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保護的背后:搭建優質內容生態的雄心

2 評論 5472 瀏覽 29 收藏 11 分鐘

在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所構建的優質內容生態中,創作者和平臺形成了良性的共生關系。

內容創業者似乎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今日頭條、百家號等諸多新媒體平臺還先后推出了誘人的入駐政策和獎勵計劃,一時間讓內容生產者看上去“錢途無量”。然而各大內容平臺圍繞版權的糾紛也是愈演愈烈,前有騰訊和今日頭條互訴對方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后有微博版權新規引發的爭議。

內容平臺跑馬圈地的過程中,版權再次成為眾矢之的。

內容版權的現狀:圍繞原創保護的博弈

原創內容已經成為各大平臺的主戰場,在維權騎士發布的2017年Q3季度內容行業如版權報告中,頭條號、一點號的侵權機制更加完善,微信公眾號、大魚號、企鵝號等平臺的侵權量也顯著降低,內容平臺圍繞原創內容的博弈成效初現。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維權騎士在今年6月初發布了的《2016-2017年度內容行業版權訴訟報告》,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的一年時間里,維權騎士的簽約作者被各大內容平臺侵權高達160萬次,有近60%的內容創作者遭遇過洗稿、復制粘貼等形式的內容侵權。

內容抄襲傷害的不僅僅是作者本身,還有內容平臺。

一方面,抄襲者將優質作品從平臺搬運出去的同時,也意味著流量和用戶忠誠度的流失。自媒體內容的原創保護問題,不單單是原創作者和抄襲者“貓和老鼠”的游戲,更是平臺之間內容利益的爭奪戰。

另一方面,在內容抄襲泛濫的大背景下,還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原創作品無法受到有效的保護,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作者的創作動力,轉而采用投機取巧的方式博流量博眼球。

這顯然不是內容平臺們樂于看到的,畢竟健全的原創內容機制才是吸引優秀內容創作者的有力武器。為此,各個內容平臺也紛紛舉起原創保護的盾牌,試圖用自身的版權保護機制打造原創內容的“護城河”。

不過,平臺自身的原創保護輻射范圍有限,在對于平臺外的內容維權,常常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平臺間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導致跨平臺的版權維護并非易事;類似論文對照系統的機器審核技術也使得對于洗稿抄襲者顯得束手無策;內容創作者的訴訟的成功率不高加之維權耗費時間長成本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創作者自身維權的積極性。

或許盜版、抄襲等只是內容創作中的小插曲,但對于內容平臺而言,卻是決定內容生態成敗的不確定因素。

面對版權糾紛,內容平臺的應對之策

不同內容平臺原創保護機制的思路與自身的調性不無關系,尤其是在解決平臺之外的維權問題上,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

微信采用了去中心化機制的原創保護模式;企鵝號更講究流量導入與原創保險;一點資訊追求從算法上給予原創內容更多推薦……但僅有今日頭條等為數不多的玩家將站內站外的平臺維權提煉出來,建立起覆蓋微信公眾號、UC頭條、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手機百度、百度好看等 6 家主流內容平臺的全網監測體系,并與合作伙伴聯合完成了“未維權先賠付,站外投訴秒處理”的原創保護體系,找準原創作者維權無力的痛點所在。

簡單來看,面對不同平臺之間的版權糾紛,今日頭條等平臺的做法集中在兩點,一個是通過創新技術手段并建立完善的原創保護機制,另一個就是與第三方內容生產者共同建造一個良性內容生態系統,打造良性的運轉與循環機制。特別是從今日頭條的舉措來看,已經涉及到了四個方向:

1、借助版權合作的形式打破內容圍欄

解決版權糾紛的核心在于競合而非競爭,類如版權合作的形式無疑是打破內容圍欄的最佳方案。比如說今日頭條與一萬多家媒體達成版權合作,實現了內容的授權使用,并在視頻內容方面獲得超過2000部電視劇、1600部院線電影、900部微電影、300部網絡大電影、870多個電視節目、600部動漫的版權。

2、完善版權投訴渠道和黑名單制度

內容保護的目的在于通過新的規則重新構建行業秩序,再從新的行業秩序上奪取線上流量入口,借此吸引更多優質內容生產者流入。各大內容平臺也相應地建立起來投訴和懲罰機制,今日頭條更是設置了涵蓋APP、PC和郵箱的多渠道的投訴方式, 對于存在嚴重侵權行為的頭條號作者,將予以封號處理并列入黑名單,也為良性內容創作生態提供了保障。

3、聯合第三方維權機構保護內容版權

正如前面所說,維權成本居高不下,以及不成比例的維權收益,導致大多數內容創作者喪失了維權的積極性,也因此滋生了抄襲侵權的沃土。就目前來看,最合理的解決方式就是第三方維權機構的參與,今日頭條頭條號平臺引入了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維權騎士、快版權等第三方維權機構,幫助平臺原創作者維權,其他內容平臺也在進行類似的探索。

4、搭建內容版權保護系統

百家號的原創存證證書已經有了構建版權保護系統的雛形,今日頭條也順勢延伸到了視頻版權的保護上,自主研發了CID(Content Identification)版權保護系統。每個視頻內容上傳后,都會得到唯一的“內容指紋”文件,系統會將這個文件與其他上傳到頭條的視頻進行對比,一旦發現侵權,視頻版權方可以立即讓侵權視頻下架,為解決視頻內容侵權的惡疾提供了可行之策。

版權保護的背后,是搭建優質內容生態的雄心

內容平臺在本質上仍然是流量生意,可當人口紅利逐漸消逝,線上流量成本越來越高,競爭的焦點必將轉移到優質的內容生態。而版權保護的初衷,也是為了優化內容池,進而形成一種正向的可持續的優質內容生產環境。

以今日頭條為例,其對的流量之爭的思路早已落點到對優質內容創作者的爭奪,從聚焦內容上升到聚焦內容制作人的戰略轉變。這也就不難理解今日頭條版權保護的背后考量,不再是單純對流量的渴望,而是以原創保護機制作為武器,打造優質的內容生態。

當然,版權保護只是構筑優質內容生態的其中一環,還將涉及內容變現、成長體系、孵化機制、版權運營等等。內容平臺所需要思索的是,如何利用優質內容形成向心力,實現與內容創作者的共贏。

就目前來看,包括今日頭條在內的內容平臺已經開始了一輪輪的內容扶持計劃,比如今日頭條在2015年推出了“千人萬元計劃”,又在2016年拿出10億元補貼原創作者;騰訊企鵝平臺在2016年宣布2億元補貼原創作者;大魚號更是在2017年提出了20億現金補貼的目標……可能這還遠遠不夠,如何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可持續的變現方式,將成為影響平臺吸引力的又一重要因素,諸如信息流廣告、電商引流、知識付費等模式不斷涌現。

總之,在今日頭條等內容平臺所構建的優質內容生態中,創作者和平臺形成了良性的共生關系?;蛟S仍然需要一些磨合,但終究找對了方向,屬于內容創作者的黃金時代才剛剛開始。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文字通俗易懂,卻有一顆文藝的心。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