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企業應當如何跟上時代?

2 評論 6101 瀏覽 6 收藏 9 分鐘

編者按:人類歷史上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每次革命都給人類帶來了深遠的影響。而現在,人類已經悄然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新時代孕育新契機,也隱藏著危機。了解第四次工業革命會讓我們對未來有更好的把握。本文編譯自達沃斯論壇原題為“The world is changing. Here’s how companies must adapt”的文章。

盡管現在仍只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有一件事卻已確定無疑: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大的變革。盡管此前三次工業革命都影響深遠,但它們都不像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樣釋放如此巨大的能量。

第四次工業革命尤其深遠地改變了人類活動,它改變了人類制造產品的方式、使用地球資源的方式、交流和互動的方式、學習的方式、工作的方式、治理的方式和貿易的方式等。其廣度、速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想一想,就在10年之前,世上還沒有智能手機。而現如今,智能手機是每個人的出門必備。

幾十年前,互聯網上只有幾個網站。而如今,從操作上說,每個人都可以連接到互聯網,網絡跨越全球,每個人都因此接觸到了全人類所創造的最大的信息知識庫。

巨大的能量伴隨著巨大的危機。沒錯,甚至可以說危機重重。如果發展得當,數字化將在2050年造福地球上100億居民;如果發展不當,社會將會分裂,動蕩不安,陷入無政府狀態,社會和社區的裂痕將無法彌合,民眾也不再相信政府有維護法治和治安的決心。

這就是為什么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科技和商務革命,也是社會革命的原因。當電腦擊敗了人類最厲害的圍棋大師,當機器人開始寫作,當機器開始和人對話,人們覺得十分新奇。然而,是人類定義機器運轉的算法,而不是機器定義人類。我們要搞清楚一點:我們現在所寫的代碼將塑造我們集體的未來、

這點現在正體現在制造業上。我們所說的“工業4.0”讓生產企業擁有了整個生產環境的“數字雙胞胎” ——無論是從實驗室到工廠,還是從展銷廳到服務。企業可以在制造產品實體模型,建立生產線和投產之前在模擬空間內對復雜產品進行設計、模擬和測試

無論是由人還是機器執行,軟件都有助于優化每個過程和每個任務。 一旦一切都在虛擬世界中運行,結果就會被傳送到現實世界和實體機器,然后通過向虛擬世界反饋結束生產循環。

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在所謂的網絡-現實系統中的無縫整合,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巨大飛躍。這一飛躍是迄今為止制造行業發生的最重大的變革。如同以前的工業革命一樣,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會消除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同時創造數百萬個新就業機會。 而且由于制造業占全球貿易的70%,所以引用亞當·斯密的話說,這實際上悠關“國家的財富”。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們能做些什么以確保盡可能多的公民從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受益?

首先,我們可以以史為鑒,為包容性社會奠定概念基礎。 20世紀中葉,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穆勒 – 阿馬克等思想領袖發展了所謂的社會市場經濟,德國是這一理論下的成功典范。

他設想了一個開放的社會,其目標是“自由市場的原則與公平分配的原則相統一”。 這個愿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因為它指向了包容性的資本主義形式和經濟和社會福祉的可持續模式。我相信,在包容性的道路上邁出的下一步,就是要在社會責任和可持續性方面大大提高商業標準。

與米爾頓·弗里德曼的格言相反,企業的業務不應該只是商務運作。股東價值本身不應該成為衡量標準。相反,我們應該把利益相關者的價值,或者更進一步,把社會價值作為公司業績的基準。

今天,利益相關者——客戶,股東,供應商,員工,政治領袖,整個社會——都期望公司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例如保護氣候,爭取社會正義,援助難民,培訓和教育工人。企業的業務應該是為社會創造價值。在西門子,我們稱之為“B to S(企業對社會)”。

第二,由于第四次工業革命依靠知識,我們需要在培訓和教育方面同時進行革命。在這里,政府和企業必須聯合起來,通過諸如挖掘人工智能所創造的機會等方式,為工人提供參與數字經濟所需的技能和資格。如果勞動者在其一生中不能跟上知識的進步,那么數百萬個新職位將如何填補?

第三,要鼓勵創新和適應能力。數字化在過去已經顯示出其破壞力;它已經顛覆整個行業。你一定知道“互聯網切斷中間人”的說法。數字技術使全新的商業

模式成為可能?,F在我們看到它們啟用了新的社交模式,其中之一就是共享經濟。這種模式挑戰了我們的經濟秩序的基本規則之一:財產的突出地位。無論你認為這是好是壞,它就真實地存在著。

第四,作為領導者,我們必須鼓起勇氣解決棘手的問題。問題很多,比如我們怎樣才能保障那些將被機器淘汰的人的未來?我們需要一個有保障的基本收入嗎?我們是否應該對軟件和機器人征稅?提供全球IT平臺的公司是否必須遵守國家規定?如果是的話又該如何執行?個人在數字時代應該享有什么樣的自由和權利?

這些是我們今天面臨的難題。而且我認為懷念所謂的“美好的舊時光”不能解決問題。波蘭社會學家兼哲學家Zygmunt Bauman在他的著作《逆烏托邦》一書中認為,許多人對建立未來社會的想法失去了信心,并轉向了過去的那些“已經被埋葬但還沒死亡的想法”。

相反,我們應該向前看,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和風險,然后擼起袖子加油干,為我們和后代創造真正有效的答案。

 

原文鏈接:www.weforum.org

譯者: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譯文地址:http://36kr.com/p/5117057.html

本文由 @郝鵬程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