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收購藍圖:基于電商的大肆擴張
古有熟語“無奸不商”,放在今日已早就不分褒貶,但其中的精髓:“為盈利而奮斗”則絲毫未曾有過變化。
6月12日消息,阿里將于下周更新上市招股書,其不斷在收購、入股的動態終于要告一段落,我們簡單整理阿里近幾年的收購入股史,看看這些年阿里巴巴的變化與其想要帶來的互聯網神話。
從PC端引流到移動端流量的搶占
互聯網是一個缺流量就必然會干涸的舞臺,阿里從2005年就看好搜索引擎將給自己帶來的新鮮活力,2005年8月,阿里收購雅虎中國,但是天不隨人愿,自阿里收購雅虎中國之后,雅虎的業務就沒好過,2013年雅虎郵箱停業,9月1日網站正式關閉,而其原有的團隊據說轉行做阿里公益去了。2013年8月,阿里曾戰略投資UC,時至今日,2014年6月11日,當大環境下都在爭搶移動端資源的時候,阿里放不下UC家瀏覽器的龐大用戶資源,拿19億美元收購了UC優視。
搜索中的巨大流量是BAT巨頭都在搶占的資源,百度是搜索起家、其居于國內首位的位子也無需多說,而騰訊則于6月9日將移動端最具話語權的微信接入搜狗搜索(此前騰訊搜搜已經并入搜狗),移動端的流量之爭各自都已備好糧食。
從本土電商延伸開來的業務:團購、在線旅游等
阿里從淘寶網、阿里巴巴批發市場、天貓、愛淘一路走來,其一旦提到網購用戶第一反應就會想到阿里旗下平臺的這一地位,無人可以取代,在不斷發展中,阿里也曾并購收納想要拓張的領域,卻每每不太盡如人意。2006年10月,阿里收購了當時與大眾點評旗鼓相當的生活服務點評網,或許是阿里自身業務與口碑網難以調和,口碑網自此于風雨中搖曳、戰略搖擺不定,2009年9月口碑網并入淘寶網之后,就愈發失了自身的顏色,現在我們已經難尋口碑網的身影。
2011年5月阿里曾投資美團,2012年11月也曾投資省會類服務網站丁丁網,但都屬于小型的持股,據業內相關聲音透露,美團與丁丁都急于撇開阿里安在自家的小棋子。
自淘寶上線旅游平臺之后,2013年7月阿里戰略性投資窮游網,企圖切入出境旅游市場,但是到目前為止,相比于百度收購的去哪兒、騰訊支持的同程藝龍,窮游網似乎也沒能從阿里借多少勢。
與阿里自身業務相重合的團購、在線旅游等行業,難以獲得阿里的大力支持, “下場”大概都是品牌逐漸趨于淡化、最終融入阿里,假若還能留點品牌身影已經算是萬中之幸。
阿里的金融擴張
2009年9月,阿里收購中國萬網,2011年5月,阿里1500萬收購CNZZ,不過萬網與CNZZ已經被阿里劃入“阿里云”旗下,優土的案例告訴我們,萬網與CNZZ兩大品牌也只會越來越淡化于阿里云的羽翼下。
2014年3月,阿里用11.8億元收購天弘基金51%股份,推出余額寶,也是2014年3月,阿里收購恒生電子,作為傳統金融機構幾乎最大的IT供應商,恒生電子加入阿里,顯然為天弘基金助陣不少,但在遭受中央與銀行的打壓之后,余額寶的聲譽已經從火熱趨于平靜。
投資媒體都是看重了什么?
阿里對于媒體的入股與投資最初是體現在新浪微博上,2013年4月阿里以5.86億美元獲新浪微博28%的股份,這個時候新浪微博已經開始減少了當年叱咤風云的風范,阿里入股新浪微博之后,最大的一個舉動是掛廣告、為電商引流,至于新浪用戶的體驗之類完全不在阿里考慮范圍之內。
利用對方資源為自己服務,這有點想封建王朝的買賣官職,我既然花錢買官,上任之后肯定是要賺回來,誰還管什么民眾災難、用戶體驗,這是阿里與新浪微博的故事。
2014年4月阿里入股華數傳媒;2014年6月,阿里以40%的股權入股虎嗅、占股20%投資21傳媒。阿里對這些傳媒的把握大約類似于百度的百度百家,有幾個平臺為自己宣傳,那些沒入股傳媒的企業們在上市前還要對輿論做次大清掃呢,阿里不過是大手筆、直接強攬了幾家只說自家正面信息的媒體。
其他投資
2012年11月,戰略投資陌陌;2013年1月,收購蝦米網;2013年4月以8000萬美元收購友盟;2013年5月,阿里以2.94億美元獲得高德28%的股份;2013年12月,28億港元入股海爾電器;2014年1月,入股快的打車、13億港元收購中信21世紀;2014年3月,62億港元入股文化中國、注資銀泰百貨;2014年4月,入股優酷土豆;2014年6月,入股恒大俱樂部。
阿里的投資身影無處不在,為了即將的上市更是頻頻布局、再整合,但是作戰糧食雖已備足,戰略依然還是重中之重。
轉載自:創業邦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