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下一個想象空間是硬件?
注:本文是作者4月26日在WeMedia開放日成都站的分享。
微信仍是當之無愧的App之王。不過它正在遠離聚光燈,不再受到那么多的外界干擾——這是我對微信當前狀態的一個概括。
微信極速增長
在前兩年,傳統行業的服務轉型升級以及與互聯網的融合快速發生。O2O從一個專業術語變成坊間話題,傳統的線下行業急迫地想要擁抱互聯網走到線上。這時候擁有社交連接能力、公眾賬號生態、二維碼和支付能力的微信,成為傳統行業嘗試O2O的最佳著力點。
第三方微信開發者在2013年集中出現則加速了微信O2O的產業化。除了微信開發,微信代運營、微信營銷、微信培訓、微信自媒體等行業都得到了急速發展,甚至一度有失控之勢。
微信在兩年內成長到擁有6億用戶的App巨無霸,張小龍從廣研默默無聞的掌舵者成為互聯網大神,騰訊市值扶搖直上逼近1500億美金俱樂部。其間還經歷了運營商收費之爭、手Q微信左右手互博、AT移動支付大戰、微信紅包等大事件。微信成為當之無愧的科技媒體版面之王。2012年虎嗅網大約有3%的內容有微信有關,2013年更是達到近5%??梢哉f微信在過去是在聚光燈下被催熟。
進入慢燉時代
打車補貼戰結束之后,微信冷靜下來了。從發燒式成長走向慢熱式成熟的分水嶺出現了。仔細觀察各大科技媒體,關于微信的討論不再泛濫成災;第三方開發者市場經過一年賽跑之后該退出的已經退出了,有一定實力的撐下來了;因為官方的一些治理,消費微信的營銷和培訓騙子少了許多。
在遠離聚光燈之后,微信受到外界干擾更少。進入深水區之后不再是產品為王,而是在不斷地加強運營能力,運營核心便在于公眾賬號和微信支付。
1、微信支付進入慢運營階段。這一承載微信商業化重任的工具,不再被不顧發展規律地推進——為了綁卡而砸入數億資金的事情不大可能再發生。微信開始想辦法說服用戶、教育市場、培養習慣和建立場景。近日微信在支付寶老巢杭州建立了第一家線下體驗館,微信支付申請的門檻也在被有意降低,同時支付體驗、安全技術等短板正在被補齊。
2、微信開始“走出去”。微信在成都舉辦了第一次公開課。過去兩年多,微信嚴禁員工去參加任何公開形式的分享,對第三方培訓、營銷和開發未形成有效的引導和管控,一些第三方開發者打著微信、微信研究院等名義招搖撞騙微信也并未干涉太多,這導致整個市場非常混亂?,F在微信顯然希望更多地來引導微信產業更加健康有序可持續地發展。
3、公眾賬號試錯迭代。微信5.0時代,訂閱號和服務號區隔出現,訂閱號被折疊,此后微信逐步弱化營銷色彩。到了今年微信開始反思這樣一刀切的策略,訂閱號更容易獲取自定義菜單,而服務號的推送頻率也變為4次/月。接下來還會開放模版消息、企業群分組等接口,公眾賬號改名這樣的需求未來可能都會支持。我想未來微信公眾賬號很可能會去掉服務號和訂閱號的區別,而是對賬號分層分級并授予不同的推送頻率、展示位置以及接口調用權限。同時,會有更多的權限和服務能力會通過云開放出來。
4、大亂之后必大治。微信生態在過去兩年多草莽生長,確實繁榮得很快但也有不少問題甚至隱患??梢钥吹浇衲晡⑿砰_始大刀闊斧地進行一些治理。一批批營銷號、敏感號被批量封殺了(封殺得好);而微信對于引導朋友圈、收集點贊甚至賬號互推都進行了明文禁止和懲戒措施。同時騰訊云則上線微信服務市場,騰訊的許多能力都在開放出來?!昂}卜加大棒”正在應用到微信上,一方面它為了降低自身風險、保證用戶體驗和凈化微信環境進行了一些獨裁專制式的管理;另一方面則給予整個生態更多的權限、服務和能力。
微信已進入“慢燉”時代,就像廣州的老火靚湯一樣。各種食材藥材煮熟之后還得用小火慢慢燉,在這鍋湯里騰訊、微信、企業、用戶和第三方的利益環環相扣。公眾賬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產品形態,大家都要陪著微信一起摸著石頭過河。是否會經歷“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杯具就看微信的平衡把握能力了。
下一個想象:微信硬件
附近的人、朋友圈、公眾賬號、微信游戲,微信支付,O2O,這是微信過去的一些里程碑功能。在5.0之后,我們發現微信此后的迭代都是“小版本”,小功能改進、UI改版或者第三方服務整合進來。那么微信未來的大版本我們還期待什么,或者說微信的下一個想象空間在哪里呢?
微信可以想象的空間很多。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期待微信硬件。也就是說,微信如何與正在火熱的智能硬件結合起來。下面是我的理由。
1、智能硬件時代到來。未來會有多少個聯網設備?Gartner認為2020年會到達250億臺,思科認為是750億臺,IDC預測是500億臺。華為認為2025年是1000億臺。具體多少其實不重要,因為大家都認為“會很多”。這些連接設備包括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電視、智能家電、智能酒店、智能路由器、物聯網行業應用、無人機、機器人等等實體。
2、騰訊連接一切的野心。在去年的WE大會上,馬化騰做了“通往互聯網未來的7個路標”的演講,表示“第一個路標是連接一切,未來將走向一個很大、很全、可以全面聯系的一個網絡實體”,其實已經暗示騰訊要連接一切的野心了。QQ和微信連接人與人,后來有了企業QQ和公眾賬號開始連接人與企業以及背后的服務,如果智能硬件接管未來世界,騰訊不可能放棄連接他們的機會。
3、騰訊在憋智能硬件大招。
再看看與騰訊同級的一些互聯網巨頭都在做什么。
國外Google自不必說,Glass、Chromecast、無人駕駛汽車、Android Wear系統,今年收購了Nest、無人機Titan和數家機器人公司;FB剛剛收購了Oculus;Apple則有CarPlay車載系統,AppleTV以及傳說中的iTV、iWatch;而正在進入中國的Tesla必將掛起一股智能汽車的旋風。
國內的巨頭也走了很遠。
百度:Dulife智能健康云、百度Inside智能硬件平臺、百度系26款智能硬件以及CarNet車載系統,與京東合作了JD+智能硬件平臺。
小米:作為一家智能硬件公司正在減少對智能手機依賴,電視、路由器、隨身WIFI、盒子正在被擺到比小米手機同等重要的位置。
360:干脆成立了智能硬件事業部,推出了許多硬件。
阿里:推出了天貓魔盒、魔盤、魔筒等一系列硬件,聯合美的、創維等傳統大廠做生態。
在智能硬件領域騰訊做了什么呢?這不禁給我們留下一個大大的問號。如果說騰訊對此不感興趣或者說認為智能硬件還沒那么重要,是不大可能的。我相信騰訊正在憋一個大招,且很可能與微信有關,別忘了張小龍除了負責廣研和微信之外還分管騰訊創新業務,且微信有連接的能力和基礎。
4、微信連接設備的優勢。
在過去的一些場合我們會看到一些零散的微信硬件案例或者證據。張小龍曾表示對GoogleGlass十分有興趣并且思考如何與微信結合;在微信合作伙伴大會上則重點展示了微信連接家電、售貨機、照片打印機這樣的案例;第三方公司則基于微信開發了微POS、車載系統(鈦馬)、基于微信認證的企業路由器(高朋)等方案。
這些案例都是非常自然地出現的。因為微信的一些能力使然。
智能硬件因為沒有鍵盤鼠標以及觸摸屏的場景變少,正在迎來一場交互革命。最終的交互一定是自然的交互方式,智能設備是管家,可以聽,可以說,可以看甚至可以理解、預測人類的需求。微信的交互正是基于語音、圖片、搖一搖、位置、二維碼等智能交互方式的。同時,微信公眾賬號作為一種輕量級的App,關注即使用,比App安裝、注冊和使用門檻低很多,云服務、智能硬件和手機這個“智能硬件鐵三角”可以通過公眾賬號有機整合起來。
現在智能硬件缺乏像Android或者iOS這樣的相對統一的生態,沒有標準,沒有統一接口,不同廠商甚至創業者各自為陣,急缺一個第三方統一者。具有這樣能力的不多,微信應該算一個。
總結一下,經歷打車App補貼的軍備大戰之后,微信已進入運營為主的深水區。整個微信生態在微信的引導扶持下將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而不是在聚光燈下被各方利益訴求所催熟。在O2O之后微信帶給我們的下一個想象空間是微信硬件。最早下半年最遲2015年微信一定會有智能硬件方面的大動作。
轉自:http://www.huxiu.com/article/32790/1.html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