他更在意的是又可以去小型游樂園玩,并且游樂園經常有和他年齡相仿的小朋友。

對于小朋友而言,一個線下場景“吸引力”的特征是:一、有趣好玩,能跑跑跳跳;二、有一群和自己同齡的小伙伴。

這里其實還涉及兩個相關利益方:小孩的家人和線下場景的決策者。

小孩的家人是如何思考的呢?

作為舅舅的我,這個時候選擇帶小朋友去肯德基有幾個原因:

  1. 單純帶小孩,如果放在家里其實特別難管,但是讓小孩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的區域(這個區域特性上一段已闡明)再好不過;
  2. 我希望帶小孩的時候,還能顧及到自己日常需要處理的事情,比如微信溝通、比如線下見面交流都是再好不過;
  3. 肯德基的半開放式的環境有助于我的看管,即使小孩子在玩鬧不慎摔倒,我可以第一時間照看。

對于小孩的家人而言,不過是一頓百來塊錢的KFC,有時候只需要薯條即可。

那么線下場景的決策者思考的是什么呢?在我和身邊的一群做線下商業的朋友聊天的時候,他們經常會提及一段話——

小孩經濟背后其實是由家庭六人所支撐起來的?,F在的小孩除去會受到父母雙親的疼愛,還有父親的父母也就是爺爺奶奶,和母親的父母也就是外公外婆。

基于上述緣由,我們發現現在小孩的撫養(包括吃穿住行)和教育(學校教育和課外輔導,教材作業購買)所需要的費用每年都在漲。

P.S.在2016年8月30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的《2016母嬰行業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中顯示:2015年整體行業規模已達2.3 萬億,占到GDP的3.4%。其中,線上母嬰行業規??焖贁U張,2014年已達千億級別。

線下場景決策者深刻明白:作為消費決策端的家長對于線下商業的選擇有一部分依賴于孩子這一因素,同時要想讓家長自愿從他的口袋中掏出一部分資金進行消費,給到家長的理由不應該只是吃個令人愉悅的西式快餐、或者奶油蛋糕等這么簡單。

更多思考是在于解決家長生活中親子關系處理上的問題。

基于上述邏輯,我們發現這類親子式交互體驗的確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線下流量。

那么我為什么會說,小孩已經成為線下“源”流量?

首先我們得清楚什么是“源”流量。想必我們都聽過“源代碼”一說,也就是代碼的代碼,我們現在看到的代碼是由最基礎的代碼片段(即“源代碼”)所組成。

那么“源”流量指的是我們所能感知到的流量中最基礎的流量。

舉個例子:作為內容創業者,微信公眾號是其流量的沉淀口;但是這塊流量來自于哪里?是活動,還是日常運營,還是內容?

一般的內容企業或者自媒體的正常邏輯應該是你通過內容吸引到朋友圈(一般有了內容會分發到朋友圈),再通過朋友圈擴散到二級用戶、三級用戶…接著可能會通過做活動、媒介等動作,獲取接下來的用戶。

這里的內容就是你的“源”流量,因為內容是你最擅長的東西。

同理,我們再嚴謹一點的說法是,親子交互式體驗消費決策者本質上是孩子。

現在,很多線下場景諸如購物中心等大型流量平臺,面包店、肯德基之類的小型流量店鋪都考慮到了孩子這個核心因素。

我們經常會去各個場景下湊熱鬧,但是今天我把日常見到的一些場景做簡單梳理,你或許會驚訝原來如此。

舉例一:親子活動節。

親子活動節屬于促銷式或者不定期頻發性運營。親子活動節有以下表現形式:親子共同協作完成某項作品、親子玩耍、孩子之間的比較(常見的是邀請某個城區的各個幼兒園,參加幼兒園比賽),甚至是線上的親子投票,線下領獎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

這個過程中,父母與孩子愉悅地交互,提高了個人在場景投入的時間長度,會有效提高轉化。

舉例二:海洋球泳池。

海洋球泳池屬于日常運營,包括大型商超經常會有的坐小火車、抓娃娃機等,這與肯德基的小型游樂設施異曲同工之妙。

舉例三:商區的親子交互式店鋪的大量引入。

前兩者舉例是大型購物中心的管理人員的運營管理工作,而這一個例子其實是利用店鋪的自運營,提高顧客在購物中心所呆的時間。

舉例四:其他一些常見的細節。

我還發現一些細節,導購在引導消費者進行購買決策的時候,存在幾個有關孩子的決策技巧,例如:

問孩子,你媽媽穿得好看不好看;

問孩子要不要把東西帶回家慢慢玩;

邀請孩子試玩等…

說明:

這篇文章純屬意外產出,整體上是基于“孩子”這一因素展開的線下場景流量的思考,其實你在仔細閱讀這和線上流量的玩法也真是大相徑庭。

如果,你對線下流量還感興趣,推薦兩篇研究報告——

《消費升級時代,每一個用戶觸點都是實體品牌的命門》

《為什么購物中心成了消費新寵?》

延伸思考:

歡迎評論區作答| 如果你是一家線下的蛋糕店(其他店鋪均同),看完上面的內容,會有如何改變?

 

作者:羅崇杰,公眾號「羅崇杰Loh」,一名獨立思考的「新媒體觀察者」

題圖由作者提供

本文由 @羅崇杰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