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共享模式的探討與分析
共享經濟風口已過,喧囂過后除了一地雞毛后還給我們留下了什么?
序
共享單車的出現把共享經濟的浪潮推向了頂峰,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各種打著“共享”名頭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直至今天潮水退去,真正能夠活下來被看見的還是共享單車。一年時間,共享風口已過,余下一地雞毛。接下來我便捋一捋這一地的雞毛,看一看共享風潮過后,給我們留下了什么。
起源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早于1978年便已由美國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Felson)和瓊·斯潘思(Joel.Spaeth)提出。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經濟模式。
互聯網的共享經濟,則是指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共享經濟模式。我們最熟悉的是Airbnb的共享住宿、Uber和滴滴的共享租車。
承接
既然互聯網的共享模式早已出現,那么為什么中國的共享單車會引起這么大的一波風潮,致使后來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等各種共享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首先要對共享經濟進行說明。
要談及共享經濟,租賃似乎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因為共享經濟與短期租賃有太多相似的地方。而那些被認定為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也常與租賃混為一談。Airbnb的共享住宿,是擁有者把房屋的部分短期出租給用戶。Uber、滴滴則是把汽車的作為短期出租給乘客,讓乘客跟隨自己到達目的地。
一般物件所有權在哪方是共享經濟與普通租賃的主要區分點。像Airbnb、Uber物件所有權在用戶,而企業只是作為提供平臺的存在,那么則被認定為共享經濟。而如同希爾頓酒店,物件所有權不在用戶,則被認為是租賃。
按照這樣的邏輯,共享單車理應被認定為租賃。那么共享單車是租賃嗎?如果是的話,為什么這種租賃的商業模式會引起共享的浪潮呢?
突破
共享單車是共享與租賃之間的產物,是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與一般租賃不同在于借貸、歸還的方式,共享單車隨處可借,隨處歸還。如果要說租賃的話,那么我認為有樁單車會更適合租賃的定義。共享單車的共享屬性與Airbnb、滴滴不同在于,它利用押金的模式幫所有用戶購買一輛單車,用戶作為單車的租賃方同時也是“擁有者”,但這個擁有者對單車并沒有所有權。
我感到震驚,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是對過去商業模式的一種創新與顛覆,說實話我很難想象用戶心甘情愿地用金錢購買一款產品,然后告訴用戶你沒有產品的擁有權,但共享單車做到了。用戶購買一輛單車,但用戶沒有一輛單車的擁有權。千萬用戶購買了單車,千萬用戶都沒有一輛單車的擁有權,但這千萬的用戶有著千萬量單車的使用權!
糾結于是共享還是租賃,其實沒有任何意義。正因為共享單車這一種模式的創新,所以有了后來的各種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籃球、雨傘等等同種模式下不同物種的出現、探索與嘗試。
但一年時間過去了,大浪淘沙,真正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商業模式除了共享單車似乎別無其他。那是為什么呢?
敗局
在回答之前,我必須要說明的是以下觀點都是個人意見,只是我在當下觀察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將來都是存在被解決的可能性的。
要對新的共享模式回答以上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一、與共享單車模式的對比。二、共享產品屬性的考量
首先,我認為共享汽車是一個偽命題:
1.不會有用戶花上萬元的押金價格去使用共享汽車,而幾百的押金遠遠不足以填補購車成本。
2.一輛汽車的運營、維修成本高昂,而大多數用戶無法接受共享汽車較高的使用價格。這就注定了共享汽車在收入與運營成本上難以取得盈利。
3.由于城市規劃的原因,中國,不,世界所有的城市車輛都處于飽和狀態,也就是說共享汽車在城市根本得不到生存的空間。在城市里沒有人需要一輛占地方的共享汽車,且其可替代性(滴滴、出租車)十分強。而在土地資源并不寶貴的農村,則顯然不存在需求,即便存在共享汽車也不敢把手伸向農村(參考下共享單車在農村的命運)。而這,才是共享汽車無法做成的根本原因,因為它太大了。
其次,充電寶類共享物品是一個偽命題:
1.共享充電寶太小了(滑稽臉)。籃球、充電寶這些物品不會占用用戶太多的地方,籃球可以放在家里不占面積的地方(床底),充電寶甚至出門時放在包里。這也就意味著用戶對這類物品的共享需求并不強烈。
2.使用場景限制。使用共享充電寶最常見的場景是各種奶茶、咖啡店,用戶坐下后,掃碼使用放在門店的共享充電寶。但這里就有矛盾了,如果不能夠盈利,那為什么要做?如果能夠盈利,那么為什么門店的老板不自己來做?除了籃球、充電寶外,我還見過共享空調的,但是在這一個邏輯上這些產品都是說不通的。原因就在于,這些產品的使用不僅僅只是產品本身,更多地依靠著籃球場、咖啡廳、出租屋,這些才是體驗的主題,而籃球、充電寶、空調這些都只是配角而已。
最后,大的死于大,小的敗于小。眾多產品中,似乎也就剩下共享電單車能夠與共享單車比一下了,但也有著政府不支持、不允許發展的問題。
總結
從共享經濟的起源,到互聯網共享經濟的出現,再到共享經濟本質的探討及共享單車模式“新”的論述。最后分析了當下正紅的共享經濟產品不足之處,以深入了解共享單車成功的地方。
對我們來說,從上帝視角去看各種產品、商業模式的不足并加以批判,這不會有太大的難度。但在成文之時,我時刻叮囑自己,不要拘泥于當下的分析,世界時刻在變,那些過去有明顯缺陷,不能成功的產品、模式并不代表將來不會成功。就像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現有的問題或許會在將來得到解決,即便如共享單車在過去、也面臨著不少挑戰,而現在商業模式也未確定下來。
作為產品經理,或者說作為人,我們很多時候便是通過解決現有的一個個問題,最后得以改變世界。初心不改,共勉!
跋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原始社會中的狩獵者,他穿行于復雜的自然環境中時不會去擁有任何東西,卻可以在需要時隨時隨地地獲得一個工具,用完后便將其拋之腦后,繼續前行。只有農民才需要一個谷倉來儲藏他的財富。數字原住民是自由地奔向前方的,他們不會承受擁有事物所帶來的負累,可以自由地探索未知的世界。使用而非擁有事物,使我可以保持敏捷和精力充沛,時刻為即將出現的未知事物做好準備?!狵K,《必然》
本文由 @貓貓俠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