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影響共享經濟發展的四個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推動共享經濟發展。在未來,也許我們將不考慮消費什么?而是思考如何消費?
1. 消費觀念的改變
社會文化因素首先是來自于人們對于消費觀念的改變。20世紀的價值觀中,人們對于擁有某些有價資產所帶來的身份象征會很在意,資產的擁有數量是衡量一個人地位的標準,也是人們用來與身邊群體炫耀的資本。當時代到了新千年,人們依舊有喜歡炫耀的天性,但是對于90后或者00后來說,炫耀的東西發生了變化,隨著物質的極大豐富和飽和,年輕人更樂于分享的東西從有形的商品,轉向了無形。人們更喜歡炫耀一種體驗或者思想,一次旅行、一場美食約會、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赤裸裸的物品。在美國如此,在國內亦如此,看看朋友圈里人們分享的內容的轉變。就是這種內心的文化因素在起作用。
這樣的文化因素,讓更多人對于“擁有權”和“使用權”有了明顯的不同偏好?!安磺筇扉L地久,只求一時擁有”成了最好的寫照。“輕資產”的生活方式在年輕人中成為了一種模式。正如《連線》雜志創始人凱文?.凱利所言:有條件獲得某種東西要比真的擁有它更重要。在數字時代,也許我們要思考如何重新定義“擁有”。
2、消費的重新認識
另外,對于消費的重新認識也是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未來,也許我們將不考慮消費什么?而是思考如何消費?《未來是濕的》一書的作者克萊?舍基說:“人類發展的歷史表明,幸福并非來自物欲,而是來自感同身受。當我們在遲暮之年回首自己的人生經歷時,在我們的記憶中脫穎而出的很少會是關于物質利益、名譽或是財富方面的。觸動我們內心深處的時刻就是那些同感激蕩的時刻,來自于我們自身的超然感覺以及對他人通過奮斗獲得成功的滿足感的體會,仿佛那是我們自己的成功一樣?!?/p>
我們不需要唱片本身,我們需要的只是播放出來的音樂;我們不需要產品本身,我們需要的是產品背后的使用價值。人們長期以來把自由定義為個人占有和個體行為自由。但對于千禧一代來說,這種占有關系的理念正在被打破。未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會接受認同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理念“從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上來看,功能共享比私人占有具備更大的優勢”。
我們消費的越多,留給其他的生活空間就越少。同樣的,生活中,我們花在物質的時間和空間越多,留給與別人相處的空間就越少。短短幾代人的時間里,消費的觀念從最初相對健康地享受科技帶來的進步,發展成人們通過對品牌、物質的狂熱追求來定義自己的身份。
3、由網絡社交所帶來了的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提升
另一個來自社會心理方面的推動力是由網絡社交所帶來了的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提升。
共享經濟的發展面臨的一個困難因素是,在過去,分享發生在身邊的朋友和熟人之間;而今天的共享模式,更多的交易和交換發生在與陌生人之間。如何判斷陌生人的身份,如何能夠放心地與陌生人做交易。信任從何而來?
互聯網從兩個方面來給參與者提供評判的依據,一方面,互聯網上人人都是社交網絡的成員,在國外有Facebook、推特(Twitter),在國內有微博、微信以及電商,這些社交網絡記錄了一個人的最有價值的生活信息,供人們從生活的點滴數據判斷這個人的大致輪廓。
4、互聯網模式去中心化所帶來的用戶評價體系
另一個信任的依據是互聯網模式去中心化所帶來的用戶評價體系,服務者的水平不是一個機構來評價,也不是他個人來評價,他的信用和評分是來自于體驗過其服務的用戶的客觀評價。這些數據的樣本,達到一定的量,就會形成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有學者提出,新經濟時代的貨幣可能不是銀行的存款,而是在網絡上來自陌生人對你的口碑和信任。你平時在互聯網群落里留下的足跡和行為,也許就是衡量你的口碑資產的依據。我們看到一些擁有大量互聯網數據的公司正在朝著這個體系進行,比如支付寶的芝麻信用。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我們從許多共享經濟企業的口號中,都可以看到它們也在積極倡導這些信條,如任務共享平臺Taskrabbit公司的口號是:“致力于幫助用戶與值得信任的友鄰建立聯系”;Airbnb的口號是:“致力于創建一個更友好、互信的世界”;Uber的口號是“提供有信譽的城市拼車”。
作者:倪云華,微信公眾號:倪云華新知,著有《共享經濟大趨勢》,資深管理顧問
本文由 @倪云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