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下鄉:知易行難 需要跨過幾道坎?

0 評論 5070 瀏覽 2 收藏 7 分鐘

自淘寶、京東等下鄉刷墻以來,電商下鄉的話題一下子火了起來。的確,電子商務在中國發展十幾年了,而農村這塊蛋糕卻未曾被挖掘。看到一些專家和記者對此事件的分析,頗為感慨。作為一個每年暑假和寒假都要回農村的娃,我覺得電商下鄉之前需要解決一下幾點問題。

1、物流問題真的就解決了嗎

雖說不少快遞公司在鄉鎮一級開設了網點,阿里巴巴與郵政進行深入合作,京東把自建物流進行到底等等,但農村的物流問題沒這么簡單。

農村人口分布較為零散,人口密度相比城市要小的多,村與村之間相隔幾公里在中西部農村非常普遍。就目前狀況來看,無論是三通還是郵政,都只是在 鄉鎮和人口規模超大的村落開設了網點,但對不少農民來說領個快遞跑個六七公里司空見慣。但從目前農村的購買力來說,如果在每個行政村一級來建設快遞網點, 快遞小哥只能喝西北風了。如果在農村也實行送貨上門的話,快遞公司的運營費用也會大大增加。

雖然在中部農村一直傳著建設新農村的口號,即實行人口往鄉鎮集聚,但國家并未頒布相關政策,就算進行人口集聚,是三五年能完成的嗎?如果電商想不到解決物流問題的有效措施,那么電商下鄉就是一場白日夢。

2、農村的人口現狀有利于網上購物嗎

不少人拿農民工返鄉潮時對電商的極大需求來證明電商在農村大有可為。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在城市里養成了網購的習慣,在返鄉之時也希望在老家也能進行網購,也紛紛為物流覆蓋不到而抱怨,電商也確實有必要向農村擴展。

不能忽略的一點是,這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每年有10個多月是在城市工作的,在家的時間只有一兩個月。如果把返鄉潮成為電商旺季的話,那么淡季的 時間要比旺季長的多。除了返鄉潮,大部分時間留在農村的人口以老人和留守兒童居多,近年來國家逐漸解決了外來兒童的就學問題,長期留在農村的人口呈現出空 穴老人居多的趨勢。那么在淡季做電商,誰去教老人使用電腦呢?

盡管一些留守的孩子和在家工作的年輕人紛紛觸網,網購在他們之中也頗為流行,但少則五六公里多則數十公里的距離去領快遞,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于留守在家的孩子呢?

3、幫農民把東西賣出去,質量誰能保證?

最近經常出現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并一度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很多人希望借助電商平臺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些農產品適合做電商嗎?

大多數農產品都是從收購商手中流向菜市場,真正能進入電商平臺的并不多。一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更傾向于到菜市場或超市去買菜,因為網購不能保 證蔬菜的新鮮。二是我們在網上選購農產品往往是去購買一些有機食品,是為了買到吃著放心的食品。但對大多數農民來說,并不樂意去種植有機產品,原因大概和 技術和成本有關。不少農產品自種植之日就在化肥和農藥的陪伴下長大成熟,恐怕這樣的農產品并不會受到網民的青睞。

對于一些土特產和工藝品來說或許適合做電商,當地政府也往往從這方面下手。可是相比于7.37億的農村人口來說,能通過電商獲利的寥寥無幾。

4、利益糾紛該如何解決

在電商之前,農產品的銷售已經有了成熟的渠道,從農民到采購商再到小販,不少人以此為生,農民直接做電商了,采購商和小販該如何謀生,恐怕這是地方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

不少縣市都開通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一是為了幫助農民把產品賣出去,二是地方官員在為自己做政績。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從用戶到渠道都比地方政府自己的電商網站要成熟得多,更有優勢。淘寶京東們的大規模介入,地方政府會開心嗎?

除了物流問題,幫農民把產品賣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數農民知識水平不高,讓他們經營電商往往力不從心,這也就給一些人一個機會,從農民 那里收購農產品再放到網上賣,做電商形勢下的采購商??墒且坏┺r產品出現質量問題,這些采購商愿意承擔相應的責任嗎?到時的利益糾紛恐怕還要電商平臺來處 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對電商平臺來說越發重要。但進軍農村市場不是靠花多少錢砸出來的,物流是要做,找到適合農村的切入方式逐步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下鄉刷墻能解決宣傳上的一些問題,但一股腦的砸錢進去,恐怕會陷在這片泥潭之中。我只能說:電商下鄉,是件知易行難的事。

來源:搜狐IT

作者:作者:Alter聊IT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