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倉庫看如何順應AI時代?

1 評論 4014 瀏覽 20 收藏 13 分鐘

本文從指揮倉庫說起,談談我們該如何順應時代。

從AlphaGo大敗柯潔,到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再到最近云棲大會上悔創阿里的Jack馬宣布創建“達摩院”。人工智能一次又一次被各路媒體、大咖提出,就連拉勾網也專門騰出一塊人工智能招聘的專區。

早些時間,馬云就曾提出“30年后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機器會替代過去很多的技術和科技”、“過去一兩百年是知識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未來是智慧的時代,是體驗的時代?!币粫r間弄得是“滿城風雨”!2017年關于人工智能(AI)的聲音越來越多,呼聲也越來越大。我周圍的朋友、同學、同事也在議論著AI,他們會擔心著自己與時代脫節,擔心自己也會加入下一波下崗潮,就不斷學習新事物,閱讀前沿科技文章……人工智能真的這么可怕嗎?

就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國慶,央視推出了“中國有我”系列視頻,其中對中國最大的智慧倉庫進行了報道。揀貨員李希迎也在視頻中透露在智能倉儲機器人的幫助下揀貨效率提高,上午下的訂單下午就可以出倉發貨。我有幸在智能倉儲公司待過一段時間,師從倉儲大牛馮峻老師,從我之前的工作經歷來看,人工智能替代更多的反而不是技術局限的人們,而是對“人工智能+”之前的傳統業務及技術了解的還不夠透、不愿改變、還有那些不愿分享的人。今天,我就帶著大家從智慧倉庫看如何順應時代……

深入傳統,繼承并發揚

為了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智慧倉庫,先簡單普及一下傳統倉庫的工作流程。各大商城(以自營為例)要想在平臺上賣商品,首先要在倉庫中存放該種商品。商品入庫是就是其中的一個首要環節,倉庫從生產商采購完成質檢后,就需要在WMS(倉庫管理系統)中進行商品數量(收貨)管理,在給商品打印條形碼粘貼完成后就要上架到指定區域:

倉庫有貨之后,就可以進行售賣了。從用戶在電商平臺付款下單到打包發運,我們稱之為商品出庫:

下面從存儲、揀貨兩個主要的方面來說說智慧倉庫的應用實例:

商品存儲

商品的存放在倉庫中并不是一成不變,在傳統倉庫中遇到特賣季、傳統節日、周年慶等活動時都會將熱度高的商品放置到距離分播站(訂單商品整理的地方)近,且距離通道的地方。方便揀貨員揀選,減少時間,從而提高出庫效率。

升級為智慧倉庫后,機器人也會托運移動貨架,在特定時間內讓熱銷商品(A類、超A類商品)貨架快速地移動到距離分揀區近的區域,以便減少倉儲機器人運動的總時間。相比人工移動,機器人的移動更快速,也更準確。

商品揀選

這是倉庫中最復雜、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有句話說得好“贏在揀選就贏在倉庫”,高效率的揀選是提高商品出庫的重要保障。在傳統倉庫中你會觀察到,揀貨員拿著訂單去在(RF)手持終端的指示下去揀取商品。恰恰是這些簡單的操作,卻依靠不同的訂單波次(具有相同屬性的訂單)規則組合去分配,揀貨員拿著分配好的任務單去揀貨。

摘果法:按照訂單順序依次揀貨完成,適合多訂單、多品種、小批量類型的揀貨。

邊揀邊分:按照商品順序依次揀貨,并將商品分播到不同的訂單(筐)內,適合于大批量訂單揀貨。

單品作業:所謂單品訂單就是指客戶的訂單只訂購了單一品種。

播種作業:先對訂單進行合并揀貨,然后再按訂單二次分揀。

二次摘果:首先對訂單進行合并揀貨作業,然后在復核壞件按照訂單進行摘果法的作業方式揀貨。

智慧倉庫中的揀貨規則就是依靠選擇上述幾種傳統倉庫下的模式進行的,和傳統倉庫的主要卻別在于:在選擇作業模式時,技術人員可以模擬環境提前預估時間,從而選擇方案最優解。

從上述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智慧倉庫的作業方式、商品存儲與傳統倉庫相差甚微,但智慧倉庫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倉庫管理的時間也大大縮短,揀選方式的選擇也更快速、準確。對傳統業務的深入,讓人工智能更好地優化現有模式,造福于人類。從傳統中來,再到傳統中去,智慧倉儲很好的繼承并發揚了傳統倉儲。

打破常規,改變與創新

這一部分我要分享一則小故事。去年雙11期間我所在的智能倉儲公司首次面臨著購物狂歡季的壓力,在此之前公司領導經常提到一個事件:“幾年前某知名快遞運營商倉庫因雙11表現不佳,造成多家電商平臺與其取消合作關系,損失慘重,經過幾年努力才重回戰場……”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引發創業公司的滅頂之災,公司上下都繃緊了心弦。

那時候公司領導、研發總監等人都極力主張“不冒險、慢慢干”的策略——通過增加倉庫揀貨站、倉儲機器人數量來應對雙11的揀貨壓力。有著十多年傳統倉儲經驗的馮老師意識到增加機器人無異于像傳統倉增加人員的方式,可以提高速度,但是效率不高。馮老師通過對傳統揀貨模式的案例分析,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機器人揀選工作方式,在算法工程師的模擬壓測下,得出揀貨效率確實大幅提升。但是當時公司領導、研發總監還是不愿意改變已經開發2年之久的機器人揀選方式,還是想保持現有模式并增持機器人&揀貨站。

不過馮老師還是力排眾議,堅持采用新模式,帶著我前往廣東唯品會倉庫進行場地環境布設,以適應新模式。但是雙11期間,唯品會方面擔心機器人倉庫會引發“爆倉現象”(出庫緩慢造成的訂單積壓),所以在WMS訂單下發速率方面刻意放緩。這一次新模式并沒有發揮它的優勢,雖然平穩完成雙11任務,但回到公司后我還能感受到研發總監對這種模式的不認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唯品會128周年慶的時候,馮老師還是帶上我前往廣東倉庫去施行新模式,這次它終于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每個工作站的揀貨量(峰值)從250件/小時,提升至350件/小時。因為改變,因為創新,智慧倉庫的效率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樂于分享,發掘和提煉

在上家公司的工作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關于知識、經驗的分享收益。技術、現場運維、產品等人員大家每隔一小段時間就會組織一些沙龍,同事與同事之間大家也互相交流工作相關的內容,大到一個揀貨的底層算法,小到一個按鈕的設計理念。一開始我認為這種分享純屬浪費時間,但再后來我便慢慢體會到它帶來的益處。剛來公司的第二周,馮老師就曾在公司舉辦了一個對倉庫發展的分享會,與會的都是和我一樣的新人,在馮老師分享和大家互動提問的過程中對倉儲業務也有了更深入地學習。

馮老師那個新揀貨模式的提出也離不開分享,之前公司的算法工程師經常會分享算法流程和相關數據指標,馮老師就經常會與他們交流去發掘技術實現和傳統人工揀選的異同點,并提煉出更好滿足智慧倉庫的揀貨模式。后來會再次分享給算法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會進行數據模擬壓測,最終就產出了新的揀貨方案。分享在我上家公司達到了1+1>2的效果,分享的人會復盤之前的工作,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識架構,與受眾互動時又能碰撞出新的火花。受眾聽到分享的內容后,也會反思對自己的知識架構進行重構,與分享者互動時也能碰撞出火花。

但是現實生活中仍然有一些人不愿意分享,也許他們會覺得自己比別人了解更多是自己的優勢,也許他們會守護著自己寫出十萬+微信熱文的方法獲得更多流量,但人工智能到來的一天這些可能就不值錢了。個性化的搜索引擎會提供你想要的方法,也會根據你的搜索推測你的短板,推送你想要而你還未涉足的知識體系……

結語

限于筆者能力、經歷,本文的某些想法可能過于片面。我更愿意把此當做一次分享,如果本文的某些內容對你有益處,或者哪些錯誤的觀點引得你的思考,我都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這也是達到了1+1>2的效果。也期待與大家互動,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作者:兮兮(想當作家的不知名產品汪),微信公眾號:孤身旅人(ID:gushenlvren)。

本文由 @兮兮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