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以Amazon Go為例)

3 評論 17401 瀏覽 37 收藏 16 分鐘

本文通過詳細介紹Amazon Go的相關技術及購物流程,分析國內外市場的主要玩家(國外:Orbecus、2lemetry、Blink及Bodylabs,國內:同樣使用無結算臺人工智能技術的簡24和云拿科技),希望和行業一起探討,在技術提供商和自建店運營兩種模式之間,初創公司要想快速站穩腳跟,哪一種方式更好?Enjoy it

自2016年亞馬遜宣布其無人便利店項目Amazon Go準備問世以來,無人便利店便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國內巨頭及初創公司紛紛入場,出現了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以及淘咖啡、天貓超市等等一大批不同形態的店家。

無人便利店的核心不是要“消除”所有人工環節,而是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從戰略層面來看更重要的是在于將線下場景數字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并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結賬方式提升用戶體驗。

無人便利店識別購物的三類技術

自2016年亞馬遜宣布其無人便利店項目Amazon Go準備問世以來,無人便利店便像雨后春筍般涌現,國內巨頭及初創公司紛紛入場,出現了F5未來商店、繽果盒子以及淘咖啡、天貓超市等等一大批不同形態的店家。

其實,無人便利店并不是要“消除”所有人工環節,店內不出現任何店員,而是“消除”導購員、收銀員這類人工成本相對較高的職位,一定程度上節約人力成本,更大地意義是將線下場景數字化、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精準營銷等,并通過提供更便捷的結賬方式提升用戶體驗。

一個Amazon Go有上百個攝像頭: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

大體來講,無人便利店識別顧客所購商品的技術可分三類:使用條形碼、使用RFID以及使用人工智能技術。

便利蜂、Wheelys、小e微店及羅森都是使用條形碼解決方案的公司,這種解決方案要求顧客用手機或結算臺等設備“自助”掃描商品條形碼,看似實現“無人”,實則是將收銀員的工作轉嫁到顧客身上,創新度低,且用戶體驗差。

業內使用RFID解決方案的公司主要為繽果盒子,RFID技術雖然已經發展多年,非常成熟,但是仍然有識別準確率受天氣影響,在液體、金屬上使用識別精確度低等缺陷。

然而最致命的其實是從成本維度考量,雖然RFID標簽目前單片成本可低至0.2元/片,但是新增的人力成本(貼標簽)及由標簽易撕毀帶來的高盜損率,都對使用這種解決方案的廠商成本控制能力形成挑戰。

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又能分為有結算臺的解決方案,及無結算臺的解決方案。

使用有結算臺解決方案的公司包括逗號零售、函數空間等。同樣是應用結算臺,和使用條形碼或RFID不同的是,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結算臺是通過圖像識別來判斷顧客所購商品的。

而無結算臺的方式則是亞馬遜無人便利店——Amazon Go所使用的方式,顯著特點是離店支付無需任何操作,“即拿即走”。

接下來我們詳細介紹Amazon Go的相關技術及購物流程。

Amazon Go購物流程及相關技術設備

1、購物流程

一個Amazon Go有上百個攝像頭: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

作為一名顧客,在走進Amazon Go之前,你需要下載AmazonGoApp,并在注冊登錄賬戶之后,通過這款軟件生成二維碼,掃碼進店。不用操心如何為他人買單,生成的每個二維碼都可以對應多個人,這主要是為了應對家庭購物場景。

在購物環節,亞馬遜通過“取貨”動作判斷你購買了哪些商品,為他人取貨賬單也會記到你的賬戶。另外,出于識別考慮,貨架上的商品都需要被擺放整齊,亞馬遜店內有專門的理貨人員整理顧客放回的商品。

亞馬遜無人便利店所使用的標簽并不是常用的條形碼或者RFID,而是一種獨創的點狀標簽,這種類似盲文的標簽可能更利于攝像頭識別。

在選購好所需商品之后,支付不需要任何操作,僅需在走出店門后等待5-15分鐘,即可獲得賬單,出現問題的商品可以點擊退換。

2、識別環節

那么在顧客購物的過程中,亞馬遜又是怎樣判斷顧客究竟購買了哪些商品呢?和購物環節相同,識別環節也分3步:

  • 首先,在顧客進門時頂部攝像頭識別顧客體態步態及熱成像等生物特征,并將此作為生物ID和賬戶鏈接,和外界猜測不一樣,出于隱私等方面的考慮,亞馬遜并沒有使用面部識別技術。
  • 在顧客購物時,亞馬遜主要通過貨架上的攝像頭進行手勢識別,并通過多重感應器及顧客歷史購物記錄判斷顧客所購商品。

在整個識別過程中,存在兩種處理方法:

  • 一種是從顧客進門起就進行全程跟蹤;
  • 另一種是在監測到顧客出現在貨架間后,再進行主動跟蹤。

相應的顧客離店的判斷也有兩種方式:

  • 一種是全程追蹤到顧客離開店面后進行賬單結算;
  • 一種是幾分鐘內貨架間檢測不到顧客動態后進行賬單結算。

由于賬單結算具有5-15分鐘的延遲,我們更傾向于亞馬遜使用第二種處理方式,在識別精度可以滿足要求的情況下,較低的成本是其勝出的關鍵。

3、店內相關技術設備

Amazon Go店內使用的設備主要有攝像頭、麥克風、紅外感應器、壓力感應器和荷載感應器等,使用的技術和無人駕駛技術非常相似,包括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及感應器融合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Amazon Go店內擁有上百個攝像頭,這些攝像頭主要分四類:

一個Amazon Go有上百個攝像頭: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

攝像頭設備

4、與Amazon Go相關的收購

查閱Amazon最近十年收購記錄,我們判斷有四家公司與Amazon Go的落地關聯較大,它們是Orbecus、2lemetry、Blink及Body labs,前兩家公司于2015年被收購,后面兩家公司于2017年被收購,與Amazon Go的關聯相較前兩家弱一些。

  • Orbecus:于2015年12月被收購,是一家專注圖像識別的技術提供商,由華人團隊創立。旗下擁有圖片搜索引擎及API平臺,客戶包括AMD及松下等。被收購前,初期僅對企業用戶收費,提供定制化服務,個人用戶免費,后期建立平臺,每月提供免費流量,流量外按月計費,識別精度業內第一,是當時圖像識別領域最大的獨立技術提供商。目前被并入AWS,提供Amazon Rekognition服務。
  • 2lemetry:于2015年3月被收購,是一家提供物聯網平臺服務的廠商,被收購前擁有當時市面上“唯一”可整合不同物聯網協議設備的平臺,現在同樣被并入AWS,提供IOT平臺服務。
  • Blink:于2017年12月被收購,是一家制造安防攝像頭的公司,旗下擁有節能效率非常高的AI芯片。
  • Bodylabs:于2017年10月被收購,主要提供3D人體掃描及建模服務,其服務可用于電商、零售領域。

5、中國版Amazon Go

與Amazon Go同樣使用無結算臺人工智能技術的中國公司主要有簡24和云拿科技。

一個Amazon Go有上百個攝像頭:詳解無人便利店的技術和模式

中國版Amazon Go

簡24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已落地運營店面坪數超過100坪的無人便利店,僅次于亞馬遜無人便利店160坪的店面,除了店內可容納同時購物人數為20人,遠低于Amazon Go的90人外,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版Amazon Go”。據了解,簡24目前位于徐匯萬科中心的2號店已于春節后上線,識別率超90%,相信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算法會打磨的更加成熟,店內可容納同時購物人數也會增加。

跟簡24自建店運營不同,云拿科技是一家技術提供商,在早期自建體驗店提升算法后就開始采取與零售商合作的方式建店,目前與百聯集團合作建成“GMS超便利”無人便利店,于去年12月下旬開始營業,店面面積15坪左右,可同時容納4、5人購物。

國外也有類似的廠商,一家由華人團隊創立的技術提供廠商AiFi,提供和Amazon Go類似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目前還沒有體驗店落地,計劃年內在紐約、舊金山建店。

Amazon Go未來發展策略探究

據報道,亞馬遜計劃于今年年內在西雅圖、洛杉磯等地,新開6家無人便利店,但是暫時沒有在全食超市(whole foods)應用整套技術的打算。

業內一直關心,亞馬遜短期內是否會將無人便利店技術對外進行授權,官方還沒有透露任何說法,接下來我們就對此展開討論。

方案一:

如果Amazon Go走技術服務提供商的模式,將可以更快的鋪開自己的解決方案,并可以通過自己的平臺獲取其他便利店、零售商品牌的線下用戶行為數據,來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等。

但這樣做有兩個很突出的問題:

  • 一個是數據歸屬問題,大型的零售商和連鎖便利店為了掌控數據資源,一般不會將數據授權給技術服務提供商,更別說亞馬遜這樣在零售領域有競爭關系的技術提供商。
  • 另一個問題是實際需求市場可能比較小,如果大型零售商和連鎖便利店不會使用亞馬遜的技術,那么區域性的便利店甚至夫妻店呢?對于他們來說,亞馬遜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否經濟存疑。而且由于存在電子支付等技術門檻,無人便利店針對的客群更多是“快節奏生活”的白領中產階層,以老人、小孩為主要客群的社區便利店及平價大型商超應用存在難度,需求較小。

因此,走純技術服務提供商的模式并不是亞馬遜最好的選擇。

方案二:

選擇自建店路線(不授權),在線上獲客成本不斷提高,眾多傳統電商都在尋求線下低成本獲客渠道的背景下,亞馬遜可以線下建立競爭優勢為線上導流,還能無障礙地獲取數據資源、獲知消費者習慣、優化貨架擺放以及提升倉儲管理和運營效率。

另外,我們認為,亞馬遜去年對全食超市的收購決策,透露了其布局線下的野心。

用上“AmazonGo”的解決方案,全食超市門店能夠優化庫存管理、需求預測、客戶管理和趨勢預測,提升運營效率,還能讓顧客支付更便捷,提升用戶體驗,這有利于全食超市占領高端生鮮市場,提升市場份額。

再加上全食超市作為高端生鮮超市,顧客群體與無人便利店客群高度重合,同為白領或中產,不受無人便利店的顧客門檻限制,全食超市使用整套系統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我們認為亞馬遜短期授權這項技術的可能性不大,在無人便利店的人工智能整套技術發展到高度成熟的階段,甚至在技術本身已經沒有壁壘的時候,亞馬遜可能會將這套技術授權給其他零售商和連鎖便利店。

初創企業做技術提供商還是自建店運營?

目前市場中,既有云拿科技這樣的技術提供商,也有采用自建店運營方式的簡24,初創公司要想快速站穩腳跟,哪一種方式更好?

我們認為,大電商或者大零售商會基于掌控數據資源考慮,會選擇自建平臺或者收購某家成熟的技術提供商,當然基于成本考量,選擇第三方提供商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對于初創公司,短期來看,由于競爭初期技術是核心競爭優勢,以技術提供商為路線的企業可以快速鋪開產品,更快地提高技術,建立技術壁壘。然而,當系統識別度低時,初創企業很難找到愿意成為“試驗品”的下游零售商,都會不可避免的從自建店開始。

從長期來看,以技術提供商為目標的公司,可能會很快觸及天花板而被收購,或者拓寬業務廣度成為AIaaS提供商,也可能專注數據處理成為大數據營銷平臺。而對于自建店運營的公司,長期運營能力是關鍵,如果團隊有較強的運營能力,成為中國本土的優秀便利店品牌還是指日可待。

 

作者:張孟迪,星河研究院分析師

來源:微信公眾號“星河研究院”

本文由 @星河研究院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筆者從公司和行業角度分析了無人店的行業格局和發展預測。能否根據這篇文章對比國內也火爆相當的新零售業務呢,感謝 。

    來自上海 回復
  2. 之前搞過應用RFID的智能超市,當時設計的是采用RFID打印機直接打印帶有條碼的超高頻標簽,貼到商品表面。
    在特制的購物車上安裝PAD,手機掃描PAD取車進行其他操作(店內導航、車內記賬等),PAD封裝的RFID讀寫器負責識別商品加入或移除購物車。
    決定購買后,將購物車推過自動結算通道,通道直接讀取PAD的信息進行付費,從掃描取車的賬戶中直接扣除。
    不過超高頻標簽成本太高,讀取與屏蔽技術要求也高。。。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