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賣不出去的智能音箱出個主意:要不弄成戀愛養成游戲算了?
平庸和工具化,是能夠殺死一切技術體驗的洪水猛獸。
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對所謂世界首位機器人公民索菲亞的輕微鄙視,有些朋友留言問我為什么。
其實答案很簡單了。這款產品不是第一天出來玩耍啦。多方證據已經證明,這款機器人沒什么自我意識和對話分析能力,只是搭載了個谷歌的語音助手。換句話說它的對話能力基本相當于你的手機。
它背后的漢森機器人,特長是做高仿真的機器人臉部表情,做AI大腦這件事可能大概跟他們基本沒啥關系。
說白了,索菲亞發表的那些“我會毀滅人類”“希望結婚生子”“馬斯克不靠譜”啥啥啥的言論都是錄好的音再放一遍……我要是被段錄音恐嚇住了,那看個貞子還不直接給嚇死?
所以呢,這只是個娛樂秀,沒什么可討論的。但是,重點來了,想到這我突然腦洞一轉:為什么這么拙劣的所謂機器人還是能把一大堆人類給唬住、一大堆媒體給它唱贊歌、一大堆傻孩子跑到社交網絡上發OMG?
答案可能恰恰就在于,這家伙的臉長得太像人了。人類本質上是個顏控的種族,一個茶杯即使再智能,有通天徹地的大智慧,你也以為它是個茶杯;而一個精雕細琢的洋娃娃只是出了倆怪聲,你也會以為這要么AI來了要么大仙來了……
這種心理學上的刻板偏見效應,也許會成為AI產品普及的大忌。因為普通消費者很難去判斷內在到底哪個更AI,憑外在判斷又很可能掉入忽悠。
于是我就想啊,有沒有可能避免這個尷尬呢?還真讓我想出來了:正經八百的AI產品也弄成擬人化不就得了?
比如說,把智能音箱做成戀愛養成游戲怎么樣?
說!音箱辣么可愛,你到底為什么不理它?
什么是戀愛養成游戲?
按照百度百科的說法,養成游戲是模擬類游戲的一個分支,其中“養成”是整個游戲的核心元素。玩家需要在游戲中培育特定對象(人或動物),使其達到特別的目標。玩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當然了,養成游戲有各種各樣的種類了,什么明星養成、企業養成、國家養成、寵物養成……但是不管怎么說,以提高好感度為手段、以玩家和虛擬角色達成戀愛關系為目的的戀愛養成游戲,絕對是這類游戲里的中堅力量。號稱21世紀宅男標配,二次元統治者,社交抗拒癥的唯一解藥。
為什么這里要提戀愛養成游戲呢?
我們不妨做這樣一個比較:為什么一點不智能,滿滿都是套路的二次元游戲,卻每天有一大堆人不遺余力的跟她對話(當然這種對話主要靠鼠標和手機);但是聽起來各種智能,很是先進的智能音箱,卻遲遲無法破解用戶打開率快速降低這個謎之問題?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跟智能音箱說過話了?為什么大部分人買了音箱新鮮幾天之后,就會不知不覺的棄之不顧?
從心理習慣上來說,可能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手機上完成一切。無論是聽音樂還是購物、訂餐,我們的大腦思維早就適應了手機的交互模式。當我們想起來還可以用音箱的時候,很可能這一切早就已經做完了。
此外,聲音的交互模式是即忘形式的。你做了什么不會有記錄,這在心理技能上很難產生其他硬件帶來的成就感。比如游戲的等級、各個APP上的會員等等,這些能復現的記憶音箱都無法提供。
再者說,音箱交互帶來的尷尬感是絕大多數人難以克服的。手機交互有私密性,可以不知不覺。但音箱的語音交互即使被自己聽見也會覺得很尬,尤其很多音箱的喚醒音還必須是一個非常令人不快的,甚至還會拗口的名字。大部分用戶很難接受這種詭異的氣氛。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上邊說過的刻板偏見問題。對比一下就會發現,人在玩游戲時,一個好看的NPC再不智能,玩家也會默默想象成ta比較呆萌;一個音箱即使很智能,但只要偶爾出錯用戶也會很暴躁。對于工具,人類的內心期盼就是準確無誤;而對于擬人類的虛擬角色,人類會不自主的產生寬容和理解。
綜上所述,智能音箱的發展規劃可能一開始就錯了…….如果不是把這東西做成幾何體,而是做到手辦里,說不定早就火了。
一個腦洞:戀愛養成版智能音箱
“呸呸呸!你才是智能音箱呢!你全家都是音箱!人家是有版權的居家型初音妹紙!”
當這句話在廣大宅男的家庭場景中響起的時候,智能音箱的春天說不定就真的來了。
這里不妨多說一句,廠商在設計智能音箱這東西的時候,可能首先都會理想化的把它設想在一個三口或者五口之家里,音箱又能陪孩子又能陪老人,能控制家電還能調節燈光。晚餐的時候跟家里人歡聲笑語,晚餐后放一首輕柔的音樂——咔!廣告結束了!
醒醒吧親,到底有沒有調查過五口之家會有多需要這玩意???從目前情況看,音箱無法替代手機的中心化功能。在真正的中國家庭消費中,這東西還是被看做年輕人的古怪玩意。讓中年人和老人在無特殊必要的情況下適應音箱,基本上是個偽命題。
所以呢,抓住年輕人——尤其是單身年輕人——的消費能力說不定才是重點。與其做中規中矩的產品慘打價格戰,還不如做個酷炫點的東西拉一波次元粉。
所以呢,擬人格化的、有養成目標的、大量消耗用戶時間的、有任務系統成就系統的——嗯,叫什么好呢?——家庭AI陪伴歌者,這名字怎么樣?或許是個可行的點子。
擬人游戲化的音箱,對廠商來說至少有這么幾種好處:
- 最大化獲取數據:用音箱當入口,獲取數據為目標已經是行業常識了。但是你便宜賣出去的音箱人家根本不用那還獲取什么數據???所以把音箱變成擬人化的東西,天天拉著用戶聊天,也許是不能更好的解決方案。
- 建立游戲社交系統:音箱變成擬人化家庭伴侶,一大好處就是給音箱這個AI入口附帶上了游戲屬性。通過語音交互做任務,買裝備,甚至進行社交,顯然是目前急需要生態注血的智能音箱所欠缺的。
- 激發電商熱情:這個更好理解了,音箱只能幫你買東西。但是會說話的帥哥美女是可以勸你買東西的嘛。
- 給內容+技能更妥帖的進入空間:智能音箱水漲船高之后,各家都開始將平臺-技能體系嫁接在自己的音箱系統里,但是技能怎么觸發是個大問題,畢竟普通人對著音箱是沒有那么大的好奇去嘗試各種技能的。但這些猜謎啊、講故事啊、問答啊、心情記錄等等技能,都可以通過虛擬人物來達成?!澳慵乙粝鋾裁醇寄埽俊甭犉饋砭蜔o聊;“你家小主會什么技能?”,聽起來就是一個值得掏錢包的事情了…
總之呢,想讓用戶和音箱發生聯系,又拿不出真實有效的解決方案,那不如游戲化一點、二次元一點、擬人一點,說不定有奇效……
以下是產品設計思路——
俗話說送佛送到西,幫音箱幫到底。已經說了這么多了,再送給你們幾個產品設計思路吧……
第一:音箱一定要可以隨便起名字!要知道命名是一個神圣的權力,是一切養成故事的開端,所有產品都叫一個名字只能讓用戶感覺特別廉價。當然了,為了防止有的用戶給少女款音箱起名叫“趙建國他二舅”,隨機分配名字也是可以考慮的??傊?,名字要獨屬,要有代入感和想象力。
第二:音箱開啟了之后要有任務、有故事、能Pk、有隱藏副本模式?,F在市面上那些妖艷音箱,一個個都說能陪伴你,但陪伴方式就是給放首歌聽?這陪伴也太敷衍了吧?所以音箱想要長時間與用戶接觸,必須在能放音樂、買東西、控制家居產品之外,有各種自己的小花樣,變成一個游戲的無盡模式。什么教音箱識字了、給音箱唱歌了、聽音箱講故事然后打分了,總而言之要復雜,要有獎勵,要有看得見的成長。甚至可以在電商平臺賣裝備。只有這樣,這幫宅男,哦不,這些用戶才能沉浸進去,才能觸及一些手機不能替代的體驗。最好再有幾個隱藏對話副本,不說夠一千小時話都不能打開的那種,只有這樣大伙才嗨!
第三:重點是要養成。我們都說AI語音系統能夠學習,能夠記住用戶。但是這種體驗往往是在沉默中進行的,用戶根本感覺不到,或者用戶沒耐心期盼。擬人化音箱,一定要把成長的過程和特征明目張膽的講出來。每天提醒用戶三遍你的音箱成長到什么程度了都不嫌多。反正機器人公民要毀滅人類這種事都有人信呢,不妨讓你的音箱成長更夸張一點。而且,音箱能否記住用戶,能記住多少,能否把記憶復述出來可以被作為很重要的獎勵機制。這件事AI已經能做到了,在此基礎上只需略施小計就可以攻陷這幫人類。
第四:不妨傲嬌一點。只要音箱夠好看,夠擬人,大可以明目張膽的奚落、嘲笑、辱罵、嫌棄用戶。反正貓就是這么干的,音箱當然也可以了。性格設定上,千萬別把用戶當上帝,當家奴就可以了。而且到一定使用壽命之后,大可以讓音箱拋棄ta的主人,干脆選擇自殺——沒錯,該買新版了!
不知道以上這些胡扯,啊不,以上這些產品思路大家是否認同。至少種種跡象都證明了,技術再高的AI也不如一張機器網紅臉來的震懾人心。大概這也是做AI的無奈之處:你的產品AI了,你的用戶卻不怎么AI。
總之一句話:平庸和工具化,是能夠殺死一切技術體驗的洪水猛獸。
本文由 @腦極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小米手辦智能音響!
這個腦洞可以,在技術達到相應水平以后,我想這樣的產品一定會面世的
作者的這個思路讓我想到了日本之前出的“Gatebox”,一個運用全息技術的二次元萌妹子智能對話顯像盒。
回到正題。智能音箱的定位是虛擬助手,具有較強的工具性?,F階段智能音箱【最大】的問題在于技術,而不是外形或者產品花哨的策略。
技術沒上來之前,像作者描述的智能化“養成”很難實現,即便做出來,體驗也很一般,被棄用可能性還是很高(新鮮度只能維持一陣,因為體驗沒到位)。
技術上來了以后,“養成類”可以作為產品的一種方向,可以去服務特定的一批用戶。但這樣的產品只能喚起或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需求。如果用大廠的眼光看音箱,不能把它看“窄”了,因為它極有可能被賦予未來智能生活的新入口的使命。假如從養成類方向切入做一款游戲化的音箱,在后期如何逐漸迭代成為一個適合大眾用戶家庭場景的音箱?這樣的切入方式和角度是否有利于產品整體的發展?
感覺分析的有道理。
嬉笑怒罵真道理
大佬喝冰闊落,再恰支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