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的快與慢,精品內容的進與退
市場的規模仍在逐漸壯大,在線教育終究還是長線競爭,且未來會更有看頭。
在線教育市場從不缺少標桿,可能是資本態度,可能是教學模式,也可能是政策上釋放的一個信號。
1月15日,教育部首次公布了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雙一流的東風下,慕課教育似乎迎來了新的春天。彼時距離慕課的“元年”已經有六年之久,慕課在國內的發展也已走過了五個年頭。
映射到在線教育行業,慕課這一相對垂直甚至說被資本忽略的市場,重新站在了聚光燈下。深耕于此的中國大學MOOC隨即公布了322門課程入選,其他慕課平臺也紛紛拍手叫好,在國內有著公益屬性的慕課課程,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在線教育現狀:沉下去和浮起來
在過去三年中,超過4400億的熱錢流入在線教育市場,換來的結果卻是:70%的企業仍未找到盈利模式,15%的企業瀕臨倒閉,10%的公司維持著盈虧平衡,僅有5%的創業者實現了盈利。
其中的原因絕不是單一的,但資本的態度從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以近期大熱的K12教育為例,噠噠英語剛剛完成了老虎環球基金和好未來投資的1億美元C輪融資,海風教育在一個禮拜前公布了好未來和源碼資本共同投資的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而在2017年底的時候,華平投資和元生資本促成了掌門1對1規模達到1.2億美元的D輪融資……
這絕非是資本市場的一時興起,在2017年教育行業在一級市場的十大融資事件中,K12相關的企業占比過半。或許這些企業在受眾上還存在些許差異化,比如從題庫產品升級為K12在線教育的作業幫和學霸君,以少兒英語作為切入點的VIPKID和噠噠英語,核心模式卻無外乎1對1輔導的模式。此外,從好未來的多次出手來看,資本對于在線教育的態度業已進入到了投資賽道的階段。
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便是:巨額的資金涌入同一市場,上演了一輪又一輪爭內容、爭資源、爭流量的燒錢戰,未能得到資本青睞的玩家逐漸被排擠出局。但資本又免不了“揠苗助長”的嫌疑,當市場規模不足以支撐如此多現金流的時候,投入和回報在很長時間內難以形成正比,與此同時發生的便是投資者的集體撤退。
而那些尚未被投資者發掘的市場,同樣在上演著大魚吃小魚的殘酷競爭。以教育部背書的慕課市場為例,有網易背景的中國大學MOOC獨攬了近七成的課程資源,在數量上超過了其他慕課平臺的總和。那么當資本重新看好這個市場的時候,格局又將如何變化呢?這和在線教育玩家的選擇不無關系。
有人博出位,有人做生態
一位在線教育的創業者是如此評價行業競爭的,“在線教育這一行踏進去每一厘米都是坑,關鍵是坑與坑之間還是不一樣的?!?/p>
恰因如此,外界對于在線教育的認知也總是徘徊在風口和寒冬之間。曾經年收入1.4億元的“小馬過河”倒在了2017年的倒春寒里,而“梯子網”在2014年宣布倒閉的時候,就曾引發“在線教育泡沫已破裂”的討論。有趣的是,在線教育市場并不缺少“扶持”的對象,2017年獲得融資的公司里,大多數誕生于2014年前后。
于是在線教育市場便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生存形態:弱小者搏出位,巨頭們做生態。
處于風口的K12在線教育最能凸顯“搏出位”的玩法。2017年8月份,小猿搜題公開指控作業幫惡意在應用內發布色情信息,稱之為“這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卑劣最骯臟的事件,是一場自導自演、蓄意栽贓的陰謀”。隨后作業幫回應小猿搜題指控系誣告,將借司法維護權益,雙方上演了好一番口水仗。市場占有率才是惡性競爭的根源所在,即便是新東方、好未來等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加起來也不過5%。K12在線教育企業瘋狂跑馬圈地,爭奪市場的時機,惡性競爭難以避免,搏出位的事件也屢有發生。
幾乎所有的創業者都想成為獨角獸,以至于不少賽道競爭白熱化已經到了爭座次的階段。言外之意,只有得到了資本的青睞才有更多的可能性,但“跑得快”不等于“跑的穩”,在商業模式和用戶層面缺少核心優勢,“虛胖”導致的結局往往是曇花一現,且市場上從來不缺少先例。
相比之下,巨頭們頗有幾分從容不迫的姿態。早先上市的新東方和好未來正在扮演者在線教育領域的“巨無霸”,一方面通過自身業務的拓展,一方面借助頻繁的投資并購,新東方言稱將保持每年10-15家以上的投資速度,而好未來的投資速度要更為激進,特別是接連出現在噠噠英語和海風教育的投資者名單中。在線教育的賽道已經多達十幾個,生態式的布局顯然更符合巨頭們的利益所在。
早早入場的網易也在做生態,只不過方式并非是投資和收購。從2010年開始,網易公開課、網易云課堂、中國大學MOOC、網易100分、網易極客少年等等,網易的在線教育布局早已自成體系。雖然丁磊很少在公開場合提及教育戰略,中國大學MOOC的強勢表現以及此前網易云課堂推出的行家計劃,精品化的內容或許正是網易對于生態的理解。
在線教育的“快與慢”
特立獨行的網易折射了在線教育的另一面,在這場快與慢、進與退的抉擇中,丁磊是否會是那個最有耐心的聰明人?
倒在去年春天的“小馬快跑”是急于求進的典型代表。2011年的“小馬過河”專注于線下留學一對一輔導,2012年的營收就達到了2000萬元,成為新東方以外北京最大的留學輔導機構。學而思(好未來前身)的投資是“小馬快跑”發展的轉折點,從線下培訓轉型線上教育,在2013年后的三年里,幾乎每年都有數百萬美元到數千萬美元的融資,最終在錢被燒光之后未能等來下一輪融資。
很多人復盤“小馬快跑”的失敗,得出了三個結論:教學質量不夠好,流量再多也沒用;免費用戶很難轉化為付費用戶;教育市場不適合互聯網高舉高打的策略。對于這三個結論的合理性一直存在爭議,卻也出現了一個共識:在線教育成長周期比其他互聯網行業都要長,教研、產品、技術都要重投入,如果考慮快速盈利就不可能有長遠發展。
網易偏偏下了一局慢棋。在產品層面,通過一系列專注垂直的產品互補和促進,形成網易教育產品矩陣,使其既能承接用戶不同需求,也保證了不同產品間用戶的有效轉化,形成持久戰的姿態。而在內容層面上,僅網易云課堂合作的講師/機構就多達5000余家,提供了約18萬小時的教學服務,涉及職業、互聯網、興趣愛好等范疇內的100 多個細分領域。
這種基于產品和內容的深耕并非沒有回報。網易云課堂總用戶已經突破5500萬,學員遍及國內34個省市及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從渠道支持、質量跟蹤、分成減免以及年度評優等四大維度來打造精品課程的科學體系 ;中國大學MOOC所積累的優質課程在行業內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以預見的是,在K12教育的紅利之外,在線教育將引爆更多的潛在市場,比如針對高等教育的慕課、打通了“學習—就業”閉環的職業教育、個人學習和技能提升的微專業等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相較于急于求進的資本布局,穩中求進的精品內容或許才是收割市場的最佳方式。
結語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7《中國B2B2C在線教育平臺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941億,同比增長約30%,預計在2019年其市場規模將達到2727億元。即便在線教育的玩家們進行著一場場生死博弈,市場的規模仍在逐漸壯大,在線教育終究還是長線競爭,且未來會更有看頭。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文字通俗易懂,卻有一顆文藝的心。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