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粉絲經濟,是巨大的機會還是陷阱?

2 評論 5011 瀏覽 21 收藏 11 分鐘

IP與偶像的關鍵性標準在于,它的背后要有一個內容、影響力、商業變現的整體生態鏈;同時也需要時間的沉淀和積累。人設和內容IP化是一個大趨勢和方向,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9月21日是TFBOYS隊長王俊凱18歲生日。對于粉絲們來說,這是一件頂天的大事,比自己的生日還重要得多。除了在全球各地包下廣告位之外,王俊凱粉絲后援會K-BOSS站在南緯60°天空買下了18顆星星,是天上的真星星,這些星星組成了“WJK”三個字母。這讓無數的大V感嘆自愧不如。別人的才是粉絲,你那些不過是吃瓜群眾。

1987年去世的安迪·沃霍爾預測,“未來,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這在當年并沒有實現,但在互聯網的加持下,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各種大號開始萌芽。2014年7月,年糕媽媽公號發出第一篇文章《嬰幼兒睡眠圣經讀書筆記》,2015年9月,首次創業敗光500萬的咪蒙,發表了第一篇文章《女友對你作?你應該謝天謝地,因為她愛你》,同時期,papi醬在鏡頭前開始了她的短視頻。

很快,各種百萬千萬級別粉絲的新媒體大號如同雨后春筍,這些IP的誕生,接二連三地證實了沃霍爾的預見。所謂的粉絲經濟像潮流一樣開始蔓延,無數的資本和創業者開始進入,但是背后的陷阱卻像黑洞一樣吞噬著無畏的無知者。

人們現在已經習以為常的把在微信微博關注自己的人,叫做粉絲,認為他們是出于喜歡或者熱愛所以關注自己。其實這就像是從月球上能看到長城一樣,是個巨大的誤解。大部分關注你的人,很有可能只是一幫閑得無聊的吃瓜群眾。從陌生人到粉絲,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上升階段包括關注者、用戶和粉絲。

一個創作者所生產的內容,得以傳播的前提,首先是要被人關注到,有趣、驚悚或有用的內容會被人注意到,從而引起陌生人對于作者或者賬號的關注。這是關鍵的一步,也是第一步。但是這種關注,是相對膚淺的,就像很多人在馬路上行走,看到有大樓起火,或者車禍,于是興沖沖的聚在一起圍觀,并有聲有色的指點,這種情況下,大多只是吃瓜群眾,和實質性的粉絲還有很大區別。

有了關注之后,接下來是轉化。這是轉折性的一步。轉化率的高低,意味著你在關注者中的影響力大小,也意味著身份的轉化:從關注者到用戶。轉化最佳的方式就是購買,讓一個關注你的陌生人,不管他來自遙遠的佳木斯,還是中原地區的駐馬店,掏出真金白銀買你的服務或者商品。也許是一門課程,或者是一件衣服。在關注者中,能邁出這一步的比例并不會特別大,很多大號的轉化率不到10%。但這一步也還是停留在好感消費階段,還能夠憑理性判斷是否產品滿足自己的需求,一旦出現同類的優質競品,很容易動搖。

但是,這是非常有效的測試方式和手段。這點上,不得不提下賺錢有道的羅輯思維羅老師,通過真愛月餅等多種方式,測試關注者的接受程度和轉化率,成功的把這部分愿意付錢的用戶剔除出來。但這也還不是真正的粉絲。

從用戶到粉絲,還需要情感認知和奉獻、甚至崇拜的最核心的一步邁出。從愿意掏錢,到愿意情感投入,甚至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而與用戶巨大的差別是,粉絲是伴隨著強烈的個人情感的持續性的消費。情感消費的粉絲一般是擁有了與品牌相關的故事,品牌通過與其共同度過了某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從而建立了情感上的聯系,用戶出于慣性而有了較高黏性。

王俊凱的粉絲為了自己的愛豆不惜自發聯合起來,買下全世界的廣告牌。咪蒙甚至成了年輕人職場和情感的靈魂導師。這才是正式的成為了粉絲的一員。母嬰第一大號年糕媽媽之所以成為年輕父母們首選,是因為其相關的內容,對于育兒有相當的指導意義,其產品品質有保障并解決了媽媽的痛點需求。于是當自己的孩子遇到各種問題時,新手爸媽都第一時間來求教。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約翰?費斯克在《理解大眾文化》中認為,大眾文化迷是各種類型化文本的過度的讀者,他們不是精神錯亂的或孤獨的,他們的感受和認同,在身份的生產性建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著迷是一種參與式的、創造性的、尋找快樂的行為。粉絲是趨向于有共同喜愛的偶像的一個群體,而不僅是單個個體。

有了粉絲,接下來就可以談談大家都感興趣的賺錢的事。也就是大家說的粉絲經濟。目前以人設和內容為主的粉絲經濟,變現模式主要有廣告、電商和IP?,F代廣告這種已經流行了數百年的模式其實并不新鮮。這也是目前很多大號的主要方式。類似咪蒙、王左中右。

“廣告是我做這個號的收入來源,我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把廣告也寫得好玩有看頭?!?/p>

這是公眾號“王左中右”的歡迎語。被封678天,2015年底回歸,1年71篇推文,百萬級爆文2篇,10w+61篇,近二分之一內容是軟文,合作的廣告主近40家。王左中右不是單純為合作方打廣告,而是以推銷自己為主,順便帶上廣告商。而他的粉絲,被他“洗”成專門就愛看他打廣告的一群人。

電商是變現更高階的方式,包括實物交易和近兩年盛行的內容付費。這也是無數的大號最終想要變現的商業模式。但是,這個方向大多只是大多數大號的一廂情愿。

在羅永浩宣布停止更新得到課程之后,papi醬停止了分答的課程更新。究其原因,要么是更新頻率跟不上,要么是課程的銷售不景氣。不管是哪種,都說明要做電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虛擬電商如此,實物電商更加是難上加難。選品、采購、倉儲、質量把控、銷售、物流、后期客服等等一條龍,絕非是小團隊或者是有個幾百萬粉絲能輕易搞掂的。

千萬粉絲的年糕媽媽現在團隊有270人左右,電商團隊包括采購、運營、物流等部門接近100人,內容團隊70余人。光是每一個新產品都需要至少3位以上成員試用并出具試用報告,還要與檢驗檢疫機構合作,監督確保品質。售后部分大概有40-50人的客服團隊,負責專門的咨詢、退貨、賠償政策。而這一切還只是專注微信渠道及APP,并沒有開通其它平臺電商。

由此看來,大號的電商化路程并不輕松,需要人力、系統、專業、還有時間來打磨。年糕媽媽創始人李丹陽看來,內容與電商是在一個天平的兩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好的內容要經過打磨,好的商品同樣也需要精挑細選。內容的科學性、權威性等會促進商品不斷的進行完善,而商品的完善也可以反促內容做得更好。而在紫?;鸷匣锶?、年糕媽媽投資人張泉靈看來,好的內容只是相對低成本的獲客渠道,但是在電商轉化時,整個電商團隊必須具備全面的能力,包括宣傳、供應鏈控制、客服、品控等。如果這一系列沒有把控好,獲客之后的轉化不成立,或者在轉化過程中服務得很不好,把用戶都給得罪了,這塊就沒有商業價值了,大多數內容轉電商的,都死在那上面了。

而IP,這個現在已經滿天飛的詞語,恐怕實現起來并不容易。IP與偶像的關鍵性標準在于,它的背后要有一個內容、影響力、商業變現的整體生態鏈。同時也需要時間的沉淀和積累,比如迪士尼,哈利波特,即使國內的喜羊羊、熊出沒,也是花了上億的錢和數年的時間打磨而成的。目前在國內盛行的“IP+偶像”看到了IP的價值,以前的熱播劇最多只賣30萬一集,而有當紅小鮮肉的劇集到2015年價格已經漲了10倍,2016年則是30倍。人設和內容IP化是一個大趨勢和方向,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

#專欄作家#

南七道,微信公眾號:南七道,人人都是產品專欄作家。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軟文?。。?!

    回復
  2. 好大的坑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