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交,等風來
通常情況下,美國互聯網界有什么火爆,中國必然有一大堆效仿者,新浪搜狐之于雅虎,飯否微博之于Twitter,人人qzone之于Facebook……恐怕LinkedIn是唯一的例外。在一個以“關系”構成的社會做關系為啥這么費勁呢?
職場社交更多的是基于弱關系之上,LinkedIn創始人霍夫曼在《至關重要的關系》一書中闡述過這個觀點。魏武揮老師也曾分析,LinkedIn的流行是建立在弱關系的基礎上,因為弱關系更能夠在不同的團體間傳遞非重復性的信息,使得社交網絡中的成員能夠獲得更豐富的信息資源,但他認為中國職場充斥了我的老爸是縣長,我的干爹開奔馳,我的舅舅是老板……這都是建立在強關系的基礎之上,很難建立起一個基于弱關系的職業社交網絡。
職場社交,風來了!
我不認為現今貴國缺乏職場社交的基因,特別是當下。
市場經濟崛起,在很多新興行業,特別是正在被互聯網思維改造的領域,更好的商業模式更優秀的人才遠遠超過市長的小舅子。同時這些領域對人才數量的需求遠遠超過市長的小舅子、小姨子、大姑、二姨、三大爺……這是人才需求的基礎。
需要人才,更需要的靠譜的人才,需要人才類的大眾點評,而最高效、最靠譜的尋找人才的方式肯定是找靠譜的人(信任的同事、朋友)推薦。這不就是弱關系嗎?
年后,微博、微信、豆瓣、qq簽名、qq群、微信群,各種招聘信息撲面而來,希望那些年假休了、紅包領了、獎金收了的人換個地方升職加薪當上CEO贏取白富美走上成功之路。仔細想想,找朋友推薦靠譜的人,這不就是弱關系嗎?只不過這些用戶需求一直散落在各種產品之中,不是用戶不需要,而是沒有一個好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
另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領英來了,LinkedIn的親生骨血。血種純正、資金豐厚、不缺人才……種種因素顯示,領英會沿著高調入華、步步為營、矛盾頻發、心力交瘁、不聲不響,并終將步Yahoo!、Google、Groupon的后塵,成為炮灰。而領英最大的價值就是重新激活職場社交領域,催生出一到兩個職場社交平臺。
風來了,豬呢?
如何成為一只合格的職場社交豬呢?
1、弱關系:很多人忽視了LinkedIn關系的基礎——郵箱通訊錄,天生的職場社交基因,天生的弱關系體系(強關系一般電話溝通)。然而中國不具備美國的郵箱文化,qq,似乎關系太強,新浪微博,關系又太復雜,那弱關系是什么?
2、高端人群:職場社交必然起源于高端人群,總監多了,經理才會心向往之,經理多了,主管才會提起興趣,主管多了,普通職員、畢業生、實習生才會入駐。很難想象一個充斥著心靈雞湯和娛樂新聞的平臺會吸引職場人士進行“職場社交”。
3、數據分析:有了基礎的關系,有了高端人群,如何向高端人群推薦與之匹配的人群,為他們帶來價值,留住他們,進而吸引更多的人。
風來了,豬呢?
大街:雷軍老師投資的公司,號稱中國第一的職場社交,借助新浪微博的關系鏈,口碑+關系鏈,積累了不少用戶?;蛟S是因為人人網出身的關系,大街主打學生群體,打了四五年,不少學生從大街網走上職場,與此同時離開了大街網。而學生群體除了吸引了大量的HR,似乎對高端人群沒有絲毫的吸引力。
知乎:業內人士最看好的職場社交平臺,上線三年,通過社交問答沉淀了大量的高端人群以及社交關系。然而問答的門檻太高,回答問題特別是答案出色的用戶必然是少數,如何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問答,從而在這個平臺結識更多的朋友,這是個問題。
周伯通:2011年開始基于新浪微博做招聘,一度積累了幾十萬的用戶,中途社交招聘走入瓶頸,缺乏數據分析能力,HR收不到靠譜的簡歷,用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招聘效率下降,自然逐漸遠離了這個平臺。前段時間據說從移動互聯網人群切入,重新開始。然而數據分析的問題不解決,依然會拖后腿。
脈脈:去年年底上線的一款手機app,據說是搜狗的團隊創業做的(搜狗很多高管都在里面),第一次登錄,雖然沒填什么信息,但個人信息已經很詳細,貌似部分來自微博,部分應該是計算出來的。即使有些頭像姓名信息匹配錯誤,也著實令我大吃一驚。此外,他通過微博的二度人脈極大的擴展了自己的人脈圈,同時也沒有產生過多的噪音。不過,畢竟是剛剛開始,誰也不知道市場是否接受這種解讀。
LinkedIn花了477天才獲得100萬用戶,3年半的時間(2006年底)達到1000萬用戶。10年,才成功IPO。職場社交一定是個慢生意,需要良好的耐心,需要跟投資人打交道的技巧,慢慢培育這個生意。正如《射雕英雄傳》里黃裳的故事,到頭來拼的是誰能活的更長。
作者:楊澤;via:sina創事記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