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創作者的兩種分層:頭部專業內容創作者與中長尾內容創作者

1 評論 17522 瀏覽 82 收藏 9 分鐘

目前短視頻創作者有兩種分層:一種是頭部專業內容創作者,播放量在百萬以上,已形成粉絲規模和一定的IP影響力;另一種是中長尾內容創作者。前者又分為學院派和MCN孵化,后者多由草根成長起來,雖然播放量不如頭部也不穩定,中長尾的存在更進一步拓寬了內容領域,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如果說2016是直播元年,2017就是短視頻的元年。

從眼下來看,直播格局初定,熱度消退,短視頻卻風頭正盛。

4月份艾媒發布的《2016-2017中國短視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移動短視頻用戶規模為1.53億人,預計2017年將達到2.42億人,增長58.2%。

數據來源:艾媒北極星

對于內容消費者來說,相比于文字、圖片,視頻是一種富媒體傳播介質,呈現的信息更豐富,加之時間碎片化的特征,短視頻比長視頻更適應受眾的使用場景。

從內容生產者的角度來說,拍攝設備和剪輯工具的普及,進入門檻的降低,制作短視頻已經不是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專屬技能,普通人只要具備選題內容策劃能力,也能創作自己的視頻作品。

作為一個習慣了圖文載體的用戶,最近一頭扎在短視頻里,看了很多已經浮出水面的短視頻號主,確實耳目一新,比圖文更抓注意力,比長視頻更精華,更獨立(電視劇動輒30-40分鐘/集,還要去追更)不用耽誤太多時間。

如果以10w觀看量作為爆款短視頻的基準線,實現這個目標遠比微信公眾號寫一篇10w+閱讀量的文章來的容易,這得益于短視頻平臺的智能推薦流量分發,同時隨著平臺用戶下沉,越來越多草根網紅崛起,這也是這些短視頻平臺有魅力、有意思的地方。

一、頭部專業內容創作者

學院派

陳翔導演策劃的搞笑類短視頻《陳翔六點半》,頭條上有200多萬粉絲,還被拍成了網絡大電影,而陳翔自己是影視科班出身,一直在電視臺從事影視工作;

定位用一個ppt的時間聊解藝術的《顧爺》,單條短視頻在頭條的播放量超百萬,從17年3月份入駐以后已經獲得過超過100萬元的收益。雖不是藝術科班出身,卻有數年漫畫家/平面設計師的底子,又是資深藝術愛好者,已出版《小顧聊繪畫1》《小顧聊繪畫2》兩本書籍;

顧爺短視頻《在遙遠的歐洲大陸有一個中國,叫做意大利》

MCN孵化

《辦公室小野》,職場和美食的跨界,憑借“飲水機煮火鍋”、“瓷磚烤牛排”等爆款短視頻,成了2017年網紅級的IP,吸盡眼球。她背后其實站著一個強大的團隊——洋蔥MCN,這是小野能在幾個爆款之后保持創意并持續穩定產出內容的核心;

《造物集》的主人公玉頭,因為喜歡做手工遂辭職專心手作,起先只是在微博上傳一些短視頻,有了粉絲影響力后被新片場旗下MCN魔力TV收攬孵化。如今,不僅成立了工作室,還拓展了電商業務,聯合品牌商進行廣告營銷合作。

造物集短視頻 · 手作溫暖生活

提到短視頻,MCN是不可繞過的一個點,通過發行以及內容運營對合作CP進行包裝、孵化以及商業化。據說目前市面上有3000多個MCN機構。

二、中長尾內容創作者

拍攝黔東南苗寨民俗風情的《歡子TV》,從月入三千的保安成為年收入50萬的視頻大V,頭條50多萬的粉絲關注量,證明了三農題材在短視頻領域的可行性和生長空間;

除了拍攝農村原生態,歡子也給粉絲講自己的故事

廣西的《巧婦9妹》,湖南的《鄉野丫頭》,都是從拍攝一個農婦的真實日常切入,樸實接地氣,頭條上有幾十萬粉絲,鄉野丫頭更是半年時間獲得15萬收益;

定位搞笑題材的《大連老濕王博文》,用大連方言演繹類似papi醬的單口相聲短視頻,已被何仙姑夫( 頭部創業者轉型為MCN )收入麾下。

三、創作者共性特征

不管是學院派、MCN孵化,還是草根逆襲、素人勝利,這些脫穎而出的短視頻創作者有一些共性典型特征:

1. 垂直領域

定位一定要垂直,不論切入的領域是熱門或是小眾,內容要始終圍繞某一領域生產;這樣才能形成固定的粉絲認知,也能吸引、培養更精準的粉絲受眾。

2. 持續穩定輸出

也可以總結成兩個字:堅持。堅持背后需要多因素支撐:比如時間、選題、創意等,做到這些,靠的不是熱情和靈感,一定是工具和方法,比如一套行之有效的SOP流程規范,或者干脆接過MCN的橄欖枝,各取所長。

3. 人格IP化

前兩點如果做好了,搭建起一個短視頻賬號的內容勢能應該不難。而人格化的視頻能讓創作者和觀看者之間發生有溫度的交互,粉絲粘性更高。有真人出鏡,后期變現的可能性會更多,可以接一些商演。

4. 全渠道分發

自媒體平臺百花齊放,為CP提供了曝光引流吸粉的有利條件。生產出內容以后,CP們也會“一鍵”分發到多個平臺(可能會有簽約的獨家首發、也會針對平臺特點做一些差異化調整),形成全網的流量矩陣,覆蓋用戶能達千萬級。

如今有很多短視頻的普遍做法是,利用流量平臺(今日頭條、大魚號、百度百家、微博、網易、美拍、土豆、騰訊視頻)獲得曝光和分發,引流到雙微(微博微信)進行粉絲管理,通過知識付費平臺(蜻蜓、喜馬拉雅)、社群(知識星球)等實現和粉絲變現和粉絲付費。

5. 進階路線:素人—達人—MCN

短視頻行業面臨著內容效率與質量失衡的情況,而MCN將可以提高對于創作者的管理效率和內容的把控力,更重要的一點提高變現的能力。美拍目前就形成了“素人—達人—MCN”三層生態。美拍認為,各互聯網平臺都在做內容,但只要是互聯網平臺化的內容運營,未來主流的方向一定是依托MCN。

下一篇我們從內容、流量、商業化幾個維度探討當前主流的短視頻平臺,對,就是快手、秒拍、西瓜、美拍等已經占據鰲頭的家伙。

 

本文由 @丹邇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