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朋友圈的秘密掀起了一陣流言蜚語,然而這款博得一時關注的匿名社交產品能否獲得持續活力呢?
沒錯,我要寫的不是糗百的秘密,而是無覓的秘密。無覓此前致力于個性化閱讀,通過智能算法推薦內容,提升閱讀效率和體驗。其口號是智能猜出用戶喜歡的文章。然而在產品反響平平之后,無覓突然轉向匿名社交領域,這不口號都變了:
來自朋友圈的匿名爆料
只不過潛臺詞沒說出來:讓世界上的秘密無處藏身。
前不久朋友圈鋪天蓋地的秘密爆料,一度引發「混亂」局面。對此業內人士看法不一,但秘密確實小火了一把,不過我對于這個應用的前景持懷疑態度。
值得肯定的地方
- 推廣: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從微信的朋友圈知道秘密的。此前朋友圈也有過類似的產品推廣案例,如瘋狂猜圖、百度魔圖、魔漫相機等。相比于其他產品,微信的熟人關系會帶來信任感,更易促使用戶點擊安裝。另外,秘密也讓用戶主動加入推廣的行列,查看朋友秘密的前提是要有三個好友,你可以邀請好友注冊。
- 定位:秘密定位于熟人關系的匿名社交,區別于微信、陌陌。產品差異化會給秘密帶來競爭優勢,但著只是從解決了用戶的初步興趣,如何保持用戶粘性,建立完善良性的運營機制更為重要。
差異化的匿名社交
某天你和朋友們想找點刺激性的運動,于是約好來到了一家「密室脫逃」工作室,開始了探秘之旅。密室里有機關、幽靈、恐怖音樂,經過千難萬險你們最終逃脫成功。在逃脫的過程中你們一定會互相幫助交流方法策略,這種互動會鞏固朋友間的情誼,讓彼此關系更加牢固。
人與人的關系向來都是因為「共同經歷」而使情感加深或者疏遠,是以事件為中心,行動為主線。秘密是以話題為中心、爆料內容為主線的延伸討論。不可否認爆料是極其吸引焦點的,但是社會是由關系組成的網,沒有社交關系的產品是偽社交,會爆發但不會持續。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中美兩國有著相當大的不同。美國人喜歡冰球、橄欖球、NBA 這種崇尚身體力量對抗的粗線條項目,中國人喜歡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跳水這種玩技巧、手感的無身體直接對抗的項目;美國人開放、獨立、樂于分享,中國人則相對保守、含蓄、內斂、低調。所以在面對一條爆料信息時,美國人習慣把注意力放在爆料內容上,中國人習慣探究爆料內容背后的企圖上。
有人說了,這個弊端正是實名制惹的禍,匿名之后自然沒有這些煩惱了,那么請問爆料的需求是什么?爆料的需求無非是獲得關注、吐槽、探索、分享,匿名解決了身份關系的問題,但是也帶來了信任感缺失、不易獲得關注、分享成本大的困擾。國內用戶還是習慣于圍觀爆料而不是去爆料,制造內容的少閱讀內容的多,對于秘密用戶長遠性的增長來說是一個挑戰。 天涯社區曾經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網絡平臺。但是隨著互聯網產品的更新迭代,人們對于信息的接收管道變得更豐富,對即時性提出更高要求,傳統的社區和產品機制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隨后微博取代天涯成為了事件內容的集散地,因為微博的信息傳播是裂變的、迅速的。微博編織成一張信息的網絡,微博有大量擁有影響力的人物和機構,所以其內容更易被用戶關注,從而短時間形成焦點。 秘密和微博不同的是微博上是有用戶基礎的,有影響力的用戶會促進內容的擴散,完全匿名的秘密則不能與之相比。哪怕爆料內容僅秘密上才有,最終還是要被分享到微信、微博或 QQ 上。秘密在下游,微博、微信在上游,下游的流量大小由上游決定。 微博上轉發 500 條可能會被和諧,誰知道秘密點贊 500 會怎么樣呢?還有,秘密需要通過手機號注冊,這意味著它會讀取你的通訊錄。我會告訴你任何人都可以每天隨意注冊三個手機號么?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用戶對于手機安全的擔憂一直存在,因為手機可能會被你用來在網上消費,所以無論是微博、微信我都會禁止綁定手機號。你相信秘密團隊,但是你相信黑客么?近年用戶信息大規模泄露的事件已經發生多起。 再者,你很難去判斷爆料的人是出于何種目的。這其中隱藏著灰色空間,打壓競爭對手、制造謠言都可能讓秘密淪為公關陣地。從產品運營機制上來說,秘密還在完善階段,隨著用戶增長和內容增多,如何有效過濾掉垃圾和虛假信息,盡快在產品功能以及運營策略上梳理出一套體系來,將成為秘密是否能良性發展的關鍵。 內什么,愛的供養還是周筆暢的那版比較好聽,冪冪你覺得呢?(編輯/諸神之黃昏) 最后不得不吐槽下秘密的 logo: 灰色的背景帶著黑色眼罩的微信頭像設計,怎么看都是覺得在默哀,下面這么多酷炫的頭像不借鑒一下?
局限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