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提問的方式:尋找屬于你的產品思維模式(下)

8 評論 6323 瀏覽 24 收藏 14 分鐘

思考就是實現自我成長的最直接過程。

距離上次分享共享單車的生死事件已有1年多時間啦!上一次我主要講述我對共享單車領域的見解和未來展望。其中提出“四個做好,四個不要”來幫助共享單車的運營者從自身思考,再從用戶角度出發,組建起適合社會大環境的租賃圈子。

或許我只是站在產業的旁觀者角度來看問題,還不足引起產業當局者的思考。而思考是尋找產品思維的最佳辦法,也是實現自我成長的最有效辦法。(原文鏈接:共享的開始,單車的宿命

其實今天,我對共享單車的思考是這樣進行的,希望我的指引幫助你豐富自己的思考范圍。

當下故事的發展是這樣進行的

就如小米總裁雷軍說過:只要站在風口上,豬也能起飛。

2017是一個特殊的年度,它成功將“共享”推上創新的風口浪尖上,即應了雷總說的風口;同年,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汽車、共享書店、共享健身倉&共享購物車等豬卻朝著風口發起了沖鋒,隨后共享單車成功奪得頭豬的身份,與此同時也就奪得了資本方的深深喜愛。

或許因資本方的過度寵愛(即豬飼料),飛行中的豬也漸漸迷失了自己,它也漸漸地暴露出豬與身俱來的“貪與懶”本性。

2017年創新+

其實我在想,它是不是忘記了自己為何而飛?它也忘記了自己為何而被愛?它也忘記了自己的本性?

時至今日,我想他應該忘記了,忘記了他們是一個team(共有以上八個單車商家為主)如圖,而每個運營商也都選擇了自己當下的宿命(繼續擴張or被收購or淘汰)。

其實,在我看到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我就忍不住地問自己兩個問題:

  1. 為什么哈羅單車&青桔單車正在瘋狂爭奪地盤?
  2. 昔日的兩大霸主OFO單車&摩拜單車為何被迫收購或隕落了呢?

解答疑問1:

我主要從“供需關系”的角度分析,用戶群體的體量基數主要從原有的用戶群和新場景的拓撲中獲取;而共享單車領域中很多廠家因未妥善處理用戶關系造成社會輿論被迫退出的現象,使得供給方的市場逐漸變藍。故此出現了哈羅單車&青桔單車瘋狂搶奪市場的現象,我想背后應該有重要的戰略規劃支持的,不然誰敢繼續往死水了鉆呢?

彩蛋:青桔單車的運營方為滴滴公司,而該公司目前已經擁有打車市場,現在又進一步踏入共享單車的市場。打開你的腦洞,想想滴滴這么做的真正意圖會是什么?)

解答疑問2:

此時摩拜被美團收購,而OFO卻含淚隕落。這兩家的收購或者隕落不是偶然的發生,而是必然的。首先帶著大家看看我在今年2月份統計有關覆蓋率+日訂單數,市場覆蓋狀況以及融資歷程的數據情況。

覆蓋率+日訂單數

市場覆蓋狀況

資源入駐情況

在數據整理過程中,我意外發現共享單車前期的融資指標竟然在日訂單數上。

而怎樣才能獲取到亮眼的日訂單數呢?

就是采取“廣撒網,多斂魚”策略,通過燃燒資本去制作大量的單車,再去投放到目標的城市的目標地點,釣用戶產生服務消費的過程?;蛟S運營方只想多做點投資方想要的數值,才走上了費神費力的燒錢之路。

還有就是:商業模式過于簡單,便于Copy,造成了一度強蛋糕的現象,也就加速了資本方的資源損耗。在多重的消耗的情況下,資源方選擇及時止血后,卻出現了運營方止血不及時而引發的押金挪用的問題。我們發現只要牽扯到押金挪用的運營方,他們的生命特性就選擇了隕落的道路。

注:打著共享的旗號獲取來的押金,還是不動為好。原因只有一個:它不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選擇爆炸。

而我對故事的愿景卻是這樣進行的

有個成語叫:追根溯源。釋義:凡是研究事物必須探究其發生的根源。

昨日北大孕育出偉大的共享單車-OFO單車,今日我便動身去了長春最大的校區(吉林大學-前衛校區)。我也在想:我為什么要選擇最大的校區去做探訪呢?難道本校就沒有嗎?

其實是這樣的,我首先探訪我自己的本校發現自行車停放處至多3處,如若讓我基于本校辦一個共享單車的項目,我也找不到合適的場景來實施該想法??!故此,我就想是不是校區足夠大才能激發出這個念頭呢?對這個項目充滿實施的欲望呢?

不過首先申明我的預想是對的,我實地考察該校區之后發現了自行車確實擁有共享的必要,但是我需申明不是現在市場上大家理解的“共享”一詞。

首先來看看面積較小的長春工業大學南湖校區,在該校園自行車有一次正規的自行車停放處(如圖),其余兩出為宿舍樓旁學生自行停放的兩處(男生寢室樓下)。

接下來是看擁有長春最大校區的吉林大學(前衛校區),該學校內任何一處自行車停放數量是工大校區內車數的總和。自行車停放處分布為:教學樓(每個門口兩處*開放的門數)、寢室樓(門口有四處*1個開放門口),圖書館(開放門口四處)、學校食堂門口(無具體的停放處,還是有自行車在此停留)。

下圖是該校區某處自行車停放場景(如下圖):

在實地探訪以后,我便對該項目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

  1. 共享單車領域的場景應該是怎樣的呢?
  2. 學校樓層單位之間的距離是否影響用戶的需求?
  3. 在校生對于出行工具的抉擇上,有什么樣的優先級?

解答問題1:

共享單車的場景應該分為兩步走:

  • 第一步(藍線):本初應該由需求場景的搭建者完成項目自證的關鍵一步,隨后進入需求場景推動用戶產生服務,再通過服務產出的數據服務平臺路徑的建設;
  • 第二步(紅線):成熟后應該由泛需求場景輔助市場,再去服務用戶,再通過服務產出的數據平臺多樣化體系的搭建。

在此期間,共享單車領域應該適當融資,尋找資源伙伴,擴建場景內的人才市場,再通過先進的技術優化服務,通過數據服務平臺滋生出新的業務天地。

解答問題2

經過探訪驗證了,校園面積的大小會影響學生出行工具的選擇。我針對學校場景內的需求路線進行一個相對完整的整理(如圖),根據學校和學生的本質特性,我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梯(標準為:用戶與二者之間產生的交互次數為主)

  • 第一階梯(優先級:1):由寢室-教學樓-食堂-圖書館交叉為主;
  • 第二階梯(優先級:2):由教學樓-食堂-圖書館交叉為主;
  • 第三階梯(優先級:3):食堂-圖書館的交叉為主;
  • 第四階梯(優先級:4):用戶家-寢室-教學樓-食堂-圖書館的交叉為主。

而我通過上面的路徑圖發現,對于學生交通工具的選擇是由樓層之間的距離所決定的。故此證明:占地面積越大的校園,也就擁有較大的出行距離(1-3公里),也就促使共享單車的想法產生;而占地面積越小的校園,最大直行距離(<=2公里),若該環境里存在單車玩家,我們應該為其定性-單車愛好者。隨后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完成用戶社交圈子組建。

解答問題3

其實距離只是買車的一個輔助因子。當下我們需要加入用戶的經濟因素,重新來考慮用戶是否為自己添置一個便利的交通工具呢?我現在將距離和經濟放置在一起做一個交叉驗證。

  • 距離小*經濟不足的情況,用戶不會產生購買的欲望;
  • 距離小*經濟充足的情況,極少數用戶會購買高價值的單車;
  • 若距離大*經濟不足的情況,用戶會考慮購買單車;
  • 若距離大*經濟充足的情況,用戶會買單車。

我想共享單車的盈利點應該放在此處,通過深入挖掘得出滿足大多數用戶的愿意支付的價格。通過這樣分析,共享單車的運營方不僅在營收點上取得了突破,還能在業務多元化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當下我只想告訴你,我是怎么執行的?

在研究該話題之前,我就按照以下三步去整理出我想要的原材料:

  • 第一步:使用Excel整理共享單車的標題新聞(時間-標題);
  • 第二步:選中自己所想要的數據,并通過已知網站進行查詢;
  • 第三步:整理統計的數據,再通過PPT展示出來。

在撰寫該話題之前,我是通過以下四步去確定我所要輸出的內容:

  • 第一步:選擇我要分析的目標-共享單車;
  • 第二步:我將以什么樣的方式做內容展示-QA模式;
  • 第三步:首次設定能看我文章的用戶類型-產品職業;
  • 第四步:設計文本大綱,撰寫核心內容。

總體來說,若我們能將思考與生活結合起來,我們就能在思考中找到樂趣,即思考的習慣培養。

不希望你Copy模式,也不希望什么也不做,只希望你按照自己的本心去思考身邊的事物。

資料1:共享領域的相關的新聞標題統計

資料2:用提問的方式:尋找屬于你的產品思維模式

 

作者:胡小黑,進軍互聯網行業的學生,兼騰訊課堂產品學院運營人。

本文由 @胡小黑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生活就是衣食住行,衣食鑄就了淘寶,住暫定58,行:滴滴or美團,目前來看滴滴領先美團

    來自上海 回復
    1. 美團關閉了摩拜海外的運營,但是摩拜前期的數據比滴滴單車的要多。
      但從表面上看,滴滴超過了美團。
      我只能說:術業有專攻,只看誰的兩?相交的比較多

      來自吉林 回復
  2. 滴滴收購摩拜的原因:1.部署整體的出行網絡;2.合理調配單車和打車的費用,提高企業效益?!〕酥膺€有什么隱藏的意圖嗎? 大佬給解解惑吧

    來自北京 回復
    1. 滴滴本來就擁有了出行3-10公里的用戶數據,若這次再加上1-3公里的用戶數據,這樣一算滴滴就能掌握用戶日常出行數據。數據背后商業價值除了你所說的兩點,我認為還有別的用意。
      若你能想到這兩點,再結合一下實際就能猜想到滴滴的戰略布局的用意

      來自吉林 回復
  3. 我本來沒在意,可是瀏覽器推薦給我兩篇作者不同,圖片卻一樣的文章。就上網搜索了你的標題,不少人轉載啊

    來自上海 回復
    1. 能被大家轉發是好事,說明我寫的還有點用。

      來自吉林 回復
  4. 優秀

    來自廣東 回復
    1. thank,you

      來自吉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