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常寫作的人最后都怎樣了?

2 評論 5618 瀏覽 20 收藏 20 分鐘

11月16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線下作者交流會已完美落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田野麥穗分享了關于寫作的價值,以下是全部內容~

人都是趨向于懶惰的,在大數據和算法的驅動下,移動互聯網+O2O模式,讓我們身邊從線上到線下都充斥著迎合的生態。短視頻、游戲、電商、社交、興趣類信息流等細分行業將11.38億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牢牢的黏在手機上的時間長達平均6個小時,活躍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更是接近翻倍。

當我們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在被變向的商業化,被免費消耗時,寫作正在變成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特別是在一個寫手的“菜鳥季”,可能社會閱歷尚不充分,洞察事物本質和行業規律的眼界還需要修煉,筆頭還不夠犀利,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套路,或者自己的套路暫時未被大眾所接受,這個時候付出與收獲是非常不對稱的。

一個讓自己興奮的話題,花了大量個人時間,在枯燥的自我約束與煎熬中寫完,可能沒有一個主流媒體平臺審稿通過,發在自媒體矩陣上的點擊也不甚理想,不少人會因此打退堂鼓,又或是在斷斷續續的寫作投稿測試中消磨完興趣和熱情。

在堅持寫作的這條道路上,并不擁擠,每一份堅持的背后都有著意志和耐力的考驗。當寫作短時間內還不能成為許多人謀生的手段,來自于媒體平臺和公眾反饋的成就感斷斷續續并不連貫時,接受靈魂級的拷問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為什么而寫作?

在談我們時,我想先談談我自己。作為一個新聞專業出身的人,我不僅接受了寫作方面的專門訓練和媒體實踐,寫作更是成為了我職場上核心技能之一。初入職場,“能寫”是一張響亮的名片,從寫產品宣傳稿到寫新品營銷企劃案,再到主筆部門的月度、季度工作總結與計劃,一直到主筆年度營銷戰略與規劃,寫的內容形式越來越多,職位也越寫越高。

到了自己當leader,從管理公宣部門到帶領整個市場部的時候,面對各類供應商良莠不齊的策劃方案,程序化的公宣稿件,經常會忍不住自己動手,從頭到尾事無巨細的提出修改意見,逼迫合作伙伴提升水平,達到公司的要求。

有時候,一些重要的發布會,時間節點緊,內外部需求繁雜,審核機制繁冗,預算并不充裕,還涉及到提前墊付的時候,供應商們紛紛知難而退。這個時候只能自己站出來,從方案核心策劃,配套系列宣傳稿件、主持人串詞、到領導與重要嘉賓的講話稿的撰寫,現場主視覺、環節、流程的把控等最具備挑戰性的部分一肩挑的完成,保障會議照常順利的進行。當你在專業性上成為整個團隊的依靠和最后的閥門時,這樣的領導力才是最扎實的。

在咨詢服務行業經常有一句話叫做“甲方水平決定乙方水平”,依我與多家國際、國內4A公司多年的合作經驗,以及對行業的橫向觀察來看,確實如此。這其中,一個能策劃能寫的人是最能代表甲方水平的。

當你所服務的公司,它的對外形象塑造,對外發聲都由你驅動和完成,方方面面都和你相關時,這個時候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字背后所承載的經營思維。

那么,是不是只有文科或者說是新聞科班出身的人才適合在寫作上持續精進呢?

來自我身邊的諸多案例和答案是不一定。目前國內主流科技、財經類媒體作者圈都有我的身影,在這些圈子的頭部作者中,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身影。有從企業退休的老同志,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有財經媒體的資深記者,也有婦產科的主治醫生,有來自常青藤的海歸投行精英,也有職場小白領……科班出身當然有一定的優勢,總體來看大分部人來自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行業,也分布在不同的年齡段。

在這個圈子里待久了有個比較直接的體會,我們已經身處在一個信息過載,興趣泛濫,精力很難集中的時代。這樣的環境下仍然想去寫作,堅持寫作的人,都有一個共性:他們不甘平庸,擅于思考,思想獨立,有強烈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欲望。

那些并非因為工作而寫作的人,需要投入不少自己的業余時間,與移動互聯網的實時干擾爭奪碎片化的時間,忍受寂寞與思想獨處,要做到這些一定是來自人性最底層的驅動,你注定了要和別人不一樣。

當我們為了工作,為了生計,迎合他人,取悅自己等諸多理由開始寫作的時候,我們看似在為公司,為伙伴,為利益相關方寫作。在過程中,來自外界的反饋不斷的促使著我們反思,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段位。最終,我們是在為自己寫作。

寫作究竟能帶給我們什么?

目前,能靠寫作為生,并且還活得很好的頭部自媒體人基本都在我的朋友圈里,有些還是合作關系。這些成功上位的人路徑不一定具有可復制性。對于大多數仍在職場打拼,寫作是工作,或者利用業務時間寫作分享的朋友們來說,寫作能帶給我們的好處,那真是看得見,摸得著,太多了。

“能寫”是職場的稀缺能力,一個能寫的人在職場上是非常有競爭力的。那么如何定義能寫呢?那就是讓同事“望而生畏,不及項背”,讓領導“覺得好用,總感覺你心領神會”。讓服務公司“俯首稱臣,不敢造次”。

當你從一個整天忙于應付各種文案和稿件的稿農,逐步熬成公司最能寫的人,一個屬于你的職場黃金時代也就開啟了。從寫宣傳稿件,寫匯報材料,到寫部門乃至事業部的總結與規劃,年度經營方案和預算管理,乃至直接到給大BOSS寫講話稿,外部交流PPT等。每一個新的需求都在擴展你的知識結構,每一個新增的需求部門都在互動溝通中提升你的眼界。

隨著你的需求方層級不斷提升,最終直達BOSS,你因為準備各種材料成為公司信息的匯集點時,你的絕對不可替代性就自然建立了。你的視野和格局也會在紛繁復雜的需求,跨部門的決策博弈,痛苦的換位思考與高壓力下的高質量輸出中被委屈撐大。

如果你不是公司中層以上的干部,或者是與經營決策相關的重要專業崗位,一年中并沒有太多機會與公司管理層和老板進行溝通,更別說充分的能力展示了。如果你是全公司最“能寫”的人,那待遇就完全不一樣了。你不僅要協助全公司最有能力的一批人處理各種資料,做到讓這些見過世面的人滿意,還要經常面對老板的各種臨時性需求,耳濡目染中達成與老板工作上的默契。

這種特殊的工作狀態下,如果能持續抗住壓力,保持韌性,你會成為公司最了解內部決策機制的人之一,來自各方對你的認可也會幫助你成長為公司內部最得力的項目推動者之一,職務更有機會得到快速提升,直到成長為業務的管理者。

擅于寫作的人,都被磨煉出了較好的系統性思考的能力。在一個行業有了充分的積累和沉淀后,我們開始有了預判趨勢的格局和看清行業發展背后規律的洞見。這些將成為我們超越職場,輸出影響行業的觀點,打造個人品牌的有效支撐。當我們的個人影響力成為鏈接各個平臺資源的鑰匙時,我們自己的事業也將揭開新的篇章。

如果寫作是你工作的重心,那就義無反顧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成為你所在平臺最“能寫”的人。

如何通過寫作撬動人生的杠桿?

當寫作成為我們的核心技能后,職場業務上的攻城拔寨和職務的高低已經不構成我們成長的上限,以專家身份建立的平臺內部影響力開始外溢,你的觀點和判斷開始具備一定行業影響力。因為這個世界能忍受寂寞持續深度和獨立思考的人總是少數,除了扛著巨大經營壓力的BOSS與管理層們,就是你們這樣的寫手。

有了久經考驗的筆頭和一定的行業經驗,乃至一定的個人品牌,將個人專業品牌的建設與公司行業影響力提升相結合,或者說建立獨立的個人專業品牌成為圈層拓展的名片與口碑,將會把我們帶向人生發展的新段位。

在今天這樣一個資訊泛濫,信息流橫行,大眾被單向灌輸的時代,個人品牌發聲的穿透力已經遠不如從前。那么如何才能在興趣類信息流筑起的城墻中撕開一條缺口呢?以下幾點對于在信息流環境下建設個人品牌是必不可少的標準動作。

首先,要推動自己的知識結構走向系統化。

無論我們擁有什么樣的過往經驗,選擇哪一方面的內容輸出方向,在興趣、靈感驅使下的零散創作中,我們一般分享的是就事論事的觀點,看法,以及過往的經驗。這種類型的創作前后之間沒有關聯性,內容范圍會比較離散,在用戶每天面對的海量信息流中擊起或大或小的浪花,然后淹沒在汪洋大海中,難以給大眾留下深刻的影響。

要增強用戶閱讀你內容時的獲得感,不僅是提供消遣性觀點,還要幫助用戶在思維、知識、實用技能等方面獲得成長。這對你自身的知識儲備,表達方式,文章創作路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必須在你專注的內容方向系統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做一個持續學習者,在用戶反饋中不斷完善和迭代自己文章的深度與寬度,才具備傳道、授業、解惑的潛質。

其次,是創作的連續性。

我們必須要正視現在由大數據和智能算法所驅動的信息流生態對大眾注意力的霸占,碎片化時間的爭奪?,F在創作和發表自己作品已幾乎沒有門檻,稍微有點經驗的創作者都能在十多個信息流平臺搭建起自己的自媒體矩陣。在由算法推薦和流量決定作品影響力的當下,創作者必須要保持自己創作的連續性和一定的產出頻率。

在確定了自己創作文章的類型和范圍后,要養成穩定的寫作習慣,投入足夠的業余時間到創作中來進行沖刺。穩定的產出我們才能保證和大眾的接觸頻次,并在優質媒體平臺有所突破的內容方向上維持自己的熱度。在自媒體矩陣里,算法也對作者的內容方向的精準度和產出頻率有要求。這種外圍的流量紅利我們也沒有必要放過。

第三,要在持續創作中找到自己的風格。

搞內容創作風格很重要,它就像武林的門派,江湖中人知其所以然,圍繞群眾知其然。從理性批判型,到感性迎合型,從情緒激發型,到指桑罵槐型,從深入淺出型,到正經科普型,從循循善誘型,到爆米花型等等……無論你的筆鋒是那種類型的,請保持好你的姿勢,就像電視劇里的男女主角,40多集的片子他們從頭到尾都穿同一套衣服。有些不合邏輯,但是合理。我們迎合不了,取悅不了所有人,但是必須牢牢的抓住一類人來打開局面。那件從頭到尾不怎么換的衣服,就是你的風格。

當我們多少算個四五線的小角色了,你是著急麻花的去進行商業化,流量化寫作來變現呢,還是繼續保持本色?

我覺得以更深層次的維度來看待寫作的價值比急于變現重要許多,我更愿意將寫作本身當做一種公益。在一個打開APP,看看新聞,轉發到朋友圈拉人頭就能領錢的泡沫時代,很多平臺都在許諾大力扶持,重獎創作者,一輪輪的創作者造星運動也看得人眼花繚亂。

對于絕大多數的創作者而言,忙活了一個月,后臺到賬的數字可能還不夠一個月的早餐,偶爾獎勵個一千塊都能開心的活蹦亂跳。在自身還沒有攜帶足夠流量之前,寄希望于寫作來維持生計是一件蠻痛苦和沒有安全感的事情。

當我們絞盡腦汁的進行創作,為公眾輸出價值的時候,我們的作品本身就是一張個人能力最響亮的名片。一個持續創作者,總會有有價值的文章引起一定的社會波瀾,或者行業的關注,這個時候寫作本身會幫助我們走向不同的平臺,對接不同的圈層,接觸更多利益方,實現更有價值交換。也許是一份薪資條件更好的工作,也許是招募你加入創始團隊,也有可能是一筆創業項目的投資等等。

把寫作本身當做公益,持續的價值輸出,提升自己的段位,這個過程中是否撞到了風口獲得盈利的機會看緣分。我們文章的公眾影響力所產生的廣泛圈層鏈接與價值交換,才是更為豐厚與持久的利益。當你自己寫成了頭部作者,或者持續的研究中看準了某一個風口all-in進去創業,你因為創作所積累的平臺影響力,以及粉絲也會成為你的流量來源。

如果你的初衷就是想成為一個純商業化的創作者,那就要趁早,并且純粹些,不要在左右搖擺中,迷失了方向,痛苦了自己。

未來我們將為什么而寫作?

只要你是一個連續創作者,無論你現在是什么起點,總會有小有所成的那一天,部分筆鋒犀利的人還有可能成為不少平臺的頭部作者,擁有不小的知名度。物質與生活質量的提升終有一天也不會再成為我們努力奮斗的主要目標。那個時候我們是否還有動力去寫作,繼續為什么去寫作呢?

當大家到了一定的段位,一個重要的改變是從取悅別人到取悅自己。從為影響力、為數據、為流量,為利益交換的寫作,到純粹為自己的興趣,為不吐不快的經驗,為針砭時弊,為彰顯性格而創作。直面內心,做一個真實的人,既需要實力,也會有更強的內驅力。

“一入江湖深似海,蜿蜒難有回頭路”,作為能影響社會的群體,每一個作者都有段位上不斷進階的追求。以更公益的心態去擁抱寫作,用有質量、有深度、有營養的文章和好作品去更廣泛的鏈接社會各個階層的力量,來放大自己的杠桿能力,助推自己的事業走上更高峰。

當然,如果上述場景你都做的很好了,那么你離“大家”的段位也就不遠了。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我們擁有了一定的輿論話語權,規模不小的粉絲群體,諸多舞臺曝光的機會,穩定的營收,反而需要以更平靜的心態看待身邊的一切。在擅長的領域里做更深入的研究,推出自己的專著,出版自己的書籍。以更系統,更專業的姿態,“傳道、授業、解惑也”。

在推動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幫助更多的人追夢尋道的過程中不要過于算計自己的付出和成本,這一切當你做出效果時,自會有資本來買單。

我們為什么而寫作?!

這個社會可以徘徊,但是不能缺乏思想。

 

作者:田野麥穗,微信公眾號:麥穗觀察(ID:tianyemaisui)

本文為【11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線下作者交流會】現場分享內容,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說的好好喔??

    回復
  2. 說到默默寫文章的人心尖尖上了

    來自河南 回復