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飯統網沒有比大眾點評做得好?
這是個2011年5月的老問題,有人問“專注做訂餐的飯統網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最后大家都去了點評和團購?以下內容來自于知乎,如下:
1. 我沒覺得點評張濤對互聯網理解有多深刻,但很明顯,他更理解哪些是大眾點評網不能做的。因為早在web端時代,在沒有LBS和團購的時候,點評已經是業內No.1了,只是差距沒有現在這么大。但回顧點評過去十年來所有的業務重心,似乎只有一件事: 發動UGC的力量告訴用戶哪里有好吃的。對全面的餐館信息和評分等信息,點評理解得更深刻。
點評最早期的關注點只有用戶,連商家都沒有照顧,銷售團隊的成立在早期是為了賺點銀子。這樣能讓點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非常集中資源作戰。
2. 補充一下餐飲行業的信息化和標準化。在餐飲行業里,有很多人想把餐館給信息化了,標準化了,XX化了,動用各種地球上能想到的辦法,這方面最努力的,我知道有兩家,一個叫小葉子外賣,另一個叫訂餐小秘書。但從目前馬拉松的情況來看,點評這位選手大幅領先,而且還不氣喘。
先說小葉子訂餐外賣,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在饑腸轆轆的周末中午使用了他們的應用叫外賣。叫了一個家附近的桂林米粉。結果證明我是錯的,打了小葉子的客服電話,打了餐館電話,折騰了很久,這個外賣到最后也沒送來。我怒了,跑到小葉子官方微博,揪出來他們創始人的微博賬號上去一頓臭罵: 你丫毀了我美好的周末。他們的老大很重視用戶的意見,加了我QQ。我們聊了起來,聊到餐飲行業的信息化和標準化是多么多么苦逼的問題。一句話,現在殺入餐飲行業想把這些人標準化和信息化,通過預訂返傭模式不可行,必須先把人氣聚到籬下。
在飯統做訂餐之前,上海市場上有一個很出名的玩家,相信是最早做訂餐的企業了,就是訂餐小秘書。在移動互聯網還沒搞出名堂來,如果要不在電腦前查詢餐館信息,最好的工具是訂餐小秘書,一個號碼57575777就搞定。雖然使用體驗累了點,這也不是小秘書的錯,電話里只能把你周圍餐館一家一家報給你。但訂餐小秘書走的很超前,他不但能查詢,還能預訂,在點評APP出來之前,我是小秘書忠實用戶,但點評的APP進入我的手機之后,一切都變了?,F在訂餐小秘書仍然有訂餐服務,但小秘書思路也很清楚,自知在大眾餐飲領域無法和點評一較高下,專注在高端餐飲的預訂了。包括年會、婚慶、宴請在內。而這些高端的餐館/酒店相對標準化的更好,配合度更高,利潤也不菲。但唯一的問題就是,不大需要互聯網這樣的手段。電話訂訂就蠻好。
飯統、小秘書和小葉子都忽視了一些基本問題?;ヂ摼W有兩個特點: 用戶是平面的(信息跨越了地域屬性),信息的高速流動成為可能(信息可以即時更新和獲取)。這兩點在生活服務領域的互聯網里,相當有殺傷力。但有殺傷力的大殺器,是要時間鑄造的。尤其是在餐館信息這個領域里,不論是用戶的需求,還是商家商品的供給,都是高度即時化的。
于是我們發現,用戶不會像訂酒店一樣,鮮有“預訂”的概念,因為外出就餐是一個決策周期極短的過程,用戶的需求很場景化,決策因素很少,最多只有三樣:口味、環境、價格。價格敏感的,就看價格+口味,價格不敏感的看口味+環境,個人消費的看口味,宴請的看環境….. 再看商家這一端,全世界壽命最短的商家領域莫非餐館,開開關關此起彼伏。全世界商品種類中SKU變化程度度最高的名單里也肯定有餐館這群商家,菜單更新是家常便飯。
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能做且只能做好的,只有一樣: 把控好高速流動的信息。再深入一點,就不是一己之力能在短期解決的了。點評單單處理信息這一個看似簡單的任務都用了十年時間才鑄成一個大殺器,你又做信息又做交易,同樣的資源和環境下,你比人家多耗費一倍精力(都不止,越向后端,開荒難度系數倍增),做不好是肯定的。很明顯,飯統沒搞明白,或者說,沒想好就太著急賺錢了。
至于說團購或LBS給點評帶來的優勢,我覺得不能算。飯統也可以上移動端,也有團購(而且貌似比點評還早一點?誰給精確的團購開張時間)。但在沒有海量用戶UGC和商家的支持情況下,給飯統一個核反應堆都不能拯救世界。海量的用戶和商家為什么來?因為你能一如既往堅持十年最準確的告訴用戶哪家好吃。把這件事做好,用戶就來了。用戶來了,商家就跟來了。現在來看, 如果說一定要做訂餐的話,最靠譜的也就是點評了。
我覺得,飯統的問題首先是方向沒搞清楚,方向迷失,自然有動蕩。
作者:大貓??? 來源:知乎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