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先成“精”,“耳機精”還能吃到肉不?
雖然音箱先成“精”,但是并不妨礙“耳機精”吃到肉。
近日,國產耳機品牌1MORE聯合騰訊、咕咚推出了一款智能運動耳機iBFree 2,正式拉開了AI耳機混戰的序幕。與還處在市場渾沌期的AI耳機不同,AI音箱在近兩年已經迎來了集體爆發。音箱先成“精”,那么“耳機精”還能吃到肉不?
當AI落地音頻行業,“音箱精”和“耳機精”就誕生了
從1956年麥卡錫等人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2016年進入“人工智能元年”,再到剛剛邁入的2018年。經過62年行走的AI,已經重新塑造了許多產品和行業,這一次,終于輪到了音頻行業。
目前,對于AI音箱和AI耳機,還沒有明確的標準和定義。但是,通過對已經推出的相關產品進行分析后,我們發現無論是“音箱精”還是“耳機精”,人機交互以及算法推薦是其最基本和最突出的特點,我們以AI耳機為例展開來說。
1.人機交互,縮小版的“電子助理”
AI耳機無論是從手持,發展到頭戴、耳塞和后掛,還是從動圈,發展到動鐵、圈鐵,其佩戴方式和揚聲器的變化對于人們的生活來說其實并沒有突破性的變革,因為它仍舊是一個音頻傳輸器。而搭載人工智能之后,它變成了一個縮小版的“電子助理”,能夠實現人和耳機之間的對話,通過語音交互,來實現對于信息的獲取。
2.算法推薦,專屬于你的“私人FM”
大數據是AI繞不過去的一個技術,也是人工智能的根基之一。當耳機加上了大數據,則可以通過歷史記錄的數據疊加、LBS定位等新數據獲取,讓你聽到你想聽的歌曲。
AI耳機一方面,可以通過對于收聽數據的清洗、分析,把握用戶對于音樂風格的取向,真正讓每一個人都聽到自己喜歡聽的歌曲。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傳感器對于心率、步數等信息的抓取,配合時間、地點等基礎信息,從而得出對于環境的判斷,使音樂適配場景。
早于“耳機精”,“音箱精”先迎來了集體爆發
無論是國外亞馬遜的Echo、谷歌的Google Home,還是國內小米的小愛同學、阿里的天貓精靈、喜馬拉雅FM的小雅等在近兩年都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例如亞馬遜的Echo在2016年就已經達到了650萬的銷量,而小米的小愛同學、阿里的天貓精靈均對外宣布銷量超過100萬。
根據艾媒咨詢發布《2017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音箱銷售規模為1.36億元,預計到2020年,智能音箱銷售規模將超過10億元。
而反觀AI耳機,市場還處在剛起步的階段。據智能相對論不完全統計,目前的AI耳機產品如下表:
不過,從Vinci到Google Pixel Buds、Mars、iBFree2,都還處在萌芽時期,推出的產品并不多,市場也還待爆發。
為什么是“音箱精”先爆發?
智能相對論認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產品的角度出發,音箱相較于耳機有更好的現場感。雖然同樣為語音的傳輸媒介,但耳機由于聲場原因,相較音箱,更難達到現場感和立體感。因為音箱在聲音傳輸時有直達聲與反射聲兩種,而耳機則只有直達聲,會產生“頭中效應”(指由于耳機縱向聲場不深,耳機單元距離耳朵過于接近產生的聲場不自然的感覺)。
其次,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全球巨頭的推波助瀾,掀起了一場AI音箱浪潮。自亞馬遜推出的Echo獲得不錯的效益之后,蘋果、谷歌等公司紛紛入局。在國外科技浪潮的推動之下,為了減少“試錯成本”,我國的科技公司紛紛跟風以期快速獲利。同時加之價格促銷等一系列營銷手法,如天貓精靈在雙11直降400,以99元的價格進行銷售。在這樣的內外作用之下,國內的智能音箱市場被點燃。
那么,“耳機精”還有肉可以吃不?
對于這個問題,智能相對論所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除了大家都能看到AI的大勢所趨外,還基于以下兩點。
第一,耳機的使用場景更占優勢 。音箱的使用場景固定,較為封閉,而耳機則具有便攜的特點,可以隨時隨地嵌入任何場景之中,能夠使人機交互的體驗更為方便和快捷。
并且,隨著AI耳機不再需要通過遷移主設備的信息來完成工作,能夠獨立運行,使其應用的場景和范圍進一步擴大。在以往,AI耳機語音交互的實現,需要通過其他的硬件的支持,例如Airpods就需要手機的連接才能完成工作。而最近則出現了能夠單獨使用的耳機,即不需要外接設備即可完成語音的識別和控制工作。例如Vinci,可以直接實現播放歌曲、語音交互等功能。
第二,耳機的用戶基礎數龐大。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耳機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3年,除手機附贈之外的耳機出貨量將達到4.6億個。正如FIIL耳機的聯合創始人鄔寧在接受采訪時提到“AI在智能音箱中是決定性作用,是雪中送炭;而AI在耳機中更多是錦上添花。”
雖然“耳機精”有肉吃,但是要想吃得好,還得從兩個方面來增強“道行”。
第一是要增強續航能力,保持耳機的低消耗和長時間工作。根據《2017上半年中國耳機市場ZDC調研報告》顯示,無線耳機已經成為人們的關注重點。而就目前所發布的AI耳機來看,也幾乎都是采用無線的形式,因此增強續航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第二則是語音的交互能力。語音的交互包含了識別和判斷兩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之中至少有兩個方面會產生較大干擾。其一是環境的嘈雜聲音,導致識別的混亂。當然,這個目前有了解決路徑,vinci采用了骨傳導的方式,來減輕環境的干擾。其二則是對于語義的理解。不同于拉丁語系語言,漢字的語言中存在大量的多音字、多義字和通假字,尤其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同一個字或同一個詞組,都可能代表數種甚至數十種截然不同的含義。因此,對于中國的技術開發者來說這仍是擺在面前的一個巨大難題。
總之,雖然音箱先成“精”,但是并不妨礙“耳機精”吃到肉。當AI浪潮席卷到音頻行業之時,廠商仍然要清楚,利用人們的好奇和從眾心理,短期獲利不是難事。但是要想得到長期的利潤,探究人們的需要,將產品完整嵌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才是關鍵。
作者:黃信鵬,微信工眾號:?智能相對論(aixdlun)
本文由 @智能相對論?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