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短視頻的孕育地,巧看商機

0 評論 2010 瀏覽 12 收藏 13 分鐘

站在風口上的豬生產的肉未必好吃~~~

近日短視頻激起了社會很大反響,好比沉睡的獅子被獵物驚醒,又一次把自己推向互聯網平臺上的風口。但是不知是想要借風助成長,還是基于自身成長膨脹啦!

不過話又說回來啦!短視頻卻是社交圈層的衍生物。沒有互聯網時候,關系鏈條相對比較單一,只能局限于血緣、距離之間;而在擁有互聯網之后,單一的關系鏈不能滿足多樣化的用戶,慢慢就衍生出了社交樹。至于種子來自何方?我想可以從互聯網社交大咖Facebook開始說起

facebook服務歷程(或者說并購)

設計初衷

也許好多用戶不知道Facebook被制作的真正目的吧!

其實吧!Facebook的奇想來自:傳統的紙質”點名冊”即“花名冊”,而點名冊的真實用意卻是幫助學校內的人與人更好的認識和學習(美國名校)。換個方式來說:就是提供一個開放社交平臺,讓社交人玩轉社交圈。

主打功能

世界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點,把它映射到我們當下的場景就類似與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微博的分享、短視頻產品的分享等。

目標圈層

先來認識一下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他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我想:他可能會是“社交圈的小王子”,深知傳統的社交方式不能滿足那個時代的大學生。那么社交網在開放的第一批用戶也就鎖定在在校學生的身份之上,那么網站的注冊僅限于哈佛學院的學生。但是在兩個月內,注冊擴展到波士頓地區的其他高校,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特福茨大學Tufts,以及羅切斯特大學Rochester、斯坦福Stanford、紐約大學NYU、西北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

裂變圈層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學校的學生就齊聚在Facebook為他們搭建的社交平臺之上。直至2007年,本想為學生設計的社交平臺摻入很多非大學網絡的用戶(1、學校畢業生;2、未入校的中學生;3、獵聘職員等等)。因為這個平臺就是最大人才儲備庫和資源儲備庫和引領學生時代的潮流方式等,自然會很多仰慕之人為之瘋狂的動舉。涌現腦海的裂變水池圖:

典型融合

產品布局不可脫離市場的拓寬,而市場的獲取就脫不開企業間的融合,而用戶最喜歡的產品有脫離不開功能,簡單的來說:市場、并購、功能三者之間潛移默化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成長歷程

  • 2008年海外數據助力facebook成為社交領域的老大
  • 2009年過關斬將進入第一集團(市場份額僅此于谷歌)
  • 2011年入住香港&新加坡斬獲更大的社交流量(并未進入國內市場)

購作歷程

  • 2014年2月19日Facebook收whatAPP(跨平臺移動通訊應用)
  • 2014年3月25日Facebook收購oculus VR(沉浸式虛擬現實技術)
  • 2014年11月,電信運營商Airtel宣布與Facebook達成合
  • 2015年1月,Facebook收購了自然語言軟件廠商Wit.ai
  • 2015年1月9日,Facebook收購QuickFire Networks

功能開放

  • 2011年4月22日,Facebook界面添加“喜歡”(Like)按鈕功能,一方面幫助用戶標注自己喜歡的內容;另一方面提高信息曝光幾率
  • 2014年1月16,Facebook發布了“熱門話題”(Trending)功能,加快熱點信息的曝光率
  • 2016年10月3日,Facebook推出了“市場” (Facebook Marketplace)功能,打開商品銷售通道

用戶體驗

作為國內用戶很難獲取到Facebook的產品體驗心得,故此求助了來自美國留學的小伙伴judy的幫助。順便借她的體驗來優化國內用戶對社交先驅的認識。我想可以從相似產品、分塊而治、操作慣性三個方面來看:

  1. 呈現的功能基本上和微博一致,就是一個信息繁多的社交平臺,也是獲取信息的好渠道,也可以關注個人和群體的帳號,還可以查看一些活動信息。
  2. Facebook軟件本身不支持發消息的功能,對于和個人|群體的消息流通都是通過Faceook旗下的軟件messenger來進行的。也就是軟件的功能模塊分工相對明確,不存在信息穿插。
  3. 系統默認設置信息提醒,并不告知用戶有該項功能。例如:當一個你不太熟悉也不感興趣的人發了信息,分享了圖片等,它都會通過短信和郵箱、系統通知來提醒用戶。

綜上三個方面來看,針對國內用戶的體驗還有很大局限性。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打開站點分享照片的新紀元,也引領著國內微博的成長。

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產品

微博起步(神似Twitter)

典型時件:

2007年中國第一家年帶有微博色彩的飯否網開放迎接用戶,也就是中國市場開始組建自己社交平臺的起點之一。對于用戶來說,可以在微型博客上做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信息的最佳位置,還可以通過Web、WAP來組建屬于自己的社交圈層。

2009年中國老牌微博產品飯否網、騰訊滔滔停止運營(也就是宣布倒閉),也就在同年8月新浪微博攜手大型綜藝活動進入中國市場,與twitter發展進軍市場有幾度神似之處。

2014年新浪微博順利拿下國內微博市場,也在同年3月更名:微博。

推特和微博的基本特性的對比如下:

實際我們會主觀的看到兩者之間的差異相差不會太大,服務的內容編輯范圍卻和WAP端的不差上下。腦海中難免會這樣衍生:

切合實際情況看來,這種服務型的互聯網產品的內容都是出自互聯網網民之手。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為互聯網服務平臺制造了顛覆用戶的原材料(信息)。

快手轉變(工具型轉變為服務型的過程)

典型時件:

2011年3月GIF快手基于用來制作、分享GIF圖片的手機應用,而GIF是圖像互換格式把多幅圖片構成最簡單的動畫

2012年11月將編輯GIF的工具產品轉換為短視頻社區的服務型產品

2015年迎接市場春天,成為了用戶記錄和分享生活的平臺

搜尋源頭發現的大致流程如下:

實際我們很喜歡Gif格式的動態圖片,也把它們靈活運用于聊天之間。用戶玩弄于指尖的趣味斗圖,怎么就選擇了轉型了呢?結合用戶使用來看,他們并不擅長制作屬于自己GIf動態表情包,也就是說:這類功能型的產品并不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GIF快手慢慢的發現直播市場后,果斷利用已擁有的技術把功能型產品轉變為服務型產品,找到了火熱的屬性后被互聯網用戶所炒熱(所謂的炒熱就是:大眾互娛)。

也登上了短視頻市場王者的寶座~~

抖音逆襲

典型時件:

2016年抖音上線,用于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件,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

2017年“今日頭條”用10億美元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社交平臺Dubsmash

搜尋源頭發現的大致流程如下:

然而僅僅只有15秒的抖音再今年慢慢超越了快手,登上了短視頻的最高點。娛樂服務形式有兩種:一種:讓用戶為用戶提供娛樂;另一種:讓用戶為自己提供娛樂。相對于主打大眾互娛特性的快手卻被精細化的娛樂服務形式拿下也是神來之做??!

肉真的好吃嗎?

風口上逆行的小豬

隨著短視頻走上互聯網風口之時,也就是它最輝煌的時刻,也是社會大眾眼球的聚焦點,稍有不慎就會從高山之巔墜落魚深淵之中。

短視頻帶領我們娛樂周邊以及區域的趣問趣事,讓我們認識了生活存在的許多美好,說不定也是我們喜歡短視頻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如下:互聯網科技印象之下,人們工作和生活有太多的焦慮沒有地方排解,而短視頻的社交平臺提供了太多的愛心娛樂驛站,讓當下的人可以臨時放下心中的困惑,享受這一時刻的美好或者創造美好。就是著一絲絲美好推動著逆風飛行的小豬踏上屬于他們的高山之巔,也就是養豬之道才剛剛開始。

小豬變身是豬豬俠還是豬肉,這個結論還是有待考證的

也許童年的我們都有一段小豬變勇士的動畫佳話吧!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它會挺身而出的勇士;當周圍的環境和諧時,它會默默的守護著屬于他們的世界。

相比當下在風口飛行的短視頻來說,總有太多的驚喜告誡我們有些垃圾的內容危害了大眾互娛的胃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互聯網用戶的身心。有些時候我再考慮是否只要是互聯網用戶就無須顧及身心、年齡、思想等方面的限制,突破紅線來享受信息的公平,也就是這種公平讓我覺得小豬變成豬肉那么可惡;假如短視頻社交平臺可以分段而制的話,將會更大程度上促進人們身心的良好發展,進而變為一個真正為用戶服務的公眾平臺,而不是危害用戶,這樣來變身豬豬俠也不是沒有可能。

短視頻的商機早已被社會所認可,為什么不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呢?畢竟他們之前有太多的創業大咖為他們鋪路。

(用戶體驗來自好友:judy;對比信息來自百度百科)

 

作者:胡小黑,進軍互聯網行業的學生,兼騰訊課堂產品學院運營人。

本文由 @胡小黑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