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用戶邀請機制,關注冰山下的數據!
現在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運營都在自家產品上下功夫,那么一個用戶邀請機制就必不可少了,下面就從邀請機制的實際運作上聊聊。
一、邀請形式
1. 邀請碼
說下邀請碼的利弊,邀請碼現在用的較多的是在平臺有明顯的用戶結構會常用,比如:買家和賣家,存在分銷機制,平臺主業務和邀請有極大關系。
2. 邀請鏈接
邀請鏈接比較常用,如:分享到微信、qq等,常見于針對平臺用戶做的長期或短期的邀請活動,方便用戶傳播,也適用于拼團等活動。
3. 邀請圖片
邀請生成圖片,掃碼進入是由邀請鏈接衍生出來的,在社交平臺更容易傳播,能通過圖片的文案把主業務表達出來,掃碼進入也更方便,展示效果比較好。這種方式適合娛樂性平臺,傳統企業線上互聯網也有很多平臺嘗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圖片。
二、觸達說明
1. test測試
上線前進行AB測試,每家公司方式不一樣,可以隨機推送兩批人,作出兩種應對方案,測試效果進行采用。
2. 用戶群體
如針對性進行某個群體可以單獨調出來,進行精準觸發,提升效果,如果全用戶觸達,則不需要區分。
3. 推送方式
(1)首頁資源位:如長期活動,則需不斷更換入口素材效果
(2)app push:強化說明分享的利益優惠
(3)短信:說明分享優惠并留鏈接入口,鏈接需縮短
(4)郵件:郵件可以通過html的方式把頁面布局上面,通過鏈接跳轉進入
三、邀請政策
1. 案例
先放幾個案例,展示一下主要用戶邀請形式以及行業分類。
下圖為滴滴的用戶推薦機制,邀請好禮連接了主業務打車送券:
下面為一家p2p理財app的邀請活動,邀請方的好處是體驗金、紅包、新標優惠:
沖頂大會在答題主線上通過給予復活卡的福利刺激大家分享,用戶分享的動力很足,因為都想答題過關分得獎金。
知識星球通過分享得賞金來刺激用戶分享,知識星球大部分圈子是付費圈子,因此分享得賞金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小結:用戶邀請怎么做,分享出去給予什么優惠、福利,更多需要考慮的是貼合主線業務,往往我們通過第一感覺就能判斷。比如上面的案例:哪個分享效果好?哪個效果一般?對于運營來說往往一目了然,所以用戶對什么感興趣,可以排出等級,通過活動的形式融合進去。
2. 邀請福利
(1)優惠券福利:多用于金融、教育、電商等金額付費類產品。
(2)會員試用福利:多用于服務性產品,通過產品服務、邊緣性福利降低獲客成本,體驗主線功能。
(3)植入主線業務進程:類似答題產品、拍賣出價等產品常適用,用戶希望降低主功能的門檻,會刺激分享
(4)現金酬勞:現金的方式通常電商,層級類產品形態比較適用,給現金一般會有門檻,比如滿多少使用、滿多少體現,或者被邀請方滿足了什么行為操作,效果比較明顯,限制門檻多是防止羊毛黨。
邀請方的優惠往往取決于你的業務類型,這里需要提到的是邀請方的成本,一個有一定用戶的平臺對用戶成本一定有數據依托,比如引流來的注冊用戶成本在多少,電商平臺的話用戶下單的成本是多少,很多時候運營在于不好把控這里的福利政策,建議引用以往的用戶成本,初步做一個漏斗數據成本分析,在以往用戶成本的上下做調整,另外盡量貼合主業務是必然趨勢,用量化的方式思考問題
3、平衡雙方
怎么平衡雙方福利讓增長更快速?這是很多運營做邀請活動考慮的問題,如滴滴就是邀請方10元,被邀方8元,顯然對于分享的需求更大,同理,沒有分享就沒有被邀方的入口,但滴滴的產品形態決定了用邀的單一性,更多的平臺是可以區分開的,比如理財平臺,電商平臺,可以做到給邀請方大額優惠券或現金券,被邀方除了優惠券等,也可以給予免郵券,會員體驗。
閱讀平臺可以做到給與一定的讀書時長,免費領取一本書等,結合主流業務是用邀的精髓
4、用邀的目標用戶
用邀活動的目標用戶大多是平臺用戶,但有某些平臺是可以把用邀活動作為物料在渠道推廣的,比如一些大額的福利政策,或者是層級形態的產品,這種顯然需要有一定的自信,不過產品是否是用戶所需的,仍會是一個最大關注點,所以是否適合講邀請頁面作為渠道投放是需要考量的。
5、做好活動報備
除了與產品、技術溝通,避免跳坑, 還需要與財務、業務、庫房等部門建立聯系,把所需金額、各種福利提前告知,以獲得各方支持。
四、邀請機制效果評估(劃重點)
1、邀請人分享次數,邀請成功次數
邀請活動推進后,邀請效果是必須看的數據,如邀請次數,注冊人數,有效用戶等,是不是在可持續增長內,也就是看是不是能做下去,其實觀察幾天的數據就能看出來,并且每天進行統計 ,通過表格記錄。
2、邀請人的群體特征
邀請活動主要雙方是邀請人和被邀請人,那么有效邀請人是被哪些人邀請的,邀請人的活躍是否因為邀請活動而產生高活躍,分享次數和用戶質量有沒有關系,下單幾次或者在平臺發布什么內容的是最多分享的,這里有很多數據可以看,建議把數據調出來,通過數據透視表不斷的篩查,會有一些發現。
其次被邀請方的用戶質量怎么樣,活躍及行為操作怎么樣,給予的優惠福利是不是能刺激其完成一定行為。
|邀請方
活躍數據:劃分用戶活躍數據,找到活躍對于分享的影響
下單數據:根據下單情況判斷用戶忠誠度,建議不超過三個等級
近期頁面瀏覽數據:根據平臺關注點來判斷是否可以影響分享行為
|被邀方
點擊—注冊數據:頁面埋點,根據用戶流失查找流失節點
注冊后頁面瀏覽路徑:提升下一步行為效率
二次邀請分享:二次邀請很重要,如果有較好的二次分享,那活動機制很理想
后續行為刺激:被邀方可以單獨作為一個群體,進行分析對比,與其他渠道新增用戶對比瀏覽行為、操作行為做對比,如果效果好,可以加大福利,擴大邀請投放。
上圖列了一些基本數據,可以根本平臺主業務發散,并通過數據的 透視和折線圖來做分析
3、做轉化漏斗,形成良性循環
查看活動頁面——分享活動——打開鏈接——注冊——下單或完成某行為,這個流程漏斗通過上述優化是不是能提升,哪里提升了,哪里下降了,是活動運營必須看的數據,按需調整。
4、不斷迭代,做好長期或者短期邀請活動
初期通過邀請活動測試效果,判斷是不是可作為長期活動,如果短期效果好,長期持久不足,是不是可以考慮做短期,不定期去換素材,換福利,對每一步轉化節點的考量是活動能否做下去的關鍵
長期:作為長期活動能做到長期關注數據并及時調整的比較少,需要活動本身有一定的促進性
短期:用短期的比較多,以一個月、三個月為周期,按天、周來調整優化節點,防止用戶有滯后性,增強用戶的分享感,特別是UGC等平臺,話題性的活動通常不是以用戶邀請的頁面存在,但其強有力的轉發性短期會給平臺帶來巨大關注。
本文由 @沒那么回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感謝您的分享,想問下評估效果時,示例中的“分享人數”“分享次數”“鏈接被打開次數”分別指什么
我的理解:1個人分享給3個微信群,那么“分享次數”就是3,其中有50個人打開過,那么“分享人數”為50,50個人有的人打開1次,有的是多次,所以“鏈接被打開次數”>=“分享人數”
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希望獲得解答
時隔半年,不知道作者是否還在維護,如有答疑,不勝感激!
沒錯,相比人數,次數更能絕對活動的傳播力
如何大大提高用戶填寫邀請碼的意愿?ps:資金推廣除外。
一般,沒有可參考的
數據確實比較難觀察,那有數據能得到哪些改善呢
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優化,比如調整頁面展示入口,活動頁面的布局,是否需要二次推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