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對比看共享汽車:寒冬漫長,春天尚遠

0 評論 7259 瀏覽 21 收藏 19 分鐘

在共享經濟的浪潮中,共享汽車究竟是會溺水,還是能踏浪而行?

近日,一條“開共享汽車上高速,在服務區上洗手間出來發現車被掃走了”的朋友圈火了。而在此之前,“沈陽驚現1500輛共享寶馬”的新聞同樣上了一波熱搜。共享汽車在經歷了從熱捧到低谷的戲劇性轉折之后,一夜之間以豪車為噱頭再次進入人們視野,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

眾所周知,共享汽車的誕生比共享單車要早得多,它是一種傳統汽車租賃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新型產物。在新時代,汽車租賃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發展出“互聯網+車”的新模式,通過線上注冊預約交易實現線下取車用車還車,無需去租車公司,一切手續靠網絡完成,靈活便捷、新潮有趣的共享汽車形式一出現就備受關注。

不過,在共享單車發展如火如荼的高潮期,共享汽車似乎陷入了難以攀爬的低谷,只能以炒作吸引人們注意。不僅普及率遲遲不見提升,已投入市場的共享汽車也問題頻頻,眼看這股巨大的共享經濟浪潮即將翻篇,共享汽車究竟是會溺水,還是能踏浪而行?

內外對比:國外步入正軌,國內蹣跚學步

共享汽車其實是外來物,起源于國外,近年來隨著共享經濟走上了風口浪尖,共享汽車也借勢也在中國火了起來。共享汽車在國外發展得有聲有色,但是國內似乎沒有給其大展拳腳的空間,在經過了最初的來勢洶洶后,國內的共享汽車行業發展一直不溫不火。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國內外生存環境的諸多不同。

1、二者發展歷程不可同日而語

國外的共享汽車由來已久,而國內尚在發芽。共享汽車在國外并不算新生事物,它的源頭可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1948年,瑞士出現了“自駕車合作社”,這就是共享汽車最初的模樣。其后以美國為例,Zipcar、Car2go、Turo、以及赫茲等品牌在角逐中勝出,現已發展成熟的共享汽車已經成為美國年輕人的出行新寵。

而在國內,共享汽車大約在2015年出現,至今不過兩年而已,尚在起步階段。除了歷史不長,發展現狀也不盡人意,目前各大公司還在同臺競技,行業獨角獸還遠未出現。在用戶受眾方面也同樣差強人意,發展規模遠未擴大。

2、二者資源占比不可等量齊觀

國外地廣人稀,人均資源占有量高。在一些歐美國家,城市公共交通壓力并不大,共享汽車的停放、上路、上牌等都不成問題;并且國外人口相對分散,基本出行都離不開汽車,國外的共享汽車有著肥沃的生存土壤。

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即使再地大物博也抵不住巨大的人口基數,2016年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排名世界第53,公共資源本就緊缺,憑空出世的眾多共享汽車更顯得無處安放了。

3、二者車輛來源不可同年而校

國外的共享汽車來源渠道廣闊,有公司根據用戶喜好來選擇品牌購買;有造車公司從自家車廠中選擇車輛,如Car2Go和Drivenow;有傳統汽車租賃公司利用現有的車輛,如赫茲、安飛士;還有由私家車主提供用車,如Airbnb等等……對比來看,現階段國內共享汽車的車輛來源還主要局限在租用租賃公司車輛,或是依靠融資購買,背靠廠商選車和私家車主提供私人車輛等方式都還遠未落實。

4、二者發展規模不可相提并論

由于共享汽車在國外已經發展很久,不僅產業鏈已經相對成熟,其運營狀態也已經進入一個良性健康的循環圈:豐富的服務項目吸引著更多的用戶,用戶的增長又反饋給企業從而實現業務的不斷拓展。而國內的共享汽車則像是陷入了惡性循環,單一服務限制著用戶增長,成本損耗又讓企業業務不斷縮水……這一點體現在車型的選擇上尤為明顯。

在全世界各地的共享汽車公司中,ZipCar有小型車,MPV、皮卡甚至還有跑車;Greenwheels有大眾、高爾夫和開迪;Park24選用的是豐田的新型電車i-Road;CiteeCar則選擇了起亞K2……而在國內,共享汽車一般采用Smart,現在市面上知名的Car2Go、Car2Share、Togo途歌都以這一車型為主,車型極不豐富。EVCARD的車輛選擇相對較多,有奇瑞、寶馬之諾、榮威E50。

共享汽車在國外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很早就已經發展成型,2011年就已有上市公司。相比之下,國內共享汽車的發展顯得舉步維艱,國內外對于共享汽車的生存環境差異很大,至少短期內我們還不會看到行業獨角獸的冒頭。

同類對比:單車如日中天,汽車不溫不火

共享界內公認的,共享單車的成功不可復制。共享汽車比共享單車的出現要早得多,但不論是名氣還是發展都無法與共享單車媲美,在發展速度方面,汽車這個領域先行者早已被后起的單車遙遙領先了。一個一夜爆紅一路走高,一個默默無聞不見起色,同為共享出行,從二者的對比也能探尋出共享汽車難以興起的弊端所在。

1、雙方受眾差距過大

共享單車的使用人群明顯要廣于共享汽車。共享單車在用戶數量上有著毋庸置疑的壓倒性優勢,因同為出行交通工具,單車的使用者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少年兒童,中括青壯年人群;而汽車存在著駕駛證的硬性條件限制,使用者限定于擁有駕照的人群,用戶大多為年輕群體中的上班族。相較之下,單車的受眾更廣,走的是大眾道路;共享汽車的用戶則相對細分,走的是垂直化細分道路,二者的標的客戶人群不同。

2、雙方出行距離不盡相同

共享單車適宜輕便短途,共享汽車勝在中長途出行。不管是共享汽車還是共享單車,其推行理念都是最大化便利公眾出行。共享單車意在解決公共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幫助人們跨越前往公交站、地鐵站等公共交通場所的中間里程,擺脫短途出行中“走路太遠,打車太近”的尷尬處境。共享汽車主打中長途自駕出行,隨時隨地方便中長途出行需求。而在日常生活中,共享單車的短途定位無形中占了優勢。

3、雙方用戶體驗相去甚遠

共享單車滿意度甚于共享汽車。雖然都聲稱掃碼即走,但在真正的使用過程中,共享汽車需注冊上傳證件并等待審核,審核時間短至兩小時、長達兩三天,對亟需用車的用戶極為不便;而共享單車則可以直接免去審核,真正做到了說走就走。

在繳納押金上,共享汽車在用車前需繳納幾百至上千元不等的押金,退還時間長,風險由用戶承擔;而共享單車押金數目更低,甚至能夠憑借螞蟻花唄免押金,用戶風險大大降低。在停放空間上,共享汽車且不說面臨著大城市停車位的緊張,遠遠達不到宣傳所說的“隨處停放”的目標;共享單車則能在隨處可見的劃定區域任意停放,用戶使用便捷性非常高。

4、雙方模式大相徑庭

共享單車屬于城市交通的附加功能,共享汽車則意味著出行領域新的變革。共享單車由于其速度慢、里程短、靠人力等產品特性無法成為城市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只是對城市交通的補充,但這也為其夾縫生存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而共享汽車的出現將顛覆現有的出行模式,致力于將更多的私家車出行轉變為共享汽車出行,這種取代、變革的實行難度可想而知。

8月4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到1.06億,這是共享汽車無法比擬的。就當前的行業現狀來看,共享汽車的發展還有很多阻礙,現階段暴露出了種種問題,要想出現共享汽車領域的“ofo”、“摩拜”并非易事,這一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業內對比:一邊一帆風順,一邊荊棘滿途

在這個共享經濟的風口上,除了單車和汽車外,還有馬扎、雨傘、充電寶、遛娃車、健身房等各種傳統模式的共享,甚至連零錢都加入了共享經濟的大家庭。作為其中一員,共享汽車最被看好但卻高開低走,無法與其他共享經濟相提并論。原因如下:

首先,共享汽車的模式重過任何一個共享領域

無論是共享雨傘、充電寶還是馬扎等,其高普及率都得益于產品成本的低廉,這些共享產品在使用中單品損耗率雖高,但可以想見,幾百個充電寶、幾千把雨傘都是無法與一輛車相匹及的。從商家的角度來說,共享汽車的重資產模式盈利更難,初期成本損耗嚴重,燒錢更厲害;而無論其他哪一種共享模式,輕資產運營更容易扭虧為盈,及早實現盈利。

其次,共享汽車得不到年輕消費群體的青睞

現今共享經濟在校園尤其火,因為這個群體是下一個消費主力軍,他們更易接受新事物,共享經濟的發展尤其離不開這群人。不論是共享單車、充電寶、還是共享雨傘、廚房等等產品,基本上都是發源于校園,因大量需求助推了共享經濟的風生水起。對比來看共享汽車,駕駛證限制、校園安全隱患、校園道路設計不匹配等諸多因素都使共享汽車的成長顯得無力,缺乏消費主力的支撐,共享汽車難以尋找破局入口。

最后,共享汽車的入口門檻更高,使用不夠便捷

不管是從個人的駕駛證、年齡、身體狀況等角度出發篩選出的受眾人群,還是從注冊流程、使用方法、承擔風險等角度出發考量得到的用戶體驗,共享汽車都遠不能達到其他共享產品那種便利、輕松的使用體驗。更何況在出行領域,滴滴打車等便捷的出行模式已經發展成了氣候,共享汽車想要搶占市場份額只怕難上加難。

可以看出,在與其他的共享產品對比下,共享汽車用戶少、模式重、不便捷等弊端暴露無遺,這也注定了共享汽車短期內的發展不會太輕松。那么長遠來說,從“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方向來看,共享汽車的出現的確遵循著時代的發展軌跡,其長遠市場仍值得期待。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共享汽車前景仍可期

現如今共享汽車誠然還不足以形成氣候,整個行業的發展道路上充滿了“攔路虎”,人們的態度也不一而足,或投入,或反對,或觀望。但不可否認,共享汽車的出現帶給了人們與眾不同的出行體驗,正在公共交通出行領域掀起新的變革。

1、共享汽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資源緊張

大城市車牌“一號難求”,這在限制上牌的同時也推動了共享汽車的發展。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中,城市公共資源緊張導致車牌“一號難求”,且出租車費用高、滴滴等網約車高峰期提價。這種情況下,共享汽車能讓人們花更少的錢更舒適地出行,無疑更受歡迎。雖然上牌難也是共享汽車發展的阻礙,但以公司名義申請比個人申請門檻低得多,正如硬幣有兩面,這在側面也推動了共享汽車的發展。

2、政策傾斜助力共享汽車的長遠發展

政策的傾斜吸引了新一輪的資本融入,8月8日,交運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小微型客車租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汽車分時租賃,尤其是“汽車共享”。在政府扶植和共享經濟大趨勢的推動下,吸引了又一批的資本投入,沉寂已久的共享汽車再次煥發了新生。

3、共享汽車仍然擁有數量龐大的潛在用戶

據統計,我國的汽車保有量為1.8億,其中私家車1.2億,有2.5億人擁有駕照,這意味著共享汽車的潛在用戶在1億以上。且每年從駕校出師的人遠比買車的人要多,潛在用戶的數量呈梯形增長。另外一輛好車對年輕人來說價格不菲,日常保養費更高,相比之下新潮的年輕人也許更青睞共享汽車,畢竟眼下的租車使用就可以經濟實惠地解決日常需求。

4、共享汽車有望引領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

大多數共享汽車都是采用新能源車輛,在共享資源的基礎上,環保、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潛移默化地滲透我們的生活。而共享汽車要想盡快興起,同樣可以通過各種新能源、新車型、新模式滿足人們嘗鮮的需求,提起人們對新出行方式的興趣,一方面吸引新用戶,加強老用戶的用戶粘性;另一方面還能夠起到顛覆傳統出行方式的引領作用,最終達到變革出行的目的。

5月16日,共媒咨詢發布的《2016-2017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市場規模達4.3億元,預計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92.8億元,為2016年的21倍多。由此可見,共享汽車在未來依然有著廣闊的市場和發展前景。

政策支持、資本看好給共享汽車帶來了崛起的希望,但共享汽車的發展確確實實存在著不能回避的現實問題。要想發展好共享汽車,使其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中迎風破浪揚帆起航,一定要充分利用起現有資源,從國內超高的汽車保有量打開突破口,堅定共享資源的初衷,以免被共享經濟的大浪打翻,溺水而亡。

#專欄作家#

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南三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購團邦資訊創始人、知名自媒體。國內首創以禪宗與道學相結合參悟互聯網,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互聯網結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文化以及創新精神。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