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投資銀泰,源于這三個商業邏輯
阿里巴巴投資銀泰,源于這三個商業邏輯
銀泰商業今日(3月31日)公告,阿里集團53.7億元港幣投資對其戰略投資,雙方整合相關資源,構造一套打通線上線下的未來商業基礎設施體系,組建合資公司來運營,并對全社會開放。
銀泰系和阿里系合作已久,這次的資本合作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真正促使雙方抱團一起的商業邏輯是什么呢?
一、打通線上線下,提供O2O解決方案
截止2013年底,銀泰共經營36家門店,包括28家百貨店及8家購物中心,擁有近1000萬件商品數據的數據庫體系,并約有150萬名會員構成的會員體系。另外,銀泰商業16年的經營,積累的品牌美譽度以及長期和品牌商建立的合作伙伴關系,也是一塊重要的無形資產。
阿里方面,除了B2C和C2C的運營經驗外,數億的用戶流量,海量的描述性的商品信息外,還有多層次的會員體系(如天貓T1、T2、T3會員)和完善的支付解決方案。
兩者合起來后,將會形成以商品數據化為基礎,虛實結合的庫存管理,使所有商品可以同線上渠道面向全國銷售,通過與品牌商的合作,打通品牌的商品管理系統,更為重要的是線下和線上標準統一,其線上和線下所有產品信息可查可用,形成泛渠道銷售和商品管理體系。
去年“雙十一”和今年“手淘生活節”,銀泰已經和天貓、手淘在聯動做O2O方面的嘗試,然后彼此清楚什么是能夠觸達地,什么還需要進一步合作打通,所以正式基于之前的合作,雙方才知曉彼此的需要。
二、開放服務體系,建線上線下的“水電煤”
如果只是銀泰商業和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那么這次合作的意義不大,馬云和沈國軍的格局也太小。事實證明并非如此。
銀泰在公告中提到,雙方將會成立合資公司,來推動這套打通線上線下的商業基礎設施體系。也就是說,阿里和銀泰會再成立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運營這套服務體系,并且這套體系是對外開放的。阿里和銀泰只是先行一步,做一個解決方案給后來者參考,未來的商業百貨、品牌商、服務商以及購物中心等都可以用這套體系。
也就是說萬達也好,家樂福也罷,還有諸多的品牌商都可以接入到這個服務體系,阿里和銀泰提供的不僅是解決方案,更是未來這個開放體系的水電煤工程。
這才是阿里投資銀泰背后更為重要的戰略,即便銀泰是商業百貨中的佼佼者,但是阿里想銜接的是整個線下,通過和銀泰合作的解決方案,推廣到全社會,讓整個線下零售享受和線上打通的益處,這對于消費者,品牌商、百貨零售商、以及阿里平臺都是多方受益。
這點上來說,阿里集團的COO張勇倒是道出了真相:“商業未來趨勢是電子化”。因此,未來商業沒有線下線上之分,有競爭有融合才能夠長久持續。
三、打破競爭壁壘 ,從新打造行業聯盟
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和銀泰董事局主席沈國軍交情頗深,從2006年的“江南會”開始,馬云和沈國軍都是發起人。而兩家公司層面的合作從2010年阿里成立浙江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開始。
對于線上線下創新發展的解決方案探索,從去年“雙十一”天貓和銀泰的合作上看出端倪,但是實際效果應該低于雙方預期。畢竟這種合作是基于多方(阿里、銀泰、品牌商、服務商等)不同的利益訴求點上,所以很難做到高效統一。
這次雙方也是下了狠心,從資本上真正的切入,讓雙方甚至多方的利益訴求徹底綁定在一起。銀泰經過16年來的發展,看到了傳統百貨零售的局限,也嘗試過銀泰網對電商的探索,所以銀泰是愿意擁抱變換且決心打破發展的天花板。而阿里自始至終的思路就是做平臺,打通更多的商業環節,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其中。所以,阿里的姿態很清楚,線下的一盤棋不是一家銀泰能夠下好的,通過和銀泰合作將姿態擺出來,做O2O的水電煤,讓更多的商業接進來,打造一個O2O行業的“星空聯盟”。這是未來的大勢,如果阿里和銀泰做好了,這將是對傳統零售起到個里程碑的影響。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需要阿里和銀泰首先將這套解決方案運轉順暢為基礎,萬達、家樂福、沃爾瑪……才會聞風而動。
來源:虎嗅網
馬云確實是中國一大驕傲
阿里自去年與美宜家、紅旗等連鎖商超達到掃碼支付后,現在O2O推進還是有很多問題。包括與商超POS系統打通等。要想case by case與各線下商場打通來支持支付,估計阿里會累死。從這次的收購來看,阿里應該想基于銀泰打造標桿示范,從而吸引其它小型商場主動與阿里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