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副總裁徐華:與互聯網教育有關的思考
2019年10月19-20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 2019上海產品經理大會】完美落幕?;ヂ摼W教育業界資深投資人、滬江副總裁徐華,帶來了主題為 《從教育產業融資趨勢,看教育產品變現設計》的分享。
非常感謝組委會的邀請。我看到兩天會議有大量知名的嘉賓在為大家分享專業的工作技能。但在這里,我不希望我分享的內容只是讓大家學會如何在流水線上上緊螺絲,我希望今天我的分享內容能幫助大家走向真正的職場自由!
因此首先我會真誠地跟分享大家3個觀點,這3點也是幫助我轉型做投資人,判斷團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這3點將會幫助大家未來選擇新業務、新機會、新平臺時,避免掉坑。
一、如何判斷團隊
1. 判斷行業往上走還是往下走
以我為例,我為什么會離開TCL這種傳統的彩電行業來到滬江呢?
因為我覺得彩電制造行業是夕陽行業,而教育,尤其互聯網教育是互聯網和教育的黃金交集,它一定充滿著機會。
這一點,我將會結合互聯網教育產業的發展趨勢,一會兒為大家進一步說明。
2. 判斷市場是否需要這個產品
以我在TCL親眼見過的事情為例:2001年著名的打工皇后叫吳士宏,當時是微軟的中國區總裁,TCL總裁李東生親自把她挖過來,讓她執掌TCL的信息產業化的相關產品,并投入三個億推出一個叫“HiD一鍵飛”的TV產品,可以讓電視機連接電話線上網。
這個產品非常精悍,而且價格只比普通電視機貴數百元。我們當時希望這款產品能夠進入市場,一舉打敗長虹,讓TCL成為整個中國最強大的彩電大王。
但事實上大家回憶一下,十多年前你們在家有見過這款產品嗎?沒有吧。
那這三個億為什么會打水漂呢?
因為市面上不需要這款產品——市面上不需要電視機擁有上網功能,尤其還是在電話線撥號上網的時候。
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話,那時候網吧上網可能一小時三塊錢,都是一根電話線分好幾個機器的。如果你用電視機上網的話,上一個月的網,花的電話費可以再買臺電視機了。
所以我在做投資的時候,我也會關注這點——判斷市場是否需要這個產品。
我發現大概有70%的創業者,做的不是市場上要的產品,而是他覺得市場需要的,或者是因為剛好因為自己有資源才去做這個產品。但跟蹤下來的結果,這樣的項目絕大部分都死亡了。
所以各位,你們要做出跳槽的選擇,要判斷新平臺的時候,請大家一定要看這個產品是否是市場需要的,以及用戶是否愿意為這個產品支付商業費用。
同樣地,我們所做的產品未來能不能實現商業化收益——也是一個考量因素,這是產品經理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哪怕微信剛開始不賺錢,但是現在也貢獻了大量的現金流,而且隨著騰訊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微信將會成為一個巨大的金融帝國,這就是它的潛力。
3. 判斷團隊是否靠譜
如果你進的是創業公司,那就要判斷老板是否大方、是否懂分享了。
我見過不少產品不錯、賽道不錯,但是團隊一團糟、老板不愿意分享、自己百分百控股的事情。結果是什么呢?執行推不下去,業務骨干最后變得沒有動力,都是常見的事情。
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這些不靠譜行為導致不少好的創業項目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結合上文,我建議大家在進入新業務前,先結合這三點做判斷,這樣能夠幫助你們規避至少90%以上的坑。
二、互聯網教育行業思考分享
回到我們的主題,來看看互聯網教育產業的發展。
在國內,第一個做互聯網教育內容的平臺是北京一家叫101的網校,它當時是北京101學校的一個在線平臺,屬于體制內。96年是第一家上傳以TXT文本形式為主的教育模式,實現了互聯網教育的首創。隨著2003年非典的出現,北京四中網校、黃岡網校以及新東方在線存活,它們實現了大量的收入,證實了互聯網教育是可行的。而2008年中華會計網校背后的母公司-正保教育集團上市,慢慢揭開了互聯網界教育界的面紗。
那投資資本關注互聯網教育是什么時候?我為什么要談資本?因為一個市場的蓬勃發展跟資本的推動是密切相關的,是不可稀缺的——只有大量資本入駐了,才能快速把市場推向成熟。
資本關注教育是在2012年,那為什么到2012年資本才開始關注教育產業,尤其是互聯網教育產業呢?這里和我上面說的第一點是非常相關的——行業往上走往下走,是有時間效應的。
就在2012年前,資本關注的是電子商務市場:
- 2009年淘寶第一次推出雙11,那時候叫光棍節,單日收入超0.5億元人民幣。
- 2010年天貓更是在人民廣場大幅包下各大地鐵廣告位,打出“沒有人逛街并不代表沒有人購物”的廣告,吸引了大量用戶在網上消費。
- 同年團購領域開始出現“千團大戰”,百度糯米、美團、趕集開始廝殺。
- 之后京東、當當、一號店、易迅開始蓬勃發展。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很多資深投資人告訴我:因為他們通過市場調研,發現隨著快遞物流、貨到付款體系不斷成熟,這個時候將會觸發中國網民在網上購買實體商品的行為習慣。所以他們就開始押注各大電商平臺,包括團購網站。
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他們是對的。
當大量資本涌進后,我們看到一號店、易迅、當當、京東飛速成長,后來當當、京東、拼多多上市,都證明了這個領域的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
到了2012年,這個領域基本上塵埃落定—— 一號店、易迅等等該收購收購,當當、京東該上市上市,該做好上市準備的,開始做準備了。
這個時候,資本已經賺到錢套現了,接下來他們該怎么辦?
關注下一個趨勢。
上文講到的趨勢是網民被觸發在網上購買實體產品的購買習慣,那接下來的趨勢是什么呢?
購買虛擬產品,它包括了金融/醫療/教育,而教育是這里面最好的一個市場。
為什么?
因為教育領域在線下已經是萬億級的市場了,它還可以分為不同的類目、不同的用戶年齡段,這里面充滿了創業機會。
所以從2012年開始,一些投資人就開始進入了,一年之間互聯網教育領域推出了四十七個投資項目,而就在前一年,都沒有人去關注/統計有幾個教育項目拿到投資的。
2013年,教育產品投資并購事件數達到了73起,2014年213起,2015實現階段性高峰期492起,但是在2016年又跌了下來。
這幾年發生了什么?
因為投資人經過四年時間的成長,發現教育行業是地獄模式,不太可能像電子商務一樣得到快速催熟——通過大量廣告、通過降低客單價、做補貼、擠死競爭對手,讓市場歸于巨頭,例如現在的數碼產品基本上就歸于京東了,但這種現象在教育行業是不可能的。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雙11的時候,有些女孩子可能會花很便宜的錢買到二三十個包裹,你放在家里面,看著包裹的時候,你們是什么心情?是不是滿滿的滿足感?
但是你想想看,原價2000塊錢的幾套網絡課程,現在五折優惠,你買放家里試試看。那個時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有焦慮、有壓力感——因為我還花時間去學……
更不要說教育產業本質是服務產業,要靠結果來說話的。
所以教育市場是沒有辦法用資本力量去快速催熟的,因此大量資本發現不能快速變現,企業無法有良好的爆發式增長,也就不能安排被并購或者賣掉,就提前選擇退出市場,甚至不再關注,投資案例也隨之迅速下降。
再往后,2017年投資案例上升到了412起,因為二級市場發力了——有一些公司要上市,或者已經上市,但財報不是特別理想,所以它們開始專注收購,優化財報表現。而教育產業尤其是線下教育產業,它們的現金流是非常好的——因為預付費形式是先交錢后上課,這樣的企業如果被收購,并到上市公司報表里會非常好看。
所以這個時候又引發了很多資本去關注教育市場,甚至包括幼兒園。
我每年都會統計相應的數據,我會發現標的中有的資本名字聽都沒聽過,它就開始投教育行業了,它們就希望未來有一天這個企業能夠被某個上市公司收購,所以教育投資并購數一下拉高到了579個案例。
但毫無疑問的是:教育會讓投資人走開,因為教育的發展非常緩慢。
像2018年的579個教育投資并購案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而且這個趨勢在今年下半年還會不斷下降。
去年我統計的時候,一天能有3、4條融資消息。但是今年上半年一天只有1到2條,到了下半年,有時候3天才1條融資消息。
所以毫無疑問,這個下降趨勢非常快,而這邊顯示的數據更加清晰——從17年到19年上半年的一個同比對比,我們能看到案件數已經下降非常多了,而金額數的上下降幅度更是將近一半,金額腰斬。
圖片下方的融資數更能看到:早期項目受到了巨大影響,資金開始涌向后期項目——因為后期項目存活下來,已經證明它的商業價值了;這個時候它們也有了一定的資金儲備來保障項目的安穩性,而這些項目未來被收購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大量資金開始涌向后期項目。
我們不得不說,現在教育產業早期項目,尤其是只有個idea的項目,要拿到融資創業成功的機會約等于零。
我們現在把視野從教育產業跳出來,跳地更高來思考:無論我們是產品人還是運營人,或者是其他角色的互聯網人,我們能不能站在整個行業大勢來看自己的發展?
因為行業和我們每個從業人的職業生涯是息息相關的——如果企業走了下坡路,企業一定會優化結構,也就是開源節流,而節流一定是第一個操作的。
如果你做的是互聯網企業,尤其做的是產品,那一定要用長遠目光看我們的職業發展。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我們20多歲的時候,進入一家互聯網公司,結果你進去第一天,發現你的同事都是平均年齡38歲的人,你的領導們平均年齡45歲,你會愿意待下去嗎?
這是互聯網企業啊,你們肯定會覺得這個企業沒什么發展前景了,缺乏創新意識和活力,所以你們會離開。
這一點,互聯網企業的老板比你更會擔心。
這也是很多超過30歲的IT人在向我咨詢職業發展的原因——因為他們真實地感受到了危機感,就算他們愿意在一家企業長期干下去,但老板不會給他們機會。
雖然這次的分享主題是教育行業的興盛迭代,但是我希望大家也要有意識地去關注你們所處的細分行業以及它的趨勢,因為它跟各位的職業生命是緊密相關的。
三、八大賽道融資總覽
回到話題,通過看融資情況里的細分市場,我們也可以判斷哪些細分行業是有機會的:
比如從圖中的八大賽道融資總額看到,今年排行第一的是素質教育,其次是K12教育。而K12教育在去年更是達到排名第一的位置,原因就在于:無論是投資人/創業者/企業家/機構,他們都發現從家長手里掏錢是最容易的——相比職場人焦慮,家長更焦慮,他們擔心孩子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雖然這個焦慮是人為產生的,但是毫無疑問它產生了巨大影響,畢竟只有極少部分人可以不焦慮,所以K12教育在前幾年都非?;馃?。
那為什么今年素質教育會反超K12教育呢?
去年新民訴法出臺后,國家對培訓機構(尤其是K12教育機構)做出了一系列規定,大量沒有資質的教育企業關門了,有教育資質的企業要按照國家規定要求來走,老師上課都要把教師資格證貼墻上,要有規定面積的教學場地等等,管理得非常嚴格。由于K12教育受到政策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市場馬上就冷靜了——教育市場是一個受政策影響很大的市場板塊。
而素質教育之所以起來,也是受政策影響的。
為什么呢?
因為國家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做好音樂、美術等素質教育板塊,所以鼓勵民辦力量去做這件事,導致大量資本方涌向素質教育。
不過我們也要思考一個問題:會不會哪一天,這個行業也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除此之外,為什么職業教育的投資金額這么高,就是因為創業公司大量死亡,就業機會越來越少,所以很多人為了保證自己的就業能力,就會通過職前教育、職業教育幫助他考證、提升就業競爭力。
四、教育產業與投資產業本質上是矛盾的
“教育行業和投資行業本質上是矛盾的”這句話是我自己說的,我也為此負責。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做過教育行業的高管,也做過投資人。
我剛剛開始做投資人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如果我想投個我看好的企業,然后跟它一起成長,在某種程度上是不現實的。
為什么?
因為投資基金是有續存時間限度的,一般正常來說是5+2,大部分都不會超過十年。
一般情況下,當我們從金主爸爸(也就是LP)手里拿錢做基金開始管理后,我們必須要在五年或者七年的時間把錢全部吐出來退給金主爸爸——你退的更多,你的資金就能開第二期;你退的越少,那你在整個投資圈就很難混了——因為所有的金主爸爸都不會相信你,不會再給你一分錢投資。
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教育行業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形成一個良性發展且利潤相對可觀的一個行業。
比如新東方,更是花了30年時間才成為中國排名前二的上市公司;估值最高的好未來,05年創業,到現在都在一直打磨自己成為一家卓越的企業。
所以,“百年樹木,十年樹人”的教育產業跟追求快速套現化的投資行業本身是矛盾的。
五、互聯網教育產品的盈利模型尚不成熟
互聯網教育產業有哪些成本中心呢?
它包括了人員成本、運維成本、教研成本、授課成本、營銷成本等。
現在資本所關注的互聯網教育產業的盈利模式其實是不太成熟的(從這點上來說,大家也該去分析你們所處的行業/企業有哪些成本中心,以及公司的奶牛級盈利業務能不能養得起這些成本中心?)
如果你的公司現在處于虧損狀態,甚至在接下來兩到三年里都是虧損的,那大家就要慎重了——因為發展得比較好、過得比較滋潤的公司往往老板比較大方,老板大方的前提就在于企業有盈利、有利潤,這樣才能擴充團隊,讓團隊嘗試新方向,給予團隊成員更多晉升空間。但如果是一個長年虧損的企業,那它只會不斷壓縮我們的生存空間,到了未來甚至會把我們作為節流對象從企業排擠出去——無視你自己內心是否認可企業,是否愿意跟隨企業到老。
我們具體來看看互聯網教育產業的成本中心情況。
1. 人員成本
細化到互聯網教育行業,第一個成本中心就是人員成本。
這里特指的是技術人員,甚至是產品經理——因為大多數產品經理的年薪在整個行業中都是偏高的,這對產品經理個人來說是好事,可以在單位時間內讓自己的商業價值最大化;但對企業來說,如果企業是不掙錢的,或者說在可預見的市場里難以盈利,那產品經理就成了首要的裁員對象(中層為主、高薪為主的團隊伙伴往往是優先裁員對象)。
所以說,目前的高薪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平臺不安全的話,這會是被裁員的重要導火索。
2. 運維成本
做教育,尤其是直播教育,不管是直播還是課件,儲存帶寬/實現多數據并發要求所產生的實際流量都會帶來巨大運維成本。
其中尤其要保持直播的在線學習,運維成本非常高——直播要做到“不卡不頓不掉線”7個字,在國內目前的網絡條件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國網絡條件比較復雜,北方是網通,南方是電信,校園還有校園網,還有超過十個可能你聽都沒有聽過的小網絡運營方,要保障來自不同網絡的用戶都能流暢的使用服務,這方面的投入規模不會小。你要是借助QQ微信之類的來授課,也就罷了,只要自建團隊,一旦開始投入,那每秒鐘都會持續燒錢——所以說運維成本對互聯網來說成本非常重。
當然,現在一些云平臺的出現可以適當緩解成本壓力,但毫無疑問運維服務還是很大的成本中心。
3. 教研成本&授課成本
對互聯網教育來說,千萬不要對教研成本掉以輕心。
優秀的教研人員收入也是百萬級的,不見得比技術開發差,而且是越老越吃香;另外,上課的教師課時費是很大一塊成本支出——線下培訓機構課程,老師上課至少占30%,這是行業的慣例;甚至還有的老師覺得比例太少了,還想增高,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些模式,比如樂課力模式:給老師提成70%,比行業慣例翻了一倍多還多,但是公司砍掉營銷成本/教研成本,由老師負責招生續課,老師用自己的時間創業,公司保障老師上課,所有的收費70%全部歸他自己,那剩下30%作為公司的場地費/水電費/基礎的人員工資費,比如說人力資源、財務等費用。
所以授課成本是不能降低的——老師只希望占比更多,不希望占比更少。
4. 營銷成本
之前提到的行業走勢在短期下降之后又往上走,不僅是二級市場發生了變化,還因為有些企業研究出了一個大規??焖偻乜湍J健詖ipkids發揮到極致的營銷模式,通過大量導入用戶例子,然后進行變現,刺激用戶購買,實現銷售成本增長,同時帶動收入的快速擴張。
投資人去看項目,就喜歡這樣模式——就算我投了你很多錢,但是你很快變現,財務數據爆發式增長,我就覺得你有潛力,就有可能容易找到接盤的。
但是我覺得這不是做教育,甚至我聽說去年有些企業融資都要靠盲投。
什么叫盲投?
不給你看財務報表,你認我的收入/估值,就過來買。
不過不給投資人看財務報表的,因為知道估值已經無法支撐數據收入。
來看看對我們個人:對產品經理個人來說,需要提升運營能力/客戶調研能力/對消費者心理的挖掘能力等等等等;但是對企業來說,它真正看重的你是商業變現能力——你能夠為企業帶來錢,你就能成功,你在企業就能順風順水;你如果不能開發一款產品為企業掙到錢,你就可能失敗——所以商業變現能力非常重要。
產品經理群體中,可能只有1%的人能夠成為行業大咖,可能有9%的人能夠成長成為高M序列的人/高P序列的人才,能夠在企業有更長期的生存空間;但是對剩下的多數產品經理來說,如果沒有很好地體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尤其是商業變現能力的話,他們就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
所以下面的話題,我希望通過我的分享內容,能夠幫助大家提升你們的商業變現能力。
六、浪潮式發售
在此,我準備了一個真實案例——它在今年八月份,單日實現了單品爆款以及1000萬收入,創下了行業紀錄。
這個案例是今年5月創立的金寶貝科技公司做的——由流利說的產品負責人翁總成立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專注0到5歲的孩子早教以及電商相關。
那它是如何做到單日突破1000萬呢?
經過翁總分享復盤后,我們將這個成功模式總結為“浪潮式發售”。
1. 銷售分析
翁總認為:營銷是產品價值的放大器。產品必須要具有商業價值,同時要通過營銷最大程度地放大,這才能證明產品的商業價值。
那么,如何實現單品快速營銷呢?
他們的策略是:通過低客單價實現爆炸式的銷售。
2. 客戶收集
如何收集客戶信息呢?
拿名單/拿電話號碼/通過各種方式讓用戶愿意留下電話信息,這背后的本質是利用用戶的進階觸達,實現真正的商業變現。
什么叫用戶的進階觸達呢?
當用戶未進行注冊行為,只是瀏覽網頁時,這類人叫瀏覽用戶,商業價值并不高;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地引導他們注冊,注冊留下個人身份的屬性與ID后,我們可以為其推送個性化定制化的東西——在用戶一開始下載產品時,產品內容都是一樣的,但使用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后,這個產品內容就是千人千面了,這就容易做到注冊級的觸達。
接著通過收集電話方式,做進一步觸達,這里可以利用消息push或者是短信——我稱之為實質級的觸達,這是最重要的環節。
如果你的客單價相對比較高,高過3000塊錢的話,就要引入用電銷模式——電話營銷團隊將會登場,并且給你帶來巨大商業價值。
所以這三層分別是從瀏覽到注冊,再到收集手機號碼,最后一層就是商業變現的關鍵環節。
但如果你是高客單價的產品,怎么讓用戶留下這些信息呢?
這時候就要開始分析心理誘因了:
- 權威感:名人代言、專家背書;
- 互惠心理:讓用戶感覺占便宜了——給用戶帶來巨大價值,但是把價格控制得也很便宜;
- 信任感:通過產品背景、企業背景等獲取用戶信任;
- 至于期望度/名人效應/親和力/儀式感/稀缺度等,大家可以進一步思考……
一開始團隊接到這個單,據說是很蒙的——如何將面向0-5歲小孩子的古典音樂課程推成爆品?行業上是沒有先例的,這個產品真的能立得起來嗎?
但是經過前面的心理誘因拆解后,他們在很多平臺推出了準確把握用戶心理的文章——
- 首先,描述0-5歲是小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時間,錯過這個時間的教育家長將后悔終生。
- 其次,需要有特定科目才能刺激大腦某些具體區域的發育,科目有二——數學&音樂。
- 再次,進一步引誘家長。很多媽媽都會用貝多芬的音樂做胎教,而貝多芬的音樂大多是古典音樂、圓舞曲等,所以他們推動的古典音樂是適合做早教產品的。
- 最后,由周杰倫教這門課程。周杰倫是什么概念?可以說,如果一款播放器有周杰倫的版權音樂,那么它的DAU將會提高15%,這就是周杰倫的號召力。
這個階段,他們實現了對產品打造的規劃,并推出了產品。
3. 銷售的拆解
造勢
像天貓、京東等巨頭會在雙十一前提前一個月進行造勢。但作為教育產品,我們要冷靜,提前兩個星期宣傳就夠了。
宣傳方式:在微博上宣傳、在門戶站點上宣傳,并引發金寶貝的用戶去轉播宣傳,然后提前一個星期預售,預售就是推剛剛講的這些故事引導媽媽來購買。
但這個預售量并不大,為什么?
因為他們會在預購的時候提醒大家:產品定價500元,8月8號全面發售,當天更有早鳥價,只需要先付十塊錢定金。
這就是商業設計的策劃能力——產品已經夠便宜了,用戶甚至不用馬上付費,先付個十元定金就行,回頭慢慢一周內慢慢打錢過來就行了;當天購買不光價格便宜,還能獲得配套的玩具、游戲卡片紙牌,并且配送到家。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了數十萬的用戶量級的名單,甚至觸達方式、傳播方式。
所以,很多用戶在8月8號的時候瘋狂沖進來。
最后的活動效果如何呢?
8號當天2萬人直接購買;如果按照總價來算,每人都能順利付款500元,那最后能達到1000萬的交易金額,創造出了整個行業的記錄。
4. 備份
除此之外,金寶貝創始人還向我分享了一點——一切都是計劃。
為什么叫一切都是計劃呢?
他們的領域于去年12月接觸周杰倫,春節的時候周杰倫到金寶貝考察,并確定雙方意向。今年五月金寶貝公司正式成立,開始研發產品課程,但是留給制定課程銷售的時候只有四個星期,這個階段還必須把所有環節都考慮到,例如每個環節的突發情況與應對方案。
我有問金寶貝的創始人,要是銷售情況不理想——沒有賣到某個高價位或者只賣了幾百份怎么辦?
他的回答是拼宣傳——重點宣傳產品質量以及深受用戶好評這一點;另外不只是平臺自己賣,還可以拓展到天貓等渠道去銷售;甚至出現質量問題、用戶投訴的話,全部有方案,一切都是計劃。
這個案例中,雖然是CEO來主抓這個環節,但產品經理是負責產品生命升級的,以上內容也值得我們思考,他們是如何體現出自己的商業變現能力的。
七、產品經理職業生涯發展
最后,用短短的時間,我為大家分享你們能實現職場自由的三大關鍵因素。
1. 選擇發展的城市
選擇一個適合我們的發展、定居城市的城市,很重要!
判斷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理想化,一定要基于真實的收入規劃做決定,實現我們的長期生存,比如,重點考慮,以自己的收入、加上六個錢包,我們能在這個城市定居下來嗎?
如果上海不行,那優先選擇自己老家的省會城市,優先選擇區域中心城市,大家可以去搜索百度百科,查查區域中心城市有哪幾個,這些都是國家政策定好的了的。為什么城市是第一位要考慮,并且定下之后盡可能早的過去該城市呢?那就是因為接下來我們要操作下面兩點,以真正實現職場自由。
2. 積累人脈資源
產品經理在年輕的時候可以拼專業化、商業變現能力,但是過了30歲后,再拼這個就拼不過年輕人了,因為無論是體力/創意/執行力,你在老板心中的可塑性都不如年輕人了——尤其是在換公司換崗位、創業的時候,海投簡歷可能意味著你要和許多年輕人一起競爭。
對比之下,企業會覺得你的性價比不高——薪酬要價高,但是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可塑性/成長性不如年輕人,同時你可能很難像年輕人一樣經常給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但年輕人就不一樣了—— 一是他成長空間大,二是他能帶來新的玩法和思路,能對公司產生巨大價值。
我們要想生存下去,僅僅依靠自己是不行的;而如果有一群人能為你提供信息,提供職場機會,提供分析思路,那你是不是更容易生存了?
所以,要拼人脈資源,越早沉淀你所定居的城市、所在行業的人脈資源越好。
如果我們要尋找新平臺的話,我希望大家不用通過海投簡歷,而是離職的時候發個朋友圈說準備找新工作了,過會兒就有人留言告訴你哪個公司哪個崗位他覺得適合你,或者干脆邀請你去他那工作,豈不更好?
因此我們要趁著年輕廣結善緣,讓更多人認可我們,彼此之間有交換價值,彼此幫助,共同成長。
如何沉淀人脈?方法很多,但這里不攤開講了,時間有限。比如我們可以通過找平臺輸出我們的專業認知來實現,例如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平臺上,沉淀對產品/運營/生活/工作的思考,慢慢形成口碑與個人IP,讓更多人主動地找到我們。
3. 收入結構多元化
第三點就是做到收入結構多元化——永遠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同一個籃子,不要把所有的收入只放在一個企業里面。
我見過很多人離職后積蓄也不多,有些30多歲有家室的人只能自降身份去小公司,干不久又跳槽了,最后越跳越差。
這也提示我們:要在30歲前努力工作、提高執行力、實現成長,確保30歲后就算離職了生活質量也不會下降,能有底氣慢慢挑公司。
希望各位在未來40多歲的時候,回想今天的分享,會覺得從那一刻起自己的人生發生了改變!最后祝大家工作順利!
2021行業大會全國巡回預告
聚焦運營增長策略、產品經理能力變革之路、產品創新趨勢、數字化轉型實戰方法、B端創新賦能產業變革等熱門話題板塊,匯聚上百位一線實戰專家,數千位圈內精英,分析前沿創新實踐,探索2021產品與運營新可能。
掃描下圖二維碼↓↓↓添加大會小秘書豆豆,享門票預售獨家優惠,【免費預約】領取2021全年11場大會嘉賓現場演講PPT+思維導圖!
點擊下方圖片或戳此鏈接http://996.pm/Mny6Q,了解大會詳情。
本文為【2019上海產品經理大會】現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運營@Esther 整理發布。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題圖來自大會現場
【2020年度產品經理大會】全國巡回現已全面開啟售票!
今年,我們以「發現產品經理的新可能」為主題,深入地探索產品經理與技術、體驗、創意、產業、B端的連接;讓大家看到產品經理賦能產業升級,為各領域變革所帶來的商業創新,以及自身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點擊查看大會詳情:
http://996.pm/76Xd4
太精辟了,學到了很多。
學習到了,多思考不斷學習是產品經理最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