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角度看:喪鐘為何為紙媒和銀行而鳴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紙媒的衰落已經是桌面上明擺著的事實。作為媒體外行,最讓我感到最震撼的地方,是這場逆襲發生在僅僅10年左右的時間里。
以2002年納斯達克暴跌作為互聯網泡沫的破滅,當時國內紙媒仍然處在繁榮之中,互聯網公司才剛剛開始開始過冬。十年后的2013年,紙媒談轉型已談了許久,突然發現行業正趨于崩塌。2013年中國平面媒體營收整體下滑25%,2014年一季度同比又下滑25%。這個時候再談紙媒轉型,除了少數努力突圍的新媒體,整體上看這個行業已經既沒有人也沒有錢了。
銀行業會不會走上和紙媒一樣的道路?站在2014年,互聯網金融盡管熱鬧非凡,但整體上仍然無法撼動銀行業龐大的規?!幢銦o法復制的余額寶奇跡也僅占到儲蓄存款的1%。除監管不斷加強等不利因素,近期美國資本市場也對科技股的價值重估,導致互聯網公司紛紛調低融資額度。總之,現在看起來和2002年時的“互聯網VS紙媒”很像,互聯網金融只是總體上無足輕重的小麻煩,銀行業仍然處在繁榮之中,互聯網公司看起來才是麻煩不斷并且被束縛了手腳。但是十年之后,到了銀行業想轉型的時候,會不會像現在的紙媒一樣既沒有人也沒有錢呢?
財新傳媒總編胡舒立在全媒體高峰論壇上,對平面媒體的生死挑戰總結為三點:經營模式已經崩塌、收費模式轉型失敗和行業效率非常低下。從這三個問題出發,可以發現銀行業繁榮之中存在的問題和紙媒面臨的僵局極為類似。喪鐘不僅在為紙媒而鳴,如果銀行業不能順應互聯網趨勢的發展,喪鐘也會在不遠的將來為銀行而鳴。
一. 經營模式已經崩塌
對于紙媒來說,廣告市場雖然整體并沒有大的萎縮,但是廣告投放的方式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直觀感受,就是廣告市場還在,但是人家不往紙媒投錢了。銀行的經營模式會不會也有一天遇到類似的困境呢?通過存貸利差掙錢的資產模式倒是不會突然失效,可麻煩的是,該模式只能通過規模增長實現利潤增長,這樣粗放式發展已經不可持續。所以銀行業才會像紙媒轉型那樣,絮絮叨叨了很多年“不做對公業務今天沒飯吃,不做零售業務明天沒飯吃”。如果針對個人用戶的零售業務被互聯網金融搶走,不需要發生銀行賠錢這種倒霉事,在資本市場的壓力之下,只要利潤停止增長就會是一場股價災難。
從社會融資規模這個央行提出的指標看,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中的占比已從九成以上降到了一半以下。如果零售業務被互聯網公司創新一把OTT(Over The Top),讓銀行成為個人用戶的資金管道和現金賬戶,那么這種讓用戶繞過銀行的金融脫媒會立刻讓整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陷入巨大的麻煩之中。當個人用戶開始拋棄銀行,類似紙媒經營模式的崩塌自然不是危言聳聽。
二. 收費模式轉型失敗
對于紙媒來說,通過專門的采編人員生產新聞內容仍然是有價值的,但想通過電子版等手段向用戶收費,顯然難以成功,銀行同樣面臨著類似的麻煩。
在互聯網免費大旗的引領下,向用戶直接收取年費、換卡費、轉賬手續費等等會越來越困難。不是說這些服務不值錢,恰恰相反,這些服務的成本核算下來可能非常高。小銀行業務量小,可以補貼得起;大型銀行用戶數量太大,就會補貼不起。當銀行沒法從用戶身上取得足夠收益,就像當年騰訊會為了QQ的服務器費用發愁一樣,龐大的用戶基數反而成為巨大包袱。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可以從用戶身上算大賬,先用免費服務穩住用戶之后,不愁找不到掙錢的辦法,就像騰訊現在絕不會擔心微信用的服務器花錢太多。可是銀行穩住用戶之后可以做什么呢?銀行系電商是填不滿的流量黑洞,代銷其它金融產品又同樣面臨互聯網渠道的沖擊。想想十年前曾被認為是“狼來了”的外資銀行,越是通過高收費瞄準高端用戶群,就越是將自己束縛在了狹小的高端市場之內,最終結果是外資銀行在中國的零售業務已經基本出局。這十年來外資銀行在零售業務上輸給了本土銀行,未來十年會不會本土銀行零售業務輸給互聯網?用戶的理財觀念或許會比對紙媒的態度轉變更迅猛。
三. 行業效率非常低下
不是說單個企業的效率,而是在整個行業內,收購、兼并、破產、關閉等常見的市場手段無法發揮作用。如果通過政府的力量保護低效率和弱小企業存在,結果往往不會是給他們時間發展壯大,而是將整個行業的競爭水平拉低到弱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最后大家在強大的跨界競爭對手面前一起遭殃。
我國對銀行業的保護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堅持自由競爭,那么中國銀行業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就資不抵債統統破產了,更不會發生十年后人人詬病的銀行暴利。問題在于,當中國銀行業已經可以在全球十大銀行中穩穩占據四個之后,從大到強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
可是變強的道路真的能夠和風細雨嗎?盡管金融機構動蕩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可是如果沒有銀行破產和銀行間的兼并重組,很難想象這個行業處在健康的競爭狀態之中。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已經走過劃地而治的戰國時期,進入巨頭間硬碰硬的戰果時代,從2013年開始,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不斷發生的巨額收購和眼花繚亂的合縱連橫。如果中國銀行業在未來十年仍然生活在只倒閉過一家海南發展銀行的平穩環境中,這個行業真的能和每天都要經歷血與火的互聯網公司競爭嗎?
對于紙媒的困境和媒體轉型,我非常喜歡胡舒立的這段話:“要由我們一代人的不屈不撓的實踐,去填寫關于明天的答卷;要靠創新與堅守的雙重努力,證明新聞專業主義可以基業長青”。與之類似,中國的金融業改革也才剛剛開始,不管金融業中的種種具體模式會遭遇怎樣的失敗,只要人類還存在跨期資源配置的需求,金融業本身就是基業長青的。至于互聯網金融和銀行間的競爭,注定每一步磕磕絆絆,但也注定每一步都影響深遠。希望喪鐘之說是危言聳聽,或許十年之后的金融業已經與互聯網充分融合,讓“互聯網金融”這個詞成為沒有特殊意義的普通詞匯。
作者:康寧1984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