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重新定義“知識分享”

1 評論 9425 瀏覽 32 收藏 12 分鐘

知識付費的終局或許既不是出版也不是教育,而是和社交、支付一樣,成為基礎設施。

今年的烏鎮互聯網大會,被大家記住最多的首先就是飯局,先是丁磊組織了一年一度的豬肉品嘗大會,然后劉強東和王興拉來了他們的朋友圈,搞了個“東興局”。

但首先這是一個關于互聯網的分享大會,一方面是世界級風口的探討,比如人工智能;另外一方面是中國互聯網新秀開始嶄露頭角,比如知乎。在“分享經濟:創新與治理”分論壇上,知乎是唯一一家知識分享領域的代表企業。

“東興局”上的企業其實能代表每個用戶都很近的互聯網領域,比如內容分發、共享單車、短視頻以及知識付費。前面三項在去年就成型了,而今年是知識付費開始商業化并且更為機制化的元年。正如周源所說,2017年是知識分享成為真正市場的一年。周源在分享知識市場的繁榮同時,也提出了知識分享所面臨的非標品屬性和版權問題。透過他的演講,我們或多或少也能窺見知識分享的邏輯以及趨勢。

重新定義知識精英和知識分享

碎片化甚至粉塵化的消費社會,我們都面臨知識的危機,同時也經歷著一場劃時代的知識分享轉型。就像溫伯格在《知識的邊界》說的,知識具有網絡屬性,這網絡存在于商業、政府、媒體、博物館、圖書館,以及人們溝通時的想法中。

在人類歷史上,無論東方還是西方,知識的傳遞都受到載體的限制,在大多數歷史階段里被一小部分精英階層所壟斷。知識僅以家族或師承的方式,進行小范圍傳播。這是長久以來,人們的“知識只屬于精英階層,知識是高高在上的”這種刻板印象的由來。

周源提到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即“超越傳統精英觀念的知識的共享,是推動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的最優解。周源說:“互聯網的發展讓知識分享變得無比快捷。如今,每個人大腦中的知識、經驗和見解都被搬到了互聯網上,我們與世界、與信息、與知識產生著不同的連接?!?/p>

當互聯網讓知識分享這件事得以全民參與的時候,人們眼中傳統的“知識精英”觀念也將被改變。對于“精英”這件事,周源表達了自己的理解,他說:“每個人都有值得被分享的知識,每個認真分享知識的人都是精英?!痹谥茉纯磥?,知識社會的全民參與,知識分享得以“超越傳統精英觀念”。

而當知識變得網絡化之后,房間里最聰明的那個,不是給我們上課的那個人,甚至也不是房間里所有人的群體智慧,而是房間本身。這就強調了平臺的價值屬性,而知乎這類平臺就是“人類知識分享的加速器”。

知識分享面臨非標品屬性和版權兩大問題

現在的知乎,不僅有知乎Live、知乎書店等知識付費場景,最近還上線了主打及時性、結構化的音頻付費場景——知乎私家課。而喜馬拉雅FM、得到、分答等其他知識付費產品也都在打造頭部內容,并且擴充自己的產品線。但每個行業在興起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會有野蠻生長的成分。知識領域也是如此,只是大多數人都還在忙著攻城略地,并沒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

可以說,從知乎做問答開始,周源包括黃繼新、張亮等知乎核心元老,其實都是知識分享的身體力行者。所以他們在透視行業的時候,在深刻性上是勝過不少同行的。周源在烏鎮提出來,知識的非標品屬性和版權是目前兩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非標品之所以是個問題,是基于消費端的考慮。用戶在消費前沒有明確預期,缺乏可參考的質量標準;在消費后如果不滿意,缺乏相應保護機制和評價標準。這些都可能造成消費需求被抑制或重復購買意愿下降。而版權則是對內容生產者權益的保護。由于知識分享經濟屬于新興產業,在機制、法律等方面保護仍不健全。因此作為平臺方就必須在這兩個方面下苦功。那么首先在消費端,知乎是怎么做的呢?

  • 在知識商品上,針對不同屬性的內容,設定準入門檻,比如英語類知識商品則需要提供雅思或者托福的成績證明,而金融類則需要提供相關的證書等等。
  • 在評價體系方面,知乎則采取鼓勵機制:用戶在購買后,可對作品進行評分,評分高的優質內容會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推薦。
  • 在售后方面,針對內容深度、精度和用戶期待水平不匹配等問題,知乎率先提出7天無理由退款等一系列措施。

版權問題可以說是每個內容行業最大的問題,知識付費也不例外。去年六月,喜馬拉雅FM第一個付費課程《好好說話》上線,淘寶等平臺上也出現了不少盜版資源。如果你想想聽高曉松的在蜻蜓FM上的《矮大緊指北》,但又舍不得200元的訂閱費?沒關系,只要在網上隨手一搜,你就會發現,打著“免費”“低價”旗號的微信公號和淘寶商鋪正向你招手,而這些內容提供者,簡單來說,就是“搬運工”。

朋友圈里,你也能經??吹?,“蔣勛讀書會”的社群“微商”,他們其實是拿到蔣勛講紅樓的付費節目后,然后私下組建付費社群。這些蔣勛老師未必知道,而平臺方蜻蜓FM明明可以有更大流水。

不止蜻蜓FM,得到、喜馬拉雅FM以及知乎的私家課都會面臨這種情況。如何從源頭上保護創作者的權益,是各家平臺需要思考的問題。知乎目前的做法,有一定借鑒意義。

  • 確權。通過與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合作,明確平臺用戶的版權歸屬,建立侵權的紅線。目前,知乎站內已有近1500部作品完成了版權登記。隨著這一路徑的打通,新形態的版權可以快速完成版權登記。
  • 授權和維權。知乎推出了從侵權處理到拓展版權收益服務的一站式版權產品——版權服務中心,上線了“禁止轉載”和“付費轉載”功能,同時與其他平臺建立合作,實現用戶快速舉報、跨平臺快速處理的“止損”目標。

此外,考慮到原創者個人維權成本高、牽扯大量時間及精力等情況,知乎也會為原創者提起訴訟,提供法律維權服務。

知識分享會成為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嗎

周源在演講中提到了一個數據,根據「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相關數據顯示, 2016 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 34520 億,比上年增長 103% ;融資規模約 1710 億,同比增長 130% ;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 6 億,參與提供服務者人數約為 6000 萬。

中國分享經濟的市場體量和未來潛力,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尤其是知識分享經濟,年增長率達到205%。此前大家一向認為,知乎的鼻祖是Quora,但現在看來,知乎無論從內容形態還是變現空間上來看,都把Quora遠遠甩在身后。

這一點,很像是微博超越Twitter。Twitter幾乎還是那個Twitter,而微博已經變成了集Twitter、Ins、Facebook和YouTube所長的富媒體產品。Quora幾乎還是那個Quora,而知乎變成了集Quora、 Linkedin、twitter和medium所長的知識分享平臺。

包括移動支付、共享單車、知識付費在內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創新,都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一點也是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能夠持續吸引海外互聯網大佬的原因。

之前有分析認為,目前知識付費用戶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的中產階級,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擴散,由畢業三年內的年輕人向更廣泛的終身學習者過渡也是重要趨勢。在大型城市,知識付費替代的是咨詢公司和行業分享會;而在二三線城市,知識付費則會替代原有的機場讀物、暢銷技能書、區域性教育機構。

年輕人的職場進取心、中產階級的身份焦慮以及終身學習者的求知欲,這三者會不斷驅動知識付費發展。由此做一個預判,知識付費的終局或許既不是出版也不是教育,而是和社交、支付一樣,成為基礎設施。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