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工業:從石油到流量

1 評論 6070 瀏覽 12 收藏 8 分鐘

互聯網最終還是回歸了商業的本質,在這個產業中的從業者,如果不能為互聯網的生產環節提供價值,則就可能被淘汰。

互聯網已經越來越穩定。共享經濟產品入口都被折疊在微信和支付寶的掃一掃里,人工智能領域還沒有從巨大的泡沫中誕生出足夠成熟的產品?;ヂ摼W已經太穩定了,穩定到最近一年的時間,我除了游戲下載的所有APP都是為了體驗功能而不是自己使用。

在互聯網早期,人口紅利帶來的廉價流量讓從業者更關注規模而不是效率。而在今年,產品經理們越來越多地被問到你的項目有什么收益,越來越的的CEO被問到你的產品怎么贏利?;ヂ摼W越來越像傳統行業。越來越多的決策者開始把DAU和PV的指標換算成了ROI。

生產 vs 產品

《經濟學》中的對生產的定義是: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活動,或是將生產要素進行組合以制造產品的活動。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投入的是人員、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產出的是產品。如果生產的商品是市場需要的商品并且賣出一個好的價格,那么這個企業就可以贏利并且可以進一步發展。

在產品設計中,同樣也有投入和產出。所有的產品開發和運營活動都是生產的過程,產出是使用的用戶處獲得價值。對于電商而言,是獲得毛利;對于資訊而言,是獲得廣告收入;對于游戲而言,是獲得用戶購買。

在生產初期,因為廠房建設、資本投入、打開市場等活動,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虧損期,對于產品而言早期也是需要大量的投入的虧損期。而、但無論是傳統工業品還是互聯網產品,最終的目標就是在整個項目周期中獲得利潤。

營銷 vs 投放

傳統工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一個工業品的成本構成也在變化。在生產力低下的階段,只要能生產出來就能銷售出去,這個階段商品的成本主要是為了生產這個商品投入的資源。在生產力提高之后,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占領了用戶心智的產品才能成功,工業品的價格成本中渠道費用和營銷費用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早期互聯網中,產品靠口碑和一些廉價流量的增長可以做的很大,產品的主要投入就是產品開發和運營成本?,F階段隨著市場的成熟,開發一款產品的成本已經不是很高,產品的增長越來越依賴流量的采買和市場的投放。一個產品要成功,需要的是持續的找到廉價的流量和提高用戶的留存。

供應商 vs 內容作者

石油在工業發展之前只能作為燃料,價格低下。隨著工業發展,石油可以通過化工業產生現代工業品,于是石油的價格變貴了。

在傳統行業中,內容只能通過出版變現,于是內容價格低下?,F在內容可以廣告變現、可以讓用戶直接付費,于是內容的價格也開始邊貴。前段時間頭條簽了300個知乎大V鬧得沸沸揚揚,不過是有更高生產力的企業對內容作者的一場采購而已。

公眾號做到上萬粉絲就可以收取上千的廣告費,這個價格顯然是過高的。如果一個牛奶廠發現奶農的產奶的價格太高,就必然會想辦法工業化養牛產奶。大量為信息流提供文章的工作室已經產生。從前有給牛喂三聚氰胺的奶農,現在有抄襲洗稿的作者,商業邏輯一脈相承。都是為了產量和效率。

石油 vs 流量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無數的工業品以石油煉油廠作為起點,經過多層加工進入人們的生活。每一個重要的原油產地都被大國關注、甚至不惜發起戰爭。在互聯網中最核心的是流量,是用戶的注意力。無論什么產品,起點都是獲得用戶的注意力。在一些天然會吸引用戶注意力的流量入口,巨頭們也大量投入進行爭奪。

搜索、熟人IM、瀏覽器、電商平臺、應用市場、信息流,每一個流量入口都吸引著用戶大量的注意力。任何一個場景的壟斷都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獲得的流量既可以通過深加工自己變現,也可以直接賣給下游供應商。在這個流量市場既有廣點通、阿里媽媽、百度鳳巢這種流量供應商、也有第三方平臺通過低價批發高價賣出的方式賺錢的中間商,也有渴望產品增長的流量買家。

騰訊將QQ和微信的社交體系產生的流量注入批量生產的騰訊游戲中,為騰訊獲得巨大的利潤。唯品會每天花費數百萬的用于推廣,一百多買到一個新客,在這個用戶的生命周期中獲得獲得更多的利潤,維持著自己的增長。今日頭條一邊裝機、一邊打廣告獲得新的流量,另一方面又通過自己的信息流系將流量以更高的賣給其他企業,一方面獲得利潤,一方面獲得增長。

最值得額外說一句的就是今日頭條,個性化推薦算法對流量的高效分發就像傳統行業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一樣,這樣的進步可以在競爭中取得關鍵性優勢。

最后:工人 vs 從業者

互聯網最終還是回歸了商業的本質,在這個產業中的從業者,如果不能為互聯網的生產環節提供價值,則就可能被淘汰。機床淘汰了只會手工制造的工人,數控機床會淘汰掉只會機床的工人。好在傳統行業這個更新換代需要很長時間,但互聯網行業這個更新換代的速度卻很快。西二旗和望京永遠都是年輕人為主、那些不年輕的人去哪里?

時代的步伐這么快,我們也只能不斷自我迭代。

#專欄作家#

潘一鳴,公眾號:產品邏輯之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畢業于清華大學,暢銷書《產品邏輯之美》作者;先后在多家互聯網公司從事產品經理工作,有很多復雜系統的構建實踐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最早進入互聯網的從業人員去哪里了呢?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