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大會】張向東:走向國際化 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的根本差別在信仰

DT
0 評論 8820 瀏覽 0 收藏 7 分鐘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要話題,是國際化。中國是一個我們所熟悉的本土市場,但是互聯網開始了,我們希望能夠跨越國界和空間。但在很多傳統企業身上,我聽他們談國際化的時候很悲壯,他們會講前赴后繼、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我聽了非常納悶,因為我們的產品在過去三年的時間全球覆蓋3億用戶,到去年12月之前,公司在美國只有兩個員工。我覺得這條路走出來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當然背后來自于我們行業的好處,它天然是一個國際化的市場。

如果我們把互聯網行業和傳統行業做一個對比,你會發現在國際化這件事情上,我們的方式和方法具有很大的差別。最根本的差別是什么?

是信仰的差別。走向全球化的時候,團隊的所有核心就一件事情,就是相信我們的產品對用戶是有價值的。但是,你和TCL、聯想等其它傳統企業聊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是個戰略的信仰,他們希望在國際市場里去布局。但我們不是,互聯網的產品,首先對用戶產生價值,這個用戶來自于哪里并不重要。產品信仰和戰略信仰驅動力是不一樣的,戰略信仰來自于一個企業家的野心,產品信仰來自于對互聯網用戶服務的意識。

有一次我跟張小龍聊天,他很好奇久邦在國際化的步驟。我問小龍,你們最近哪個市場發展的不錯?他說推廣團隊在北美的推廣是先去占領墨西哥。我聽了很納悶,你要占領美國為什么要占領墨西哥?他說因為墨西哥有很多的人,他們會裝上衛星之后把產品帶到美國去,到了美國之后就發展用戶,傳播起來。

這個很有意思。但是微信恐怕在北美的市場里永遠不會有機會,說這話是很冒犯人的。但我為什么這樣說?因為在產品的競爭里,一定要想到文化的障礙是存在的,如果你想用一個中國的主流文化里成功的產品去打一個在美國市場已經占據主流的產品,那個難度太大了。所以,要想在美國市場主流文化領域成為一個成功的產品,應該是這個市場里沒有主流產品。同樣的,我不認為搜索引擎這樣的產品可以在美國,或者英語類市場里還有機會。

第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或者企業界里,特別容易受傳統的中式思想的影響。

我們看到了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去打國際市場的時候,先去占領不發達國家。這個打法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精力,浪費機會。因為你占據那些非主流國家的市場時,是因為那些最重要的產品沒有到達那里,等到你在那個地方辛辛苦苦建立起一點用戶,建立了一點占有率時,那些發達國家里面成為主流的產品打開了它的大門,他們原來建立起來的堤壩很快就會摧毀。所以,像百度,還有一些喜歡在東南亞、印度市場投入很多精力的公司,我要講農村包圍城市的想法,在國際市場里是一個極大的迷途。

國際化市場,我們不要把它理解為一個在PC上已經被耕耘的非常深度成熟的土壤,在移動互聯網對它的重新改造過程里,機會仍然很大,空間仍然很多。久邦的GO系列應用,能夠在國際市場里占據60%的份額,是因為我們進入的時候,那個市場里還沒有桌面的主流產品。而我們所覆蓋的用戶,在開始時就主打發達國家,這使得我們在今天能夠在桌面垂直領域里占據絕對壟斷的地位。

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國際化?我們也沒有做到。

國際化,在我看來,我們把它分為三個步驟:第一階段,用戶的國際化。在過去的三年里,算是做到了一點點,到今天谷歌超過一個億的產品只有17款,我們公司超過5000萬的產品一共有3款,在這一點上我們做到了用戶的國際化。但手機的覆蓋率還在提高,還需要努力。

第二階段,收入的國際化。在國際上擁有用戶沒有收入,或者你的主流收入來自中國市場,不算是國際化。我們80%的收入來自于GO系列應用,上季度我們的財報整個公司50%的收入來自于GO系列應用。公司雖然在收入規模上還有很大得空間,但是收入的國際化份額上是做到了,它的規模還需要幾年時間的擴展。

第三階段,怎么國際化?一是手術刀式打擊,就是直取核心。不能夠一直在邊緣游走,要想進入那個市場必須取核心市場,必須在核心市場里面找到一個制高點。否則其它的努力都是徒勞。二是成為主流,對于一個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講,在國際市場里占據位置,送出一個能夠在那個市場里真正成為主流的產品,或者說對于那些已經成為千億美金的公司,他們應該做的是轉化為投資的方式,在那個市場里用本土的人在本土的市場里建立起一個新的位置。這條路很漫長,今天就是最好的機會。

 

文章來源:商業價值

(孫彤根據久邦數碼總裁張向東在極客公園奇點大會上的主題演講整理而成)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