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滴滴出行司機端用戶增長策略
文章結合身邊所遇到的例子,對滴滴的用戶增長策略展開分析,通過本文一起來學習下。
這個主要是最近打車的時候開了下腦洞想的事情。
自從滴滴把Uber中國合并后,基本上算是國內市場打車的必用工具,但是由于國家網約車新政、補貼減少等市場、政治因素的存在,導致現在業務有一部分縮減。因為,滴滴是本地出身的企業,從下圖的使用覆蓋也大概能看出來,基本上集中于中國范圍內。
我們先看一下,下圖中的幾個維度,針對滴滴出行(主要面向用戶),與滴滴出行司機端的對比。
由上圖可以看出來,就如先開始說的,滴滴目前還是比較本土化的一個企業,所以活躍程度以及業務基本都在本土上。
但是,可以看到月設備獨立數為8197w臺,遠大于577w臺的司機端的設備獨立數。而且,如果以數據來看的話,c端用戶市場一定相較于穩定了,但是司機端市場有一個先跌后增的過程(大部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司機端的有效時長又在進行明顯的降低過程中。
這里折射了幾個問題:
- 打車需求遠遠大于供應(司機)數量
- 地區性質的司機供應量根據國情偏好屬性嚴重
- 司機數量正在緩步降低
其實,像滴滴這種屬于服務業的中間平臺(不算衍生業務的話),當買賣雙方符合一定的比例下,才可能良好的發展。就跟現在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似的,當有買賣雙方達成一定比例后,平臺才能更好的進行手續費賺取以及業務的開展。其實也是說了互聯網的一個特性——流量。
但是,先不說國外,國內的滴滴出行除了擁有政治背景的出租車以外已經難逢敵手,作為出行必備的應用裝機量已經增長起來相對較慢了。但是幾億的用戶群體所對應的司機比例數量卻很低,導致很多時候打車的等待時間過長,乘客體驗不好反而去打出租車。而影響是相對的,當乘客體驗不好時,同時由于一些派單機制以及現有的訂單獎勵制度,從而導致司機的積極性不高,更加影響司機的群體數量。
前兩天正好打車,問了下司機幾個問題,在這里分享一下:
Q:現在滴滴還好做么?平均一個月能收入多少?
A:不太好做了,打算過陣子就不干了,一個月就5000~6000左右
Q:當時滴滴的獎勵制度不是很高么?怎么現在收入降低了?
A:如果早幾年做他們一年賺20W左右,現在不行了,獎勵制度也調整了,工作日早高峰有個獎勵,周末得達到一定的訂單比例才有幾百塊錢的獎勵,而且現在周末打車的人不多,賺不了多少了
Q:您這車是租來的,大概成本多少?(這個是看到是北京車牌子的原因,其實很多時候打車發現顯示的車牌號是背景實際上是個外省市的牌子)
A:現在有好多這種租車的中間商,一個月4000~5000左右的租車錢,每天要跑10個小時以上,一個月能收入5000~6000。感覺還不如找個工作穩定。
大概問題和答案是如上整理的,這個司機很滿足先開始的看到的用戶群體,男性、30歲以上,并且由于一些原因導致想過陣子停止做司機這個工作。
其實這個問題,原來也跟別的司機聊過,都覺得現在全職去做司機,已經收入不像原來的了,如果有本職工作外去兼職做司機這件事還是可行的。但是,想回來兼職只適合自己有車的人,如果兼職的行為去給自己需要租車的人那肯定是無法適用的,尤其現在網約車的政策不允許外阜車輛在本地進行應用,這無非是提高了私有車輛的準入門檻。
那么,全職司機的流失嚴重會影響乘客的體驗,其實現在打車已經等待時間有點長了。這種閉環的環境,某一個環節的破壞都會影響整個生態。所以,如何去保留現有的司機存量,以及如果刺激新的司機加入的激勵政策就是必須的了。
由于沒有相應的人群數據(如打車時間、距離等數據),以及沒成為過滴滴的司機所以不太了解現有的激勵政策,以下的意見可以算是純屬YY吧。
對于司機的用戶增長有以下想法:
全局設想
針對司機進行等級劃分,比如分為1~10級,針對每個等級的司機進行不同的平臺手續費提成的收取。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增加司機的動力以及提高服務的水平。
據目前所知,平臺抽成目前在20%,但是比如新人司機抽成20%,到達10級的時候10%,對于司機這些目前相較于希望通過做司機進行養家的司機來說,它的誘惑力是很大的(因為很多全職司機都是需要進行養家的)。
那么等級晉升的維度,可以從用戶評價、訂單數量,每日活躍數量等維度進行經驗值的提升。從而進行升級,并且可以對每日用戶評價最高、或者訂單數量最高的進行排行榜或者勛章的獎勵,獲得這些勛章或者排名的在用戶打車時能查看到,并且這些勛章有一定加成的效果,這樣可以在勛章有效期內進行一定的獎勵,這樣會刺激司機在有效期內的使用。
那么這些制度的銜接,需要一個相對完善的制度,保證司機能有一定的競爭觀。
新司機設想
其實這是針對新司機的派單策略的一個算是優化的想法吧。針對新司機,其實對平臺先開始是持有懷疑的態度的,抱著嘗試心去進行的,那么如何保留這些新司機到老司機的轉化,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對訂單數< 50的司機,或者通過注冊時間的判斷,進行新司機標簽化,針對這些司機在派單策略上進行優化,例如:優先派單、就近派單、數額最大派單,等策略進行新司機的促活,以及對新司機的保護措施以及激勵制度(當然為了避免薅羊毛要做一定風控)。
老司機的設想
老司機的留存也是問題,一個是老司機由于收益的問題的流失,一個是由于最近美團要進入的可能帶來的流失,以及政策方向的多重因素造成的。
其實對于派單,建議把老司機盡量去派給新乘客,一個是新乘客的耐心程度較低,一個是老司機由于訂單數多對路況的熟悉程度可能會大于新司機,所以在乘客體驗上去派給老司機,而如果有上述的升級制度,對于新乘客打好評的機會是比較高的,這時候又能反向刺激老司機。
由于司機的大部分用戶群體是30歲以上的男性,所以其實對社交需求要求比較高,有時候經常能觀察到很多人一邊開車一邊玩微信(很不安全),有次去北戴河玩,發現出租車都有對講機可以互通消息,我覺得這是個很好設定。
首先,語音信息遠比文字信息減少司機的注意力提高一定安全系數,其次,一個平臺對于用戶的粘性其實社交是很有關系的。如果我工作地點,天天自己干自己的沒有溝通沒有交流,很容易干不下去,司機這個群體平時在路上是孤單的,此時如果有同樣孤單的人一起去干一件事,那么這件事除了錢多少以外對于他的粘性也是巨大的。
先說這么多吧,想法還有很多不完備的地方,請大家見諒~
作者:呆懶龍(公眾號lazy_word懶癌患者拯救世界),3年經驗帝都產品狗。
本文由 @呆懶龍?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我覺得C端用戶設備獨立數遠大于司機端設備獨立數并不完全等價于用戶打車需求大于司機運力供給;供不應求這種情況一般在早晚高峰,節假日以及特殊雨雪天氣情況下存在,平峰時期基本滿足用車需求,另外出行的潮汐規律天然決定了高峰運力不足的情況,所以這種方式一方面通過拼車解決,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增加調度費等方式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