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總裁王文彬:做出“用得爽”的工程產品

1 評論 7253 瀏覽 6 收藏 25 分鐘

已擁有近百萬不同行業領域用戶的阿里云,在產品開發、服務輸出與生態系統建設等方面還將繼續加速,多點開花。

回顧在2014年已經過去的半年中,阿里云在產品開發、服務輸出與生態系統建設層面的諸多動作。不難看出,阿里云的發展一直在加速。

技術和產品:以飛天分布式系統為基礎,阿里云正加速完善產品體系,官方接連發布CDN、ODPS、SLS、OpenSearch等商業化產品。除產品線的打磨完善之外,新增青島、北京、香港數據中心的投入使用,也表明阿里云正在更廣域的開展云計算服務。

與此同時,阿里云在半年內數次宣布產品降價,價格下調涵蓋全線云產品,進一步降低用戶入云門檻,僅在6月份,阿里云官方就陸續宣布數據庫產品RDS價格降幅達到了歷史最高的88%、香港國際帶寬降價87%。

阿里云計算公司總裁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王文彬(花名菲青)表示,隨著規模經濟效應的展現,今后云計算價格每年還將至少降低30%以上。

生態建設:隨著與中軟、浪潮、易華錄、新奧特等更多ISV和SI企業達成合作,阿里云在布局云服務生態鏈方面的腳步逐漸加快,聯合各類合作伙伴共同為各行業提供云計算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體系,為美的、國家氣象中心、飛利浦、九陽股份等傳統行業及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在海南、貴州、河南、河北等多地智慧城市建設上也風生水起,涉足領域不斷拓展。

據了解,截至目前阿里云已擁有近百萬不同行業領域的用戶,這一用戶數字側面展現了阿里云深耕5年的業績。步入2014下半年,阿里云將在某一業務領域重點發力,還是四面出擊、遍地開花?

7月14日下午7點,在阿里云北京辦公區飛天谷會議室,王文彬接受了專訪。在一個多小時的交流中,他詳細闡述了阿里云的發展策略以及對產業競爭的觀察。在訪談過程中,他直面所有問題,冷靜而坦率的解答,言談中可見其對工程理念的執著,對技術驅動創新的深刻認識,以及作為新一任掌舵人對阿里云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握。

阿里云計算公司總裁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 王文彬

王文彬加入阿里集團已經有7年,擔任過淘寶網首席架構師,掌管過淘寶網的軟件架構規劃及基礎軟件的搭建,2008年創建了淘寶開放平臺(TOP)為淘寶及阿里巴巴的商家及開發者提供數據接口服務。歷任淘寶商家事業部和開放平臺副總裁、阿里商家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更早的時候,他在硅谷致力多項領域的開發及管理工作,并是JBoss Java開源中間件集群服務的核心人物,國內開源技術的實踐者。王文彬見證、參與并推動了阿里集團技術的變革。而今,作為阿里云總裁,王文彬顯然是阿里集團“云+端”大戰略實施的重要一環。

轉身:技術支撐業務與技術等同于業務

在王文彬看來,在淘寶做技術創新是為了支撐電子商務,而在阿里云做技術就是做業務。在阿里云,要將業務做好,技術就必須做好。

問:曾負責淘寶的技術和平臺,現在轉而負責云計算,兩個不同的平臺在業務上是否有一定的相關性?

王文彬:做技術的人都會關注技術變化,云計算可謂是我的一個情結。

從2006年亞馬遜推出S3服務開始,我一直在關注云計算,并一直在思考云計算如何在阿里落地。2007年,集團針對是否應該在當下著手做云計算進行過討論。但坦白說,那時候我們在分布式存儲和大規模計算上還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如果直接開始做云計算,顯然在技術層面有些跳躍。最終,我們決定先著重解決淘寶業務所面臨的問題,改造淘寶技術架構,再從中積累技術經驗。

2008年,王堅博士來到阿里并成立了阿里云計算,這是阿里走上云計算之路的一個良好的契機。我在淘寶所負責的業務—淘寶開放平臺、聚石塔等產品和阿里云計算密切相關,尤其是以云計算為“塔基”,為天貓、淘寶平臺上的電商及電商服務商提供IT基礎設施和數據云服務的聚石塔項目,是云計算支撐電商的典型應用。

2012年,通過聚石塔項目,我們不僅看到了云計算可以護航電商,也從中看到了云計算未來的發展和應用具備更多可能性。2013年,阿里云在支撐雙十一等業務方面表現的更加出色,支撐了2013年雙十一75%的交易量,成為集團業務背后堅實的服務平臺。

通過云計算支撐高速的業務發展,并不是運氣使然。假設沒有云計算作為基礎服務,隨著聚石塔這樣的業務發展起來,也會因為有對分布式及彈性計算的需求而進行技術開發,但如果是技術追著業務跑,業務發展的路會比較長。而因為阿里云發展在前,業務借助云計算平臺的支撐,縮短了發展路徑,雖然這一過程中不免也有彎路,但卻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問:做云計算和之前在淘寶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有哪些挑戰?

王文彬:以前在淘寶所做的產品是服務于內部,而內部本身技術水平較高,由于這樣的使用特征,所以我們在產品設計上對易用性等不需要太在乎,也不需要考慮多租戶等問題,所以工作重點更聚焦在將性能和穩定性做上去。

但阿里云是對外提供服務輸出,一方面需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產品設計不僅需要保證性能、易用,還要保證多租戶穩定性、安全性等,這些綜合因素考驗的是我們的技術能力。另一方面需要考慮到用戶的使用場景,阿里云各類客戶近百萬,數字還在迅猛增長,而這些客戶的使用場景絕大多數都不相同,如何在使用環境中滿足如此多的需求,這是最大的挑戰。我們要的不止是90%的滿意度,即便只剩下10%,這10%的體量也有可能代表了10萬甚至更多的企業,我們必須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除此以外,云計算是技術驅動的創新,如何通過新技術實現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等,這也是挑戰。

所以,在淘寶做技術創新更多是為了支撐電子商務,而在阿里云做技術就是做業務。在阿里云,要將業務做好,技術就必須做好。

洞察:云計算的本質是服務

從云計算的本質是服務來定義,王文彬認為亞馬遜已經深度實踐云計算所蘊含的服務本質,而谷歌“技術強大,但缺乏服務的基因”,在向先行者學習的基礎上,阿里云結合自身優勢正在形成自有核心競爭力。

問:PC+軟件曾是IT發展的主流,現在,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使IT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傳統企業已經開始嘗試云計算,但也有很多企業對云計算和傳統IT模式看的并不清楚。如何看待目前的云計算市場?

王文彬:云計算是一種服務模式的改變,究其本質是服務。云服務的背后是硬件、軟件、運維,三位一體以服務的方式對外輸出。在這方面,亞馬遜AWS起步較早,并下了很多功夫。谷歌,技術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說,是所有互聯網企業中技術最強大的,他們解決了規?;膯栴},但卻沒有把服務做徹底。

在國內,企業用戶對于穩定、可預測性、服務一體化的需求很強,但很多企業往往在上市的時候才會突擊完成信息化建設任務,這些企業對IT系統縱有強烈需求,但認知不足,對云計算認知更為粗淺。面對國內市場這些技術認知較淺,卻渴望通過IT提升生產效率快速占領市場的企業,服務變得更加重要。服務體系,是商業化產品應用的支柱,阿里云的背后是已經積累了幾年的服務體系,包含售前、售中、售后,這已經成為我們的競爭核心。在我看來,很多傳統廠商現在并沒有獲取真正的云計算服務,被提供的更多是虛擬化+SaaS服務。而真正的云計算服務,不會讓用戶投入高昂的費用買硬件和支付軟件授權費,而是提供彈性的、可擴容的、隨需配置、低成本的服務,這是一種真正的服務模式的改變。

云計算確實是改變中國IT格局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是對IT系統化的改造。從另一個重要的角度來看,云服務的出現,不僅會改變整個IT使用模式、周期,同時使得企業在IT系統上產生的大數據可處理變得可能,云計算和大數據(云服務和數據)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但云計算能夠帶來的顯而易見的優勢還沒有被很多傳統企業所認知到,這一過程,猶如電商的發展過程。09年前后,很多線下品牌不相信線上電商能夠做起來并對線下帶來沖擊。在他們看來,線上電商更多是一種營銷手段。但幾年過去,數據說明一切。相比線下昂貴的租金、落后的供應鏈體系、居高不下的庫存、為保證利潤而不得不提升的單品價格、差強人意的用戶體驗,同樣質量、更高性價比、用戶體驗更佳的電子商務,消費者已經用選擇投了票。傳統IT架構和云計算的對比也是這樣。持續上升的硬件、軟件、運維、服務成本、廠商鎖定的傳統IT模式,在擁有更多自由選擇權、按使用量付費、價格更加平民、服務更加便捷,體驗更好的云計算的面前,將很快會被后者所取代。

問:中國云計算產業的成長與細分市場的逐漸成熟有目共睹。如何看待中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格局?

王文彬:在我看來,私有云是個偽命題。我們對云計算的認知和定義是一種公共服務,如同水電一樣,用戶只需要使用但不需要自建電廠。很多人在講私有云,但私有云的背后其實是迎合一種心理上的安全,因為對云計算的不信任,認為數據、資源、應用放到私有云中更安全。但企業的數據中心安全,還是云更安全?這需要一個教育過程,也是一個構建信任的過程。這個過程,如同人們選擇將錢存到家里轉而存到銀行的過程一樣。現在,無論從投入、使用率、簡單易用水平等綜合因素來比,云計算都顯得更有優勢。阿里云已經具備向各行各業輸出服務的能力,例如幫助政府提升IT技術架構所推出的一系列智慧城市概念的落地計劃。

但出于國內監管機關的一些特定要求,針對有些舊有資源需要保護、新業務需要上云的企業需求,阿里云即將對外發布新的服務,保障用戶既能享受云計算的彈性、靈活和易用,又能利用既有投資,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

發展:阿里云的增長會更加迅猛

阿里云計算服務正在覆蓋更廣泛的行業與領域,并且已經擁有近百萬用戶。2014年上半年,阿里云四面出擊頻頻發力,王文彬說:下半年會更加“多點開花”。

問:從技術、產品、生態伙伴等方面來看,阿里云發展迅速,背后的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王文彬:阿里云已經對外提供了15項云計算服務,所有新的服務都在aliyun.com上,從中能夠看到阿里云在不斷完善云計算產品,提供更多服務,下半年我們會推出更多創新的產品,產品的緯度會更多。坦白說,今天阿里的核心是在中間件上,很多中間件的核心都可以迅速變成云服務,這是阿里的強項。在業務布局上,我們確實在“多點開花”,不同的戰略合作有助于構建阿里云中長期的服務能力及生態系統。

問:互聯網提倡免費模式,對于海內外云計算市場頻頻掀起的價格競爭,如何來看?云計算是否會實現免費服務?

問:對于海內外云計算價格戰,云計算的資本密集性類似零售行業,也許短期可以不計成本來降價促進銷售,但中長期是不可能這么做的。

云計算服務提供者比拼的,是規模效應和技術創新所帶來的成本和效率。我們會持續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以阿里云青島節點的價錢為例,比起其他節點的公開售價便宜了10%,是因為青島數據中心的成本比其他地方都低。我分享一個數據,從去年開始云計算最暢銷的一云服務器機型價格下降了87%,平均云服務機型價格也下降了40%左右,每年有些服務都在固定降價。但這背后并不是賠本賣服務,而是因為規模效應導致硬件成本在降低、軟件成本也在降低。對比其他競爭對手,我們有能力一直通過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來實現降價,將實惠反饋給客戶。低成本之外,關于云計算的免費使用,我們有一定免費的額度給新進來的企業,便于他們嘗試使用云計算;另一方面,在垂直解決方案中,云計算作為增值服務出現,是有免費的可能的。

生態:公布新體系規劃,支持ISV/SI轉型

Gartner最新報告顯示,公有云將按照年均25%的增長率達到440億美元,而與此同時,傳統IT市場(私有云/混合云)雖然增速在4%左右,但是市場規模卻可以達到20,000億美元。在被公認為公有云的三大客戶群——網游、視頻、電商之外,傳統行業如金融、制造、醫療、交通、能源、教育等,上“云”速度在明顯加快。要覆蓋這個龐大的市場,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的競爭,更大程度上就是生態系統之爭。擁有更加完善、成熟而穩定的生態系統者,更會勝出。

問:未來,阿里云生態構建的新動作會有哪些?阿里云如何幫助中國傳統的SI/ISV轉型到云計算商業模式?

王文彬:云計算市場的成功,關鍵是看生態。我們正在加緊布局生態體系。云計算生態圈和傳統軟件合作伙伴不一樣,價值鏈條完全不同。針對云計算生態鏈條,我們希望能夠將云計算盈利模式講的更清楚。原來,中國的渠道更多是通過賣硬件賺錢,賣數據庫賺錢,但現在通過云計算如何賺錢,需要新的體系規劃。我們有計劃公布體系規劃,其中也包含扶植計劃。

SI/ISV企業是云計算生態鏈條里重要的一環,在他們的傳統服務模式中往往牽扯到很復雜的關系,盡管客戶和企業付出高昂的成本,但賺取利潤主體的是傳統IOE;在項目中,成本的不透明等原因,都會成為導致客戶和企業不滿意的因素。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對比云計算,阿里云可提供的基礎云服務成本都是透明的,SI/ISV可以在上面做增值服務,增值服務的利潤空間完全屬于SI/ISV,除開發成本可節省1/3以上,還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富有性價比的方案,提供更有空間的增值服務,不再只是單純賣硬件、賣中間件、賣數據庫的企業。對客戶而言,基礎硬件設施價格是透明的,能將更多資金放到和業務相關的技術開發上。產業鏈發生了根本性變革,有挑戰,但更多是機會。我相信,有一批人,真正想在云計算中做事情的人,會發展上來,成為一種憑實力來贏得市場的正能量。

問:阿里云今年已有近百萬用戶,其中哪些是會繼續重點開拓的行業?

王文彬:今天的阿里云用戶絕大多數都是中小企業,雖然需求比較簡單,但這些移動互聯網開發用戶也許明天就是另外一個騰訊、百度。如同淘寶一樣,有很多中小企業,但也有很多大企業在。我們不會側重哪一類客戶,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可以并行,不需要犧牲哪一個,因為阿里云是通用的云平臺,能夠滿足大部分的基礎需求。對于大企業的特殊需求,垂直行業方案,阿里云肯定是與合作伙伴一起來做的。

挑戰:以客戶為導向,做出“用得爽”的工程產品

服務對云計算而言至關重要。之前業界對阿里云的穩定性一直有所擔憂,比如之前的大掌門事件。但最近從微博上搜索,已經很少看到客戶的負面反饋,阿里云的口碑有了明顯提升。王文彬將這歸功于“以客戶為導向,重視工程產品”的理念實施,他說:“我的目標很簡單,要做出讓客戶用得爽的云產品”。

問:在產品穩定性和體驗方面,阿里云都做了哪些工作?研發、客戶售前和售后支持流程方面有什么調整?

王文彬:我一直在提倡,要以客戶為導向。

第一,要看客戶需要什么,而不是你想做什么。

第二,團隊要更加重視產品服務質量,而不止是技術,如果飛天不能轉化成產品提供給客戶使用,那只能算是滿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團隊設計的東西是不是滿足了客戶需求,是不是對穩定性有所追求,是不是有很好的易用性,甚至包括使用文檔、教程、論壇等,是我非??粗氐?。

第三,將有能力的人放在對的位置,能夠將徹底將產品和服務融合起來,實現以客戶為導向。當流程更加順暢,阿里云產品更加專業、好用、穩定、服務更加及時,體驗自然就慢慢好了起來。我們內部非常重視來自微博等渠道的開發者反饋,并作為衡量產品好壞的參考值。在提升服務體系方面,以工單為例,安排回復工單的都是懂云計算產品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夠根據客戶的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專業的回答。我相信,只要我們足夠重視產品和服務細節,即使產品還有問題,但我們一直在改進,無論是普通開發者還是企業用戶都可以感受到阿里云的進步。我的目標很簡單,做出的是讓客戶用得爽的產品。

分享一個有意思的故事,我們內部在進行一個挑戰活動,只要你找出目前阿里云線上云產品的Bug,訂購的錢(使用費)由我們的技術負責人來付。據說他已經付了幾萬了。我們內部做這個活動,目的就是讓研發人員對產品的使用有更直觀的感受,并將感受帶入研發設計,讓產品更有生命。

后記:

我們的采訪是在ODPS產品溝通會后,接著一個問題開始的。

ODPS,對內是阿里集團30多個事業部唯一的大數據處理平臺;對外,以RESTful API對外提供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和其他數據應用服務。王文彬為之站場,并稱其為“中國進入大數據時代的里程碑”。

我在提問環節“挑戰”王文彬的一個問題是:“原計劃4月或6月就對外的ODPS,7月才正式發出。Delay的原因是什么?”

他坦率地說:“當用戶把身家性命放在云上時,服務的可用性和穩定性是我們必須要首要考慮的,ODPS是數據開放處理服務,要實現SLA,要實現多租戶,滿足成千上萬用戶,實現60%以上‘上座率’,這些問題都需要反復測試,這個過程導致比預計發布的時間晚了一些?!?/p>

從這個問題開始,王文彬對工程理念的執著貫穿采訪的始終。

王文彬為5歲的阿里云設定了多重目標,但每個目標的實現都不容易。阿里云,在新的征程中能交出滿意的答卷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 郭雪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阿里有點東西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