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砸錢、紅人匯聚的短視頻,未來會有哪些趨勢?

2 評論 5453 瀏覽 17 收藏 15 分鐘

短視頻在移動互聯網格局之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如果未來線上內容80%是視頻內容的話,那么當前的短視頻還只是苗頭。

一、兩代玩家,見證短視頻10年的前世今生

2006年,還在中國傳媒大學念主持人研究生的鄭云就開始捯飭自己“手機電影”和“微電影”事業。那個時候沒有“網紅”、“個人IP”、“內容創業”這樣的概念,鄭云工作室成為優酷第一批扶持的原創團隊,他自編自導的片子給優酷帶來不少流量。

10年之后,另一個脫離高級趣味的研究生姜逸磊在中戲開啟了女神經的段子手生涯,每周更新的手機自拍視頻投放在微博及秒拍、小咖秀、美拍、公眾號的視頻池騰訊視頻等渠道,在資本的加持之下,兩千萬的粉絲量級令那些骨灰級玩家望塵莫及。

如今,鄭云工作室的短視頻在360新推出的“快視頻”中重出江湖,他似乎不出鏡轉向幕后做導演,如何超越搞笑類NO.1陳翔六點半,經常被老粉們追問。

(短視頻骨灰級玩家鄭云與新生代領軍人物papi醬)

日光之下無新鮮事,只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在不同的時間節點滿足草根娛樂胃口的知名ID,有的是業余游戲,有的已成為工作事業,“還紅多久?”,成為所有人關心問題,幸運的是,相互制衡的短視頻平臺風起云涌,讓他們有舞臺繼續嗨下去。

二、2017年短視頻平臺里的“新巨頭”、“老炮兒”

短視頻在移動互聯網格局之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如果未來線上內容80%是視頻內容的話,那么當前的短視頻還只是苗頭。暫且不論真偽,快手在烏鎮峰會上發布注冊用戶7億、日活1億的新數據,今日頭條在短視頻營銷峰會上宣布每天短視頻播放量達30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0%,加上今日頭條、360以及其他巨頭的布局,表明短視頻已基本完成對手機網民的覆蓋。

快手于今年3月23日宣布獲得騰訊領投的3.5億美金融資,成為移動端風口從直播切換到短視頻的獨角獸公司,而實際上快手主要流水依然是靠開放給網紅直播權限,平臺對半抽成獲得盈利,并成為國內第三大直播平臺。只是快手要想在明年順利IPO必須要在信息流廣告上有所突破,與頭條之間對抗將會愈發激烈。

今日頭條在2016年下半年就已All In短視頻,頭條首頁Tab第二欄是雷打不動的短視頻,除了興趣分類外,“推薦”是按照算法進行興趣推薦不斷卷入用戶更多時間,通過購買陽光寬頻解決了視頻播放牌照問題之后,頭條視頻改名為“西瓜視頻”進行獨立運營,在北京不少地鐵能夠看到西瓜視頻的戶外廣告。今年上半年,抖音自帶音效和搞怪模板給都市學生和白領帶來魔性玩法,年底頭條又以10億美金把海外的“師傅”Musical.ly收購?;鹕叫∫曨l出價2000萬挖快手一哥MC天佑消息刷屏,發布會搬到了“農村”,與快手正面爭奪農村流量。頭條通過“西瓜視頻+抖音+火山小視頻”的短視頻矩陣對快手形成戰略合圍。

(快手宿華與頭條張一鳴出現在東興飯局上)

短視頻平臺變得越來越模糊,幾乎所有主流的新聞資訊端、網絡視頻平臺、直播平臺都上線了“短視頻”或“小視頻”板塊,短視頻開啟取代直播成為越來越多移動端App的一部分,但真正上升為戰略、同時具備PNG+UGC短視頻平臺的巨頭極少。

11月13日,互聯網老炮、顛覆者周鴻祎在360上市成功之后首度公開站臺的產品就是“快視頻”;而今年8月底360推出了可打賞的音效短視頻“奶糖App”以及花椒直播中上線的“小視頻”,主要是以豎屏為主。

當人們好奇“為什么現在人都不看電視了?”可能是都跑到西瓜、快視頻等“寬屏”的短視頻平臺上去看剪輯版的電視劇、影視劇、MV、綜藝節目等PGC平臺去了,相比之下,快視頻主打“質在一分鐘”理念,定位于超短視頻,通過讓主題更集中來適應移動端注意力碎片化。

在UGC平臺之中,短視頻主要以豎屏手機自拍或拍攝展示,如朋友圈小視頻的10秒展示,快手的17秒,其優點是用戶參與活躍度高、是更加原生態的展示平臺,缺點是用戶面對鏡頭自嗨、信息量較低,參與門檻低、質量不好把控,抖音加入了引導用戶的音效、舞蹈、惡搞模板,在“秀”同時也融入了“斗”的場景。

三、在短視頻黃金時代,2018如何把握這6大趨勢進行掘金?

2017年是短視頻平臺任性狂補貼的一年:3月底,阿里系把此前的UC號、優酷土豆自頻道等升級為“大魚號”,扶持金額從10億元追加到20億元;頭條投入10億補貼火山小視頻視頻達人,并設立了短視頻拍客界的“金秒獎”;360快視頻成立 “快基金”補貼原創者,通過粉絲基金、首發基金、分成基金、投放基金等來打造內容生態。

短視頻拍客無數,真正玩轉并賺到錢的人少之又少?除了平臺補貼之外,目前短視頻平臺的打賞、電商及信息流廣告等方式尚未成熟,短視頻能否像公眾號那樣崛起成為移動端新的生態?在短視頻之中,原生大V是否能擁有通過流量變現、粉絲變現實現財務自由?根據阿星觀察,可能將出現以下6大趨勢:

1、PGC短視頻平臺將沖擊網絡視頻平臺根基?

愛奇藝、優酷土豆、騰訊視頻是網絡視頻三巨頭,但超長視頻的流量逐漸被1-5分鐘短視頻所分割、蠶食,而短視頻平臺在版權付費問題上阻力更小,越來越多短視頻平臺也會加大對精品內容的引進和原創內容孵化,以的網絡視頻平臺對抗。

快視頻、西瓜視頻、百度推出的好看視頻,均同時做手機端和PC網頁版,用戶互動率、使用粘性會網絡視頻平臺更高,但是在畫質上普遍較弱,會成為短視頻平臺爭奪用戶體驗的突破口之一。

2、短視頻繁榮與AI聯系緊密,算法更新迫在眉睫

短視頻內容井噴也帶來一些負面問題,比如大量獵奇、辣眼睛、打流量擦邊球的內容出現,如何過濾水化、去low化內容成為短視頻平臺發展的瓶頸;提升信息獲取效率方式除了(人找信息)搜索引擎,就是當前快手、火山小視頻等采用的(信息找人)興趣推薦算法,但興趣算法推薦容易讓用戶困于?“信息繭房”而不愿接受異質信息和觀點。

360快視頻采用“智能探索引擎”在興趣推薦基礎上,強化用戶情緒感知和自由探索,360集團助理總裁謝軍樣以橡皮筋的例闡釋“探索引擎”的工作機制,“用戶一點點用力拉長橡皮筋,表明興趣不斷深入。當用戶稍微一松手,在快視頻表現就是對某種內容表示一點疲倦,此時,如同皮筋松手一樣,迅速回到原位,轉而探索用戶的興趣廣度。通過這種方法,快視頻突破單純興趣推薦帶來的牢籠,給用戶提供更新奇和驚喜的內容?!?/p>

不難看出,探索引擎是比搜索引擎和推薦引擎更高級的技術形態,目前快視頻把AI All In短視頻平臺的全過程,通過智能發現、智能評估、智能去重等技術篩選超短視頻,智能生成優質封面優化用體驗;預計在2018年,探索引擎的創新成果將會在短視頻行業開始普及。

3、自媒體會采用短視頻輸出內容會越來越多

全網大概有2000萬公眾號自媒體,主要以圖文輸出為主,信息已經嚴重超載和泛濫,相應打開率普遍不足1%;而高大上如一條、二更;而接地氣的暴走大事件、奔波兒灞與霸波爾奔等同時享受公眾號和短視頻平臺分發的紅利。在微信的“看一看”之中,已經加大了對1-3分鐘的短視頻推薦量,從而把更多人微信的生態之內。這意味著自媒體必須 “鏡頭語言”表達,短視頻留出了后期加工和反復錄制的時間,便于創意和思想的發揮。

隨著版權問題突出,短視頻平臺將傾向扶持原創視頻,“快剪輯”、“愛剪輯”、“小影”等剪輯軟件也會凸顯。

4、短視頻平臺將越來越垂直化、專門化

綜合的短視頻PGC平臺有秒拍、西瓜視頻、快視頻等,與新聞資訊端采用“頻道+關注”形式分流。另一些短視頻平臺朝內容細分化深耕,比如蔡文勝投資的美拍主打高顏值,70%的用戶為女性用戶,成為美妝、服裝、母嬰等品牌無法忽視的流量平臺;主打資訊的梨視頻調整定位聚焦到年輕人拍客,用鏡頭講身邊的新鮮事(怎么有點像微博),在11月17日宣布獲得人民網基金Pre-A1.6億元融資。比如垂直搞笑類短視頻“內涵段子”與“百思不得其姐”日活量驚人。

如前幾年各個垂直領域新聞資訊端App一樣,短視頻平臺也很難形成一家獨大的壟斷。

5、視頻達人的“人設”越來越重要

自媒體的價值取決于其粉絲畫像精準度及購買力,內容生產怎么凝聚粉絲非常重要。除了做更垂直的定位之后,還要做“人設”,輸出價值觀培養粉絲忠誠度,這與明星包裝越來越類似。

如Papi醬的人設是“吐槽家”、辦公室小野的人設是“美食家”、王尼瑪的人設就是永遠在鏡頭戴著的暴漫頭套。阿星在《短視頻里的社會大哥》一文中調研了“炮爺出擊”、“老王搞事”、“濤哥有料”、“潮人小羅”等流量大號,發現“大哥”人設的短視頻創業儼然成為一個行業,其他人設的自媒體也將出現。

6、MCN團隊將繼續壯大,成為平臺與大V之間的中介

傳播本身是一個工業化活動,除了內容生產,還需要流量推薦、多渠道分發、粉絲運營、商務BD等多重任務,MCN(即Multi-Channel-Network)應運而生,papitube、洋蔥視頻、視知TV等,通過孵化了多個垂直大號讓視頻博主之間實現流量互補,以對抗單個號過氣的風險。

短視頻平臺如微博、美拍等越來越去直接對接大V,而是通過MCN來吸引大V入駐或進行商務對接。而平臺流量補貼以及獎勵被大多被MCN團隊獲得,可以預見會有越來越多的自媒體納入到MCN的體系,MCN通過與平臺合作購買流量方式孵化新IP的周期會越來越短,類似于網紅電商的經紀公司,直播公會等經營模式。

結語

人性不會因為技術而發生改變,短視頻出現成為人們新的表達載體,短視頻平臺逐漸演變成新的資訊及社媒平臺的趨勢明顯,越來越多人投身到短視頻行業創業浪潮之中,如何讓內容更具有吸引力、感召更多粉絲、如何處理與平臺關系,都需要緊跟2018年出現新趨勢,而短視頻文創產業也隨之平臺、資本等傾斜而規?;?,卞之琳的那首詩“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與當前短視頻行業很應景,那些用手機記錄時代的人,是否也會被時代記錄?

#專欄作家#

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靠譜匯創始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