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會是繼電子商務之后又一個爆發點嗎?
喬布斯和比爾蓋茨在D5峰會上的對話中就對未來做出了預測,他們預測的第一個趨勢是電子商務成為大多數人的購物方式;其次就是在線教育?,F在看來電子商務確實如大咖們預測的一樣大火大紫,那在線教育會是繼電子商務之后又一個爆發點嗎?
【閱世書生@知乎(627票)】:
在線教育一定會成為爆發點。但是這個結論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哪個行業都能這么說。
重要的是幾個判斷:
·在線教育的哪個細分領域會爆發?是成人教育?應試教育?
·在什么時間點爆發?是一年還是十年?
·行業性的機會在哪里?是平臺?內容?還是工具?硬件?上游?下游?
·在線教育的哪種商業模式是更合理的?B2C?C2C?獵頭費?課程收費?軟廣告?應用內購買?
這是個大坑,有空慢慢來填。
=========
第一個問題,在線教育的哪個細分領域會爆發?
首先,在線教育行業,有哪些細分領域?我做了張簡單的圖示:
教育行業可以用縱橫兩個維度來拆分:縱向的年齡,橫向的是教育內容、方式的屬性。年齡不用多說,教育內容和方式的屬性,是按功利屬性無級變速來劃分。補充一句,單按年齡或者單按功利與否來劃分,都是不夠準確。
四個象限,分別給1、2個典型用戶/場景:
左下角,低齡非功利:比如早教;比如“小記者”培訓;比如夏令營;
左上角,高齡非功利:比如大家上知乎,看網易公開課、報名上Coursera、學古琴、學烹飪……
右下角,低齡功利:學而思在這里;百萬琴童也在這里;家教1對1、各種補課班都在這兒;
右上角,高齡功利:CPA、會計上崗證、考研、……都在這兒呢。
決定會否爆發的因素有兩個:
1)細分行業自身的發展程度。這里還要看兩層:
A,對應市場的成熟度;B,細分行業的成熟度(規范程度)
·市場的成熟度是指,這個細分領域的用戶有沒有消費的習慣,即“有沒有需求(市場)”;互聯網改造一個行業的前提是,這個行業本身在線下的時候是有交易需求和實際交易場景的。
·行業成熟度(規范程度)是指,有沒有健康的規范,業內人士服不服,規則有沒有被玩壞,有沒有明顯的瓶頸(天花板);
A是必須的,如果市場需求都沒有,那么肯定談不到爆發;
B要看平衡,不是越成熟越好的,鋼鐵行業很成熟了,很難爆發;機會往往在于規范還不成熟。當然,如果太不成熟,很容易成為先烈。行業成熟的過程,是大魚可以吃小魚的過程。規則已經明確了,但還沒建立起來,這個檔口,BAT砸點錢你就不要玩了。
2)“互聯網”對這個細分行業的影響;
傳統行業,用傳統的方式是無法爆發的?;ヂ摼W是鯰魚,可以改造一個行業。如果這個領域是可以被互聯網改造的,那么這個領域爆發的機會就大。改造的難度越大、成本越高,爆發的機會越小。判斷改造的難度和成本,要回過來看這個行業的特性。鋼鐵行業能被互聯網改造嗎?(不好意思我老說鋼鐵行業……)不敢說絕對不能,但機會可能真的不大。互聯網技術不足以優化這個行業的產品、體驗,不足以改造它的運營方式、商業模式。
方法有了??催@四個象限。
左上角,大家上Coursera學知識。好東西,有需求。但是沒有消費習慣,市場其實很小。比如白領學太極拳、學古琴。你的時間往往不允許你花很多錢去學一些東西,雖然你挺有錢。
右上角,考上崗證、考公務員。剛需。線下已經爆發過了。能用互聯網的方式改造嗎?如果是標準化的考試比如國考,猿題庫就做出來了。但互聯網能影響到哪一步?空間有限。因為規則是既定的,而且不是由你互聯網來定的,是國家定的。天花板很明顯,而且很低。
右下角,應試考級。線下已經爆發過了,學而思、精銳、龍文,都是這么起來的??梢捕甲驳搅颂旎ò濉0船F在的路子,是談不上爆發的,互聯網能改造這個領域,但最大的天花板是,行業體量就這么點,大玩家已經出現,高考再那么一收,整體的盤子很難變大了。
左下角,能力提升。需求、市場正在形成。二十年前高考是唯一的進身之階,這個象限根本不存在,現在已經不同。中小學課本都在變化,家長也在變化。80后成了家長,這些人自己都是受了應試的苦過來的,知道應試有屁用,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轍。這是需求?;ヂ摼W對這個領域的改造,目前還沒有成型的路子,但往上可以參考Coursera,往右可以參考學而思網校。不成熟,也許反而是機會。雖然,機會也許不大。
======第二更======
前面是從行業細分來說。今天換個角度:從行業分工來看,機會在哪個階段。
先普及背景。教育行業的分工,按階段可以這么分:(以下討論,均適用于上述四個象限不同領域)
左邊這列,是產品部,右邊這列,是市場部。這是對應到教育機構。當然也可以對應到學?!獙W校本質上也是一個教育機構。
產品部門負責:
1.內容生產,就是編寫教材、教學方法研討、撰寫教案、課件等;大型教育機構肯定有這個專門部門,哪怕是1對1機構,也有教研。學校里叫“教研組”。小型機構往往沒有這個部門,找個好老師,TA負責教研上課,完全不需向機構匯報。
——這個工序,互聯網有很大機會去改造。很 多老師現在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我也干過這事兒,把百度百科搬運到課堂上。說得好聽,這是信息不對稱?;ヂ摼W的世界是平的,這種壁壘不應該存在?;ヂ摼W時 代,內容可以UGC,不再是獨家壟斷。這和電視劇、動漫、游戲等文化產業不一樣。這些東西的生產制作成本極高。教育內容的生產,成本低到:給我一臺電腦,給我一個月時間,我能給你小學五年的語文課教案。
2.內容傳授,就是上課。上 課的形式多樣,大班、小班、1對1。前一個環節對這個環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個環節也是直接面對用戶的最直接的環節。口碑大都形成于此。小機構能活下 來,就是因為這個環節里,可能存在名師。大機構勝過小機構的地方,也正在于:我可以培養出好老師,或者,我根本不需要名師。
多說兩句。對線下機構來說,這個環節應該是成本最高的。不是因為老師課時費高。新東方不需要名師的原因是,他可以用強大的內容和考核環節來達到效果,所以不會被名師綁架。而內容和考核環節都是需要錢的。所以上課這個環節成本高,是隱性成本,表現在其他方面。
——這個領域,互聯網改造的機會可能更大。與此相關,我在36kr上發過一篇文章:學齡階段的非應試教育存在新機會:知識應免費,發力點在創新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上 大家可以參考。
教育這件事,真正出彩的是內容傳授,是教學方法。內容無法成為壁壘的,方法才是。新東方愛講笑話,笑話這種內容不是壁壘,壁壘是,你怎么想不到通過笑話來吸引大學生呢。給我一個月我能做出五年的教案,這是內容,有這本事的肯定不止我一個,隨便找一個10年教齡的語文老師,都不用一個月,她把10年的教案拿出來,就比我牛逼十倍。
但我和她一樣上一節課,我還真不見得比她差?!辽伲矣行判母嗪⒆訒矚g我。
3.考核評定。越功利的領域,越容易考核,這個環節就越簡單。新東方是托福市場的大玩家,學而思則是奧數四大杯賽的大玩家,他們每年都在四大杯賽上投入大量成本,以保證自己的學生拿獎。對非功利的領域來說,這個問題同樣繞不過去,怎么辦?自己建立考評體系。我以為,這也正是機會所在:你有機會成為規則制定者。
——這個領域,互聯網未見得有多大優勢。尤其在功利的領域里,因為即使你指定了規則,買單的人還是很有可能不認你的規則。不過也不絕對。不排除有顛覆性的技術或者方式出現,改變格局。至少,我能看到大數據在其中的作用。猿題庫就挺成功。
市場部門負責:(不太準確,往往是運營部門,或者教務部門)
1.招生。這事兒真沒有那么簡單。你很可能不是輸給同行的競爭對手,而是輸給學生的時間。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個雙休日,你最多也就上八門課。有你沒我的。這是行業真正的難點,如果能打破這個瓶頸,那么整個行業的規模都會上一個檔次?,F在線下的操作,很多還是資源主導。這是現狀。
——互聯網能做很多,已 經有很多以招生渠道自詡的網站,天天在給我打電話了。拿互聯網做銷售渠道,當成營銷工具,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思路。我相信這些網站能提供一些價值。但我不看 好這種模式能做成一個大眾點評網。教育產品的消費使用過程,和餐飲行業完全不同。這個模式本質上是無力的。滬江網就在轉型自己做內容了。但是在線教育的爆 發,一定離不開在這個領域里的突破、創新。
補充一句。互聯網金融,并不只是通過互聯網賣基金這么簡單。在線教育同理。
2.服務。這點上,至少大機構相互之間已經做到紅海了,很難突破了。教學服務,不論是面向用戶(學生)還是面向客戶(家長),以現有模式能突破的地方太少了。但是大數據很可能帶來機會。
—— Coursera之所以能向Google推薦人才,并向Google收取獵頭費,正是因為Coursera掌握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這在升學過程價值 非常大。面試找工作、考研、高考、中考、小升初,都是高一級機構在篩選學生。如果有人能提供完整的學生信息、學習狀況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或分析,這顯然 是一件有價值的事。至少可以和高校職業發展部門合作吧,至少可以和大企業校招結合吧。
3.反饋追蹤。這是偏營銷的方面。怎樣展示學生成果?怎樣形成品牌?龍文教育是張榜公示成績,Coursera可能是靠大家的口碑。小機構不會來做這件事。大機構也很可能忽視。這個環節對業務本身的提升有限。
下表是互聯網(在線教育)對傳統線下教育可帶來創新改變的點:
======第三更======繼續長篇大論。非對在線教育有明確興趣者,慎入。
1.互聯網化對教育內容本身的創新:線 下教育的內容,無非是學科、應試。高考不考的,高中不會教,領導不要求的,小學不會上。學校圍繞上級轉,機構圍繞學校轉。一方面是行政化的影響,另一方 面,是內容本身的局限:幾千年以來,獲得知識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苫ヂ摼W讓獲得知識變得非常容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持續不了太久了。所以,在線教育對教 育內容本身的創新,應該做兩件事:其一,整合零散的知識(不止是課本上的),形成體系(打破課本的思路);其二,把更多非課本的內容納入到教育的范疇里 來。
舉例。丟掉教材。任何一樣東西都可以成為教育的出發點(起點)?;ヂ摼W是連接一切的。從荔枝(生物課)可以講到妃子笑(文學常識),然后到楊 貴妃(歷史),引申到驛站(歷史常識)、冰箱(文化常識)。還可以從干支紀年法(文化常識),講到天文歷法(地理)。這是互聯網思維的整合。
再舉例。少年行曾經給孩子們放《獅子王》和《幸福終點站》。稍加講解,孩子們看得熱血沸騰。報社、銀行、醫院、法院、大學、藝術展、經濟危機、印刷廠、寺廟、教堂……都能成為孩子學習的內容。這不是暢想,是現實。以上提到的,均是少年行已經嘗試過的。
互聯網對教育內容本身的創新,離不開對內容生產方式的創新。
2.互聯網化對教育內容生產方式的作用:教 材、教案的編寫,一向是一小撮自以為是的人閉門造車。語文課本之所以爛,是因為編教材的人大都是文革期間受的教育,也因為教育部必須主導 yishixingtai??烧l說一部日本動畫片或者一部《飛屋環游記》對孩子沒有教育意義呢。所以不一定是這幫老骨頭做出來的才算教育內容。三人行必有 吾師。教育內容為什么不能UGC?
老師們,百科全書都已經只有紀念價值了,我們憑什么還自我感覺良好地認為只有我們編出來的才算教材?
想一想,一個人人都能編輯教材的年代,會生產出多少精彩的內容?
3.互聯網化帶來的教育內容平臺:UGC的方式生產出海量的結構化、經過整合的內容,這就形成了一個平臺——也可以稱之為內容庫。大眾點評之所以牛逼,正是它從04年開始就積累了一個餐飲行業的內容庫。
4.互聯網化帶來的新的生產內容的工具:現在大家寫word、做PPT,然后把word打印出來,把PPT投放到屏幕上。有沒有可能出現整合的工具?有沒有可能出現云平臺?有沒有可能做出一站式的硬件?如果能提供這樣的系統,從教案編寫到最終播放統統實現,然后給學校的教室都裝上一臺,會不會很牛逼?
5.互聯網化的內容生產大數據應用:如果淘寶可以知道最近哪些東西賣得比較好,為什么內容平臺不能預知一些趨勢呢?如果淘寶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定制(C2B2C),為什么這個內容平臺不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需求,定制教育內容呢?
6.互聯網化對教學方法本身的創新:可汗學院/翻轉課堂。不懂的請自行Google。當然這只是一種方式,是目前我們看到最顛覆的方式。
7.互聯網化帶來的新的在線教學工具:智能硬件有沒有可能?電子白板?參考第四條。
8.互聯網化帶來的評定方式本身的創新:為什么一定只是分數?為什么不能是云平臺上記錄的完整學習記錄,包括研究過程、遇到過的困難、克服困難的方式?為什么不能是真正的過程記錄和過程評價?線下的年代做不到完整的過程記錄,可在線的時代能做到?;ヂ摼W時代,一考定終身怎么可能還行得通?
9.互聯網化帶來的評定工具及系統:見下。
10:互聯網化的測評大數據:每道題我都能知道大家回答的分布情況。每個知識點都是。所以學生根本沒必要每天回去都坐20道一樣的四則運算。每個人的課后作業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也可以做到真正的百分比評價,只給出檔次而沒有分數。
11:互聯網化帶來的招生渠道的創新:線 下僅有的招生模式,是口碑、地推、廣告?;ヂ摼W當然不一樣。這個不用我解釋。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山溝溝也能名校。這是極端的說法,更普 遍的情況是,郊區的孩子也能學到和市重點學生一樣難度的內容。至少對于機構而言,你不需要在上海建設50個教學點去招生了。這是從商業上干掉大型機構的方 法之一。
12:互聯網化帶來的招生方式的拓展:不一定非得考試啊親。查一下數據庫就能知道這個孩子究竟是哪方面能力比較弱了。
13:互聯網化后對碎片化時間的利用及由此帶來的學生擴張:這 是從商業上干掉大型機構的方法之二。前文提到過,市場的瓶頸在于學生的時間。雙休日排滿了最多8節課。可孩子每天還有大量零散的時間。如果都能利用起來, 孩子周末就可以有整段的時間玩了。哪怕每天只學20分鐘,只算工作日,一周也有100分鐘,比周末在學而思上一節課的時間要長哦!
14:互聯網化帶來的口碑營銷的擴展:原來真的只能口耳相傳,現在至少有微信了吧親。
15:互聯網化帶來的基于大數據的服務:信不信我能通過孩子上課的表現,以及和家長的交流,知道孩子的興趣所在,以及家庭教育的癥結?然后我還能給出建議方案?少年行現在就能做到。雖然目前還只是靠人工。這事兒也是大數據能干的活兒。
16:互聯網化帶來的服務體驗創新:信不信我能把孩子的作文批改得更詳細?我能通過一張卷子知道孩子在數學學科上的各種問題?我能在每天某個時候提醒孩子該背單詞了?我還能把今天歷史課講的故事融合到今晚的睡前故事里去?
17:互聯網化帶來的學生選拔創新:和招生方式比較類似。
18:互聯網化的教學服務系統:還是智能硬件,上述服務都需要工具和系統。
======第四更======
以上我們厘清在線教育的行業特殊性。然后結合互聯網的特性,我們也許能看得更清楚,爆發的機會會出現在哪里。先上圖:
這個圖看似沒什么營養。放到很多行業都適用。比如視頻、互聯網金融,甚至Apple的模式。萬變不離其宗,道理確實相通。
三者的關系,圖上標示得很清楚了:
·最底層的是工具,包括工具和系統。以蘋果舉例,是ios和itunes;
·建筑在系統之上的,是內容。以蘋果舉例,軟件層面是大量app應用,包括原生的和開發者制作的;硬件層面是庫克非常擅長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錘子手機這次砸鍋的地方;
·最頂層是營銷。以蘋果舉例,是發布會、1984廣告、優質的口碑等等;
對應到在線教育,和前文的18個潛在機會點,也大都可以一一對應。
機會,在哪一層?
這又是句廢話:機會在哪一層都有。取決于你怎么做。但機會有大小之分,商業有邏輯可循。先做營銷再做內容,是很難成功的。錘子就是反面教材。
那么,這里的邏輯是什么?先后關系是怎樣的?
理想化的情況下,工具是第一層的。你帶著全套工具,跑到西部去淘金。當然你的效率最高,淘到的金最多。第二步才是內容。有了內容再做營銷。可這樣會餓死的,對吧各位。尤其是在沒人講的清楚究竟要做一個怎樣的工具的時候,很可能做出來了沒人用,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從內容到營銷,也是這個邏輯。埋頭做內容,會死得很難看的,這應該沒什么意外。當然,除非你能壟斷。那你也不用關心在線教育什么時候爆發。你做了就爆發了。所以這其實是一個路徑選擇的問題。你應該從哪個切入點進去?
扯開一句:完整的生態鏈下,三個環節不是分工的,而是一家獨大可以通吃的。光做工具而沒有內容,在互聯網時代,你早晚被干掉??纯碆AT干過的事就知道了?;ヂ摼W只有第一第二,贏家通吃。
從營銷切進去,難。因為沒有資源的創業者很難擁有足夠強悍的營銷能力去PK巨頭。
從工具切進去,更難。因為連內容都沒有,鬼知道應該把工具做成什么樣子?內容雖然靠工具來產生,可工具同樣需要靠內容來優化。西部淘金,絕對是有了一大幫淘金者之后,才有人去賣工具的。
所以這個路徑在我看來沒什么疑問了:做內容。這也是我認為BAT目前對在線教育根本沒摸到路子的原因。一上來就做平臺,他們太不把內容當回事了。他們忘了他們自己剛起來的時候,也是從內容做起的。騰訊有點繞過彎來了,所以和新東方合作。這是巨頭切入的方法:強強合作。可惜的是,強強合作很少成功。這是另一個商業問題了。
從內容切入,是在線教育這個行業可以預見的爆發機會。從長期來看,這是模式的成功,可內容本身談不上模式。而且是臟活累活苦活,是別人不愿意干的活。
說遠一點,文化創意相關產業,本質上相通。華誼是通過馮小剛起來的。華誼的遠慮也正是如果沒有了內容怎么辦。所以華誼的布局也是內容:自己生產內容,多渠道跨界使用內容。這個基于內容的模式沒什么稀奇,夢工廠好萊塢無不如此。蘋果也是賣內容的,只是它看起來更像一個內容平臺而已。從硬件上講,富士康在做工具和系統,蘋果是在生產內容。Pixar也是在做內容。做內容的同時還形成了方法論,形成了做3D的工具。你初期的內容越扎實、你生產內容的能力(產能)越強,你的平臺就越強,你能吸引到的內容也會越強。在這個循環下,怎么賣只是時間問題。華誼和院線的分成模式很先進,可通路再牛逼,遇到1942照樣賣不動。而內容的好壞,不能用藝術家的標準去衡量,也不應該是迎合市場需求。
小時代在我看來真的很惡心。我這是因為逼格高了。
可小時代賣得好,為什么。小四其實沒有迎合市場,是市場在迎合他。他其實創造了需求。創造了那些虛幻的明星式的不真實的生活場景,讓粉絲們陶醉,陶醉于小四創造的意境,其實是陶醉于自己的幻影。這種對自己夢想中的生活的夢幻式的追逐,這種需求是小四創造出來的。馮小剛王朔張藝謀陳凱歌,一個都做不到。
扯遠了。關于在線教育,先說這么多。
厲害,學習了
說的好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