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市場這塊硬骨頭,汽車大師想怎么啃?

3 評論 6569 瀏覽 28 收藏 12 分鐘

汽車后市場,常規的洗車、停車等業務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是在萬億市場的刺激下,各路創業者依然前仆后繼,各種模式也是層出不窮。那么,以問答切入市場,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嗎?

這幾年,瞄準汽車后市場的玩家多如過江之鯽,尤其是O2O盛行的2015年,代客泊車、智慧停車、上門洗車、修車養車……大家一窩蜂涌入,形式也是五花八門,燒錢之外,大家都篤定這是一塊萬億級的大肥肉。

可惜汽車后市場到底是一塊硬骨頭,大部分玩家還沒啃到肉就先被咯得稀碎,功夫洗車、博湃養車、車風網、車螞蟻……死亡名單還有很長。

時至今日,汽車后市場這個市場變好了嗎?或者說,變了嗎?我們來聊聊。

“羅馬”猶在,通往圣地的舊路新路

毋庸置疑,汽車后市場很大。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汽車保有量達到了驚人的2.05億輛,平均車齡近5年,每年還在以千萬級以上的保有量飛速增長,汽車市場在總保有量依然增長的同時,逐漸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汽車服務市場正處于急速膨脹的狀態。另一方面,在汽車市場當中,人、車、店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由過去車廠占絕對主導向人的重要性逐漸提升的方向發展。

市場本質上沒怎么變,肉可能更肥了,不過,玩家和玩法卻都出現了新的變化。

玩家上的變化,一言以蔽之,小玩家正在退場,大玩家正在整合資源兇猛涌入。就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京東收購淘汽檔口的消息坐實,其實早在2010年京東就成立了汽車用品采銷部,在當年O2O的風口上也曾上線了京東車管家。收購淘汽檔口后,據說京東欲徹底打通汽車后市場品牌商、經銷商、維修企業和消費者的完整鏈條,這意味著針對B端的行業整合正在拉開新的大幕。

而此前,阿里、騰訊都已經陸續入場,上汽通用等頭部車企也開始陸續向下涉足,汽車后市場或將進入巨頭亂戰的新時期。

小玩家們還有機會嗎?畢竟汽車后市場產業鏈足夠長,并且足夠分散。

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先看看還有哪些小玩家還活著,以及怎么活的。

從目前來看,活下來并有所發展壯大的,無外乎這樣幾類:

一類是早前做配件電商的途虎養車、汽車超人等,一類是類似車便利這樣的連鎖企業,這兩類其實都有較高的資源、渠道壁壘,也相對比較重,一旦行業整合深化、加快,這些玩家很可能將是巨頭們的重點整合對象,正如車享家依托于上汽一樣,“背靠大樹好乘涼”幾乎是強資源型玩家的必然宿命。

另外一類活得還不錯的,比如車輪互聯、車點點、車主無憂等,這類玩家明顯的不同在于:都很輕,工具屬性很強,針對的是駕照、違章查詢等切口很小的專業性服務,用戶粘性相對較強;但對行業的整合、效率的提升就基本沒多大關系了,應用場景和連接性也有限,短時間內應該是屬于死不了也長不太大的局面。

至于上門洗車、修車這樣的玩家,時至今日,數一數,有名頭的可能基本不見了。

當然,更新更輕更“聰明”的玩法也有:彈個車、租個車、順個車之類的,本質上屬于金融的玩法,撕下汽車這張皮,加馬車、驢車都行,暫不在本文討論范圍。

我們常說,這是個創業最好的時代,大小玩家各有各的活法;個人認為:大玩家玩的是資金、資源和在產業鏈里的話語權,更多操心的是整個行業效率提升層面的東西;小玩家玩的則是服務和個性化,只要能做到極致,滋潤地活著并不難。

這并不意味著服務對大玩家不重要,但整體的賽道大致如此。

當然,后市場的邊界正在急速擴張和交融,如果大玩家對某個極致服務特別感興趣,順勢將其納入版圖也是當前創業環境常見的現象。

不過,有意思的是,還有另一種比較獨特的玩法或者趨勢,正在逐漸進入主流視線。

前幾天,汽車大師獲得融資,并號稱已有13萬注冊汽車維修技師,提供了近2000萬的車主問答,算是初具氣候了。

那么,以問答來切入汽車后市場,這事靠譜嗎?

以問答切入汽車后市場,機會還是錯覺?

事實上,做用車問答或有問答版塊的還有不少,比如汽車之家的網頁版問答、玩車教授的免費問答等,問答似乎有逐漸成為行業標配的趨勢。

而汽車大師切入的是這樣的場景,車主遇到用車問題,要么搞不清楚原因所在,要么前往附近4S店等候診斷和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車主很可能費時費力,還不能及時解決問題。而通過問答平臺,車主可以采用多種溝通方式準確描述遇到的汽車問題,并精準匹配在線專業技師及時給出專業解答,最終通過智能問答連接線下服務。

對比前輩們的玩法,汽車大師的聰明之處在于:切了個好口,并且趕了個好時候。

以往試圖用上門洗車、修車、美容養護來撬動汽車用戶后市場需求的——出發點很好,但一方面因為過于勞動密集型,消費頻次也低,成本居高不下;其次缺乏信任基礎,入口之后的整合服務能力也跟不上,很難構建有效的服務鏈,短時間內投入產出無法平衡,“熬”不下去就只能死。

而類似京東這樣的平臺玩法,去中介性非常強,要解決的更多是人與物之間的順暢連接,發揮規模效應,提升運轉效率。

也就是說:大部分玩家的玩法基本是人找車或車找人,汽車大師的問答玩法其實是人找人,將車主和維修技師兩個C端先連接到一起,用高質量的問答內容培養粘性和信任,在這個基礎之上最終切入具體的用車服務中去。

在這個過程中,個人認為核心提升的其實是車主的時間效率問題,這和京東這樣平臺解決的效率略有不同。汽車大師的這種玩法也很輕,需要耗時間小步慢跑,但沒有太大資金壓力。

從這個維度來看,這一步汽車大師算是打下基礎、站穩腳跟了,這其實也和汽車大師趕了個好時候密切相關。

近年來內容創業、人工智能、大數據的基礎和環境比前兩年好了太多,這是汽車大師能夠用問答內容構建流量和信任基礎,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沉淀數據、精準匹配維修技師的重要背景。

不過,只到這一步,汽車大師的服務屬性其實很弱,落地到具體的場景中去,才算真正實現連接,對提升車主的時間效率才有真正的價值。

舉個例子,假使我是個車主,正好遇到了某個用車問題,我想在維修之前搞清楚什么原因,然后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問題。這時候,我先通過汽車大師的問答平臺,匹配到了一位專業技師,很快幫我搞清楚了問題所在,接下來肯定是要維修解決了,我只是自己知道原因沒用啊。

那么,問題來了——汽車大師幫我匹配的這個技師,在不在我的服務范圍?

如果在,很好,我直接就近開過去找他就好了。如果不在,我在汽車大師平臺上提的問題、得到的解答,在我就近的技師是否能夠看得到,以及就近的技師看到后對問答的可接受程度是否足夠?這直接影響到就近技師(非問題回答技師)是否能夠直接幫我解決問題,而不用像往常一樣重新走一遍檢查、問詢流程后才進入維修環節。

這意味著:從實際使用場景來看,汽車大師連接的技師密度、基于LBS的智能匹配能力、受眾對問答內容的實際接受程度要很高,否則會導致效率的提升受限制,并直接影響用戶體驗,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挑戰。

相比純資訊平臺,汽車大師已經在構建數據閉環、連接服務上積累了先發優勢,更進一步,將連接打透、服務跑通是必然之舉。我猜想,這也是汽車大師需要拿一筆融資的原因所在——畢竟,要進入實質服務環節,運營資金要跟得上。而且,從模式上來講,汽車大師在連接B端上也有想象空間,甚至在適當的時候開始自己賣配件、賣整車,也不是不可能,這些也都需要資金跟上。

當然,如果真往這樣的方向走,同樣繞不開前文筆者提到的資源、渠道壁壘;好在汽車大師這輪融資的戰略領投方是易車,而易車的背后,至少還站著一個京東。

總而言之,汽車后市場是塊大肥肉,也是一塊硬骨頭,在巨頭們正縱橫捭闔、長驅直入的當下,留給小玩家的創新空間和騰挪之地也許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豐裕。不過,既有想象空間,又不能準確預測具體終點,這大概也是新商業模式的魅力所在,至于最終能長多大,那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本文由 @曉楓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怎么覺得有一種廣告的感覺

    來自北京 回復
    1. 怎么會 ??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