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明日頭條」,如何將時間維度納入信息分發模式

1 評論 3138 瀏覽 10 收藏 13 分鐘

剛開始聽到“明日頭條”這個詞的時候確實楞了一下,以為還是頭條家的新產品。新浪新聞這招確實新穎,但是也有很多疑問,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解讀。

最近,新浪新聞客戶端推出了一個新功能:“明日頭條”,并且請來了易烊千璽和謝霆鋒等眾明星拍短視頻為其打call。不過尷尬的是:明日頭條很難讓人不聯想到今日頭條。

將“今日頭條”和“明日頭條”對比的思維預設很容易遮蔽掉一些問題。

首先,這一預設本身的邏輯起點就是站不住腳的,實際上,明日頭條并不是一個獨立的新聞APP,而是內嵌在新浪新聞客戶端的一個新功能。一個客戶端和一個新功能沒有什么可比性,充其量只是個噱頭。

其次,拋開孰優孰劣的二元模式。明日頭條的核心和創新點在于:其將時間維度納入基于個性化推薦的新聞資訊分發模式。因此,相比于吐槽以及衍生出各種頭條,評估這一動作對新浪新聞客戶端甚至整個新聞資訊行業可能帶來的影響要更有意義。

被誤解的明日頭條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明日頭條,是內嵌在新浪新聞客戶端中的一項新功能。

目前,明日頭條被置于新浪新聞客戶端的“頭條”信息流的首屏顯要位置,并且以業內首創的“3D carousel”懸浮卡樣式出現,3D動效的懸浮卡隨著用戶對屏幕的滑動呈現出動畫效果。相比于傳統的信息流,視覺感受被提升的同時,也不會耗費額外的流量,可以算是一個小驚喜。

另外一大誤解來自于明日頭條的內容。

明日頭條在宣傳期間打出了“用戶可以提前24小時知道明星動態,快人一步了解愛豆的全動態”的口號,這似乎讓人覺得明日頭條是追星黨人手必備的明星日程預告。但是多看幾條就會發現,新聞的內容不僅有明星娛樂,還有體育賽事、時政新聞、財經科技等等,比如《默克爾盡快打破組閣僵局29日將準備與社民黨談判》、《Windows 10測試版將迎新功能:Timeline和窗口管理》……

還有很大一部分誤解產生于對“明日”的理解。

有人認為“明日頭條”就是發布明天的新聞,但“明日”并不是狹義的明天,而可能是未來的任何一天——有些政府部門的相關條例,甚至沒有發布的時間。

那既然明日頭條是提前發布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這就很容易讓人得出結論:明日頭條不過就是一個每篇不超過1000字的新聞“預告”的集合平臺。

但是實際上,當你點進明日頭條的卡片,最下方會浮現出“今日更新”的入口,你曾經在明日頭條中閱讀的新聞的最新動態都可以在這里查看——即使沒有相關信息更新,其也會顯示在“今日更新”的信息流中。

例如,11月29日,你查看了“明日頭條”中的一則新聞“哈里王子婚禮將于明年5月舉行”,11月30日,其就會出現在“今日更新”中,即使并沒有婚禮信息,但是與此內容相關的最新消息均會在此呈現。

因此,與其說“明日頭條”是新聞的預測和預告,倒不如說是今日更新與明日頭條協同產生持續性的跟進新聞閱讀服務。

因此,澄清了上述的幾個誤解之后,可以給明日頭條重新下個定義:明日頭條是內嵌于新浪新聞客戶端的一項新功能,與相應的“今日更新”一起,為用戶提供持續性跟進的多元新聞閱讀服務。

將時間維度納入信息分發模式

不難看出:明日頭條實際上和今日頭條沒關系。

既然不是作為今日頭條的對手出現,那么明日頭條的推出究竟意欲何為呢?

既然明日頭條是作為新功能內嵌在新浪新聞客戶端中,那么我們就得從新浪新聞客戶端說起。

新浪把新浪新聞客戶端定位為“新浪智能媒體平臺”,這個平臺的任務和邏輯很簡單:把好的內容通過智能的算法推送給適合的人。這個邏輯包含了兩個重點:內容和分發。

目前,在內容方面,新浪新聞客戶端已經與2000多家媒體機構、30000多家頭部自媒體保持緊密合作,同時每天還有40多萬條微博精選視頻,內容布局全面覆蓋各垂直領域。

明日頭條的出現顯然意不在內容,那么就來看分發。

目前,移動資訊信息分發主要有三種模式:媒體型、關系型和算法型。其中:

  • 媒體型主要由專業的人工編輯運作信息,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騰訊新聞、新浪新聞客戶端以及三大門戶網站旗下的新聞APP都可以被劃分為媒體型;
  • 而關系型的分發模式中,資訊信息通過關系鏈傳播,用戶主動訂閱從而獲得信息,例如微博和微信;
  • 算法型,顧名思義,按照算法推薦不間斷的推送信息,以延長用戶的停留時間,算法型分發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

但是上述三種分發模式并不截然而分,實際上,2015年以來,各大頭部媒體就開始大動作增加技術算法投入:鳳凰增資控股“一點資訊”;騰訊上線天天快報,用戶使用微信或QQ登錄后即刻識別用戶閱讀興趣和習慣。

而關系型資訊信息企業也逐漸轉向算法分發:2015年底,微博上線“頭條文章”,給予全站最高信息流權重進行信息分發;2016年微信上線“朋友圈熱文”,利用騰訊豐富的數據資源進行精準內容推薦……

可以說:在目前的移動資訊信息分發領域中,技術算法已經超過了人工推送,成為主要資訊信息的分發方式。與此同時,個性化推薦也正在成為所有新聞、資訊類客戶端的“標配”。

而明日頭條的出現,正是對傳統算法個性化推薦模式的創新。

這一創新的點在于:將時間維度納入原有的分發流程。

首先,新浪智能媒體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篩選內容,這些內容一定是要具備可延伸閱讀特點的;如體育賽事、娛樂資訊、國際國內時政熱點、財經新聞。

其次,明日頭條再根據時間延續的前后關系把它們串聯起來,以時間為標尺做個性化分發,提前在“懸浮卡”上展示給用戶。

最后,用戶長時間持續關注某一話題反過來又可以作為個性化推薦的依據。

明日頭條之后的新浪新聞客戶端

其實,新浪新聞客戶端在今年早些時候就開始嘗試在信息分發模式上進行創新。

今年9月,新浪新聞客戶端上線全新AI功能“即時推”,這是國內首款基于用戶“即時興趣”進行內容推薦的綜合資訊客戶端。當用戶在閱讀一條內容返回首頁時,人工智能系統會根據剛剛閱讀的內容以及用戶興趣相關性,再推薦一條相關興趣內容,并以動態插入的形式呈現在之前所閱讀的內容下方。如用戶對某一內容“興趣十足”,系統將持續推薦,直至用戶興趣結束跳過推薦內容繼續閱讀。

明日頭條可以說是“即時推”的延續,同樣是把“時間”元素納入信息分發流程,明日頭條這次把時間元素做到極致,直接發布未來的“新聞”,并和“今日更新”功能一起,對可延伸閱讀的資訊進行聚合。

對比新浪新聞客戶端的在信息分發模式上的兩大創新,可以發現,兩者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相同的,一是解決用戶在散亂的信息流中被所謂的“個性化推薦”打擾,無法及時系統性獲取有期待資訊的痛點。二是延長用戶在平臺上的停留時間。

不同的是:“即時推”滿足的是用戶即時的閱讀需要,用戶此刻關注某一話題,那就在此刻為你推送這一話題的新聞,直到用戶興趣結束為止。而明日頭條想要做到的,不止是此刻的閱讀,而是為用戶提供一個期待性閱讀的窗口,從而從用戶的期待中獲得更加持續的關注,而持續的關注意味著用戶粘性的增強。

除此以外,明日頭條采取的預告+跟進模式在新聞報道領域并不常見,但是卻跟娛樂內容天然契合。背靠微博的新浪本身就坐擁大把娛樂圈資源,可以想象,娛樂圈的流量富礦,如果再套上同“周一見”一樣頗具威力的延時裝置,新浪收割一波明天的流量應該不會太難。

目前新浪新聞客戶端只為明日頭條釋放了部分精選內容,后續會根據用戶反饋,逐漸放量。

隨著用戶的增長,明日頭條的內容的數量和范圍上將會有突破,相關性、時效性和延續性也會逐漸提高。

在綜合資訊客戶端市場群雄割據的今天,各大平臺還未形成內容差異性、用戶跟著熱點走,流量上也很難拉開穩定的差距。

當各家都在花大力氣進行算法迭代的時候,新浪新聞客戶端這一個小小創新所帶來的影響,也許會像是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值得期待。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新浪新聞客戶端錯失了第一波移動互聯網紅利——雖然現在有時候能擠進新聞類App別前三,但大多數時候還都是在沖擊第三名。

現階段看,“明日頭條”只是一個嘗試性欄目,它是用戶對于資訊需求的重新解構,但很難對移動內容分發格局帶來多少變化。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